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姚启圣:康熙时期收复台湾最大的功臣却被贬斥

姚启圣:康熙时期收复台湾最大的功臣却被贬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乐有缘人 访问量:244 更新时间:2023/12/15 3:18:20

纵观康熙一朝,出现了太多的名臣,比如索额图、明珠、李光地、佟国维、张廷玉等。其中,姚圣就是不得不提的一位。

姚启圣(1624年——1683年),字熙止,号忧庵,浙江绍兴人,官至福建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太子太保等职务。他是康熙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理论家和军事家,还是大清朝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

姚启圣出生于江南的富庶之家,自幼接受正统的封建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姚启圣遍览经史子集,在当地小有盛名。

不过,他的科举考试之路却并不顺畅,直到三十六岁才考中举人入仕为官。紧接着,他又因为性格耿直和骜不驯而屡屡得罪上司,开始了极不顺畅的仕途。

1668年,时任香山知县的姚启圣,被上司参奏走私和渎职,朝廷降罪将他革职。就这样,姚启圣才官居县处级就无奈的离职了。回归故里后,姚启圣只得另辟蹊径,走上了一条经商之路。

由于康熙亲政以后坚决推行削藩之策,终于引起了吴三桂等三藩的反叛。

1674年,三藩之乱正式爆发。由于准备充分,叛乱一路势如破竹,占领了几乎满清的半壁江山,康熙帝甚至一度做好了退位的准备。

此时,已经通过经商发迹的姚启圣,抓住这次命运的机会和人生的转机,在危难之时选择报效朝廷,选择拥护康熙平叛。

福建起兵的靖南王耿精忠,他率军一路北上,当攻击到浙江时,姚启圣自发出资招募了当地的数百壮丁抵挡叛军。紧接着,他索性率领这些兵马投靠到负责南下平叛的康亲王门下。

1675年,在姚启圣的积极协助下,康亲王终于平定了福建的耿精忠作乱。经康亲王保荐,姚启圣被康熙帝破格重新起用,任命为福建布政使。

在平定三藩之后,康熙腾出手来解决台湾问题。当时,虽然台湾的郑成功已死,但他的子嗣仍然牢牢占据着台湾岛,以及漳州等福建沿海地区,继续以明朝正统自居。

于是,福建成为了最前线。但是,平定三藩时国力损耗严重,康熙尚未做好武力攻台的准备。为了加强攻台准备,姚启圣开始筹集军费,组织兵马,计划依靠本省之力先行收复福建的全境。

1677年,在姚启圣的努力下,福建驻军通过不断征伐,终于将郑经的势力彻底赶出了福建。闻讯后,康熙帝龙颜大悦,当即擢升有功之臣姚启圣为福建总督。

1678年,不甘心就此认输的台湾郑氏,不断袭扰福建沿海地区,其部将刘国轩还攻陷了漳州的门户海澄,还在此处建立了据点。

作为福建总督,姚启圣立即上书朝廷请求增援,另一方面就地组织兵马进行坚决抵抗。不久,姚启圣终于扭转了战局,虽然没有将刘国轩所部赶离大陆,但也达到了迫使他收缩防守的目的,停留于漳州附近不敢向内地进犯。

1682年,万事齐备的康熙帝决心武力收复台湾。朝廷加封福建总督姚启圣为正一品、领太子太保衔,全权负责攻台的前线指挥,同时任命施琅出任福建水师提督,统领全部海军收复台湾岛。

1683年,施琅不辱使命,一举攻克了台湾岛,他越过姚启圣直接将胜利的军报呈送至紫禁城。而作为总指挥的姚启圣却晚两天才将军报送抵康熙,直接导致了“收台首功”落入了施琅囊中。

结果,施琅因此被晋封为靖海侯,而其他的攻台诸将也均有封赏。偏偏,负责居中调度和战略统筹的姚启圣却未得任何嘉奖。

此情此景,使得姚启圣比较郁闷,大骂施琅是小人的同时,还对于朝廷有了一些牢骚怨言。据《清史稿》记载,左都御史徐元文据此弹劾姚启圣:

秽绩彰闻,孑身戎行,遂冒军功。以虚词为实事,以干没为己赀。

之后,姚启圣因罪被贬。而此时,由于他已将自己的全部家资捐献充作军费,家境变得非常贫困,加之遭此不公正的遭遇,很快就病倒了。

姚启圣病倒后,家中竟然无力救治,眼见病情急剧加重。最后,姚启圣郁郁而终,享年仅仅六十岁。过世后,他简朴的丧事都是由其子借钱才勉强办理。

为国尽忠的姚启圣,在成功收复台湾后,就这样遗憾的走完了自己的人生。真的令人感慨不已!

标签: 姚启圣

更多文章

  • 传奇人物姚启圣,于官场沉浮,多次带领军队立下战功

    历史人物编辑:宋丹丹标签:姚启圣

    姚启圣是清朝康熙皇帝统治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他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帮助施琅一举收复台湾。康熙二年,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堂为官,担任广东香山知县,但由于允许商人在海上进行贸易,从而被罢免官职,他也因此转而经商。在三藩之乱爆发之后,姚启圣积极捐款募集士兵加入到康亲王的麾下,不久

  • 康熙痛恨姚启圣为何还给他封官呢?

    历史人物编辑:星君读史标签:姚启圣

    当着姚启圣的面,康熙拿出先帝永不录用姚启圣的折子用火烧了,还告诫所有大臣今后谁在提起此事——斩!康熙为何能够重新启用姚启圣呢?在古代能够把大官最后直接一步一步做成九品小官去喂马的,恐怕也就只剩下姚启圣了,即使远在偏远的福建,姚启圣照样也把顺治得罪了,最后气的顺治下了一道圣旨永不录用姚启圣,难道顺正不

  • 姚启圣推荐叛将施琅,是什么理由让康熙皇帝心动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姚启圣

    郑成功的郑氏家族靠的是海上活动起家,清军不擅海战,这是郑军能够长期活跃于东南沿海的重要原因。郑成功处置失当,导致施琅这样一位杰出的海军将领投入清方怀抱,使清廷能够建立一支足以同郑军相抗衡的水师,这对后来局势的发展确实是关系匪浅的。施琅的一生证明他不愧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但自古中国的士大夫就崇尚气节

  • 是谁害死了平定台湾的功臣姚启圣?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姚启圣

    本与官无缘,奈何官缠身这哥们的当官之路又是坎坷又是搞笑。姚启圣从小就性情豪爽,慷慨大方,有游侠的气质,他那时候不想做官,只想当他的大侠。顺治初年,清军打进了江南,姚大侠被迫前往通州,来到通州,姚大侠被当地的豪强欺负了,一时想不通,投靠了清兵,因为他富有才学,被任命他为通州知州。随后姚大侠把欺负自己的

  • 《雍正王朝》:张廷玉一番话让康熙卸下包袱,堪称“贴心小棉袄”

    历史人物编辑:妖火说历史V标签:张廷玉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臣子虽然跟着皇上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但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跌入万丈深渊丢掉性命。要想能够与这只虎和颜悦色的长久相处下去,必定得会一门技艺那就是揣摩圣意。在古代生杀大权都掌握在皇帝手中,大臣们要想活得好要有出人的个人能力和灵活的处事经验。在古代朝堂上除了出众的能力,也需要拍皇上

  • 雍正感叹无人可用,张廷玉:大牢里还有个死囚,一代名臣就此诞生

    历史人物编辑:格林观史标签:张廷玉

    【前言】雍正能开创出一个盛世,跟他励精图治有很大关系。从他在位时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十足的工作狂。据史料记载,很多被雍正批注的奏折,显示的批注时间都是在深夜。可谓是,别人上班,他上班。别人下班了,他还在上班。也正是因此,才营造了一个海晏河清的盛世。而造就盛世的雍正,作为一个工作狂,自然是以极高

  • 张廷玉是怎么死的?三朝元老晚年遭遇为何那么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修杰说娱乐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是清代三朝元老大臣,于雍正年间到达了政治生涯的顶峰,他在谕旨与文字编撰、军机制度的设定以及奏章制度的改革完善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了直至清代末期的历史,除了政治功绩以外,张廷玉的品行作风也极为端正。张廷玉张廷玉偏爱长子张若霭,小小年纪便登科中举,书画造诣也颇高。有一次父子二人去一个官员家做客,张廷

  • 雍正王朝:佟国维,为何敢当众骂张廷玉为“奸臣”?别有用心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沧桑标签:张廷玉

    热河狩猎废黜太子胤礽以后,康熙皇帝返回京城并发布了“推举新任太子”的圣旨。但在议举信任太子的过程中,时任“上书房首辅大臣”的佟国维错误或者故意错误的会错了圣意,串联朝臣,共同推举早已被康熙皇帝评价为“其心可诛”的皇八子胤禩为新太子。为了斩断皇八子胤禩成为储君的可能,更为了控制诸位皇子当前的夺嫡形势,

  • 乾隆为什么不喜欢张廷玉?因为他不认可自己的老爸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张廷玉

    公元1755年,既清乾隆二十年,三朝宰相张廷玉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乾隆帝依雍正帝当年遗命,赐其配享“太庙”。 “太庙”简单理解就是供奉祭祀帝王祖先的地方。古代人认为,人死后,身灭灵魂在,生前能荣华富贵诚然可贵,死后要是可以继续享福那就更美妙了,特别是帝王家。所

  • 雍正王朝:张廷玉为何重新举荐废太子胤礽,有何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在雍正身边的身份是什么。张廷玉这个人当时在上书房,可以说是几个朝廷官员之一。康熙信任他,严重依赖他。康熙为什么会依赖他?主要原因是张廷玉的个人能力很强,可以说在“雍正王朝”,有两个人真正了解康熙。一是雍正身边的辅导员邬思道;二是康熙身边的张廷玉。 此外,张廷玉总是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