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最后一位满蒙大将,铁帽子王僧格林沁,他的死注定了满清覆没

清朝最后一位满蒙大将,铁帽子王僧格林沁,他的死注定了满清覆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蹴鞠亚洲女足 访问量:2921 更新时间:2024/1/14 21:08:03

周星驰电影《武状元苏乞儿》出现在僧格林沁,基本就是个白痴角色。然而历史上,僧格林沁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先后参加过太平天国北伐、第二次鸦片战争、捻军叛乱。战功赫赫。他其实是清朝最后的希望。

僧格林沁的祖先是蒙古科尔沁的后裔,是成吉思汗弟弟卓赤黑萨尔的嫡系后裔。由于出身贵族,世代统领蒙古骑兵。

咸丰三年,僧格林沁在天津大败太平天国北伐军。

此时的太平天国正处于不知何时攻陷江北的状态。因此,率领蒙古骑兵扭转战局的僧格林沁名扬天下。他在与太平天国的战斗中立下了很多战功。因有功,封为波多勒嘎台太子。这个称号是世袭的,所以世人也称他为铁帽子王。

除参加平定太平天国外,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指挥大沽口海战,击败英法联军,在宁河、应城、大沽等地筑炮台,抵抗侵略的外国势力。

但咸丰九年,大沽口、天津沦陷。他率领一支以蒙古骑兵为主的军队,在通州八里桥与英法联军决战。这是清朝骑兵最后一次冲锋。满蒙骑兵虽勇猛顽强,但在西方列强的先进枪炮下,也不得不被打得狼狈不堪,血流成河,惨败回国。

八里桥之战惨败,满蒙主力损失惨重,英法联军进入北京,毁坏圆明园,没收僧格林沁。随后捻军在直隶、山东起义,僧格林沁奉命镇压捻军。

倒不是僧格林沁再怎么努力,核心的满蒙骑兵在与英法联军的战斗中已经输掉了将近一半。遇到捻军的游击战术,不断的战斗不断消耗着体力。就算补充兵力,满洲旗人也因为长期在关内,早已没有了打仗的野性,兵员素质也越来越差,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

终于,同治四年,僧格林沁在山东曹州菏泽县高楼寨附近吴家店被捻军赖文光、宋景诗包围。

僧格林沁率领少量骑兵突围,隐匿在树林中。被年仅16岁的捻军少年张毗卢发现并杀死。

僧格林沁之死,象征着大清朝走向灭亡的深渊。虽然他不缺乏战斗的勇气,但时代变了。光靠祖传的兵法,面对当时的形势,根本无济于事。而且,他还是清朝最后一位满蒙血统的军事统帅。他死后,军权落入湘军曾国藩和淮军李鸿章手中。清朝灭亡。

标签: 僧格林沁

更多文章

  • 能够打败僧王僧格林沁的张宗禹是谁?他又有哪些惊人的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僧格林沁

    僧王僧格林沁,他是道光皇帝的外甥,也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在晚清的时候,流传着一种说法,南有曾帅(曾国藩),北有僧王僧格林沁。这位僧王确实是员虎将,他治军严格,又爱兵如子,深受士兵爱戴。在战场上,僧王的打法都很刚猛,所过之处,都势如破竹。所以,他并不是空有架子的关系户,而是实打实的战场杀神。但这位杀

  • 蒙古骑兵的绝唱:僧格林沁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西窗夜话标签:僧格林沁

    在世界历史上,蒙古骑兵曾横扫欧亚大陆,且蒙古汗国创造的版图面积,旷古烁今。不过,随着世界历史进入近代阶段,在近代战争的模式下,在中世纪独霸天下的蒙古骑兵,光辉再也不复存在。而晚清僧格林沁王爷之死,更可理解蒙古骑兵的绝唱。1、力挽狂澜清朝乾隆帝中期开始,清朝满蒙贵族就陷入极端腐朽的状态。而生活在道光时

  • 巅峰时期的僧格林沁,究竟有多牛?南有曾帅、北有僧王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僧格林沁

    有清籓部建大勋者,惟僧格林沁及策凌二人,同膺侑庙旷典,后先辉映,旂常增色矣。——《清史稿》作为清朝政权最铁杆的政治、军事联盟,清朝之所以能够顺利入关并于中原地区建立稳固的大一统政权,离不开蒙古盟友的大力支持。康熙皇帝之所以给出“长城无用论”,也正是因为有蒙古这样一个强大的盟友镇守北方、稳定边疆。对于

  • 僧格林沁去世以后,为何造成了清王朝军事上变革?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僧格林沁

    满清王朝入关的基础,其首创在于八旗制度,由于满清贵族在入关之时人口较少,因此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政策,当时的八旗子弟几乎个个骁勇善战,加上统治者本身也不吝惜赏赐,使得在入关以后,很多的八旗子弟身上都背上了世袭的身份,一个个俨然拥有贵族的身份。但这样一来也削弱了清王朝八旗军的战斗力,因为在入关以后,这些

  • 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为什么不采取夜战偷袭的战术?

    历史人物编辑:憨豆侃影标签:僧格林沁

    八里桥之战可以说是整个清朝骑兵的最后一战,这场战役的失败,也彻底把清政府推向了不可逆转的深渊。其实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完全可以有更好的选择,而不是在大白天和敌人的枪炮硬拼。首先是地形上的选择。僧格林沁认为,骑兵最有利的地形就是开阔的平原地形,但他没有想到,敌人也十分适合在这种地形作战。僧格林沁作为蒙

  • 杀死僧格林沁的少年下场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花漫晨标签: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这个人虽然与成吉思汗有点关系,是成吉思汗二弟的后人,但毕竟年代相隔甚远,早期他的家里依旧很贫穷,直到十四岁的时候被选为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的嗣子,承袭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他的仕途开始通顺起来。自此之后,他受到了咸丰皇帝的重用,被派去镇压太平天国的起义运动,多次击溃太平军,虏获林凤祥、李开

  • 僧格林沁,最早与清廷联姻的科尔沁左翼后旗最后的荣耀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僧格林沁

    友情提醒:本文大概有六千九百字,极其枯燥,慎入。嫩科尔沁蒙古因为归附清朝最早,联姻最多,在清朝的建立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为世人所熟知。其中又以科左后旗是最早和清室联姻的,本文就是简单的叙述科左后旗的历任扎萨克、几个世袭爵位以及满蒙联姻的情况。科尔沁部的来龙科尔沁蒙古属于漠南蒙古,归属哲里木盟,哲里

  • 被誉为“国之柱石”的僧格林沁为何没能打败英法联军?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僧格林沁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八里桥上发生了我国最窝囊的一次战争,当时天津大沽沦陷,八月底的时候皇帝跟侵略者谈判,还是失败了。在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军已经了解了英法海军的实力,所以在炮台海防的建设上投入比之前加大了很多,尤其是对于天津和大沽炮台的建设,格外的重视,面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皇帝是有所

  • 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清朝两广总督叶名琛

    历史人物编辑:醉轻弦V标签:叶名琛

    说起清朝总督,我们知道都是当时的封疆大吏。在清朝一共只有八九个总督。可以说绝对是拥有实权的一方大员。我们印象中的封疆大吏应该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尤其是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直隶总督这种重要的总督可以说更应该是人中龙凤的。但是也有例外,清朝有一个两广总督,可以说是世界少有。外号是“不战、不和、不守,不死

  • 叶名琛官居一品,被英国人俘虏后,真的被送到印度当猴子观赏?

    历史人物编辑:飞碟历史说标签:叶名琛

    1860年,咸丰皇帝被洋人吓得仓皇逃到了热河行宫,后来更是以“天气渐寒”为由躲在热河不敢回京,最后于1861年8月22日忧郁地死在了热河。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所导致的后果,不过,叶名琛却比咸丰皇帝更惨。当然,叶名琛虽然够惨,可多多少少也有一点骨气,这一点咸丰皇帝却又不如他了。叶名琛前半生的路走得一直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