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痛恨姚启圣为何还给他封官呢?

康熙痛恨姚启圣为何还给他封官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君读史 访问量:1217 更新时间:2024/1/19 18:43:11

当着姚圣的面,康熙拿出先帝永不录用姚启圣的折子用火烧了,还告诫所有大臣今后谁在提起此事——斩!

康熙为何能够重新启用姚启圣呢?在古代能够把大官最后直接一步一步做成九品小官去喂马的,恐怕也就只剩下姚启圣了,即使远在偏远的福建,姚启圣照样也把顺治得罪了,最后气的顺治下了一道圣旨永不录用姚启圣,难道顺正不知道惜才爱才吗?非也,只怪姚启圣脾气太倔强,别人怕皇帝都会听从,而姚启圣是敬重皇帝,但他开始的时候看不起满人,认为满人野蛮怎么会治理国家,不屑一顾,直到康熙准备用他的时候,故意先把姚启圣抓了起来送进牢里,每天给他吃喝却不让任何人跟他说话,把姚启圣憋的实在忍受不住,康熙见到姚启圣后说出了他内心真实想法,宁可当个九品看马的小官也不愿意做大官帮助朝廷。在回京路上姚启圣看到康熙的马车里除了能坐一个人的位置,其他位置全部摆满了书籍,一路上康熙一直在看书学习,而姚启圣也是一个特别爱看书的人,他看到马车上放的书也不是一般的书籍就想看,看着一本刚想放入怀里被康熙看到,就说他朕有两样不外借,一个是朕的嫔妃,一个是朕没有读过的书,今天你看的这本书朕还没有看过,你既然喜欢看,就先借给你看,姚启圣吓的跪在哪里,没想到康熙答应了,从那一刻起他对康熙有了新的看法,觉得满汉共同治理国家,取长补短也是治国之道。

那么康熙又为何重用姚启圣呢?还要违背先帝的旨意,起先是康熙最喜欢的才子周培公在卧病不起临终的时候康熙推荐了姚启圣,康熙对周培公的话也是很重视,但百官也有对姚启圣怀恨之人,直到康熙提出收复台湾时,当时三品以上的京官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出收复台湾的方法来,康熙想到了姚启圣,于是有意当着大家的面让姚启圣说说如何收复台湾,姚启圣立刻当着百官的面说到收复台湾只需做到“三必剿、三必抚”的政策,大家都被他的话镇住了,认为他说得有理,这时康熙带着大家一起到存放圣旨的地方,找到先帝当年永不启用姚启圣的折子,把它烧掉了,姚启圣内心对康熙有了新的认识。康熙封姚启圣为福建总督兵部尚书衔。也正是因为姚启圣是个难得的人才,康熙才会如此重用他,而明相,索相却不愿意,康熙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肝胆相照。再看看姚启圣到达福建之后,你会发现在古代当官也并不容易,姚启圣下了五道政令,让百官在三个月内做到禁海,做不到免去官职,百天之内做不到流放,完不成任务的斩三品(含三品)以下官员不需要上报朝廷。在这其中有的百姓不愿意离家出走,甚至闹出人命,还有的群众将他的祖坟也给刨了,人被抓到了,到姚启圣又把他们都放了,也表明他不惜牺牲代价执行旨意,所有官兵命令必须执行,就是这样严于律己,台湾收回来了。

标签: 姚启圣

更多文章

  • 姚启圣推荐叛将施琅,是什么理由让康熙皇帝心动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姚启圣

    郑成功的郑氏家族靠的是海上活动起家,清军不擅海战,这是郑军能够长期活跃于东南沿海的重要原因。郑成功处置失当,导致施琅这样一位杰出的海军将领投入清方怀抱,使清廷能够建立一支足以同郑军相抗衡的水师,这对后来局势的发展确实是关系匪浅的。施琅的一生证明他不愧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但自古中国的士大夫就崇尚气节

  • 是谁害死了平定台湾的功臣姚启圣?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姚启圣

    本与官无缘,奈何官缠身这哥们的当官之路又是坎坷又是搞笑。姚启圣从小就性情豪爽,慷慨大方,有游侠的气质,他那时候不想做官,只想当他的大侠。顺治初年,清军打进了江南,姚大侠被迫前往通州,来到通州,姚大侠被当地的豪强欺负了,一时想不通,投靠了清兵,因为他富有才学,被任命他为通州知州。随后姚大侠把欺负自己的

  • 《雍正王朝》:张廷玉一番话让康熙卸下包袱,堪称“贴心小棉袄”

    历史人物编辑:妖火说历史V标签:张廷玉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臣子虽然跟着皇上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但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跌入万丈深渊丢掉性命。要想能够与这只虎和颜悦色的长久相处下去,必定得会一门技艺那就是揣摩圣意。在古代生杀大权都掌握在皇帝手中,大臣们要想活得好要有出人的个人能力和灵活的处事经验。在古代朝堂上除了出众的能力,也需要拍皇上

  • 雍正感叹无人可用,张廷玉:大牢里还有个死囚,一代名臣就此诞生

    历史人物编辑:格林观史标签:张廷玉

    【前言】雍正能开创出一个盛世,跟他励精图治有很大关系。从他在位时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十足的工作狂。据史料记载,很多被雍正批注的奏折,显示的批注时间都是在深夜。可谓是,别人上班,他上班。别人下班了,他还在上班。也正是因此,才营造了一个海晏河清的盛世。而造就盛世的雍正,作为一个工作狂,自然是以极高

  • 张廷玉是怎么死的?三朝元老晚年遭遇为何那么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修杰说娱乐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是清代三朝元老大臣,于雍正年间到达了政治生涯的顶峰,他在谕旨与文字编撰、军机制度的设定以及奏章制度的改革完善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了直至清代末期的历史,除了政治功绩以外,张廷玉的品行作风也极为端正。张廷玉张廷玉偏爱长子张若霭,小小年纪便登科中举,书画造诣也颇高。有一次父子二人去一个官员家做客,张廷

  • 雍正王朝:佟国维,为何敢当众骂张廷玉为“奸臣”?别有用心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沧桑标签:张廷玉

    热河狩猎废黜太子胤礽以后,康熙皇帝返回京城并发布了“推举新任太子”的圣旨。但在议举信任太子的过程中,时任“上书房首辅大臣”的佟国维错误或者故意错误的会错了圣意,串联朝臣,共同推举早已被康熙皇帝评价为“其心可诛”的皇八子胤禩为新太子。为了斩断皇八子胤禩成为储君的可能,更为了控制诸位皇子当前的夺嫡形势,

  • 乾隆为什么不喜欢张廷玉?因为他不认可自己的老爸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张廷玉

    公元1755年,既清乾隆二十年,三朝宰相张廷玉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乾隆帝依雍正帝当年遗命,赐其配享“太庙”。 “太庙”简单理解就是供奉祭祀帝王祖先的地方。古代人认为,人死后,身灭灵魂在,生前能荣华富贵诚然可贵,死后要是可以继续享福那就更美妙了,特别是帝王家。所

  • 雍正王朝:张廷玉为何重新举荐废太子胤礽,有何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在雍正身边的身份是什么。张廷玉这个人当时在上书房,可以说是几个朝廷官员之一。康熙信任他,严重依赖他。康熙为什么会依赖他?主要原因是张廷玉的个人能力很强,可以说在“雍正王朝”,有两个人真正了解康熙。一是雍正身边的辅导员邬思道;二是康熙身边的张廷玉。 此外,张廷玉总是能够

  • 雍正驾崩后,为何张廷玉火急火燎的要去找另外一道密诏?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与命运标签:张廷玉

    因为张廷玉知道,这道密旨事关他的仕途前程,可以让他手中的权利变得更加的稳固。公元1735年,雍正突然暴毙在圆明园,这位励精图治,勤勤恳恳治理国家的大清皇帝离开人世。他在位14年,国库由康熙帝的800万两增加至5000万两,可以说留给乾隆一个非常牢固好的基础。世人对雍正评价也是非常高,毫不夸张的说,如

  • 张廷玉堪称康熙的“小棉袄”,二人对话,就是一部职场圣经

    历史人物编辑:话车点睛标签:张廷玉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与张廷玉君臣二人之间的关系,可谓是非常的让人钦佩,这主要归功于张廷玉的职场能力,这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四阿哥胤禛奉命追查国库欠款,康熙朝老臣魏东亭是欠款的大户,由于他还不清巨额的欠款,最终一条白绫驾鹤西去。张廷玉赶紧把魏东亭去世的消息报告给了康熙,康熙听到后几乎晕倒,毕竟这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