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内阁制度的主要特点分析

明朝内阁制度的主要特点分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694 更新时间:2023/12/5 23:37:23

明朝内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内阁制度伴随着皇权的高度強化而创建,权力的来源,由皇帝所授于,对君主专制的牵制效果比较有限。事无大小,内阁必须秉持皇帝的意旨做事,遂变成皇帝提升独裁的工貝,因而明朝的君主专制比列代尤甚,促长了君主专制,明朝内阁制度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形成阶段长,并且一直以来都沒有获得法定的地位

从永乐开始,历代皇帝都会不同水平上寄大政于内阁,皇上“其不接见臣下而能统治天下者,以有阁臣票拟故耳”。可是,他们谁也害怕担当违背祖制的罪行,谁也不肯从早已取得彻底胜利的皇权中,又取出一部分给阁臣共享。因此内阁进度迟缓,并且一直以来都无法变成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内阁与皇权矛盾重重,又一直以来都妥协在皇权的重压下

阁臣与皇上矛盾,除开体现为封还诏旨一类之外,许多体现为阁臣在中叶之后持续明确提出离职。皇权与内阁矛盾,亦体现为明朝阁臣善始善终者少,有功绩的很少。明朝内阁权力不稳定,尽管有严嵩张居正之显赫,但他们一是乘皇上静摄而代行皇权。一般阁臣而言,因为大部分全是文学侍从之臣出身,入阁后权力之大小,只决策于票拟被选用的状况,因此呈现为不稳定,沒有保障,沒有持续性。

与汉、唐、宋对比,明朝辅相的业绩并不明显,这一方面虽然与入阁前之工作经历相关。汉、唐、宋之丞相必须经历郡邑,而明之阁臣却大部分出自于翰林院。他们沒有参政工作经验,不知道民俗困苦,对政务当然无法明确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但另一方面,则因为他们权力不稳定,被司礼监挤着,被皇权压着,即便有理想也难以展开。

显而易见,那样的内阁只能促长皇权,而不能监管、管束皇权。有明一代,内阁一直以来都无法变成对皇权的威协,从这一视角而言,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的目地是做到了。

内阁受限于司礼监,矛盾深刻

在中枢系统中,内阁有票拟权,司礼监有批朱权,是內外相维的双轨。但彼此影响力的特殊性使内阁无法与司礼监匹敌,彼此权力的大小,也是以皇上的向背为迁移而相互之间成比,因而,他们中间不太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相维相济,而也只能有对权力的猛烈角逐。皇上宠幸司礼时,司礼尽夺内阁权力,如刘瑾魏忠贤时;不然便是权相出现,如严嵩、张居正时。但严嵩、张居正之显赫,还得巴结司礼监,便是明证。

纵观有明一代,内阁对太监之专权,虽亦起过一点制衡作用,如成化年间,因为阁臣一再坚持不懈,汪直主持的西厂一度被撤。但总体来说,内阁是愈来愈受限于司礼。内阁为司礼监遏制,以至明朝变成宦官为祸最烈的封建王朝。

内阁与六部常常互争权,矛盾重重

各代及明初,六部均归属于丞相,一切务必秉持丞相的信念,自撤中书省、提升六部品秩后,六部变为直接对皇上负责,权力完整,并且在阁以上。但伴随着内阁品位的提升,又有票拟权,内阁比六部更靠近皇上,部权便在不同情况下、不同水平上为内阁所侵。可是,内阁终究有别于中书省。从规章制度上说,六部无须屈服于内阁,而内阁则“凡百政事,非下部必不可行,不能行”。因此内阁借位尊势崇而试图操纵六部,六部则钻内阁沒有法律规定影响力和权力的空档,试图摆脱操纵。因此阁部常常争权,尤其是角逐管理权。

内阁与六部这类权力界线不清,工作方面相互失衡,大大的危害了明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在客观性上,则有利于司礼监的擅权乱政。

内阁中矛盾激烈

特别是在明嘉靖之后,阁臣间的倾轧突显因为阁臣的任用、权力大小、去留,均沒有明文规定,又因为首辅与次辅间权力差距,在天之前一直以来都无确立的职责权限。因此阁臣间角逐权势的争斗猛烈,尤其是“嘉靖以来之首辅,莫不由倾轧排挤而得之”,如严嵩笼络科道罢免翟銮,使翟被“削籍为氓”。严嵩与夏言相互之间挤兑,致夏言被弃市。在阁内的争夺中,阁臣不仅分别栽培自身的阵营,导致明中叶之后的政冶日益腐坏。

从明朝内阁制度的诸多特点,由此可见内阁制度在那时候仍未能变成与君主专制政体彻底融入的辅政制度。内阁地位的独特又使它变成矛盾辐辏之所,各种各样矛盾的发展,无一不是加重了政治的腐坏。

标签:明朝内阁制度

更多文章

  • 明朝锦衣卫-军政特务机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锦衣卫,明朝历史

    锦衣卫是明代的军政搜集情报组织,其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建立的“拱卫司”,后改叫“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负责管理皇上仪仗和护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撤编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做为皇上侍卫的军事组织,锦衣卫首要职责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担任侦查、拘捕、审讯等活动。还有参加搜

  • 明朝锦衣卫的佩刀-绣春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锦衣卫,锦衣卫的佩刀,明朝历史

    提到大明朝锦衣卫,很多人想到到的便是杀人如麻,血猩暴力的朝廷情报组织,而在其中令人印像更为深刻的莫过锦衣卫的两大标志:飞鱼服和绣春刀。绣春刀是明朝特务机关锦衣卫、御林军概念性质的佩刀,绣春刀的款式和明朝普遍的腰刀差不多,刀身较一般腰刀简短,且有弧度。《明史》有记,嘉靖年间的锦衣卫指挥使——张爵的墓志

  • 东厂即东缉事厂-明代特务机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东厂,明朝历史

    东厂,即东缉事厂,明代的特权监察组织、间谍行政机关和秘密警察部门。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成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心腹宦官出任头领。地址坐落于京师(今北京市)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明中叶以后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进一步加强,常合称之为“厂卫”。东厂权利在锦衣卫以上,只对皇上负责,

  • 西厂即西缉事厂-专制政权的内部需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西厂,明朝历史

    西厂是明代特有的官署名字,全名“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提升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以外加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统称厂卫,用宦官汪直为提督,其权利超出东厂,活动的范围自在明遍布全国各地。西厂的组员和东厂一样全是由锦衣卫中选拨出来的,宪宗钦定西厂所领缇骑(即锦衣卫校尉)的总数要比东厂多

  • 明朝三大营-明军中最精锐的野战部队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千营,五军营,明朝三大营,神机营,明朝历史

    明军三大营是明朝军队中最强悍的野战部队,由明成祖亲自下旨建立,分別为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谈起大明朝的明军三大营,我相信很多人都听到过。可是关于明朝三大营的战斗能力和编制,却沒有详细了解过。在明朝建立的初期,三大营多次追随皇上出战,并且也立下了赫赫战功。五军营明军三大王牌军之最,由大明朝各行省选调

  • 明朝水师-中国古代最强大的海军舰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水师,明朝历史

    明朝水师又被称为大明水师,是那时候世界第一的中国海军,它的来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几大主力军之一巢湖水师。在明成祖全盛时期的1420年,大明朝有着3800艘船,在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战船,及其驻守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远播漕船,在其中250艘是远洋宝船,除此之外还有着大量的护

  • 大明水师战舰种类多样,堪称无敌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大明水师,明朝水师,明朝历史

    明朝初年曾有造船业的第一次高峰时段,史籍曾一度记述明初主动提升自己军事力量、修建战船,仅沿海地区一带的战船就会有五千艘上下,假如再加上临江临河的战船,明初的战船数量就更多的了。明朝中叶,为了更好地抵挡日寇,刮起了第二次大规模的修建战船的高潮。明朝战船类型极多,除开前代现有的战船,如楼船、蒙冲、斗舰、

  • 明越战争-安南并入明朝领土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征安南战争,明越战争,明朝历史

    明越战争又被称为明征安南战争、明入越战争,越南称之为明与大虞战争,指的是明成祖派军征服越南地区胡朝(大虞国)的战争。安南旧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五代之后,方独立成国。元末动乱,安南借机从元朝版图脱幅,一度出兵攻进思明路永平寨,超过元朝定界铜柱二百余里,占据丘温、庆远等五县。洪武年间,

  • 明英宗-朱祁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英宗,朱祁镇,明朝历史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男,汉人,大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大儿子,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少年天子宣德二年(1427年),孙嫔为明宣宗朱瞻基生下大儿子朱祁镇,封为贵妃。明宣宗体弱多病,册封出生四个月的朱祁

  • 明征麓川之役-明朝在西南统治的衰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麓川之役,明朝历史

    明征麓川之役,是明代朝廷讨伐云南省麓川宣慰司思任发、思机发父子俩叛变的四次战争。四次征伐各自产生於1439年(正统四年)、1441年(正统六年)、1442年(正统七年)、1448年(正统十三年),明朝历经连年征伐,仍未完全平复叛变,最后以誓约方式结束;期内持续发起数十万人的攻击,导致大军疲倦、财政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