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误解的噶尔丹,清朝与其部落征战70余年,战争不能避免吗

被误解的噶尔丹,清朝与其部落征战70余年,战争不能避免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蔡良安 访问量:3997 更新时间:2024/1/28 11:23:14

前言:

在热播剧《康熙朝》中有一个经典桥段:“康熙帝怒斥群臣”,有很多网友甚至能背出其中台词。其中康熙帝在大殿上,曾提到一句

噶尔丹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各位请记住噶尔丹这个名字,虽然在康熙帝三征噶尔丹之时,后者最终死于科布多,但噶尔丹身死后,准噶尔部势力却日益增长,清朝历三世70余年,直到乾隆帝时期,才完全铲除来自准噶尔部的威胁。乾隆皇帝能自称“十全武功”的底气,有一部分也是来自于,终结了噶尔丹后的准噶尔的势力。噶尔丹在史书上的形象,一直是个罪大恶极,挑起满蒙战争的叛逆者,最后被康熙皇帝打倒的跳梁小丑。然而真正的噶尔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清朝与噶尔丹一部,为何打了70多年的战争,双方之间的争斗难道是无法避免吗?

噶尔丹出身贵族,早年皈依佛门

噶尔丹在公元1644年出生于准噶尔部,为巴图尔珲台吉首领的第六子。年幼的噶尔丹,被作为西北佛教尹咱呼图克图的第三世化身,拜入西北地区修习佛经。噶尔丹出身的四卫拉特,在明末时期就已经开始广泛信奉喇嘛教,准噶尔联盟的王公,更是决定每年派出一位儿子去当喇嘛。这一独特规定还被写进了《蒙古卫拉特法典》之中,十人之中必有一人献身佛门。公元1644年噶尔丹出世后,其父巴图尔珲台吉,已经先后育有十个孩子,按照规定噶尔丹需要,被送入西北做格鲁教派的喇嘛。因此噶尔丹在出生之后,就被指定为温萨活佛转世。当时格鲁派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们的靠山因为卷入明金战争,被皇太极趁机吞并,为了加强与四卫拉特的联系,格鲁派开始吸收贵族之子入教,这才有了出身贵族的噶尔丹,一出生将被钦定为活佛转世的人选。

佛门中人以慈悲为怀,我们很难将有很高佛门修为的噶尔丹,与杀伐果断的猛将联系在一起,然而他早前就是一个佛门高僧,一个虔诚的格鲁派僧人,他后来的经历与遭遇,都是因为被人利用,步步走向了命运的深渊。2002年,在我国西北地区发现了噶尔丹兵败之时,写下了一首忏悔诗,噶尔丹在其中向恩师忏悔了,他一生的罪过,并请求得到宽恕,希望能在来世继续降生在佛门,还请求保佑他的教法与国政不受影响。噶尔丹在其中,用“六度”来忏悔,悔恨自己沾上满手血腥,可能会被投生为恶鬼、畜生,从而下修罗地狱,遭受火煮之罪。在此能看出噶尔丹的两面性,他是一个与清朝斗争致死的一国之君,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曾经多次检讨自己,用心中的佛学与诚信悔过自身罪业,与恩师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希望得到宽恕,与保佑自己政教得到安宁。一国之君在战争失败后,能以宗教教义反省自己的罪过,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身负恩师重托,又被师兄弟利用十五年

噶尔丹一生活了不过53年,而在28年中他都是作为活佛身份度日,占据了整个人生的一半还要多。在28年的佛门生活中,噶尔丹与师兄弟桑结嘉措,一同接受教义的思想灌输。在此期间恩师时常与噶尔丹密谈,关于四卫拉特与格鲁派长期发展的宏远计划,直到1666年噶尔丹返回准噶尔部落,恩师还亲自为他“灌顶”,并赠送教派特殊礼品,详细吩咐噶尔丹如何为佛法服务,以及未来格鲁派,与四卫拉特的长远利益等问题。五年后噶尔丹在准噶尔故地势力越来越大,还俗为掌管准噶尔政教的珲台吉,不再以活佛身份自居,他的师父又派使者,授予噶尔丹“丹津博硕克图汗”的称号,与许多亲笔书信。在噶尔丹的后半生,魂牵

梦萦的生平大事,就是他的师父在多年中,不懈传递灌输给他的。

噶尔丹的师兄弟桑结嘉措,也是由其恩师抚养长大,因此桑结嘉措作为第五世第巴,比前几任第巴都要尽心尽责,服从恩师的指挥。噶尔丹与桑结嘉措朝夕相处多年,他对恩师与师兄弟的尊敬,一直贯穿了全部人生。然而噶尔丹尊敬的师兄弟桑结嘉措,一直都在利用噶尔丹,直到他身死之前,都没有察觉到自己的悲哀之处。在兵败之后,清廷截获了大量噶尔丹写给西北佛教的密信,其中能看出噶尔丹对佛教的虔诚,与渴望上师能助他脱离苦海的意愿,祈盼能早日归附在恩师的身边。信中噶尔丹表达了对恩师与师兄弟的狂热崇拜,表示能无条件为其做任何事,为此他希望二位能对他指点迷津,并恳请恩师助他完成大业,尽快回到恩师的门下。

但是他的师兄弟桑结嘉措,却一直欺骗了他整整十五年。噶尔丹敬爱的恩师,他心中的无上信仰,被看作是能助他脱离苦海的上师,早在1682年就已经圆寂,而桑结嘉措却一直对噶尔丹谎称师傅在闭关修炼,以此独揽教派大权。而一路败逃的噶尔丹,自然得不到恩师的指点,只能诵千万遍佛经寻找安慰。直到临死之前,恐怕也不会想到,恩师早已去世,自己最信赖的师兄弟,也不过是在利用自己,鼓励自己统一天下,好让格鲁派得利。毋容置疑噶尔丹在军事上,有一定的能力,否则也不会扫平四方,与康熙帝作战多年。然而他自身也有许多性格缺点,得罪了大量的部落首领,最终众叛亲离,被自己的侄子夺取大位,落得凄惨下场。归根结底,可以说一句,本作为喇嘛的噶尔丹,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东西。那么造就噶尔丹悲剧的清朝,为何要与噶尔丹不死不休呢?双方死斗的原因还要从头说起。

清朝与四分五裂的蒙古部落的关系

古往今来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不过是利益纠纷。而清朝与噶尔丹之间,双方的矛盾已经到了,非要诉诸武力才能解决的地步。因为清朝的立国之本,就在于满蒙联姻,而噶尔丹统一蒙古西部诸多卫拉特之后,还要进一步统一全蒙古部落,重现其祖先成吉思汗的辉煌,他自然不会甘居清朝之下。如果放任噶尔丹一步步完成这个宏伟目标,清朝将会培养起来一个心腹大患,到时候恐怕国家都不复存在。而且清朝统治者心中了然,仅靠自身20多万的八旗队伍,是无法在中原站稳脚跟的,因为对于庞大的中原人群体来说,20多万的八旗军,显然还是太少了,所以他们必须要扩充自己的力量。除了原本的满八旗之外,还要设立汉八旗,另外一个重要的助力,就是来自于漠北的蒙古诸多部落。而且收服蒙古势力之后,还能消除来自北部边境的威胁,解决被人背后捅刀子的隐患。

噶尔丹挑战满清立国之本

而噶尔丹一步步统一蒙古,摆出磨刀霍霍的架势向清朝而来,这是王朝的生死底线,所以康、雍、乾三代帝王,前赴后继势必会同噶尔丹殊死搏斗,因为这事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巩固满蒙之间的联盟,是清朝生存的根本,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挑战这一底线,而噶尔丹与准噶尔一部,偏要“摸老虎的屁股”。如果要论古代哪个王朝最能打,那肯定是所向无敌,一路打到欧洲的蒙古骑兵,但是昔日的无敌帝国最终落幕,蒙古内部也四分五裂,而野心勃勃的蒙古后裔,一直未曾忘记祖先的荣耀,试图重现成吉思汗的伟业。明朝建立后,一直都在打击北元残余势力,但北元一直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巅峰时期还甚至在“土木堡一战”中,俘虏了明朝的皇帝英宗,这让蒙古“黄金家族”的后代们,看到了再次辉煌的希望。噶尔丹汗国的前身,正是与明朝对峙多年的瓦剌部落,后来在鞑靼部落的打击下,瓦剌向西迁移分裂成了卫拉特部落,其下又有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落。

野心勃勃终被清朝所灭

从噶尔丹杀兄继位后,漠西卫拉特又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野心勃勃的噶尔丹,一心想再现祖先的辉煌时代,但他有个“硬伤”,他并非是“黄金家族”的直系血脉后人,无法得到其他蒙古部落的认可与支持。因此噶尔丹只能通过武力,征服、打压那些反对他统一蒙古的部落,这也使得其他蒙古部落彻底,抱上了清朝的“大腿”,噶尔丹最后的失败,也有这个因素在内。在清朝困于“三藩之乱”,与东南岛屿的战争中,噶尔丹在这时抓住时机,统一漠西卫拉特四部,而在清朝解除“三藩”威胁,与东南岛屿的危局之后,发现噶尔丹已经步步做大,甚至陈兵进逼到乌兰布统一带,对中原虎视眈眈。噶尔丹的大军,已经开赴到距离清朝帝都300公里处,随时可以挥师南下直捣黄龙。康熙帝不敢托大,在公元1690年亲率大军北上征伐,爆发了乌兰布统之战。此战过程颇为惨烈,康熙帝的舅舅佟国纲都战死沙场,不过最后也是击败了噶尔丹,迫其逃窜,成功解除了来自边边境的威胁。而漠北诸多部落见清朝大胜,更坚定了与清朝站在一起的决心,双方联合在一起,对准噶尔一部发起全盘反击。

尾声

但此时的准噶尔,已经不是当年弱小的卫拉特四部之一,一两次战争根本无法将其铲除,接着噶尔丹的侄子“狠人”策妄阿拉布坦,在危急之时登上汗位,重振准噶尔部落卷土重来。策妄阿拉布坦的能力,比噶尔丹还要强上许多,准噶尔汗国最鼎盛的时期,就是由策妄阿拉布坦与其子噶尔丹策零打造。在雍正九年,噶尔丹策零甚至还在和通泊地区,全歼了清朝6万精锐大军,心疼地雍正帝要“吐血”,四年后就忧郁而终了。此后清朝再也无力阻止,大规模的北征,同样准噶尔汗国也有很大的损失。策妄阿拉布坦父子死后,准噶尔汗国内部发生纷乱,各王子为了争夺汗位消耗汗国实力,终于在1757年,乾隆皇帝借此良机剿灭了阿睦尔撒纳,准噶尔汗国正式宣告覆亡。总得来说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是清朝不得不打的立国之战,若是失败爱新觉罗氏也无法安稳坐拥中原,等到准噶尔部落统一蒙古,纵使无法再重现成吉思汗的荣耀,也会成为满清的劲敌,到时候谁来做中原之主,那就令人充满遐想了。

【参考资料:《准噶尔汗国史》,《清朝统一准噶尔史实研究》,《僧人时代的噶尔丹》】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噶尔丹

更多文章

  • 康熙为什么非要杀掉噶尔丹,在准噶尔打了六十八年,原来是因为这

    历史人物编辑:星君读史标签:噶尔丹

    其实有一些大战的持续时长是很难理解的,比如说平定准噶尔的这一战。那是在康熙年间就已经开始了,可是一直到了乾隆年间才算是彻底结束,足足打了六十八年。经历了大清国三个皇帝的统治历史,而且是康熙和他儿子穷尽一生都没有能够解决的难题,那么准噶尔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一直派兵去攻打呢?其实这跟当时的边疆问

  • 噶尔丹杀害了无数蒙古人,为啥他们还一直将其视为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噶尔丹

    我们都知道,噶尔丹在当时统一蒙古的时候,杀害了许许多多的蒙古人,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蒙古国却将他们看作是英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在历史书中,常常会看到瓦刺部首领“也先”就是噶尔丹的祖辈,他一生最大的战绩就是统一蒙古东部,虽说是蒙古族,但是与成吉思汗家族并没有关系。噶尔丹并不简单,他是部落首领

  • 康熙平定三藩,又三次征战噶尔丹,签订《尼布楚条约》是否亏本?

    历史人物编辑:郭宁标签:噶尔丹

    因为一部《康熙王朝》,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清圣祖康熙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帝王,也为当时朝局不稳的大清,奠定了百年基业。对内,治理河患,推崇儒教、关公,为了增添民族认同感,他甚至还去祭拜了明太祖的陵墓;对外,他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又三次征战噶尔丹,同时还和西方强国沙俄,签订了规划国界的《尼布楚条

  • 康熙远征噶尔丹,用大炮轰死亲舅舅,雍正:舅舅是条狗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噶尔丹

    清军入关之前,能征善战的将领确实很多,但入关以后,若能称得上名将的,确实很少。例如图海、年羹尧、岳钟琪、傅恒等人,不过是会用人海战术而已,但有一人,可以说是康熙手下的第一悍将,当年打败沙俄、勇征准噶尔,立下赫赫战功,此人名叫佟国纲。到了雍正时期,雍正评价他:不过是我大清的一条狗! 佟国纲的身份特殊,

  • 康熙西征噶尔丹曾祭扫贺兰山,还写诗为宁夏做广告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噶尔丹

    康熙《横城堡渡黄河》历尽边山再渡河,沙平岸阔水无波。汤汤南去劳疏筑,唯此分渠利赖多。特别说明:康熙三十六年(1697),清康熙帝玄烨从北京出发,帅师亲征蒙古贵族噶尔丹的叛乱。三月二十四日,从盐池出发,沿长城内侧的宁盐大道到达灵武市横城驻宿,写下了这首诗。="1933ab21ca99b10d3d3d1

  • 康熙晚年平定噶尔丹的乌兰布通之战到底有多么惨烈?草原记得他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噶尔丹

    乌兰布统景区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南部,曾是清朝皇家木兰围场区 ,乌兰布统为蒙语,汉语的意思为红色的坛形山,实指大、小红山,是木兰围场的一部分。美丽神奇的乌兰布统地处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带。这里野花遍野,最是“风吹草地见牛羊”!“乌兰布通”系蒙古语,汉语的意思是“红山梁”。据说早先这里只是一座孤

  • 蓝齐儿有历史原型吗?她嫁给噶尔丹以后,康熙为啥还要征讨准噶尔

    历史人物编辑:牛大哥道历史标签:噶尔丹

    蓝齐儿,这个人和她的母亲容妃一样,都是《康熙王朝》里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但是这个人很具有代表性,因为她凸显出了封建时代的和亲制度。清朝号称是民族政策最成功的一个封建王朝,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无论汉唐多强大,都把长城当成重要的防备工具,始终以戍边之军作为王朝的屏障。可是清朝并没有这么做,他们不仅没有重兵

  • 一代枭雄噶尔丹,雄心壮志如成吉思汗,为何最后却败给了康熙?

    历史人物编辑:韦祖创标签:噶尔丹

    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当时权倾朝野且结党营私的鳌拜,之后平定三藩解决台湾问题等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康乾盛世,在位60年,雄才伟略,被后世很多学者称为“千古一帝”可身为这样伟大的帝王也同样有对手,那就是当时的噶尔丹,噶尔丹算是康熙帝一生的强劲对手了,曾经让康熙御驾亲征三次,

  • 噶尔丹想与沙俄结军事联盟,对付共同的敌人康熙,为什么泡汤?

    历史人物编辑:阅微文史堂标签:噶尔丹

    “毅说人文与历史”今日导语:噶尔丹执政后期,渴望同沙俄结盟来共同对付清朝,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幸亏沙俄内外交困,噶尔丹的阴谋没有得逞,不然清朝腹背受敌肯定会受到重创。17世纪,沙皇俄国向东不断蚕食西伯利亚的土地,边境延伸至鄂毕河、额尔齐斯河和叶尼塞河上游地区,逼近了噶尔丹的准噶尔部落。最开始时,沙皇俄

  • 野心勃勃的噶尔丹试图恢复成吉思汗国时的光辉

    历史人物编辑:一零历史标签:噶尔丹

    当东蒙古人归顺以后,企图复辟成吉思汗帝国的西蒙古人成了清朝最大的敌人。以卫拉特人为主的西蒙古人在15世纪时再度活跃起来,他们在1434年至1552年间统治着整个蒙古地区,但后来被东蒙古的阿勒坦汗赶到科布多甚至更西的地区。西蒙古人有四个主要的联邦民族:绰罗斯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与和硕特部。这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