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及发展

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及发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582 更新时间:2023/12/30 9:00:52

明朝最开始承袭元朝制度,开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废止了中书省和宰相,分中书省之权归入六部。原中书省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同一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设定四辅官,以儒生王本等而为。从明朝起,由皇上直接执掌六部百司的政务,事实上相当于担任宰相。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再度撤销,而模仿宋朝制度,设定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在其中礼部尚书邵质、检讨吴伯宗、翰林学士宋讷、典籍吴沉各自为四处大学士。

以后,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征耆儒鲍恂、余诠、张长年几人出任,以指导皇太子,品秩为正五品,其具体权力只不过顾问。这就是内阁的原型。

建文年里,改大学士为学士,如数免去大学士,各设学士一人。自此改谨身殿为正行殿,设正行殿学士。明成祖虽有明太祖朱元璋一样独揽大权的雄才伟略,但一次又一次的御驾亲征使他无法完全意义上地总揽政务,因此一个协助皇上的“肋手”组织——内阁应时而生。明成祖继位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之为内阁。内阁制度自此创建。

以往,宰相有着决定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明成祖创立内阁之后,把原先宰相有着的决定权紧紧掌权在自身手上,议政权分到内阁,行政权分到六部。地方上分三司,主抓司法部门、国防、行政部门,可以直接对六部负责管理。

在明成祖操控下,内阁与六部各尽其责,国家最大行政命令从北京紫禁城传出,借助全国各地1936处驿站,总长143700公里的驿道,逐层下达到国家每一个角落里。

殊不知,“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换句话说内阁这时依然只不过皇上的私人助理,并不是权力组织。

永乐中后期之后,内阁权力渐重,兼任六部尚书,变成皇上的最大智囊和决策层。后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权力逐渐升高(三杨辅政),产生了更加健全的政务步骤:全国各地许许多多的奏折,乃至普通百姓给皇上指出的提议,都由通政使司归纳,司礼监呈送皇上过目,再交给内阁,内阁负责管理拟订处理决定,再由司礼监把建议呈送皇帝审批,最终由六科校对下达。

1425仁宗朱高炽时,明仁宗因杨士奇、杨荣等为东宫旧臣,升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以后杨士奇、杨荣等人均兼具尚书职位,尽管身处内阁,其头街均以尚书为尊。此后,内阁权力加重,慢慢变得重要。

明代宗朱祁钰的景泰年间,王文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后进到内阁,自此之后,诰敕房、制敕房俱设中书舍人,六部承奉意旨,内阁权力更高。虽然有明英宗朱祁镇的正统末年的反复,可到成化年、弘治之时,内阁在早已变成足够抵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

正德年间,明武宗朱厚照所行之事被觉得多荒诞不经。可也是有有杨廷和等阁老撑着,未成动乱。明世宗朱厚璁的嘉靖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明朝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际有宰相之权。到明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专擅朝廷二十余年,内阁的权力早已彻底与过去的宰相一样了。

历经明嘉靖、隆庆的发展趋势,万历初期应该是内阁权力顶峰的时候,张居正改革让内阁变成政府运行的神经中枢,张居正的位置实际上早已贴近于当代首相的地位。

标签:明朝内阁制度

更多文章

  • 明朝内阁制度的主要特点分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内阁制度,明朝历史

    明朝内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内阁制度伴随着皇权的高度強化而创建,权力的来源,由皇帝所授于,对君主专制的牵制效果比较有限。事无大小,内阁必须秉持皇帝的意旨做事,遂变成皇帝提升独裁的工貝,因而明朝的君主专制比列代尤甚,促长了君主专制,明朝内阁制度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形成阶段长,并且一直以来都沒有获得法定

  • 明朝锦衣卫-军政特务机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锦衣卫,明朝历史

    锦衣卫是明代的军政搜集情报组织,其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建立的“拱卫司”,后改叫“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负责管理皇上仪仗和护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撤编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做为皇上侍卫的军事组织,锦衣卫首要职责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担任侦查、拘捕、审讯等活动。还有参加搜

  • 明朝锦衣卫的佩刀-绣春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锦衣卫,锦衣卫的佩刀,明朝历史

    提到大明朝锦衣卫,很多人想到到的便是杀人如麻,血猩暴力的朝廷情报组织,而在其中令人印像更为深刻的莫过锦衣卫的两大标志:飞鱼服和绣春刀。绣春刀是明朝特务机关锦衣卫、御林军概念性质的佩刀,绣春刀的款式和明朝普遍的腰刀差不多,刀身较一般腰刀简短,且有弧度。《明史》有记,嘉靖年间的锦衣卫指挥使——张爵的墓志

  • 东厂即东缉事厂-明代特务机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东厂,明朝历史

    东厂,即东缉事厂,明代的特权监察组织、间谍行政机关和秘密警察部门。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成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心腹宦官出任头领。地址坐落于京师(今北京市)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明中叶以后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进一步加强,常合称之为“厂卫”。东厂权利在锦衣卫以上,只对皇上负责,

  • 西厂即西缉事厂-专制政权的内部需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西厂,明朝历史

    西厂是明代特有的官署名字,全名“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提升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以外加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统称厂卫,用宦官汪直为提督,其权利超出东厂,活动的范围自在明遍布全国各地。西厂的组员和东厂一样全是由锦衣卫中选拨出来的,宪宗钦定西厂所领缇骑(即锦衣卫校尉)的总数要比东厂多

  • 明朝三大营-明军中最精锐的野战部队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千营,五军营,明朝三大营,神机营,明朝历史

    明军三大营是明朝军队中最强悍的野战部队,由明成祖亲自下旨建立,分別为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谈起大明朝的明军三大营,我相信很多人都听到过。可是关于明朝三大营的战斗能力和编制,却沒有详细了解过。在明朝建立的初期,三大营多次追随皇上出战,并且也立下了赫赫战功。五军营明军三大王牌军之最,由大明朝各行省选调

  • 明朝水师-中国古代最强大的海军舰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水师,明朝历史

    明朝水师又被称为大明水师,是那时候世界第一的中国海军,它的来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几大主力军之一巢湖水师。在明成祖全盛时期的1420年,大明朝有着3800艘船,在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战船,及其驻守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远播漕船,在其中250艘是远洋宝船,除此之外还有着大量的护

  • 大明水师战舰种类多样,堪称无敌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大明水师,明朝水师,明朝历史

    明朝初年曾有造船业的第一次高峰时段,史籍曾一度记述明初主动提升自己军事力量、修建战船,仅沿海地区一带的战船就会有五千艘上下,假如再加上临江临河的战船,明初的战船数量就更多的了。明朝中叶,为了更好地抵挡日寇,刮起了第二次大规模的修建战船的高潮。明朝战船类型极多,除开前代现有的战船,如楼船、蒙冲、斗舰、

  • 明越战争-安南并入明朝领土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征安南战争,明越战争,明朝历史

    明越战争又被称为明征安南战争、明入越战争,越南称之为明与大虞战争,指的是明成祖派军征服越南地区胡朝(大虞国)的战争。安南旧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五代之后,方独立成国。元末动乱,安南借机从元朝版图脱幅,一度出兵攻进思明路永平寨,超过元朝定界铜柱二百余里,占据丘温、庆远等五县。洪武年间,

  • 明英宗-朱祁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英宗,朱祁镇,明朝历史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男,汉人,大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大儿子,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少年天子宣德二年(1427年),孙嫔为明宣宗朱瞻基生下大儿子朱祁镇,封为贵妃。明宣宗体弱多病,册封出生四个月的朱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