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曾国荃攻城有一绝招,在安庆时立下大功,到了南京却失灵

曾国荃攻城有一绝招,在安庆时立下大功,到了南京却失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韦继涛 访问量:1789 更新时间:2023/12/4 21:57:08

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时,是一个心狠手辣的猛人,被称为“曾剃头”。其实,他的四个弟弟中,有三个从军,都有着湘军式的勇猛。其中第三个弟弟曾国荃,因攻破天京而立下不世之功,他作风同样勇敢,作战还很有性格,人送外号“曾铁桶”。

“曾剃头”的大概意思是因为曾国藩杀人过多,而且主张对太平军除恶务尽。那么,“曾铁桶”的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曾国荃的一个战略风格,他攻城时,将城围得水泄不通,然后挖下战壕,在火力掩护下,通过地道用炸药炸开城墙,冲进去夺下城池。

曾国荃所率部队叫做“吉字营”,成军很晚,却屡立大功。它之所以能后来居上,凭借的就是曾国荃这个屡试不爽的战法。尤其是在咸丰十年,围攻安庆的战役中,曾国荃开始扬名立万。

这一战从咸丰十年四月开始打响,曾国荃祭出杀招,围着安庆城挖战壕。安庆城中守将也不会傻傻看着,经常趁夜偷袭,都被警惕的曾国荃杀退。一直到咸丰十一年七月,历时一年多,战壕挖好了,安庆城的粮食也吃尽了,连树皮和草根都没有剩下的。

安庆是天京上游的重要门户,也是天京的屏障和粮源。虽然太平军此时在两破清朝的江南大营,并且扫荡江苏常州、苏州,但是,安庆之围是不能不救的。洪秀全命令陈玉成、洪仁、林绍璋、吴如孝以及黄文金从各自战场赶来,疯狂向湘军发起反扑。

这一战异常惨烈,太平军如同潮水一般向湘军涌来,内城的守军也遥相呼应。湘军在壕沟之前组成了密集的火力网,然而太平军却毫不畏惧,倒了一批人,又马上跟进一批人。尸体堆积如山,太平军连冲都没法往前冲了,甚至专门组织了搬运尸体的队伍。

此战,太平军猛攻12次,持续一日一夜,但在曾国荃的指挥下,硬是没有踏进半步。这一整天的战斗下来,太平军冲锋死亡一万多人,湘军死伤人数相对少得多,只有一百多人,但用掉了17万斤火药, 50万斤铅子,可见战况之激烈。

在最危险的时候,是曾国荃挺身而出,保住了胜果。那时太平军将湘军扔过来的火药,又扔了回去,在湘军守军处爆炸,太平军有几人趁机冲开缺口。曾国荃亲自挥刀上前,砍杀几人。湘勇看见主帅如此奋力,立马站住了阵型。

陈玉成无法打败湘军,甚至连突破湘军防线进入安庆城的机会都没有,只好引兵稍退,整军备战。结果,在八月初一,曾国荃率军挖出地道,炸毁安庆城墙,一拥而入,一万多饥肠辘辘的安庆守军束手待毙。外围的援军眼见如此,只能放弃。

这一战,打出了湘军的血勇,也让曾国荃天下闻名。安庆一开,天京就无险可守,曾国藩调动四路大军一起合围天京。然而,曾国荃立功心切,不顾曾国藩的劝阻。他不等其他部队达到,一马当先,要去天京抢头功。

结果来到天京城下时,他立马傻了眼,因为他的那套攻城手段完全用不上!安庆城才“九里十八步”,曾国荃挖了七十里的战濠和长墙来围困;现在天京九十六里,理论上要修七百里的战壕,这和修长城有什么两样?在安庆挖战壕用了一年多,在这里岂不是要用十年多?就算挖好了,曾国荃手头上哪有那么多兵来围起来?

何况,天京城墙的厚度远非安庆城相比,这里留下来的是朱元璋建都南京时的老底子。那时候,明太祖修了整整21年,城墙宽14米,最宽的地方达21米,城垣都是巨大的条石,雄壮巍峨,和安庆城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更糟糕的还有两点,一点是此时军中发生了瘟疫,一度还非常严重;另一点是太平军的援军包围过来了,而湘军另几路却因种种原由还未赶到。

还是曾国荃,再次爆发出湘军的蛮劲。围不了天京城,先挖战壕将自己围好,依然不失为“曾铁桶”的美名。

太平军攻打曾国荃的部队,最多时人数达到二十万,幸好曾国荃修建了两层战壕,被突破一层之后,另一层挽救了整个湘军。最危险的时候,子弹从曾国荃的左边嘴唇穿过,但他马上包扎后,带伤巡视。(二十九日,公左颊受枪伤,血渍重襟,犹裹创巡营)

这一战太过惊险、持久,一共打了四十六天。太平军出动二十万人也没能撼动曾国荃,而湘军伤亡五千多,剩下的都瘦成皮包骨了。郭嵩焘认为此“极古今之恶战”。

也就是因为曾国荃咬牙顶到了这么久,太平军补给不够,冬天又无冬衣,竟然撤军了。这一场战争,被认为是清王朝和太平天国的气运之争。接下来,曾国荃铁了心继续挖沟挖战壕,在湘军其它部队的。曾国荃赖在天京城下安家。他通过挖地道的老办法,于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终究炸开了太平门旁的缺口。他率领部队冲进天京,还是抢下了这剿灭太平天国的大功。

参考资料:《曾国藩家书》、《曾国藩传》、《清史稿》

标签: 曾国荃

更多文章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天京,发现国库空荡荡,大喊:我命休矣

    历史人物编辑:真相史料馆标签:曾国荃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局势,中国由此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洋人在中国得到了脱离于中国法律的权利,他们在中国欺压中国的百姓,掠夺中国的资源,使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了流民,到处流浪的他们吃不饱穿不暖,高额的战争赔款更是加强了清政府对农民的苛捐杂税,强压下

  • 曾国荃击败太平天国,打开天国国库后,突然大喊:我命休矣!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曾国荃

    众所周知,曾国藩是晚清最著名的一位大臣,他被人尊称为“理学宗师”、“晚晴大儒”,梁启超称他是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甚至中国近代的一代伟人开国主席毛先生都说“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也是不让其兄的厉害人物,他出生于1824年,少年时受他哥哥的教育,饱读

  • 听到一个传闻,曾国荃竟然查看了侄女的嫁妆,看后大发感慨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曾国荃

    小珏说历史——《曾国藩及湘军》系列七十九 请勿转载咸丰十一年,即1861年,曾国藩的家中吹锣打鼓,喜气洋洋。原来,他的长女曾纪静要出嫁了。这门亲事,是曾纪静在六岁的时候就定下来了,男方是翰林院同事、好友袁芳瑛的儿子袁榆生。在当时来看,双方是门当户对,但在此时,曾国藩贵为两江总督,又刚刚攻破了太平天国

  • 奢靡无度洪秀全,滥杀无辜曾国荃,面对人性考验时他们都输了

    历史人物编辑:薛明旺标签:曾国荃

    人性这种东西,不仅在现代是不能考验的,在古代历史上一样不能考验。很多因为考验人性而导致最后结局悲惨的故事在古代历史上随处可见,人们就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导致很多悲剧发生。至于这是什么样的故事呢?不妨让我跟你讲两个,两个故事发生的朝代都是清朝,并且故事主人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洪秀全的堕落洪秀

  • 因为饭后的一杯茶,曾国荃吵着要回老家,曾国藩到死都不知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曾国荃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曾国藩这个人物,他是晚清时期的国之重臣,在到时基本上半个朝廷都在曾国藩的支撑之下,可以说,如果在当时没有曾国藩的苦苦支撑,那么清朝可能很快就已经没落了,甚至可能会被颠覆的更早,因为当时全国各地的百姓不满清朝的统治,已经开始起义,在当时势力最大的就是太平天国,甚至在太平天国势力最强大

  • 他聪明绝顶,给曾国藩挖坑,把安庆指挥官的宝座给了曾国荃

    历史人物编辑:暴火篮球标签:曾国荃

    他聪明绝顶,给曾国藩挖坑,把安庆指挥官的宝座给了曾国荃左宗棠来之后,曾国藩赶紧站起来迎接,因为他知道左宗棠的脾气。李鸿章听说左宗棠来了,赶紧起身向他的老师告辞。就这样,两人肩并肩站着,看着李鸿章远去的背影,会意地笑了,因为他们以为年轻有为的李鸿章是很有前途的后起之秀,一定可以超越他们。左宗棠心高气傲

  • 曾国荃17岁时,不喜欢读书,不和家人同桌吃饭,曾国藩如何处理?

    历史人物编辑:柳州阿妹侃历史标签:曾国荃

    从曾国藩的为官过程,解读《曾国藩家书》系列之10:在以前,一家人往往有很多哥哥弟弟,家族兴旺的同时,矛盾也常有发生,兄弟反目成仇的家庭也很多。兄弟之间有了纠纷,如何解决?看看曾国藩的处理方法: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十月十九日,曾国藩在写给父母的家书中,提到曾国荃不喜欢读书,不和他们一家人同桌

  • 曾国荃有难,曾国藩却不出手相救,他能屹立官场靠的就是这一招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曾国荃

    大家都知道枪打出头鸟,但难的是如何不成为出头鸟。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汉人任职最高的官员,手里又握有兵权。但在满族官员眼里,他就是一只出头鸟。看似位高权重,其实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因此,曾国藩不得不非常谦虚谨慎。时任湖广总督官文,是满洲贵族,非常受清政府器重。胡林翼在担任湖北巡抚的时候,不得不处处巴结他

  • 曾国荃攻克天京发了一笔横财,那么他死后留下多少家产?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祥标签:曾国荃

    曾国藩作为中兴四大名臣之首,其功绩自不必多说,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身居高位数十年,却能做到洁身自爱,不贪财不爱钱,这也是他受人尊敬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他的弟弟曾国荃在这方面却要逊色很多,尤其在聚敛钱财的方面留下了不少的污点。曾国荃有个习惯,每次打了胜仗后都要回到湖南老家,干什么呢?不是盖房就是买地,因为每

  • 假如曾国藩听取弟弟曾国荃建议,起兵推翻大清王朝,会是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人文之光标签:曾国荃

    曾国藩如果听了曾国荃的话,起兵造反,他可能会死的很惨!在曾国藩带领湘军克复南京后,朝野上下赞颂不已,一时间,曾国藩获得巨大威望,也就是在此时,曾国荃向哥哥曾国藩提出了起兵的建议。曾国荃的理由很简单,克南京是天大的功劳,但是朝廷仅仅是拿一个侯爵之位就将曾国藩给打发了,并且,还多次下诏,要求湘军各级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