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朱允炆
性別:男
又称:建文帝、明惠宗、明惠帝
民族:汉
在位時间: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
明惠宗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大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号建文,故后人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父亲朱标病亡,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继位为帝,朱允炆当政期内提高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厉打击宦官,另外更改其爷爷明太祖朱元璋的一些弊政,世称“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失踪,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内,从黄彦清之议,为出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之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年间(1645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后人称之为明惠宗,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通称惠帝。
朱允炆改善了明太祖所推行的严格的法律制度。洪武帝以前颁布了一整套法典,使之变成全帝国的法律规则。他有时候用“诰”的方式来给法典做填补,有时候又用“榜文”的方式来公布典型性的实例。朱允炆觉得他爷爷的律令法典的一些一部分过度苛严,特别是这些在诰和榜文中所定好的处罚条文更是如此。
朱允炆对诸诸侯王领地里的行政也开展了一些改革创新:设定了宾辅和伴读,并让翰林学士以儒家思想的为政传统教育和指导诸年幼王子。王子们还进一步禁止参加文、武政务;这一指令显而易见与《祖训录》中的要求截然不同。这种加强了皇帝对诸侯王控制的新条规是借以撤销半自治特性的封国的总发展战略的一部分。饱经掂量之后,朱允炆决定走彻底废藩的路面。那样便激发燕王举兵反对皇帝,他表面上是要修复皇朝原先的规章制度,事实上确是要维持他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在财政层面,建文朝廷也制订了一些新对策,以缓解前朝一些太重的税款。在其中最重要的是降低了江南地区的过多的土地税,尤其是降低了富庶的苏州和松江这两个府的农田重税。此外一项财政改革创新是限定佛、道二教寺庙能够有着的免税农田的总数。此项政策是特别对于佛、道僧人们在江南富庶州府的状况而发的,由于在洪武帝的庇佑下僧道们都攫夺了很多的肥田沃土,进而变成了有钱有势的大地主。
1399年八月,燕王朱棣誓师抗命,下谕官兵,喊着“清君侧”幌子举兵“靖难”。世称“靖难之役”。朝廷和燕王中间开始了一场残忍的、保持三年的军事僵持。建文四年六月,燕军渡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京师遂破。朱允炆的下落终变成一件疑案。谁也不能肯定他是不是确实被放火烧了;之后对他的帝业抱怜悯之心的史学家们都说他乔装成僧人逃出南京。那时候官方的记述自然只有说皇帝以及长子已丧生难中;不然,燕王就不太可能顺理成章地即位了。朱允炆最终的真实下落依然是一个谜。
标签:建文帝,明惠宗,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