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第一个打败匈奴的人:李牧有多强?

历史上第一个打败匈奴的人:李牧有多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866 更新时间:2024/1/19 7:31:26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牧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战国时期的赵国,领土在今天的山西北部和河北的大部地区,这一地区正好和匈奴接壤。但凡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接壤,就没有不被骚扰的,赵国也面临这样一个问题,甚至在赵武灵王的时候,国君都经常到北方巡边,提升军队战力,安定边境,好巧不巧改革了胡服骑射,匈奴人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李牧生活的年代,是赵孝成王时代,没错就是那个年轻气盛,老爱对军队瞎指挥,造成长平之战的那位。可是长平的四十五万颗头颅,并没有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把这位有劲没处使的赵王打醒,还是一如既往地爱作死。

坚壁清野,战略储备

李牧驻守代地雁门的时候,一改往日赵军的作战风格,进行官吏调整,加强战备。首先把地方的收入,收归将军府,统筹规划,用于战备,改善军队的生活。加强军队的训练,进行骑射训练,加强骑兵的战斗力,同时进行烽火警报、通讯联络、间谍渗透工作,提升军民的快速反应能力。

在作战上,进行坚壁清野,不同于以往匈奴人来侵犯以后,出兵迎击的做法。一旦发现匈奴军队,就命令军民撤回营寨之中,避免交战,这样匈奴白跑一趟,抢不到物资和人口,只能干瞪眼的跑回去了,赵国也没有太大损失,就是被强盗串了回门。

这时候,那会专门干事不到点子上的赵王出现了,认为李牧怯战,于是把李牧召了回去,另派人来。结果匈奴一来,赵军仓促应战,老被人牵着鼻子走,匈奴每次入侵都有所收获,赵军疲于奔命又损失惨重。赵王这时候想起李牧来了,李牧坚决不去,赵王再三下令,李牧才同意,但是要求必须按他的策略来,赵王同意了,终于撇开了拖后腿的了。

战前准备,提高军队士气

李牧再次就任以后,重新实施之前的战略方针。匈奴又回到了无物可抢的境地,一直认为是李牧怯战,愈发地轻敌了。李牧这边经过几年的积累,士兵的战斗力大幅提升,军队求战的士气高涨。

于是李牧向刚刚继位的新赵王请示,选拔人员,进行战斗准备。李牧精选了一支多兵种的军队,挑选战车1300辆、骑兵13000人,步兵5万人,弓弩兵10万人,合计约20万大军,加紧进行战前的训练准备,力图给匈奴致命一击。

诱敌作战,围歼匈奴主力

李牧准备好作战兵力后,就派出人员和牛羊牲畜进行诱敌,匈奴小股军队袭击,赵军一战击溃,匈奴好不容易开张了,单于得到消息,高兴得不得了,认为赵军不堪一击,于是率领10万大军入侵,希望干票大的,把这几年受的憋屈气都找回来。

李牧与匈奴交战后,首先采取守势,面对匈奴高速冲锋的骑兵部队,以战车阵型进行正面迎敌,战车的冲击性要远远高于骑兵,正面交锋后,再配合弓弩兵的轮番箭矢压制,匈奴骑兵难以跨过战车阵地,陷入其中,攻击受挫。李牧乘机命令精锐军队从两翼包围匈奴军队,将10万匈奴大军围困。经过激烈的交战,匈奴单于仅率少量亲卫突围逃走,匈奴主力10万骑兵全部被歼灭。从此之后,10余年间,匈奴再也不敢侵犯赵国北方边境。

这场赵破匈奴之战,首先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者,必须要信任属下,赵孝成王犯这个错误不是一次两次了,长平换将、雁门撤换李牧、赶走廉颇。从他以后,赵国貌似就染上了这个毛病,李牧也是因为不信任而被杀害的,直接导致了赵国的灭亡,赵国未必因为李牧就不会被灭,但是李牧的存在一定能够让赵国多存在一段时间,也能够见证名将的巅峰对决。

其次,虽然我们作为农耕民族,创造了很灿烂的文明,但是在与游牧民族的交战中,我们占据着天然的劣势,这种劣势可能和战力无关,缺的就是悍不畏死的勇气。匈奴人就是以劫掠为生,可能抢不到东西就会饿死,而我们的王朝有完善的制度,因为有选择,所以缺乏足够的勇气,所以每一次汉人和游牧民族的战争,都需要耗时长久的战略准备,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认清,没必要盲目地自信,认清不足才能更加强大。

最后,李牧采取的以战车先对抗敌人,然后从侧翼包抄的战术,成为后世对阵游牧民族使用最频繁的战术。漠北大战中卫青就曾使用,不同的是卫青以骑兵为主,李牧以步兵为主。戚继光在蓟镇的武刚车阵,也是这种战术的升级和改良。曾经《寻秦记》中好像提到,认为李牧才是战国最厉害的战术大家,也是很有道理的。敌人就在那里,想办法,就一定能够战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朝最牛使臣王玄策,揭秘其“一人灭一国”的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我国古代,有汉的强盛,也有唐的繁荣。历史发展到唐太宗贞观年间,伟大的汉文明,已经远播四方,四夷臣服。北方草原、西域各国,要么臣服于唐朝,称臣纳贡,要么直接被大唐的铁骑碾压灭国。甚至在中亚强大的阿拉伯帝国都对唐朝派出使者,送上朝贡物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来自南亚的小老弟印度,自然是不甘被世界抛弃,于是

  • 海瑞与张居正同为朝臣,他俩不熟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嘉靖四十五年,海瑞抬棺上书《治安疏》,名震天下,让天下人认识了“海刚峰”的名号。海瑞因为上书被下狱后,以徐阶、高拱、张居正为首的清流势力,对海瑞展开了营救,通过多种手段,确保海瑞不被嘉靖处死。同年,嘉靖皇帝驾崩,徐阶和张居正负责拟定遗诏,在遗诏中增加大赦的旨意,赦免了曾经得罪嘉靖皇帝的人,很多人被从

  • 盘点历史上提前退位的皇帝 他们退位后都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对退位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首先,皇帝称号始于秦朝,所以秦朝以前的不算。其次,皇帝退位后又登基,一般都是经历了篡位的。所以基于这两点就可以梳理了。秦朝两个皇帝(子婴只是秦王不是皇帝),秦始皇和秦二世,没有篡权夺位的情况,都是明确死了的(始皇帝是病死,二世是被

  • 唐玄宗返回长安之后,是什么下场?唐肃宗是怎么对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唐肃宗的故事。收复长安后,唐肃宗就给远在川蜀的唐玄宗写信说,我之所以称帝,只是为了应急;现在大唐帝国渡过了难关,所以还希望您回来继续当皇帝。听到这个消息,直接把唐玄宗吓坏了:这种鬼话谁信啊?你这样欺

  • 到龙且战死后,对项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龙且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前203年,项羽听到韩信已经攻破赵国、齐国后,准备从背后攻击楚国,担心被刘邦围攻。于是派遣龙且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韩信,期望以此解除来自背后的威胁。潍水之战,龙且战死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龙且率领二十万大军与齐王

  • 朱祁镇为什么一定要杀害于谦?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朱祁镇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朝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晚上,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趁景泰帝病重之际,从南宫拥立太上皇朱祁镇复辟登基,重新夺回了皇帝的宝座。朱祁镇复辟后,对拥立他重新登基的人进行了大加奖赏,石亨等人竟然被封了公爵。

  • 刘伯温预知千年事死前一句话至今无人能解其意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刘伯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这个人经常出现在一些盗墓的小说中,或者是关于风水的书中,很多书中,作者都将他描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人。他精通占卦术,常常能算出一个人的运势,而且对于地形的勘探也是十分地准确,对于风水的观测,更是达到了通天的地步。古代的很多百姓都认为刘伯温能够知晓前后一千年的事情,是一个通晓

  • 朱元璋居然败在了一个死人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文盲和尚出身,一不小心就做了天下,瞬间很牛叉的感觉一无所有的小朱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成为了这个国家富有四海的老朱,那感觉,简直就是分分钟带你装叉带你飞。但老朱暂时没时间飞,他要收拾他一生最恨的三种人。一是蒙古人,二是当官的人,三是读书人。蒙古人不用说了,已经被自己收拾到天寒地冻每天只能吃沙子的漠北

  • 揭秘董小宛是顺治皇帝最爱的那个董鄂妃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坊间有这样一个说法,认为董小宛便是顺治最钟爱的女子董鄂妃。在谈论到清代皇帝的时候,顺治帝和董鄂妃凄美绝美的爱情故事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图片来源于网络传说,清军在南下的时候,路过苏州一带,听说秦淮八艳个个都美艳动人。于是,首领洪承畴便带走了董小宛,将她献给顺治帝。而顺治帝对董小宛温婉可人的外表十分中

  • 揭秘:汉景帝的第一任薄皇后为何会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汉景帝的皇后:汉景帝的第一任皇后是薄皇后,第二任皇后是王娡。汉景帝刘启,于公元前188年3月4日出生在赵国皇族中,是汉文帝的儿子,死于公元前141年1月29日,死时48岁,在位16年,一生主要成就平定了七国之乱,和父亲汉文帝一并开创了“汉景之治”在汉代中是比较强胜的时期,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