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红楼梦中的桃花,就是李纨的一生

红楼梦中的桃花,就是李纨的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雨豪 访问量:4812 更新时间:2024/2/8 9:48:05

《诗经》中,桃花最早进入人视野。《诗经·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以桃花起兴,歌咏新婚女子娇媚的诗句。桃花作为一个婚爱的产物,成为爱情的隐秘象征。这一时期的桃花意象充满了喜悦、欢庆的色彩。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桃花的凋零就开始表达生命流转的哀伤,抹上了悲情色彩。以桃花凋零寄寓生命慨叹的作品较早出现于曹植的《杂诗七首·其四》:“南国有佳人,荣华若桃李。”此句以桃李之花比喻佳人之貌,结尾“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表达了佳人荣华短暂的悲感。

桃花悲情意象的充分挖掘是在唐代。唐代桃花诗数量大增,桃花的审美意蕴也得到空前发展;宋元时期,桃花的悲情意象沿唐代继续发展,但在桃花象征爱情之悲的意象有了很大突破;明清的文人更注重通过桃花传情达意,成就了众多以桃花为背景的戏曲和小说。明代最有桃花情节的当属唐寅;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堪称桃花意象的集大成之作。

桃,其性早熟,三年可结实,六年便老化,树干结果后越来越细,十余年后已枯,桃花的这一特性与李纨很契合。第五回李纨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桃花的意象在李纨身上表现得最为典型,她年纪轻轻,却看破人世间的花花世界,认为不过是过眼云烟。她没有青春少女应有的梦想,有的只是对现实世界的悲观绝望;作为一个普通人,她承受青春丧偶,晚年丧子的残酷命运;作为一个遵守封建礼教的人,最后却落得一个‘枉与他人作笑谈’的下场,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标签: 李纨

更多文章

  • 王夫人对儿媳李纨究竟有多差?你看看李纨怎么当众控诉她的

    历史人物编辑:宋赞标签:李纨

    曾有人说,《红楼梦》里最细思极恐的一件事,就是整整前面八十回,王熙凤都没和薛宝钗说过一句话。事实上在第二十九回,王熙凤邀薛宝钗等人去清虚观看戏时,是过对话的。反而真正没有对话的两个人,是王夫人和李纨这一对婆媳。故事开始时,贾珠就已经去世了。他的母亲王夫人也已经成为了一个木讷寡言的贵族太太,成日只会吃

  • 《红楼梦》李纨为何不喜欢妙玉?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大圣标签:李纨

    《红楼梦》大观园里住着两个非常特别的女人,一个是李纨,宝玉哥哥贾珠的遗孀,年轻守寡带着幼子贾兰住在稻香村。一个是尼姑妙玉,住在栊翠庵。李纨青春守寡,本是心如槁木。妙玉青年尼姑,本应心如止水。二人的青春都在孤独和寂寞中慢慢消耗,二人都不能有对温柔和幸福的向往,二人应该惺惺相惜。可是这两个人的关系却异常

  • 红楼梦:李纨为何封宝钗为蘅芜君,这三个方面看出来是要捧宝钗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李纨

    第三十七回,前脚探春给了黛玉潇湘妃子的雅号,后脚李纨便封宝钗做蘅芜君。所谓:李纨笑道:“我替薛大妹妹也早已想了个好的,也只三个字。”惜春迎春都问是什么。李纨道:“我是封他‘蘅芜君’了,不知你们如何。”探春笑道:“这个封号极好。”曹雪芹这样的设计,又是为的什么?第一,李纨乃是寡妇,孤寡之人,她封宝钗做

  • 元春为何把李纨放在与宝玉同等重要的位置?李纨的身份有何特殊?

    历史人物编辑:平和怡标签:李纨

    《红楼梦》原著中,元春省亲游览的园子只有四处,原文中写道:妃等起身,命宝玉导引,遂同诸人步至园门前。进园来先从“有凤来仪”、“红香绿玉”、“杏帘在望”、“蘅芷清芬”等处,登楼步阁,涉水缘山,百般眺览徘徊。《红楼梦》原著中,元春赐名的大观园住处也只有四个:“有凤来仪”赐名曰“潇湘馆”;“红香绿玉”改作

  • 《红楼梦》螃蟹宴中一处不起眼的细节,反映了李纨生命的可悲

    历史人物编辑:如玉公子标签:李纨

    《红楼梦》书中第三十八回中,湘云要做庄开诗社,宝钗拿出自家的螃蟹支持湘云举办了一个螃蟹宴。姑娘们吃过螃蟹便开始进行诗歌创作,黛玉在菊花诗中夺得了头魁,宝钗不甘示弱,也作了一首螃蟹诗赚回一点面子。且不说黛玉和宝钗的明争暗斗,只说在螃蟹宴的结尾,也就是第三十九回的开头处,作者用不甚在意的寥寥几笔,描写出

  • 住进大观园需要什么资格?为什么李纨已婚还可以入住呢?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李纨

    大观园是为了迎接元春回家省亲而建造的,元春想到她回宫之后家里肯定只能将大观园给封闭起来,那么耗费人力物力建造的大观园就浪费了,所以元春就特别下旨准许弟弟妹妹们到大观园去住。可是李纨是个例外,虽然她已经结婚了,但是她还是一起住到了大观园,那为什么李纨有特殊待遇呢?第一,李纨已婚但是丈夫去世了,所以她住

  • 听闻秦可卿的死讯后,贾宝玉为何会喷出一口血来

    历史人物编辑:小朱喜欢旅游标签:秦可卿

    红楼梦里有很多细节值得玩味,也有不少令人非常不解的情节,比如秦可卿死亡一回,合家上下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跟秦可卿关系比较好的王熙凤听闻之后是“吓了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我们知道王熙凤之所以会有这么一个反应,是因为秦可卿刚刚托完梦给她,想到秦氏梦中之言,她怎能不惊心?反应最大的应该是宝玉了,他听到

  • 秦可卿的葬礼为何如此风光,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张勇说历史标签:秦可卿

    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之一,从出场到谢幕时间很短,也就是刚刚出场不久就去世了,但一场葬礼办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堪比亲王葬礼,场面宏大、太过奢华,实属罕见,真是风光大葬。秦可卿的葬礼无疑是僭越了,这在封建时代属于大罪。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事情,但是以贾家为首的二王八公是故意为之,目的就是和皇帝抗衡,表示对太上皇

  • 秦可卿刚死,贾母为何阻止宝玉前往宁府?她在怕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秦可卿

    秦可卿,一个普通小官从育婴堂抱养的女儿,因生的风流袅娜,妩媚鲜妍,便攀上了宁府这门亲事,门不当户不对,这自然是怪事,且不提。贾母是个颜控,兼秦可卿行事稳妥,性情平和,府中上下交口称赞,便将秦可卿视为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人。不幸的是,秦可卿在花儿般的年纪便早早撒手人寰,魂归极乐,这事更怪,以致合族之人“

  • 贾宝玉要午睡,秦可卿为何非要将他带到自己的房间?

    历史人物编辑:宋晋凯标签:秦可卿

    《红楼梦》第五回,一直被红学界公认为全书总纲。在这一回里,作者将各主要人物进行了一番介绍,并对其命运结局作出了预示,最后暗示了整个故事的结局。而这些举足轻重的信息得以提前呈现,全因贾宝玉的一个梦。在第五回时,贾宝玉不过十岁左右的年纪。某日,宁府那边荟芳园梅花开得正浓,尤氏和秦可卿这对婆媳就治了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