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为什么非要杀掉噶尔丹,在准噶尔打了六十八年,原来是因为这

康熙为什么非要杀掉噶尔丹,在准噶尔打了六十八年,原来是因为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君读史 访问量:4269 更新时间:2023/12/29 23:23:28

其实有一些大战的持续时长是很难理解的,比如说平定准噶尔的这一战。那是在康熙年间就已经开始了,可是一直到了乾隆年间才算是彻底结束,足足打了六十八年。经历了大清国三个皇帝的统治历史,而且是康熙他儿子穷尽一生都没有能够解决的难题,那么准噶尔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一直派兵去攻打呢?其实这跟当时的边疆问题是有关系的。

当年满清入关以后,没花多少工夫就立刻收拾了当时的大明朝,将所有残都解决以后,算是彻底统治了这个帝国。这一切来的实在是太轻松了,当年刚开始在东北创业的时候,还算比较辛苦,可是一旦入关以后,汉人居然带着头帮助满清平定天下,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除了汉人以外,蒙古人的帮助也不小,所以满族人算是捡了个大便宜。这样一来就给了其他关外民族们一种误解,他们认为汉族人民是非好统治的,所以他们想要入关的想法就开始蔓延了。

首先冒头的就是准噶尔的首领噶尔丹了,这小子仗着自己是活佛转世的身份,所以很快就成为了当时地方上的领袖。他可不甘心只做一个小部落的领袖,所以他不断带领自己的人马进攻其他地盘,逐渐形成了以伊犁地区作为核心的噶尔丹集团。那些被打败的游牧民族领袖,当然是跑到了康熙皇帝身边诉苦。那皇帝自然是责备了噶尔丹,命令他滚回自己的领地去,可是这个命令人家一点也不听。这下子问题可就大发了,得罪了那些小部落好解决,得罪了大清皇帝可就麻烦了。

康熙果断下令,带着大部队开始了对噶尔丹的征讨。战争进行的十分顺利,小小的噶尔丹当然不是他的对手,可是噶尔丹本人和他的势力并没有被消灭,没过多久,他们就卷土重来,成为了地方上新的领袖,这一回他们居然勾结了沙皇俄国,让他们派兵作为支援,这下子康熙皇帝重视了起来,毕竟噶尔丹还是大清的人,可俄国却是外国人了。而且当时正在跟俄国在东北打仗,为了稳住俄国,康熙签订了一些不平等的条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腾出手来对付噶尔丹。在这之后,他变亲自带着人马进攻噶尔丹,想要一举歼灭他们的势力。

可能是长途奔袭的原因,所以这一战并没有剿除噶尔丹的势力,随后又接连进行了两次围剿,终于战胜了噶尔丹余部,噶尔丹本人也病死了。可是他们的力量并没有消除,他们依旧在边境积蓄力量,所以康熙去世以后,雍正继位后,噶尔丹的后人再次发动了战争。这一股力量到处逃窜,是非常难以对付的,所以就算是雍正花了十多年时间,都没有彻底解决这个边境的问题。

后来到了乾隆登基,他前期还是非常英明的,一眼就看出了准噶尔这边的问题所在,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所以趁着他们羽翼还没有丰满的时候,就已经出兵。最终彻底消灭了噶尔丹的余部,结束了长达六十八年的准噶尔之战。那么为什么康熙一直要剿除噶尔丹呢?其实主要是康熙一眼就看出了这家伙的意志力实在是太强大,如果不杀了他,将来他一定会窥视中原地区,所以必须要消灭这股力量。准噶尔的平定,为我国边境扫除了大片障碍,这也是功不可没的大事情。

标签: 噶尔丹

更多文章

  • 噶尔丹杀害了无数蒙古人,为啥他们还一直将其视为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噶尔丹

    我们都知道,噶尔丹在当时统一蒙古的时候,杀害了许许多多的蒙古人,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蒙古国却将他们看作是英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在历史书中,常常会看到瓦刺部首领“也先”就是噶尔丹的祖辈,他一生最大的战绩就是统一蒙古东部,虽说是蒙古族,但是与成吉思汗家族并没有关系。噶尔丹并不简单,他是部落首领

  • 康熙平定三藩,又三次征战噶尔丹,签订《尼布楚条约》是否亏本?

    历史人物编辑:郭宁标签:噶尔丹

    因为一部《康熙王朝》,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清圣祖康熙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帝王,也为当时朝局不稳的大清,奠定了百年基业。对内,治理河患,推崇儒教、关公,为了增添民族认同感,他甚至还去祭拜了明太祖的陵墓;对外,他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又三次征战噶尔丹,同时还和西方强国沙俄,签订了规划国界的《尼布楚条

  • 康熙远征噶尔丹,用大炮轰死亲舅舅,雍正:舅舅是条狗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噶尔丹

    清军入关之前,能征善战的将领确实很多,但入关以后,若能称得上名将的,确实很少。例如图海、年羹尧、岳钟琪、傅恒等人,不过是会用人海战术而已,但有一人,可以说是康熙手下的第一悍将,当年打败沙俄、勇征准噶尔,立下赫赫战功,此人名叫佟国纲。到了雍正时期,雍正评价他:不过是我大清的一条狗! 佟国纲的身份特殊,

  • 康熙西征噶尔丹曾祭扫贺兰山,还写诗为宁夏做广告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噶尔丹

    康熙《横城堡渡黄河》历尽边山再渡河,沙平岸阔水无波。汤汤南去劳疏筑,唯此分渠利赖多。特别说明:康熙三十六年(1697),清康熙帝玄烨从北京出发,帅师亲征蒙古贵族噶尔丹的叛乱。三月二十四日,从盐池出发,沿长城内侧的宁盐大道到达灵武市横城驻宿,写下了这首诗。="1933ab21ca99b10d3d3d1

  • 康熙晚年平定噶尔丹的乌兰布通之战到底有多么惨烈?草原记得他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噶尔丹

    乌兰布统景区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南部,曾是清朝皇家木兰围场区 ,乌兰布统为蒙语,汉语的意思为红色的坛形山,实指大、小红山,是木兰围场的一部分。美丽神奇的乌兰布统地处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带。这里野花遍野,最是“风吹草地见牛羊”!“乌兰布通”系蒙古语,汉语的意思是“红山梁”。据说早先这里只是一座孤

  • 蓝齐儿有历史原型吗?她嫁给噶尔丹以后,康熙为啥还要征讨准噶尔

    历史人物编辑:牛大哥道历史标签:噶尔丹

    蓝齐儿,这个人和她的母亲容妃一样,都是《康熙王朝》里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但是这个人很具有代表性,因为她凸显出了封建时代的和亲制度。清朝号称是民族政策最成功的一个封建王朝,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无论汉唐多强大,都把长城当成重要的防备工具,始终以戍边之军作为王朝的屏障。可是清朝并没有这么做,他们不仅没有重兵

  • 一代枭雄噶尔丹,雄心壮志如成吉思汗,为何最后却败给了康熙?

    历史人物编辑:韦祖创标签:噶尔丹

    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当时权倾朝野且结党营私的鳌拜,之后平定三藩解决台湾问题等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康乾盛世,在位60年,雄才伟略,被后世很多学者称为“千古一帝”可身为这样伟大的帝王也同样有对手,那就是当时的噶尔丹,噶尔丹算是康熙帝一生的强劲对手了,曾经让康熙御驾亲征三次,

  • 噶尔丹想与沙俄结军事联盟,对付共同的敌人康熙,为什么泡汤?

    历史人物编辑:阅微文史堂标签:噶尔丹

    “毅说人文与历史”今日导语:噶尔丹执政后期,渴望同沙俄结盟来共同对付清朝,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幸亏沙俄内外交困,噶尔丹的阴谋没有得逞,不然清朝腹背受敌肯定会受到重创。17世纪,沙皇俄国向东不断蚕食西伯利亚的土地,边境延伸至鄂毕河、额尔齐斯河和叶尼塞河上游地区,逼近了噶尔丹的准噶尔部落。最开始时,沙皇俄

  • 野心勃勃的噶尔丹试图恢复成吉思汗国时的光辉

    历史人物编辑:一零历史标签:噶尔丹

    当东蒙古人归顺以后,企图复辟成吉思汗帝国的西蒙古人成了清朝最大的敌人。以卫拉特人为主的西蒙古人在15世纪时再度活跃起来,他们在1434年至1552年间统治着整个蒙古地区,但后来被东蒙古的阿勒坦汗赶到科布多甚至更西的地区。西蒙古人有四个主要的联邦民族:绰罗斯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与和硕特部。这四个

  • 康熙时期鳌拜、三藩、郑经、噶尔丹、沙俄为什么没有一起动手呢?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噶尔丹

    我们可以从时间线上,来看看康熙搞定这些事情的先后顺序。公元1669年,康熙八年,康熙在索额图等人的帮助下,擒拿鳌拜,至此,14岁的康熙皇帝正式亲政。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皇帝顺利平定三藩。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皇帝派遣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出兵台湾,击败郑氏集团,正式收复台湾岛。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