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一些大战的持续时长是很难理解的,比如说平定准噶尔的这一战。那是在康熙年间就已经开始了,可是一直到了乾隆年间才算是彻底结束,足足打了六十八年。经历了大清国三个皇帝的统治历史,而且是康熙和他儿子穷尽一生都没有能够解决的难题,那么准噶尔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一直派兵去攻打呢?其实这跟当时的边疆问题是有关系的。
当年满清入关以后,没花多少工夫就立刻收拾了当时的大明王朝,将所有残余都解决以后,算是彻底统治了这个帝国。这一切来的实在是太轻松了,当年刚开始在东北创业的时候,还算比较辛苦,可是一旦入关以后,汉人居然带着头帮助满清平定天下,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除了汉人以外,蒙古人的帮助也不小,所以满族人算是捡了个大便宜。这样一来就给了其他关外民族们一种误解,他们认为汉族人民是非常好统治的,所以他们想要入关的想法就开始蔓延了。
首先冒头的就是准噶尔的首领噶尔丹了,这小子仗着自己是活佛转世的身份,所以很快就成为了当时地方上的领袖。他可不甘心只做一个小部落的领袖,所以他不断带领自己的人马进攻其他地盘,逐渐形成了以伊犁地区作为核心的噶尔丹集团。那些被打败的游牧民族领袖,当然是跑到了康熙皇帝身边诉苦。那皇帝自然是责备了噶尔丹,命令他滚回自己的领地去,可是这个命令人家一点也不听。这下子问题可就大发了,得罪了那些小部落好解决,得罪了大清皇帝可就麻烦了。
康熙果断下令,带着大部队开始了对噶尔丹的征讨。战争进行的十分顺利,小小的噶尔丹当然不是他的对手,可是噶尔丹本人和他的势力并没有被消灭,没过多久,他们就卷土重来,成为了地方上新的领袖,这一回他们居然勾结了沙皇俄国,让他们派兵作为支援,这下子康熙皇帝重视了起来,毕竟噶尔丹还是大清的人,可俄国却是外国人了。而且当时正在跟俄国在东北打仗,为了稳住俄国,康熙签订了一些不平等的条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腾出手来对付噶尔丹。在这之后,他变亲自带着人马进攻噶尔丹,想要一举歼灭他们的势力。
可能是长途奔袭的原因,所以这一战并没有剿除噶尔丹的势力,随后又接连进行了两次围剿,终于战胜了噶尔丹余部,噶尔丹本人也病死了。可是他们的力量并没有消除,他们依旧在边境积蓄力量,所以康熙去世以后,雍正继位后,噶尔丹的后人再次发动了战争。这一股力量到处逃窜,是非常难以对付的,所以就算是雍正花了十多年时间,都没有彻底解决这个边境的问题。
后来到了乾隆登基,他前期还是非常英明的,一眼就看出了准噶尔这边的问题所在,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所以趁着他们羽翼还没有丰满的时候,就已经出兵。最终彻底消灭了噶尔丹的余部,结束了长达六十八年的准噶尔之战。那么为什么康熙一直要剿除噶尔丹呢?其实主要是康熙一眼就看出了这家伙的意志力实在是太强大,如果不杀了他,将来他一定会窥视中原地区,所以必须要消灭这股力量。准噶尔的平定,为我国边境扫除了大片障碍,这也是功不可没的大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