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代称作金陵,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古都之一。它处于长江中下游,北有长江天险为屏障,同时还有燕子矶、采石矶、紫金山等山川环绕,关隘险要又巧夺天工,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明朝早期,朱元璋把南京作为都城,为了江山永固,他不惜动用全国之力,征集近三十万民工,动用数亿块的砖头,用糯米熬成粘液增加城墙的稳固,一块一块地垒砌而成。为了保证质量,朱元璋还想出了“砖块实名制”的办法,即每一块砖上都记载了修筑者的姓名等。由此可见,南京城固若金汤,绝不是一句空话。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为“天京”,并以此为大本营,发起了西征、东征及北伐行动,军事上进入了全盛时期。石达开等人主导的西征,一度攻下武昌城,把江西、湖北大部分划进了太平天国的版图,李开芳、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孤军深入,一路打到了清朝京师近郊,而功败垂成。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陷入“朝中无人”的困境,实力大损。曾国藩的湘军在与太平军对阵的过程中,虽然吃了很多亏,但主力始终存在,并且逐渐成了对抗太平军的排头兵。1860年,也就是天京事变4年后,曾国荃趁着太平天国式微,先是围攻南京上游的门户安庆,并用了近五个月的时间攻下了安庆,还因此获得了清朝的黄马褂及“巴图鲁”称号。又两年之后,雄心勃勃的曾国荃一路进军,攻下了南京外围的很多城池,并把军营扎在了离南京近数十公里的雨花台,直接威胁太平天国天京安危。
为此,太平天国后期将领李秀成,领兵十万围攻曾国荃所在的雨花台,大战六十四天却没能消灭相对弱小的曾国荃,不仅无功而返,甚至还战死了好几个王侯。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太平军没有战斗力。
第二年,当曾国荃站稳脚跟后,便定了直接攻取天京的计划。在他看来,进攻天京,其它地方的太平军一定前来救援,能打乱太平军的军事部署;同时,也能吸引大部分太平军兵力,而且一旦成功,何止功名永传?基于最后一点,曾国荃打定主意要独自攻下天京,并且十分排斥其他人来抢功。
不过,以曾国荃的实力,围困攻破天京,绝非易事。天京城墙太坚固了,而曾国荃又缺少野炮,依靠人海战术,不但不能靠近城墙,甚至还会遭到李秀成的出奇反击;地上不行,曾国荃转向地下,挖了很多地道,想要直达城墙下,然后爆破。不过,曾国荃的对手,李秀成的防守也是十分严密,他以牙还牙,从城内挖地道出来,而且还挖了换成水沟。想要攻破天京,太难了。
湘军历经千辛万苦,却屡战屡败,军心逐渐动摇,也不怎么卖力攻城了。曾国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立功,他下了一道命令,许诺攻下南京城后,城内的一切财物、女人见者有份,绝不禁止。这相当于下了一道屠城令,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自然有很多金银珠宝,因此城破之后,湘军焚烧抢掠了七个昼夜,人人肩挑手提,大获而归。
曾国荃的这个主意,虽然激发了湘军的斗志,但却使得南京遭受血洗之灾,不可不谓之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