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变法名臣商鞅为什么要走后门面见秦孝公?

解密:变法名臣商鞅为什么要走后门面见秦孝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23 更新时间:2024/1/26 2:45:12

商鞅,卫国没落贵族的公子哥,在国内不得志的情况下,来到魏国服务于魏相公叔座,希望能够被公叔座赏识并重用。不幸的是,公叔座不久后便因重病而死,卫鞅成了待业青年。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很快卫鞅便听说了秦国国君秦孝公招贤纳士的通告,于是,踌躇满志的青年俊秀卫鞅,便踏上了前往秦国的道路。

这一年,是秦孝公元年。此时的秦国,不仅国小力微,而且时刻面临着强大的东方六国的威胁。

其实,在此之前,远处西方的秦国基本上不与东方各国进行交流。主要原因是因为处于中原地区的各诸侯国都把秦国当做蛮夷来看待,都看不起他们。所以,在当时中原各诸侯国进行的一些会盟中,都看不到秦国人的身影。

地位是自己争取的,这是秦国最高统治者所深知的。所以,从秦穆公时代开始,秦国人便开始了为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而积极努力。好在,在“五羊大夫”百里奚和谋臣蹇叔的辅佐下,秦穆公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秦国的国际地位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提高。

虽然从穆公时代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秦国的强国之梦依旧没有完全实现。秦献公死后,年仅二十一岁的秦孝公继位。

秦孝公是一个拥有远大志向的君主,虽然他年纪不大,但他却高瞻远瞩,放眼于秦国的未来。在他的心目中,一直都有这么一个疑问——如何使秦国快速的强大起来?

注意“快速”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就是他与秦国历代君主强国之梦的区别之处。在历代君主眼里,他们要的只是一个结果——不管时间的长短,也不管是几代人的努力,只要最终能够使我秦国强大起来就可以了。但秦孝公却不这么认为,他有自己的想法:时间如流水,生命是这么的短暂,我一定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一个强大的秦国竖立在世人的面前。

只有理解了这些,大家才能明白,之后秦孝公与商鞅三次面谈时,展现的三个不同态度的原因。

当然,上述这些只是他个人的想法而已。真正能不能实现,还得靠现实来操作。于是,在历代祖先的影响下,秦孝公在即位之初便发布求贤令,命人到处张贴招贤纳士的榜文。

于是,远在魏国的卫鞅闻信后,便马不停蹄地来到了秦国。

当然,没有过硬的人际关系在什么时候都是行不通的。于是,来到秦国之后的卫鞅便结交了秦孝公身边的一个非常得宠的人——景监。

景监何许人也?

此人是当时秦孝公最宠幸的一名姓景的太监。由于此人是秦孝公多年的贴身太监,和秦孝公的关系非同寻常,能够在秦孝公那里给自己说的上话。所以,卫鞅选中了此人。

在与卫鞅谈论之后,景监也被他的才华所钦佩。于是,景监便答应为卫鞅走后门,直接向秦孝公推荐卫鞅。当然,景监也不是个傻子,他知道此时秦孝公求贤若渴,一旦自己给他举荐成功一位得力的谋士和助手,那么自己也会受益良多。

于是,在一次秦孝公闲来无事、心情愉悦的时候,景监向秦孝公提起了卫鞅此人。在介绍卫鞅情况的时候,景监是对他的是才华大加赞赏,结果弄得求贤若渴的秦孝公内心也有点痒痒。

于是,笑容满面的秦孝公答应,可以见一见这个卫国人。

其实,在卫鞅的心里,秦孝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治国能手,秦孝公想走一个什么样的强国之路,他自己毫不知情。就连平日经常跟随在秦孝公身边的景监也丝毫不知。既然什么也不知道,那就多准备一些方案吧。秦孝公喜欢哪种方案,自己就给他讲述哪种方案。

但是,秦孝公能不能够用自己,卫鞅心中也没数。

但不管怎么样,只要能够见到秦孝公,卫鞅就有一定的希望。

于是,卫鞅与秦孝公很快便进行了首轮的面谈。说是面谈,其实就是卫鞅一个人的演说。此时,秦孝公与卫鞅初次见面,双方互不了解,话语当然也就不多。

于是,卫鞅自己在下面把自己的第一套方案说给了秦孝公,他希望秦孝公能够采用。

但是,卫鞅首次出师却并不顺利。当他自己在下面说的天花乱坠的时候,却发现台上的秦孝公不仅对自己的演讲毫无兴趣,而且还快要睡着了。

原来,卫鞅的第一套方案着重讲述了三皇五帝的治国之道。但是,这的这套方案却与秦孝公的“快速”强国之路正好背道而驰。一个想要立竿见影,一个却需要百余年的等待。

于是,卫鞅与秦孝公的第一次见面以失败而告终。

卫鞅出去后,秦孝公把景监给叫了过去,而且把他给狠批了一顿。

真是的,你找的这是什么人啊,如此的迂腐。都什么年代了,还来讲三皇五帝,人生能有多少年,谁又能等得了百年的时间——这人不可用。

但是,对于学富五车的卫鞅来说,景监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不能通过一次会见就全面否决一个人。于是,五天之后,景监再次找到了秦孝公,恳求秦孝公再给卫鞅一次机会。

好吧,也就是你有这个面子,要是换做其他人,我肯定是不会见的。

于是,卫鞅第二次见到了秦孝公。但是,这次见面的的结局同样不是太好。最后,也是不欢而散。同样,那位出力不讨好的景监再次挨了批。

当然,景监挨了批,回家肯定会责问卫鞅。卫鞅便把自己当时对秦孝公的演讲内容,如实的告诉了景监。

但是,景监对此也没有什么好主意。

看来当时的人真的太老实了,聪明的人可以在与君主交流的过程中试探性的询问一下他的想法,进而就可以知道国君真实的治国思路。或许是卫鞅太过紧张,或许是景监不够灵活,就这样,两次见面都无果而终。

这次回来之后,卫鞅已经心灰意冷,准备收拾东西回家。但是,秦孝公好像是忽然想通了什么,要求再见一次卫鞅,看他还有没有其他的强国方法。

于是,在这次见面时,卫鞅拿出了自己的第三套方案——如果这个方案再行不通的话,自己只好收拾铺盖回家了。

于是,卫鞅把自己心中那种快速强国的方法——“霸道”,仔细地讲解给了秦孝公。秦孝公听到演讲的主题之后,当即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随着演讲的深入,秦孝公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坐在席子上的身子(古人席地而坐),也不由自主地挪向了卫鞅的身边。

卫鞅之所以最后才拿出这套方案,是有他自己的想法的。卫鞅之前的学业主要以法律为主,对于刑罚是甚为精通。但他又深知用刑罚来治国,有其利也有其弊。

利的一面就是立竿见影——谁要是不听从我指定的刑法,就以刑罚来处理。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普通老百姓肯定会乖乖的顺服(不服不行啊);弊的一面就是,长期使用较重的刑罚来治国,国内的矛盾就会增加,有可能使民众产生对抗的情绪。

由于此次演讲非常的符合秦孝公的心意,所以二人就有关“霸道”的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经过几天的讨论,秦孝公对之前自己认为的这个“迂腐”的年轻人,开始刮目相看。

于是,自此以后,两个年轻人(卫鞅年龄不到三十,秦孝公二十一岁)便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走到了一起。就这样,卫鞅得到了秦孝公的极度信任,为后来自己变法的顺利进行获得了巨大的砝码。

标签: 商鞅秦国变法

更多文章

  • 揭秘:秦孝公的父母都是谁?秦孝公因何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商鞅,秦孝公,秦国,商鞅变法

    秦孝公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非常重要的君王,他和之后的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和秦始皇并称为”秦国四雄主”,可见后世之人对他的评价之高。在秦孝公在位期间,他重用来自卫国的商鞅,让他在秦国推行变法,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这次变法在秦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变法之后秦国的瑰丽已经令其他的国家望

  • 芈月的公公——秦孝公当之无愧最佳秦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孝公

    商鞅变法之前,就有很多人想国家重新统一,但是如何统一,怎么统一,个人见解不同,于是百家争鸣。商鞅变法的秦国是最弱的,但秦国的老氏族和老贵族的势力也是诸侯国最弱的,唯有商鞅变法的秦国顶住的压力,坚持变法,用国家法律和社会制度,打击了守旧派。其它国家,在秦孝公同时期的,还算是比较有作为的君主,楚威王、齐

  • 秦孝公之后秦国有几任国君?他们分别有什么历史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孝公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风起云涌,对土地人口的争夺,屡屡不止,强国与强国之间的斗争也是愈演愈烈。在这样一种外部环境下,一个小国,却已经开始了变法改革,将国力逐渐的提升上来,这个国家就是秦国。秦国是在秦孝公时代实行变法图强的,但是在秦孝公之前的几任君王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些微的改革的征兆。秦孝公在位,广

  • 秦孝公和商鞅是什么关系?秦孝公为何重用商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孝公

    古有伯乐相马,也有秦孝公重起商鞅变法。秦孝公和商鞅的关系嘛,说起来就是这么回事。商鞅有才,而秦孝公需要人才,他们搭档起来,富强了秦国。周孝王时期,秦王先祖秦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为附庸,从此就在西边帮助西周抵御西戎。到了西周末期,周王室的权力和地位已经渐渐变弱,他们甚至是依靠着秦人来对抗西戎的

  • 秦孝公为什么要策划处死商鞅?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孝公,战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商鞅是秦惠王杀的,但秦孝公做的这件事,已在策划处死商鞅了。商鞅是秦孝公的儿子秦惠王杀的。不过说起来,其实是秦孝公策划了商鞅之死。为什么这么说呢?秦孝公在去世之前,曾想传位于商鞅。这件事在《战国策》中有记载:“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秦孝公

  • 历史上真实的秦孝公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孝公,战国

    闻名天下的秦孝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春秋战国对人们来说可能耳熟能详,但是除开这个名词,很多人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可能不太清楚,因为那离我们的时代太远了。可是,春秋战国是一个无比伟大的时代,因为它是中华民族思想启蒙的开始。还有,在那个时代,出

  • 秦孝公是怎么逼死商鞅的? 他非死不可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商鞅,秦朝

    商鞅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商鞅的理论知识,基本上也是从李悝变法之中学习过来的。可是理论永远只停留在书面上,变法的核心要点并不是理论,而是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很可惜的是,很少有国家愿意做这些实践探索。秦孝公跟其他人不一样,他愿意探索,可是他没有方法。于是乎商鞅便应运而

  • 秦孝公去世后,为什么不把君位传给樗里疾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孝公,春秋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孝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秦孝公去世后,曾经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嬴驷。嬴驷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位称王的君主,秦国曾在他的统治下逐渐走向了强盛。在秦惠文王的麾下,有一批能臣良将,其中就包括樗里疾。樗里疾是秦国名将,他和嬴驷同为秦国公室,也

  • 秦孝公死后商鞅被五马分尸,为什么秦惠文王死后张仪可以逃过一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商鞅,张仪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商鞅和张仪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其缔造者嬴政也被誉为"始皇帝"、"千古一帝"。不过,秦国作为昔日的边陲小国,它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光靠嬴政一代是无法做到的。为了达到扫清六合的大目标,秦国经历了许多代人的积累。其中最具有代

  • 魏惠王爱惜人才 为何却不重用商鞅放走商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商鞅,秦孝公,魏惠王,商鞅变法

    公元前334年的某一天,风和日丽,徐州城头旌旗飘扬,城门之下齐国士兵与魏国士兵分列左右,雄纠纠气昂昂。这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齐国的国君田因齐与魏国的国君魏罃要在城上会盟,而且他们还有一件大事要向世人宣布,那就是齐国与魏国互称对方的国君为王——在这之前,他们的国君只能称侯。不过称侯或称王都只是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