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正德年间的八大太监,被称为“八虎”

明朝正德年间的八大太监,被称为“八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347 更新时间:2024/1/30 3:28:55

指明朝正德年间八个得宠太监,弘治十八年(1505),明孝宗因病逝世,太子成功继位,这便是明武宗。太监刘瑾张永、谷大用、马永成、丘聚、罗祥、魏彬、高凤八名太监获得了新皇帝的宠溺,被称作“八虎”。

明正德年间,东宫的随侍太监中,有八个太监称为八虎,他们以刘瑾为首,为了讨好日后新皇上,每日都进一些奇特的玩具,还经常机构形形色色的表演,各种户外活动,当年的东宫被大家戏称为百戏场,设想年幼的武宗如何能抵挡这个东西的诱惑,于是便沉迷于其中,并且终其一生没有自拔,课业和政务当然也就荒废了。

孝宗去世后,十五岁的武宗继位,改来年为正德年间,开始了它的君王之路。但这并没有把他从玩耍中拉出去,而是刘瑾的指引下,玩得愈来愈吓人。先是在宫中效仿街市的模样建了很多店面,让太监扮做老总,百姓,武宗则扮做富豪,在其中取乐。之后又觉得不过瘾,于是又效仿青楼,让许多婢女扮做粉头,武宗挨家进来听曲、淫乐,后宫搞的乌烟瘴气,可急坏了当朝的大臣们。

因为弘治阶段政冶算是清明,给武宗留下一套十分刚正廉洁的大臣班子,这群人不顾身家性命,联名上书要求惩处八虎,武宗刚刚继位,还欠缺掌控臣子能力,看到这般盛况空前的进谏,有些支持不住,想与臣子让步,祛除八虎。但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深谋远虑的刘瑾在皇上眼前潸然泪下地诉苦使武宗心又软了下来,第二天他惩处了最先进谏的大臣,内阁组员谢迁刘健以告老还乡相威胁,但是被武宗大方准许,臣子失去带头人,只好作罢。就这样,一场抵制八虎的运动,以八虎最终的获胜而告终。

八虎在战胜了臣子以后,气焰更加猖狂,刘瑾又设立了豹房,里边有很多乐户、美女供武宗享受,武宗玩得更加明目张胆,刘瑾也依靠武宗的临幸权倾朝野,可是他忽视了太监的内部争权夺势。最后,大太监刘瑾死于了另一个太监张永之手。刘瑾死后,后宫并没安定下来,又出佞臣钱宁、江彬

1、刘瑾

刘瑾本姓谈,1451年出世,陕西兴平人。六岁时他投入太监刘顺门内,后净身进宫,因此冒姓刘氏。明孝宗阶段刘瑾曾做出死刑,但却得到避免。所说不难没死,必有后福,接着刘瑾便承担伺候仍在东宫做太子的朱厚照。刘瑾为人机敏,擅于投机,因而深受少年太子的宠幸。

2、张永

张永(1465年—1529年),河北保定新城(河北新城县)人。弘治九年(1496),张永调到东宫伺候太子朱厚照。朱厚照称帝后,张永为御马监左监丞,不久,升御用监太监。武宗依次赐予张永蟒衣、玉带,准予在宫中骑马、乘轿,每年给禄米十二石,并命督显武营将兵。

正德年间(1506)十月,张永督十二团营兼总神机营,之后又与边将江彬一同执掌四卫战士。职位诸多,工作繁杂,充分反映了武宗对他的心腹。

3、谷大用

谷大用,出生年月不祥,西厂提督。与其它太监刘瑾、马永成、丘聚争宠,势倾中外,专横跋扈。正德六年(1511年),河北暴发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战争,武宗朱厚照以谷大用为总督军务,与伏羌伯毛锐、兵部侍郎陆完率京营镇压造反。在起义军的打击下,他竟征调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边军入京中,称为“外四家”,开调操边军的先例。之后起义军遭受风暴,舟船全毁,官军才得以平定造反。

4、马永成

马永成执掌东厂,厂卫都能够未通过司法机构,立即奉诏做事,审理词状,随意拘捕吏民。东厂“督主”太监有爪牙十五六万人,铺满全国,多为“轻黠巧者”充之。其役长称“档头”,下面办事的人叫“番子”。获得密告,先由番子密白于档头,后由档头率番子捉人,受害者如能及时行贿,事儿也有转折;若稍不顺心,即立即处决,痛苦十倍于官刑。这时受害者若再无法满足他的勒索,就送镇抚司狱,马上击败。

5、罗祥

赐进士第、正议医生、资治尹、奉敕总督粮储、户部左侍郎、闽人吴原发文。弘治建元二年(己酉年),太监罗公以疾卒,上寝。宦刘公通、具题求恩葬祭。皇宫诵经事四朝,勤快屡效,廉介素彰,赐钱万两作营葬。还遣刘公谕祭于公之丧,因此卜以庚戌年二月廿日,葬于宛平县京西乡之原。

6、魏彬

明武宗后的太监魏彬最初在刘瑾手下,执掌着三千营(神枢营)。接着刘瑾被杀,委托司礼监。过了一年,因甘肃战争叙功,便封自身的弟弟魏英为镇安伯,将马永成的哥哥马永山封为平凉伯,又下诏改任魏彬为都督同知,世袭锦衣头领。

7、丘聚

丘聚是明武宗朱厚照最早的内伺,出生年月不祥,正德年(1506年),刘瑾专权,曾与马永成执掌东厂,这人十分放纵,常与大学士刘瑾唱反调,后来被调至南京守孝。

朱厚照死后,明世宗继位,“八虎”遭到重挫,御史萧淮罢免谷大用、丘聚等迷惑先帝。邱聚被流放到南京当净军。

8、高凤

高凤(1439年—1513年),涿州人。从小入宫,历经了明代宗朱祁钰、明英宗朱祁镇、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及本来武宗朱厚照五代君王。高凤勤奋职守,讲官进说的课程,他每天都给太子朱厚照备考,对太子的生活言行,常进行有益的规劝。所以很受明孝宗的器重。

标签:八虎,刘瑾,张永,明孝宗,明武宗

更多文章

  • 张永,正德朝宦官集团“八虎”之一,宦官中的清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八虎,刘瑾,张永,明朝历史

    张永(1465年—1529年),河北保定新城(河北新城县)人,明朝正德年间太监,是着名的宦官集团“八虎”之一。张永在成化年间进到宫廷,到弘治朝时被加入东宫服侍太子朱厚照(即“明武宗”),到太子称帝时变成明武宗的心腹,勤练武艺,弓马熟练,颇具勇力,武宗常赞“壮士张”。身兼多职,并督十二团营和总神机营的

  • 明世宗朱厚熜,被称为明朝最聪明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嘉靖,明世宗,朱厚熜,明朝历史

    明世宗朱厚熜,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兴献王朱佑杬的次子,明孝宗朱佑樘之侄,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代第十一位皇上,号天池钓叟、雷轩、尧斋,年号“嘉靖”。正德二年(1507年)9月16日,朱厚熜出生于湖广安陆(今湖北省钟祥市)的兴王府。兴王朱佑杬于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封为兴王。朱厚

  • 嘉靖被宫女勒脖子事件-壬寅宫变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嘉靖,壬寅宫变,明世宗,朱厚熜,明朝历史

    壬寅宫变,出现于明代嘉靖年里,是妃嫔和宫女们企图杀掉明世宗朱厚熜的一次事情。因为这事出现于嘉靖壬寅年,因此称作壬寅宫变。因为明世宗多疑暴虐,阴晴不定,宫人常被惩罚,杖毙者高达二百余人。宫大家总算无法忍受,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发起了“壬寅宫变”。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在王宁嫔等人的授意

  • 屯门海战,中国第一次抵御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战争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嘉靖,屯门海战,明世宗,明朝历史

    屯门海战,或称屯门之役,发生在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8月下旬至9月间,由时任广东海道副使汪鋐指引在屯门地域抵御佛朗机(葡萄牙人)的战争。屯门海战是中国第一次抵御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战争,以明朝的获胜而告终。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及欧洲重商主义的发展,一些欧洲君主制国家逐渐

  • 徐阶明朝一代权臣,有扳倒严嵩之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嘉靖,徐阶,隆庆,明朝历史

    徐阶,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中期重臣,嘉靖后期至隆庆初期任内阁首辅。徐阶早年师从聂豹,是王守仁之再传弟子。早年经历弘治十六年(1503年)九月二十日,徐阶生于浙江宣平县衙,其时他的爸爸徐黼已经宣平县丞任上。正德十二年(1515年),徐阶考中书生(生员),入华

  • 嘉靖为何骂徐阶“小人,永不叙用”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嘉靖,徐阶,明朝历史

    对我对嘉靖的理解,他似乎并不像是一个那样不记仇的人,嘿嘿!有关徐阶因为劝说嘉靖废止孔子文宣王的称号而导致嘉靖不满,写下了徐阶小人,绝不叙用的故事,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查阅了许多史籍,但是找不着有关记载。在《明史》中,的确记载了嘉靖九年十一月,徐阶因为抵制废止孔子王号,被贬官到福建延平县出任推官,可是

  • 夏言,明朝唯一一个死于非命的首辅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严嵩,嘉靖,夏言,张璁,明世宗,明朝历史

    夏言是明朝中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字公谨,号桂洲,出生在江西广信府贵溪县(今江西省贵溪市)。他是赠少师夏鼎的儿子,其诗文气度不凡,尤以词曲著称。他所著有的《桂洲集》和《南宫奏稿》,至今仍被传颂不衰。早年经历1482年7月14日,也就是成化十八年六月二十九日,夏言在京师城西莲子巷出生。他天生机警聪颖,文

  • 青词丞相严嵩,明代六大奸臣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严世蕃,严嵩,夏言,明朝历史

    严嵩,字惟中,号介溪,袁州府分宜介桥村(今江西省分宜县)人。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举人,累迁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六十三岁时入阁,加少傅兼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后改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他是明代关键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有余。做官专擅媚上,窃权罔利,并全力清除异已,

  • 退避三舍的故事起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退避三舍,晋文公,周襄王,宋襄公,姬郑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敌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

  • 商鞅守诺,商鞅变法的简短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商鞅,商鞅变法的故事,秦国,秦孝公

    战国时期,商鞅来到秦国,积极推行变法,但他当时唯恐老百姓不信,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命人在都城的一个城门前,放了一根高三丈长的木柱,并到处张贴告示:“谁能把城门前那根木头搬走,官府就赏他五十金。”老百姓看到告示后议论纷纷。大家怀疑这是骗人的举动,但一个年轻力壮、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