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1855年,太平天国湖口之战,石达开的绝地逆袭

1855年,太平天国湖口之战,石达开的绝地逆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沐沐段子 访问量:3828 更新时间:2024/1/21 23:48:52

1853年5月,已在长江下游站稳脚跟的太平军挥师西下,进行西征,意图巩固下游地盘,同时攻破安庆,九江等战略要地,为进一步开疆拓土创造条件,初期,西征军势如破竹,接连攻破安庆、九江、田家镇、武昌等多个要地,江西,安徽,湖北一带大片地区归太平天国政权所有,太平天国一时士气大盛。

但是西进到了湖南,太平军却遇到了挫折,新锐的湘军成了太平军最大的对手,1854年5月1日,太平军在湘潭惨败,占据逆转,清军开始反击,1854年8月11日,湘军复岳州,将太平军驱逐出了湖南。1854年10月14日,湘军攻破武昌,太平军损失惨重,直接退到鄂赣交界处的田家镇。

田家镇(现属湖北武穴),长江中游重要战略据点,号称

然残兵败将还是无法抗衡锐气正盛的湘军,在湘军的猛击之下,太平天国十万大军是兵败如山倒,直接从退到了江西,湘军水军一路攻击,1854年12月8日,湘军水师前锋部队已经抵达江西九江的江面了。

现在的太平军是真的再也没办法退了,九江一丢,意味着整个长江中下游的局势崩溃,仅剩安庆一个孤立据点保护天京,这无疑非常危险,所以这里势必要打一场决战,太平天国高层非常重视,翼王石达开(西征军总指挥,司令部在安庆)火速赶到前线,坐镇在和九江城隔着一个鄱阳湖的湖口县

这个时候对于太平天国来讲,局势非常严峻,首先连续的大败使得太平军的士气受到很大影响,田家镇十万大军和坚固的要塞都挡不住湘军,现在太平军在九江和湖口一带人数估计才一万多,布置也相当仓促,而湘军的战力又如此强悍,能不能打赢,石达开心里实在是没底。

不过石达开此人的能力还是相当强的,他没有自乱阵脚,而是先冷静分析,石达开颇有见识,其已经发现湘军最大的优势在于水军的战力,湘军战船高大坚固,火力凶悍,士卒都是久经训练的锐士,这根本不是那些只有小渔船,由纤夫,渔民和小商贩组成的太平军“水营”能抗衡的。

于是,石达开感觉在安庆就布置制造新式战船,为了积蓄足够的力量,石达开急需拖延湘军的攻击时间,他采取的策略是:和湘军纠缠。

他派遣坚守九江北面的陈玉成等人在击败清军后反打武昌,迫使湘军的陆军支援,没有陆军支援,湘军不可能单评水军行动,果然,这一番折腾争取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石达开加紧布置防线。

同时赶紧调集援军,在石达开的调度下,善守城的林容被派去守九江,黄玉金守湖口带领太平军的水军,此外胡以晃罗大纲等悍将也都被派到前线,在石达开的努力下,九江与湖口一线的太平军力量达到两万人,终于能抗衡湘军了。

除此之外,石达开还想出一个“偷鸡摸狗”的主意——强船!江西鄱阳湖内的姑塘听了一批清廷新造的战船,于是石达开开始了奇袭,结果还真成了,石达开就这样“赚了”一百多条船和七百多门炮。

然而湘军自然不会管这些,前期势如破竹给了湘军极大的信心,所以湘军是直接猛击,不得不说湘军战力还是非常凶悍的,1855年1月1日,太平军悍将罗大纲被湘军击败,九江江北小池口失守;1月2日,湘军水师在九江击败了前来迎战的太平军水军,之后横行鄱阳湖,追击至湖口。

然而在最关键的目标——九江城前面湘军却没有进展,这一方面是因为九江城防坚固,难以攻克;另一方面则是在于九江守将林启容的妥善应对,在九江城下,湘军多次碰得头破血流。

九江看样子没那么好拿下,那湘军方面就想:那就就打湖口吧,湖口这个地方只是个小县城,应该好打,而且这个地方同样很重要,

石达开就坐镇在湖口!他知道坐以待毙肯定要玩,但主动出击又属于自不量力,所以石达开带着太平军一方面是死守湖口县,另一方面派罗大纲骚扰湘军,连续大半个月用火攻袭扰湘军,使得湘军是极为疲惫加恼火,湘军是十分希望决战。

人一急,那就容易犯错,石达开等着就是这个机会,1855年1月21日,实在受不了的湘军出击梅家洲,被太平军击溃;此人湘军再度来袭,死伤400人后终于击败了太平军,而石达开呢?从这一战中,想出了计策——利用航道!

石达开带人

石达开想到的战术到底是什么?这里要介绍一下湘军的水师了。

湘军水师除了主帅的座舰外,主要有三种船,包括

石达开想到的主意就是——破坏它们之间的连接!

1855年1月29日,石达开突然放弃了湖口防御,湘军大喜,赶紧来袭,

看着对手中计,石达开立刻进行下一步行动:

“肢解”计划成功,湘军水师的轻装

那就逐个击破吧,首先打的就是湘军水师大营,石达开派兵奇袭,湘军由于缺乏

水军不行了,湘军陆军也失去了支援,太平军开始收复失地,2月2日,罗大纲收复小池口,2月8日,小池口守军痛打来重夺小池口的清军。2月11日,反击进入高峰,太平军直接进行“斩首行动”,百艘战舰齐出,采用火攻战术猛击湘军水师残兵,目标直指曾国藩坐舰,直接肃清了九江江面,

可以说,石达开的湖口之战属于“力挽狂澜”,若非此次巧胜,湘军一旦打下九江,又掌握了长江的控制权,缺乏水军的太平天国是很难再守住安庆和天京的,若非有这次胜利,太平天国很可能会提前灭亡,根本撑不到1864年,很可能在1855年就灭亡。

不过,这一次胜利,也仅仅是战术胜利而已,太平天国并没有从中学到什么东西。

首先这次胜利是不完整的,之前湘军萧捷三的内湖水师已被堵在鄱阳湖,太平军并没有全力消灭它,当然,这不是太平军忽略了这支部队,而是实力不过,这反映的问题是:

太平天国主要控制区域是长江中下游的赣皖苏地区,长江可以说是生命线,曾国藩对此十分清楚,表示:

而太平天国呢?早期吃了水军战力差的亏,田家镇之败水军全军覆没后却仍不吸取教训,反观曾国藩,虽有湖口之败,但大的战略却始终是正确的,其一个月后立刻开始重振湘军水师,以鄱阳湖的“内湖水师”为基础(鄱阳湖和南昌相连,此时萧捷三部已通过鄱阳湖到达南昌),再度打造出一支强悍的水军力量。

太平军始终未在长江航道的控制权中占优势,而这,也是其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标签: 石达开

更多文章

  • 弄巧成拙:“天京事变”中的石达开,绝对没有那么无辜!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石达开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民间起义,由于多种原因,虽然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还是动摇了清朝的根基、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每当回首这段历史的时候,“天京事变”始终是个绕不过的梗。虽然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很多,湘军、腐败、分裂、内讧、甚至享乐等,任何一点都可以成为一个致命因素

  • 1863年,石达开被判3000刀凌迟,至死一声未吭,刽子手被吓疯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石达开

    1863年的夏天,传说中的翼王石达开,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演绎了一出最后的悲剧。在那个命运似乎已经尽头的日子,他没有屈服,没有哭泣,没有求饶,只是勇敢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在那一刻,他以千刀的痛苦,铸就了他不朽的传说。早在十多年前,太平天国的力量在南京绽放,迸发出惊天的光芒,让朝廷胆颤心惊。石达开,这个

  • 胤裪:父亲在位61年,母亲活了93岁,手握兵权不夺嫡,他才是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胤裪

    在皇宫内院,无论是贵为天尊的皇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臣子,还是卑躬屈膝的奴仆,要做到长命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为何?一是因为宫中虽华丽,但关系复杂、事务繁多、人心叵测,非常耗费人的心神和精力;二是因为舒服不等于健康,锦衣玉食也容易导致生活糜烂,对人的保养极为有害;第三则是因为历经多代人的“恶性”积

  • 影响康熙一生的女人,因为她,雍正才没有杀弟弟胤裪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胤裪

    题记:经过惨烈的斗争,雍正用杀害兄弟的方式得到了皇位。当初的九子夺嫡是那么的惨烈。但是唯独康熙的十二子胤裪没有参加这次的夺嫡之争。姑且不论他的这些兄弟是否真的有犯错,皇位之争不管谁赢谁输,结局一定是会有人流血的,当场不流血,但是后来一定会有灾难。为什么当初康熙几乎所有儿子都参加了争夺皇位时,而胤裪没

  • 清朝名将费扬古为康熙立下大功,57岁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青莲简史标签:费扬古

    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爱情故事流传百世,可惜董鄂妃并没有为顺治生下一儿半女,没能延续良好的基因,但是董鄂妃有一位十分出众的弟弟,名叫董鄂·费扬古。费扬古比董鄂妃小六岁,得益于姐姐的地位高升,他的父亲获得了爵位,费扬古也承袭了爵位,在康熙出军对抗噶尔丹的时候,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一、年纪轻轻就得到康熙提拔

  • 康熙朝名将:图海、胤禵、岳乐、费扬古,还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张成涛历史标签:费扬古

    康熙朝名将:图海、胤禵、岳乐、费扬古、张勇、赵良栋、孙思克、杰书、李国英、福全。10、图海,清朝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1674年,察哈尔亲王布尔尼起兵响应吴三桂,率数万兵马南下,准备进攻京师。此时,八旗劲旅都调往南方与吴三桂作战,京师兵力不足,人心惶惶。危难之际,图海率领驻京八旗“包衣”出征,临

  • 《花落宫廷错流年》费扬古去世 四爷坚持大婚 看似情深其别有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费扬古

    《花落宫廷错流年》中的四阿哥胤禛先前便与费扬古之女凝秀订婚,这桩婚事是康熙皇帝亲赐,而费扬古手握重兵,是权力很大的将军。康熙皇帝本想把凝秀留给太子,但偏偏太子只喜欢年淑媛,而凝秀喜欢的是深沉稳重的四爷胤禛,也是因为如此,康熙皇帝把凝秀赐给四阿哥胤禛做嫡福晋,本是一桩不错的婚事,却发生变故,费扬古将军

  • 君王之过的替罪羊:大清王朝开国元勋额亦都之曾孙一等公讷亲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小手会生活标签:额亦都

    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发动叛乱,清军与其作战屡次失利。为了剿平金川,乾隆帝召回文华殿大学士、川陕总督庆复,特命以干练著称于朝野的张广泗继任川陕总督。由于莎罗奔狡黠且素得当地民心,张广泗到金川以后清军在军事上亦没有大的进展。为此张广泗令乾隆帝大失所望,所以他自以为是地派出了毫无军事

  • 孝圣皇后姓钮钴禄氏,但并非出自额亦都家族,因此算不上出身名门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额亦都

    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作为乾隆皇帝的生母一生享尽荣华富贵,其寿数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是极为罕见的,所以人们都说她是大清朝最有福气的皇后。不少史料和今人著作中,都记载孝圣皇后“出身名门”。然而了解清史的读者应该都知道,雍正当皇子的时候,孝圣皇后的身份仅仅是个低等的格格(王府

  • 赵翼:到手的状元郎无端失去,却成就了他在史学界的崇高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赵翼

    赵翼:状元擦肩去,史坛立身来“史无前例”之时,几乎所有以前文人的作品,皆可冠以“封资修”,即使如岳飞,甚至连《林海雪原》的杨子荣都被批为“个人英雄主义”,在人们头脑的古典文学,都成了被偶尔撷取的零星残片,很是悲哀。能数得出来的古人诗词实在是不多,但有一联诗却是大行其道,原因好像是代表着不师古,不信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