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王朝》:张廷玉一番话让康熙卸下包袱,堪称“贴心小棉袄”

《雍正王朝》:张廷玉一番话让康熙卸下包袱,堪称“贴心小棉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妖火说历史V 访问量:538 更新时间:2024/1/19 21:35:50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臣子虽然跟着皇上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但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跌入万丈深渊丢掉性命。要想能够与这只虎和颜悦色的长久相处下去,必定得会一门技艺那就是揣摩圣意。在古代生杀大权都掌握在皇帝手中,大臣们要想活得好要有出人的个人能力和灵活的处事经验。在古代朝堂上除了出众的能力,也需要拍皇上的马屁维护皇室尊严。但是,皇帝是等聪明,要想拍皇上的马屁那必须是潜移默化不动声响又得让皇上听的进去。今天要讲的这个人,可谓是把这方面发挥到极致了,他就是清朝大臣张廷玉

话说康熙年间有一次发洪水造成了严重的灾难,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为了防止百姓造反也为了解决难情,康熙决定让四阿哥雍正去受税,什么税呢?就是官员国库借的钱,现在事态危急,你们做大臣的要还债啦。可是吃到嘴里的鸭子怎么可能轻易吐出来呢?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还债方式。

但是有一个人的还债当时让康熙差点没晕倒起不来。他就是康熙从小长到大的发小魏东亭。魏东亭的还债方式很直接,一根白绫直接了事。康熙听到这个消息时差点没晕过去,看着发小没啦,康熙开始自责,张廷玉在旁边听到康熙的自声就开始安慰他,原来魏东亭的欠的钱都花在皇帝南巡的时候了,魏东亭也是忠心耿耿的主,生怕招待不周,钱不够就拿自家的钱抵上,结果欠了几十万两。又因为身体年老还不起债就自尽了。张廷玉对康熙说这事就怪他自己,康熙不肯啊,就说是自己的错。一句话,让康熙轻松了下来毕竟卸下了包袱,真堪称是皇帝的贴心小棉袄!

这就好像在公司,你老板犯错了,你不能指着你老板鼻子骂老板你错啦,这样是不行的。作为下属的你,必须得给老板一个台阶下,就像张廷玉对康熙说,魏东亭为了圣上花再多的银子也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但是还不起债是因为他持家无道,家中儿女也奢靡浪费,所以还不起欠款。康熙听到这心情算是好很多。这样既能让康熙心里释然,也能给天子台阶下维护天子的尊严可谓一举双得。张廷玉可谓是隐形拍马屁的行家,当然为人处世多少需要八面玲珑能说会道的,就好像你和别人谈生意,不说到对方心坎里生意是很难成的。

从张廷玉身上我们也能学到很多,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给别人台阶下不让别人难堪,当然自己本身也要有能力,这样才能在职场中越走越稳。

标签: 张廷玉

更多文章

  • 雍正感叹无人可用,张廷玉:大牢里还有个死囚,一代名臣就此诞生

    历史人物编辑:格林观史标签:张廷玉

    【前言】雍正能开创出一个盛世,跟他励精图治有很大关系。从他在位时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十足的工作狂。据史料记载,很多被雍正批注的奏折,显示的批注时间都是在深夜。可谓是,别人上班,他上班。别人下班了,他还在上班。也正是因此,才营造了一个海晏河清的盛世。而造就盛世的雍正,作为一个工作狂,自然是以极高

  • 张廷玉是怎么死的?三朝元老晚年遭遇为何那么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修杰说娱乐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是清代三朝元老大臣,于雍正年间到达了政治生涯的顶峰,他在谕旨与文字编撰、军机制度的设定以及奏章制度的改革完善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了直至清代末期的历史,除了政治功绩以外,张廷玉的品行作风也极为端正。张廷玉张廷玉偏爱长子张若霭,小小年纪便登科中举,书画造诣也颇高。有一次父子二人去一个官员家做客,张廷

  • 雍正王朝:佟国维,为何敢当众骂张廷玉为“奸臣”?别有用心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沧桑标签:张廷玉

    热河狩猎废黜太子胤礽以后,康熙皇帝返回京城并发布了“推举新任太子”的圣旨。但在议举信任太子的过程中,时任“上书房首辅大臣”的佟国维错误或者故意错误的会错了圣意,串联朝臣,共同推举早已被康熙皇帝评价为“其心可诛”的皇八子胤禩为新太子。为了斩断皇八子胤禩成为储君的可能,更为了控制诸位皇子当前的夺嫡形势,

  • 乾隆为什么不喜欢张廷玉?因为他不认可自己的老爸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张廷玉

    公元1755年,既清乾隆二十年,三朝宰相张廷玉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乾隆帝依雍正帝当年遗命,赐其配享“太庙”。 “太庙”简单理解就是供奉祭祀帝王祖先的地方。古代人认为,人死后,身灭灵魂在,生前能荣华富贵诚然可贵,死后要是可以继续享福那就更美妙了,特别是帝王家。所

  • 雍正王朝:张廷玉为何重新举荐废太子胤礽,有何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在雍正身边的身份是什么。张廷玉这个人当时在上书房,可以说是几个朝廷官员之一。康熙信任他,严重依赖他。康熙为什么会依赖他?主要原因是张廷玉的个人能力很强,可以说在“雍正王朝”,有两个人真正了解康熙。一是雍正身边的辅导员邬思道;二是康熙身边的张廷玉。 此外,张廷玉总是能够

  • 雍正驾崩后,为何张廷玉火急火燎的要去找另外一道密诏?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与命运标签:张廷玉

    因为张廷玉知道,这道密旨事关他的仕途前程,可以让他手中的权利变得更加的稳固。公元1735年,雍正突然暴毙在圆明园,这位励精图治,勤勤恳恳治理国家的大清皇帝离开人世。他在位14年,国库由康熙帝的800万两增加至5000万两,可以说留给乾隆一个非常牢固好的基础。世人对雍正评价也是非常高,毫不夸张的说,如

  • 张廷玉堪称康熙的“小棉袄”,二人对话,就是一部职场圣经

    历史人物编辑:话车点睛标签:张廷玉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与张廷玉君臣二人之间的关系,可谓是非常的让人钦佩,这主要归功于张廷玉的职场能力,这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四阿哥胤禛奉命追查国库欠款,康熙朝老臣魏东亭是欠款的大户,由于他还不清巨额的欠款,最终一条白绫驾鹤西去。张廷玉赶紧把魏东亭去世的消息报告给了康熙,康熙听到后几乎晕倒,毕竟这是自己

  • 大清朝最黑暗的皇帝——乾隆,将张廷玉玩弄于股掌之间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张廷玉

    文:文史咖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长达60年,在处理朝廷政务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同时,乾隆也是一位功绩卓著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繁荣时期中,康乾盛世就是其中之一。乾隆博学多才,他在治国理政和选拔任用人才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因此,他得以延续康熙时期的繁荣,一举将清朝推向发展的

  • 张廷玉为什么要绞尽脑汁配享太庙?这其中有何玄机?来看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回忆屋标签:张廷玉

    乾隆十年(1745年)四月,鄂尔泰病故,讷亲取代了他。虽然张廷玉面奏内阁班次应讷亲居首,但其心中亦有难言之隐。为了平衡各种因素,乾隆下旨,确定“嗣后内阁行走列名,讷亲在前;吏部行走列名,张廷玉在前”。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张廷玉以老病为由,上书辞职。乾隆帝专特降谕旨:“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

  • 乾隆皇帝为何不准三朝元老张廷玉配享太庙?

    历史人物编辑:小峰教你种黄瓜标签:张廷玉

    清朝时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统治时期是繁荣时期,史称“康熙盛世”。这一时期,不仅有明君皇帝,还有不少文臣武将。其中,张廷玉代表的是更多的公务员。他是清朝唯一考入太庙的文官,也是清朝唯一考入太庙的汉臣。即便是后来成名的李鸿章、曾国藩等人,也没有达到入太庙的成就。即便是张廷玉,但他进入太庙的过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