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朝的陈廷敬、雍正朝的张廷玉,谁才是清朝第一汉臣?

康熙朝的陈廷敬、雍正朝的张廷玉,谁才是清朝第一汉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浅谈百科 访问量:4422 更新时间:2024/1/26 22:41:26

大清自努尔哈赤开国,到皇太极一统关外,再到顺治入关以来,经过康雍乾三朝,国力鼎盛,盛世空前。期间名臣无数,有多尔衮,鳌拜,索尼,明珠,于成龙,马奇等,其中有两位汉臣内阁,一个是陈廷敬,一个是张廷玉。两者不是同一个时期的人物,但都是清朝汉臣楷模。

陈廷敬和张廷玉

陈廷敬:一朝名臣,两袖清风,四部尚书,百世流芳。

陈廷敬是康熙时期的重臣,得到了康熙近半个世纪的倚重,无论是为官之道,还是他的诗词,都十分得康熙褒奖。他一生曾担任过工部、户部、刑部和吏部四部尚书,是康熙年间最重要的汉族大臣。著名的《康熙字典》就是陈廷敬主持编修的。

陈廷敬原名陈敬,祖籍山西晋城,他出生的时候明朝还没有灭亡,在顺治十五年考上进士,但是因为同榜中也有个叫陈敬的,后来顺治在他名字中间加了一个朝廷的"廷"字。

康熙继位之初,陈廷敬在户部任职,康熙让陈廷敬给他从户部支些银子花,陈廷敬说国库有国库的规矩,皇上也不例外,如果您缺钱花,等我领了俸禄,可以借给您。康熙当时很生气,认为陈廷敬看他年少没有亲政,故意为难他,就扬言说等自己亲政后,一定要杀了陈廷敬。后来康熙亲政后,陈廷敬一直惴惴不安。康熙得知后,安慰他,说自己年少不懂事,陈廷敬做的是对的。

陈廷敬像

康熙对于陈廷敬的品质一直非常认可,后来因为一件事情,康熙十分重视陈廷敬的能力。陈廷敬曾管理户部钱法,在经过一番调研后,他认为自古以来,铸造铜钱的重量都不同,铜钱和白银的兑换,朝廷规定和民间具体也不相同。很多奸商把朝廷铸造的铜钱熔化为铜,反而获利更多,建议朝廷减轻钱币的重量,尤其是铜的含量。康熙得到这个建议后,立即采纳,并且从此后,对陈廷敬另眼相看,让陈廷敬转任左都御史。

康熙时期,满洲八旗相比于当年在关外,已经腐化严重,没有了昔日八旗子弟战场上的雄风,最严重的是,他们普遍贪污受贿。陈廷敬一生清廉,他认为为官之道,如果连"贪""廉"儿子都无法自律,就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官吏。要知道,他这些话直指满族大臣,康熙认为陈廷敬正直可赞,最主要是他说的是对的,于是康熙决定整治吏治。

陈廷敬48岁时,曾经辞官回乡。当时他的亲戚因为贪污而被罢官,陈廷敬一直主张严惩贪官,因此他十分羞愧。于是他借口父亲年迈,辞官养老。康熙理解陈廷敬,免去了他的官职。3年后又用陈廷敬,后来做了礼部尚书和文渊阁大学士。当时吏部为六部之首,文渊阁为文臣之最,陈廷敬已经是位极人臣。

陈廷敬61岁时,康熙命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和张书玉等人,编撰《康熙字典》,后来张书玉病逝,花甲子年的陈廷敬一人独挑大梁,经过六年的焚膏继晷,《康熙字典》完成,共收录77035个汉字,并且采用了笔画、韵母和声调的分类排列方式,为后期汉字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其历史作用不亚于《史记》和《永乐大典》。

公元1712年春,陈廷敬已是风烛残年,行将就木的他不能上朝,康熙屡派太医来看。四月,陈廷敬与世长辞,享年74岁,康熙带领满朝的文物大臣前来祭奠,亲赐挽联,并让皇子为其扶官。

陈廷敬的一生经过28次升迁,游历官场50余年,宽大老成,被人成为:几乎完人,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很少有的。康熙帝平定戈尔丹,收复台湾,平定三番,被称为千古一帝,但是康熙所有的丰功伟绩,都有陈廷敬的影子,陈廷敬作为康熙的重要辅臣,作用不可或缺。

一代学士,一朝名臣,一生清廉,一世楷模,陈廷敬,廷之肱骨,敬之文贞。

陈廷敬雕像

张廷玉:汉臣享太庙,肱骨立三朝

张廷玉是清朝唯一享太庙的汉族大臣。他祖籍安徽桐城人,桐城历来是安徽文化重地。张廷玉的父亲张英和陈廷敬都在内阁,关系较好,算起来,陈廷敬是张廷玉的叔辈。两位汉臣一前一后,放佛是命中的注定,时代的交接。

张廷玉在康熙晚年进上书房,第一是因为他才思敏捷,康熙只要说出意思,张廷玉就能理解下笔写文章,包括草拟圣旨;第二是他是张英之子,康熙想扶持一个汉臣代表,所以张廷玉甚得康熙器重。康熙晚年,九子夺嫡,很多大臣选择站队,连上书房同僚佟国维和马奇都未能独善其身,只有张廷玉,始终站在康熙的立场上。所以他也得到了康熙很好的保护。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张廷玉

雍正在位13年,相比于康熙的61年,雍正身边可用的人才确实无法和他阿玛相比,但是张廷玉是雍正时期的瑰宝,雍正继位后,张廷玉为上书房大臣,后来兼任军机处大臣,可直接处理军政。

雍正继位之初,张廷玉兼任礼部尚书,并且为太傅,可以直接教育皇子。雍正临终前,张廷玉为托孤重臣之一,雍正曾多次重赏张廷玉,据记载,清代所有大臣所受赏赐的黄金白银,没有一个有张廷玉的多。所以张廷玉虽然为官清廉,家境还算殷实。

如果说康熙把张廷玉看作良佐名士,那雍正就是把张廷玉看作肱骨之臣,雍正虽然勤政,但是他在位期间事物繁多,很倚重张廷玉,大多数政事都是张廷玉拟好处理方案,待雍正审批的。有句话叫:"军令出王府,政令过张相",就是收,雍正朝前期的所有军令基本上都是怡亲王允祥先安排,而政令都是张廷玉先过目的。

有几日,张廷玉生病,雍正不堪案牍之苦,雍正说:"我的肱骨不太舒服",于是满朝文武百官,都来上请按奏折,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张廷玉病了,雍正把他比作自己的胳膊和大腿了,雍正本身并未生病。

张廷玉兢兢业业,鞍前马后为雍正,他在主持编撰《圣祖实录》的时候,删除了很多对当时的皇四子(即后来的雍正)不利的言辞。雍正不太看重科甲出身的官员,他的得力干将,李卫田文镜、鄂尔泰都不是科举出身。但是雍正对张廷玉很例外。多次当着众人的面,说:衡臣(张廷玉的字)配享太庙。

张廷玉的晚年比较凄凉,这与雍正和乾隆的用人方略很有关系。本文不做这方面叙述。

张廷玉画像

博史通今对比:晋城陈相VS桐城张相

陈廷敬和张廷玉同位汉臣,都位极人臣,得康熙或雍正重用。他们都为官清廉,深得后世尊敬。陈廷敬74岁得皇子扶棺,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从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冥冥之中,两位大臣跨越百年,相继为清朝服务一个世纪。

但是,他们所处时代不同,陈廷敬仕途初于顺治,得意与康熙钟爱,张廷玉为官始于康熙,得康熙欣赏后,主要政绩在雍正朝。康熙和雍正时期,政治环境和官场文化风格迥异,使得他们的才能有稍许差异,例如陈廷敬的财税思想比较超前,他倡导钱税改革,对康乾盛世的繁荣有很好的铺垫。而张廷玉同时具备杰出的军事思想,有萧何之才,他在军机处的排名,仅次于十三爷允祥,无论是年羹还是岳钟麒,对张廷玉都十分敬重。

他们的作用不同,陈廷敬是康熙的得力大臣,但是康熙朝绵长60载,从未依靠某一个大臣治理天下。雍正不同,他疑心很重,他用张廷玉是百分之百信任,张廷玉在雍正朝也是缺一不可的。

他们的晚年各异,陈廷敬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一生较为平顺,最后善终的内阁大臣,死后康熙甚为惋惜。而张廷玉历经三朝,乾隆时期他屡遭羞辱,这一点多为后事评论家们创作的题材。

但无论如何说,康乾盛世里,晋城陈廷敬和桐城张廷玉功不可没,作为读者的您,觉得他们俩谁才是清朝第一汉臣呢?

标签: 张廷玉

更多文章

  • 张廷玉的悲剧,皇帝不赐你不能争也不能讨

    历史人物编辑:悠然修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因谨慎干练、口风紧、记忆力强而获康熙提拔。到了雍正朝更是被皇帝大力重用以及视为肱骨 -- “虽是君臣,情同契友”。为了表彰张廷玉并示其宠信,雍正许下了让其“配享太庙”的承诺。注:清朝一共有二十六名王公大臣获配享太庙的资格,满人二十三名、蒙古亲王两名、汉臣中只有张廷玉一人。张

  • 张廷玉儿子考了第3名,雍正赏赐玉如意,张廷玉:家庭丑事!

    历史人物编辑:刘翔说历史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张廷玉在清朝的历史中,可以说,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作为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在对清王朝的影响不可谓不大,这位清朝大官接连侍奉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而就是这样一个权力可以说是达到了顶端的权臣,当他的儿子张若霭考中探花时,当成绩尚未宣布就被雍正赏赐了玉如

  • 张廷玉索要封赏,乾隆怒削其爵位,多年后才发现张廷玉的真正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死后还获得了配享太庙的殊荣,可以说是亘古未有的大宠臣。都说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可张廷玉辅佐祖孙三代,却一直身居要职,手握重权,可见张廷玉的为人处世,有多么通透。但在晚年时期,这位颇有威望的老臣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断地向乾隆索要

  • 三朝老臣张廷玉被抄家,却搞得乾隆很尴尬,直说张廷玉老奸巨猾

    历史人物编辑:壹周历史标签:张廷玉

    乾隆抄张廷玉的家,本来是想将这位三朝元老置于死地的,可是,结果却让乾隆很尴尬。而原本受到康雍乾三朝皇帝器重的张廷玉,则是从一个女人的去世,开始倒霉的。张廷玉在康熙年间考中进士,受到康熙的赏识,从秘书(入值南书房)干起,一路升到了吏部左侍郎,副部级的高位。雍正更是将张廷玉视为股肱,官职、爵位也是一升再

  • 嘉庆夜宠庄妃后,又翻墙会玉嫔,侍卫一拳打晕:这么大人了,没羞

    历史人物编辑:工人小光哥标签:玉嫔

    月黑风高,嘉庆帝甩开太监,一个健步溜到宫门口,飞身跃上宫墙。他心里美滋滋:“美人你稍等片刻,寡人这就来赴约!”正得意,突然“嗖”一声,一个侍卫跃上宫墙,猛地将他拽下来,摁倒在地。不等嘉庆帝反应,侍卫扬起拳头,破口大骂,“这么大年龄了,不知羞耻!”嘉庆帝惊掉了下巴,这奴才狗胆包天,竟敢胖奏天子?那么,

  • 湘军猛将李臣典,两次救下曾国荃,攻破天京后为何离奇暴毙?

    历史人物编辑:张哥侃文史标签:李臣典

    在太平天国灭亡之后,市井百姓之间一直有这样一句传言说“曾国藩成功靠的是曾国荃,曾国荃立功靠李臣典”要知道,曾国藩训练的湘军在与太平天国的作战之中,出现了许多的猛将,而这些猛将就是曾国藩得以立功的最大功臣。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曾国荃率领的“吉字营”,靠着“吉字营”的奋勇拼杀,曾国藩才能成功将太平天国剿灭。

  • 击败太平天国的湘军头号悍将李臣典,竟是死于壮阳药?

    历史人物编辑:高迪标签:李臣典

    李臣典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是清政府击败太平天国的重要功臣,从一个普通士兵爬上了提督位置的励志少年,是几次将曾国荃从受伤被困的绝境中解救出来救命恩人,很得曾氏兄弟赏识。这样的李臣典,最终死于军中,被清政府追赠太子少保衔,还得了忠壮的美好谥号。但是李臣典闻名却并不是因为战功,而是因为李臣典之死太过蹊跷

  • 太平天国:攻破天京第一大功臣李臣典,他的最终结局又将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史前魔王标签:李臣典

    太平天国:攻破天京第一大功臣李臣典,他的最终结局又将如何呢?【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说起李臣典来,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清军攻打天京的时候,他的是功劳最大的一个,因为当时的天京城非常难攻,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这个建议就是

  • 湘军重要将领李臣典掳掠妇女,因奸淫过度而致病,两周后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倚梧杉标签:李臣典

    湘军围困南京时,遭遇十一个月无饷可发。湘军士兵进城后疯狂抢掠,造成南京大浩劫。南京城墙坚固难破。湘军进攻南京便采用围困战术。从城外往城里挖地道,一共挖过三十多条地道。太平军从城内往外挖,将湘军所挖地道一一炸毀,连人带地道一起堵死。湘军工兵在挖地道过程中,被炸死或活埋的兵勇就近两千人,耗费炸药达十多万

  • 在安徽曹山发现汤和墓,被盗墓贼光顾多次,价值3亿的文物逃过一劫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汤和

    朱元璋屠杀功臣的史实已是耳熟能详,许多开国功臣都落个惨死的下场,不过汤和却在这场浩劫中存活下来。汤和与朱元璋是发小的关系,两人经常在一起放牛,随着朱元璋走上了造反之路,汤和也跟随朱元璋一起,当时汤和因功还成为了朱元璋的上司。明朝建立之后,汤和也成为明朝最大功臣之一,以汤和的地位,不可能没有遭到过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