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局势,中国由此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洋人在中国得到了脱离于中国法律的权利,他们在中国欺压中国的百姓,掠夺中国的资源,使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了流民,到处流浪的他们吃不饱穿不暖,高额的战争赔款更是加强了清政府对农民的苛捐杂税,强压下的中国农民无奈之下最终进行了起义。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这场农民运动的领袖洪秀全于1851年建立了“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达到了农民起义的巅峰时期。太平天国运动的起点为广西地区,由于受到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的市场,大量的资本主义商品流入到中国,农业与手工业受到影响,纷纷破产,从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其次,政府为了弥补大量的财政亏空,横征暴敛,各级各地的官员层层剥削农民,最后,接二连三的自然灾害,政府却不管不顾,再加上广西地区又有天地会多年的斗争传统,清政府的统治力量较为薄弱,1843年洪秀全在广西创立了拜上帝会,得到了农民广泛的响应,拜上帝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因此1850年洪秀全在广西发动了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建立政权时期,1853年,太平天国的军队攻克了南京城,并将南京城更名为“天京”以此作为都城,正式与清政府进行抗衡。第二个阶段则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全盛时期。
全盛时期的太平天国在军事方面,太平天国为了推翻清政府在全国的统治,随即开始了北伐战争,太平天国的军队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横扫六个省并且逼近天津,从而威胁到了京城。在武器方面,太平天国的军队逐渐的由冷兵器过渡到热兵器,军事实力大增。
在政权建设方面,太平天国的统治阶级为了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在这个制度中,土地被平均分给农民,男女之间平等对待,坚持独立自主,不承认西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
这项制度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几千年来的愿望,是他们的理想社会,可是这一主张毕竟是理想,不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与社会潮流,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政治制度。太平天国的势力日益增长,清政府感觉到了其危险性,可是此时的八旗兵已经大不如前,战斗力逐渐的丧失,咸丰皇帝则命令李鸿章、曾国藩等人组织地方武装势力,这也就诞生出了湘军和淮军,这两支部队将会成为日后清政府对抗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
第三阶段则是太平天国的衰落与陨落时期,由于太平天国统治阶级发生了严重的内乱,导致太平天国的几位天王都相继离开人世,而他们的离世也造成了太平天国力量的衰弱,动摇了太平天国的统治根基,削弱了军事力量,也给清政府的军队有机可乘。此时,清政府已经联合了西方列强一同围剿太平天国,见势不妙的洪秀全便重新组建了领导核心。
而中国的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纲领也油然而生,它的创作者正是洪仁玕,可是这项纲领依然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没有真正的实行。此时的太平天国的力量与清政府的军队力量相差悬殊,从1861年开始,太平天国便已经无力回天了。
曾国荃的呐喊
湘军是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力量之一,由曾国藩和曾国荃两兄弟所带领的地方军队。1864年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病逝,同年7月,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失守,湘军攻入“天京”。
湘军的主力军是由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所带领的,当曾国荃进入“天京”城后,带上了几个心腹秘密地进行着一项任务。早在攻城之前,曾国藩就告诫曾国荃要将太平天国的国库迅速地保护起来,以免落入他人之手。曾国藩知道太平天国的“规矩”,当太平天国的军队所到之处,他们获得的金银财宝、丝帛绸缎等都不能私吞,全都要上交到国库之中,一旦有人违反这个“规矩”,就以严刑惩罚。
太平天国一共历时十四年,在这十四年之中必定会在国库中积累很多财富,因此所有人都想打太平天国国库的主意,当然清政府也不例外。可是当曾国荃打开太平天国的国库之后,曾国荃瞬间面如死灰,因为这个国库里除了一块假玉玺之外,其余什么都没有,空空如也。
曾国荃大喊一声:“吾命休矣”。如果曾国荃告诉清政府太平天国的国库里什么都没有,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谁都不会相信,他们只会觉得是曾国荃私吞了太平天国国库里的巨额财产,那么自己将会在劫难逃,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自己的冤屈。
事态紧急,曾国荃立刻写信给自己的兄长曾国藩,并在信中一五一十的将此事告诉了曾国藩。当看到此信的曾国藩震惊不已,但此时的他更需要的是冷静地解决此事,在经过一番思索后,曾国藩写信给慈禧太后。
信中的内容大致有四点,第一,向慈禧太后阐述了湘军在产出太平天国势力的不易,暗示慈禧太后湘军的功劳有多大,第二,将洪秀全的死讯告诉了慈禧太后,第三,将国库空空如也的这件事也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并且说明湘军也毫不知情,最后一点,为了解除慈禧太后对曾国藩的警戒之心,曾国藩请求清政府将湘军裁撤。
曾国藩的一番话,虽说没有使慈禧太后完全相信,可是又不能与曾国藩“撕破脸”,又为了大局着想,便下旨责骂了曾国荃并且要求曾国藩严加看管他,功过相抵。曾国藩与曾国荃兄弟二人这才松了一口气,虽说没有封赏,好在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可谓是不幸中的万幸。至于太平天国国库之中的财产究竟去了何处,无人知晓,或许在太平天国晚期被用于战争之中,又或许被人掩藏在他处。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对湘军的评价可谓褒贬不一,有人说湘军是在帮助清政府镇压农民起义军,维护了封建统治,是不符合当时的社会潮流。有反对的声音就会有赞同的声音,也有人说湘军消灭太平天国并非是错,太平天国本身是无法改变当时的社会格局,也无法真正的使农民得到解放,只能动摇清政府的统治,其本质其实是与清政府无异。中法战争的淡水大捷,可惜在中日甲午战争,湘军全部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