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害死白起的范雎最后怎么了?没有退隐,死得很惨

害死白起的范雎最后怎么了?没有退隐,死得很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808 更新时间:2024/2/21 9:53:21

秦军在长平之战大获全胜,一时间秦国战神白起声威达到顶点。但,盛极必衰。

长平战后,白起派司马靳北略太原,派王龁进攻邯郸,自己返回咸阳等待捷报。一切似乎都在白起计划之中,司马靳拿下太原,尽取韩、赵两国的上党之地;王龁也攻下赵国的皮牢、武安等地,兵锋直指邯郸,看起来赵国破灭指日可待。

但天有不测风云,秦军兵威正盛之时。著名的说客苏代拿了赵、韩两国的银子前来秦国游说。在苏代的巧舌如簧之下,秦相应侯范雎居然被说动了。范雎向秦王提出过“远交近攻”之策,是秦国的大功臣。可听了苏代的话后,范雎居然跑秦昭王面前游说:“秦军已长期在外征战,不光将士疲劳,国内亦疲劳,还不如答应赵韩两国割地求和,以修生养息。”秦王被范雎说动,就此退兵。

这是为什么?因为苏代是这么跟范雎说的:“白起功劳已经很大了,这次一旦灭了赵国,你的丞相就要让位给白起了。”

人这种动物其实最是自私,投其所好而说之,基本上可以百发百中。范雎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当然不愿意赵国被白起灭亡,这样一来,他在秦国的地位岂不是要位于白起之下?事实上,地位不地位还不是最关键的。白起的起家,是范雎的政敌穰侯魏冉一手提拔起来的,可以说魏冉对白起有知遇之恩,他们两个是一个系统的。而范雎正是利用秦王和穰侯魏冉的矛盾,协助秦王扳倒魏冉而发迹的。

闻知此事后,白起这种军人的本色就露出来了,肯定是不满溢于言表,范雎得知后恨意更深。

正好赵国毁约不肯按照求和时议定的条件割让城池,秦军再次攻赵,围困赵国都城邯郸。秦昭王这时又想白起了,想让他再次带兵去打赵国。白起这时也是老糊涂了,居然耍性子不肯去,以战机已失而拒绝了。秦王亲自去请,不肯去;秦王再派应侯范雎去请,白起索性说自己生病了。

可以想象的出,范雎回去向秦王复命时必定趁机是煽风点火上眼药、加油添醋打报告。这种打击政敌的机会,范雎是不会错过的。

白起没有出征,秦军在邯郸城下战事不利。偏偏这时白起又说起了怪话:“我早说了不行,不听我的。你看看。”

这话又被人打小报告到秦昭王耳朵了,把秦昭王气的够呛。于是范雎又趁机搬弄是非,秦王一气之下索性免了白起官职,将他贬为寻常士卒赶出咸阳去阴密。

白起才出咸阳城十里,秦王突然又对群臣说:“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

这句话说不定又是范雎打的小报告,看样子还是小报告里的原话,此乃火上浇油之计。于是和当年的伍子胥一样,赐白起剑,让他自裁。

秦昭王五十年11月,白起引剑自刭于咸阳西十里杜邮,一代军神就此灰飞烟灭。

同年,范雎所举荐的大将郑安平在邯郸打了大败仗,为了活命居然投降赵国。按照秦国法律,范雎应当连坐,这是诛三族的大罪。但这次秦昭王包庇了他,范雎居然没事。

可是没过两年,范雎的恩人,同时也是他推荐任命的秦河东守王稽又和其他国家私下交通,坐法被诛杀。按照秦国法律,这又是大罪。可是司马迁是这么说的,这次秦昭王还是没有怪罪范雎,但范雎心不自安,蔡泽闻之后入秦游说范雎,于是范雎向秦王举荐了蔡泽,自己隐退,后病死。

我看啊,太史公的《范雎蔡泽列传》中关于他们两人的事估计又是采信了战国时纵横家的谎言,这些纵横家就是喜欢虚构故事来抬高他们的身份,鼓吹他们老祖宗的事迹。郑安平和王稽都是对范雎有恩之人,又都是因为范雎的举荐而被任用,范雎两次受他们之累而有连坐之罪;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个底细不明的蔡泽,范雎哪来这么大的胆子再次举荐,就算他敢举荐,秦王会象以前那样信任吗?

而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上面明确记载了:“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张禄,就是范雎在秦国用的名字。

史官记史,向来言简意赅,有一事不二书的风格。据此,可以判断,这句“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就是指同一件事,王稽因为私通敌国被诛杀,而张禄即范雎,则死于王稽连坐之罪。

呜呼,天理循环,报应不爽,武安君九泉下若有灵,可瞑目矣。

标签: 范雎,秦朝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排名第三的外交家是谁?范雎跌宕起伏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范雎,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外交家(也就是纵横家)数不胜数,但是达到功成名就、到达人生巅峰的也就那么十几个,纵横家的才能,不是简简单单表现在他们都是一国的权势人物,轻则官拜客卿,重则官至丞相,最为重要的是他们能利用国际关系、利用国与国之间的缝隙,调动整个国际的力量,建立符合本国发展的同盟。纵横家是战国大背景下特有

  • 秦国时期的一代辨士,靠一番话进阶到相位,令范雎甘拜下风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蔡泽

    我们常用一句话叫"物极必反",意思大家都懂,不用俺解释了,但看引用之出处都说是来自于《吕氏春秋》,全句为"全则必缺,极则必反",但我在读司马迁《史记》时感觉,这话的出处应该归于蔡泽,原话为:"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大家觉得有道理吗。这个蔡泽的故事真是不多,大概是属于不值得一写之人,司马公的

  • 范雎自己身为魏国人 他为什么要帮助秦国攻打魏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范雎,秦国

    还不知道:范雎为什么帮秦国打魏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范雎,是战国时期魏国人,然而他却在秦国担任官职。长平之战,范雎也在其中出了很大的力,是他使用反间计,这才令赵国国君替换了军队主帅,把久经沙场的廉颇换成了经验不足的赵括,为秦国打赢这一场战争提供了便利。不

  • 为秦国做出很多贡献,范雎为何却成为历史的污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范雎,战国

    在秦国有一位人物帮助秦国壮大崛起,瓦解其他六国对秦国的联合阵线,为秦国做出很多贡献的他没有得到后世的认可,得到的都是后人们的厌恶,为何这样有功之臣没有成为知名的大臣,却成为历史的污点?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这个人就是范雎,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担任秦国的

  • 建立了丰功伟绩的范雎,最后为何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范雎,战国

    范雎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身处战国时期这片乱世,多少人想要出人头地,可惜报国无门,就连秦相张仪,不也是“势利之徒”,才能入秦惠文王法眼;吕不韦出任秦相之前,也只是一介不被当世认可的商贾,今天的主人公范雎,也是身怀大才的“卑微小人”。一、死里逃生,辗转入秦范雎曾

  • 名相范雎有哪些丰功伟绩?为何范雎最后会抑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范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名相范雎有哪些丰功伟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生逢乱世,对于身份高贵的人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掌握着数之不尽的机会;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不幸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身处战国时期这片乱世,多少人想要出人头地,可惜报国无门,就连秦相张仪,不也是“势利之徒”,才能

  • 当年范雎向秦昭王进言9个字导致白起被杀,可谓是字字诛心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白起,战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白起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起白起,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他是秦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为秦昭襄王征战无数,讨伐六国,使六国军民闻风丧胆,最后与名将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于首位)。作为“兵家”代表人物,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从一位低级

  • 范雎做梦也没有想到 秦昭襄王要会拿自己开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范雎,秦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范雎被处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秦昭襄王的功绩,不仅仅是秦朝版图的扩大。他几乎为日后始皇帝一统天下,扫平了所有障碍。除了对外的军事扩张,打击一切可能威胁秦国的势力,他还对秦国内部重新梳理、整合,实现了中央集权。秦昭襄王老了,他非常明白自己的大限将至。他的儿子安国

  • 秦昭王对范雎到底有多好 为报私仇动用国家力量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昭王,范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昭王和范雎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礼崩乐坏的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为了生存亦或者为了强大而不断攻伐和兼并,此为战国。战国有七雄,曰:韩、赵、魏、楚、燕、齐、秦。但是七雄却有着明显不同,那就是秦国越来越强,其余六国则越来越弱,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与其说战国是一段诸侯

  • 商鞅,张仪和范雎三人相比 谁对秦国的功绩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国,范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国贡献之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张仪、范雎的施政措施,都符合了当时秦国的实际情况。但商鞅、张仪改变了战国的格局,使秦国突飞猛进;范雎仅仅围绕秦昭襄王夺权展开行动,虽说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对秦国取得天下也有很大的正面效果,但与商鞅、张仪的贡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