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国藩的为官过程,解读《曾国藩家书》系列之10:
在以前,一家人往往有很多哥哥弟弟,家族兴旺的同时,矛盾也常有发生,兄弟反目成仇的家庭也很多。兄弟之间有了纠纷,如何解决?看看曾国藩的处理方法: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十月十九日,曾国藩在写给父母的家书中,提到曾国荃不喜欢读书,不和他们一家人同桌吃饭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曾国藩家书中的原话:
九弟体好如常,但不甚读书。前八月下旬迫切思归,男再四劝慰,询其何故,九弟终不明言,惟不读书,不肯在上房共饭。男因就弟房二人同食,男妇独在上房饭。九月一月皆如此。弟待男恭敬如常,待男妇和易如常,男夫妇相待亦如常,但不解其思归之故。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九弟身体还和往常一样好,只是不怎么读书。八月中旬时,急着要回家,儿再三劝说安慰,询问为何有这样的想法,九弟就是不说,只是不读书,不肯在上房一起吃饭,儿只好到九弟房中和他一起吃饭,儿妻一个人在上房吃饭。九月整月都是如此。弟对我恭敬像往常一样,对儿妻也和往常一样,儿夫妻对他也和平常一样,就是不明白他为何要急于回家。
此时的曾国藩,是翰林院一名从七品检讨,他虽然薪水不多,甚至入不敷出,常常靠借钱度日,但为了九弟曾国荃的学业,和父亲曾麟书商量后,特意将他接到京城,和自己一起生活,一起读书。
此时的曾国荃17岁,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也不知道什么缘故,耍起了小脾气。
曾国藩是如何处理的呢?
一、充分考虑弟弟的感受。
曾国藩作为大哥,并没有以大哥的身份来压制弟弟,甚至主动到曾国荃的房中和他一起用饭。
此时的曾国藩,妻儿也在身边,他能做出这样的举动,可见对弟弟的尊重和疼爱。
二是给弟弟写信。
曾国藩是一个细致入微的人,他觉得弟弟可能是有些话不方便说出口,于是,给近在咫尺的曾国荃写了一封信进行劝诫。
曾国藩的这封信写得非常长,有两千多字。古文能写到两千多字,可以想象,曾国藩费了多少心思?
曾国藩告诉弟弟:
凡兄弟有不是处,必须明言,万不可蓄疑于心。
其意思是:凡是兄弟之间有了纠纷,一定要说明,千万不可憋在心中胡思乱想。
这就是曾国藩处理兄弟纠纷的方式,无论任何事情,都要坦诚地说出来,好言相劝,这样才能消除心中的隔阂。
曾国藩的这个效果还是不错的,在曾国藩生日的时候,曾国荃特意穿戴整齐,为哥哥备好酒菜,一家人又重新在一起吃饭。
在官场上,此时的曾国藩,日子并不好过,他受到上司的压制,在翰林院里并不受重视。即使如此,曾国藩对待自己的家人也非常友好,不会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到家庭中来。
这一段时间,曾国藩开始研究理学、历史,破解与人交往的一些障碍,并总结出独具特色的驭人技巧。可以说,化解曾国荃心中的各种情绪,就是曾国藩驾驭人的一种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无论和谁交往,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需要有方法,否则,有些纠纷,有些隔阂就永远无法解开。
曾国藩与人交往的方法,在《曾国藩驭人术:用最简单的方法驾驭人心》中有详细讲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订阅、购买。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客多文史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