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一等大将朱灵为什么毫无存在感?

曹操一等大将朱灵为什么毫无存在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85 更新时间:2024/1/11 12:35:10

朱灵这个人在曹操集团早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其资历能力堪比“五子良将”,地位也比较高,是曹操的重要将领之一。用曹丕诏书中的话说,是辅佐先帝带兵多年,功劳比刘邦时的周勃灌婴还要大;是“元功之将,社稷之臣”。但是这个人却始终不能得到曹操信任,更多的时候是跟着他人出战,以至于沦落为打酱油的角色。即便如此,曹操仍然是对他不放心,最后还是剥夺了他的兵权。《三国志》当中倒是有朱灵的传记,但只是附在《徐晃传》后,只有区区不足百字。再加上附注当中引用《九州春秋》、《魏书》,我们也只能对他知道一个大概。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朱灵在曹操时期为后将军,和夏侯惇、乐进、于禁同列,都为一等军职。一个“元功之将,社稷之臣”,功劳比周勃、灌婴还大的朱灵,为什么在曹操时期会逐渐沦落为打酱油的角色呢?还是先看看朱灵的事迹吧。

朱灵字文博,冀州清河(今河北邢台区域内)人,原为袁绍的大将。曹操征伐陶谦时,袁绍派遣朱灵统帅三营(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军事单位)军队援助曹操,作战有功。等到战役结束,袁绍所派来的那些大将大多应该要送回去,朱灵却留了下来。朱灵说:“我阅人很多,没有像曹公这样办事的,这真是明主啊!现在已经遇上了明主,还要投奔谁呢?”他所带领的将士都仰慕曹操,都跟着他留了下来。

建安四年(公元199),僭号称皇帝的袁术遭到了诸侯的围剿,内部也是众叛亲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袁术将帝号送给了袁绍,打算投奔袁绍的长子青州刺史袁谭。到青州要走徐州的下邳城北,曹操派遣刘备、朱灵、路招截住去路,袁术不得过,在途中病死。这件事记载在《三国志·武帝纪》当中,应该说是一件大事,同时说明朱灵此时地位非常重要。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平定冀州后,让朱灵带领新兵五千人,战马千匹守卫许南。曹操告诫朱灵说:“冀州的新兵,数次承受宽容和缓的训练,军纪涣散,如今暂时见到整齐,他们心中仍旧是怏怏不乐。你素有威严的名声,再加上以道宽宥他们,不然就会发生变故。”朱灵到了阳翟,中郎将程昂等果然谋反,朱灵立刻将程昂斩杀,写信把这件事告诉了曹操。信中,朱灵说了自己不少过错,但曹操并没有过多责备他。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征讨荆州,朱灵从征,和于禁、张辽等七路人马编为一部,为赵俨监领。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关中马超等叛乱,朱灵跟随曹操西征。曹军在潼关遇到马超等人的阻击,不得前进。根据徐晃的建议,曹操派出一支四千人的精兵,从潼关以北的蒲阪津乘虚渡过黄河,截断潼关之敌的后路。这支军队的将领就是徐晃和朱灵。马超等人关中失败后,朱灵又跟随夏侯渊平定了鄃糜(音shu’mi)、汧氐(qian’di)。曹操回到邺城后,留下夏侯渊行护军将军职,都督朱灵、路招等人驻守长安。南山贼刘雄据五关道口作乱,夏侯渊率领朱灵、路招等人将其击破,收降其部众,刘雄逃走汉中。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曹操西征张鲁,军队到达陈仓,准备从武都郡进入氐族部落。氐族人挡住道路,曹操派遣朱灵、张郃等人进攻并打败了他们。

袁术也曾是一方诸侯,过徐州不会是单枪匹马,曹操派人拦截应该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刘备手里没有兵,这时候的朱灵应该是主要的作战将领,可见曹操这时候对朱灵还是很看重的。尽管这时候曹操已经在准备应对袁绍,主要将领都部署在河北方向,但朱灵能够领兵于一个方向,其重要性还是比以后明显的。不知是什么原因,曹操常常恼恨朱灵,总想剥夺他的兵权。因为于禁威严过人,就派于禁带了几十名骑兵,手持军令直接冲入朱灵军营解除了他的兵权,朱灵和他的部下都不敢动。曹操于是让朱灵成为于禁的部下。

于禁在进入军营时,朱灵和部下都没有动,这除了说明于禁有威,还说明朱灵根本就没有其他想法,否则,区区几十个骑兵,朱灵想动手,于禁进得去又怎能出得来?如果这个说明不了问题,那被剥夺兵权以后,朱灵也是没有任何动作和怨言,同样可以证明朱灵根本就没有多少想法。有可能的情况是,从朱灵这方面来说,自从许南失败,朱灵就知道自己已经不再受重视?或许正是从这个时候,大将朱灵就已经进入了一个打酱油的角色。

从曹操这方面来说,恐怕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朱灵在袁绍手下时,他家乡清河的季雍以鄃地(今山东夏津境内)背叛了袁绍而投靠了公孙瓒,公孙瓒也派出军队协助季雍守城。袁绍命令朱灵前往攻打,但朱灵的家人都在城中,公孙瓒便将朱灵的母亲、弟弟都绑在城上,以此来诱降、要挟朱灵。朱灵望着城哭泣说:“大丈夫一出身为人效力,岂会再顾全家室呢!”于是力战攻陷鄃城,生擒季雍,然而朱灵一家都被杀害。

这件事情有可能影响了朱灵一生。不知道当初袁绍让朱灵攻打自己的家乡是什么用意,但朱灵不顾家人的安危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他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与忠贞;另一方面,他也留下了“不爱自己的亲人也就不会爱他人”的嫌疑。三国时代,毕竟不是一统天下,在孝与忠的问题上,孝的概念没有改变,而忠的指向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十分的明确。这恐怕就是影响朱灵的原因吧!就像那个马超,他放到任何一个诸侯那儿都是一个非常需要的能战大将,但张鲁不用他,刘备在得到汉中后也将他闲置,原因很明确,就是他关中叛乱时,不顾全家都在曹操手上而执意造反,结果导致全家被杀。曹操是个多疑之人,有了马超的例子,他能不对朱灵多想吗?

再有就是朱灵手里有兵。朱灵是冀州人,而冀州又不是曹操起家的根基,一个冀州人领着冀州兵,假如他想“独立”,这后果该是多么严重!朱灵并没有这样想,我们也不应该这样想,但谁又能保证一个多疑之人曹操不这样想?

曹丕当皇帝后,封了朱灵一个鄃侯,还说是让他“衣锦还乡”。但朱灵却说:“高唐,是我多年的宿愿。”曹丕于是又改封他为高唐侯。有没有一种可能,鄃地除了是朱灵的伤心地,同时也是他的遭人忌讳之地?也许朱灵自己也明白了是个打酱油的角色,被剥夺兵权后,也就认命了,这样反而让他得以善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孙传庭作为大明最后的支柱,为何没能成功抵御入侵?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传庭为什么打不过李自成,孙承宗和孙传庭,孙传庭不死明朝会亡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孙传庭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孙传庭是大明的最后支柱,他曾有机会平定李自成之乱。可惜由于各种原因他最后没能成功,但是这并非孙传庭无能,昏庸的崇祯才是大明灭亡的罪魁祸首。1.初入官场,在前途一片光明时因为不满阉党所为愤而辞官孙传庭是明代州振武卫人,他生于

  • 明宪宗在历史上充满着争议,为何说他被严重低估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生活充满诗意,明太宗改为成祖的原因,明宪宗吴皇后

    明宪宗朱见深,在历史上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皇帝,总体来说,主流观点认为朱见深就是一位昏君,对大明江山最大的贡献就是生了一个好儿子朱祐樘。也有人评价说,朱见深把大明王朝从频临破产的边缘拉回来,是位能力出众,被严重低估的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见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儿子

  • 杀关羽的东吴大将潘璋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吕蒙为什么要杀死关羽,如果孙权不杀关羽,陈胜吴广迟到真的会被杀头吗

    潘璋是东吴名将,然而更让他出名的是杀了三国名将关羽。关羽最终是被谁杀的,史书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各种史料的指向却是潘璋无疑。那么,潘璋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他究竟是怎么死的。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潘璋是东郡人,孙权当阳羡县长的时候,潘璋就前往跟随孙权。潘璋性情放荡,喜欢饮酒,但

  • 袁绍麾下的六大谋士分别是哪些人?其中有两位才智不堪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袁绍麾下八谋士,诸葛亮最怕谁,略施小计鬼神惊是谁

    大家好,说起田丰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东汉末年,伴随着黄巾起义的爆发,各地的刺史、郡守逐渐掌握兵权。而在董卓篡夺东汉朝廷的大权之后,汉室衰落的趋势显然无法逆转了。于是,群雄逐鹿中原,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其中,就袁绍这位诸侯,一度是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袁绍出身汉末名门“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起,四

  • 揭秘:历史上曹操是如何评价荀攸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荀彧评价,界曹丕和曹丕哪个更好用,荀彧评价袁绍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但他还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因此,他不但善于对人进行评价,而且还多有夸张。如他对一个谋士评价说此人外表上“愚不可及”,就是像颜回、宁武这样古代大智若愚的圣贤也不可能超过他。还说他没有丝毫缺点,是一个真正的贤人,是“温良恭俭让”都具备的人;他就像孔子称赞的古代贤者晏

  • 吴三桂不投降李自成而是选择投降满清,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三桂击败李自成是什么战役,如果吴三桂和李自成联合,李自成为什么不投降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吴三桂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明末真的就是一笔烂账,开始的时候,李自成攻克北京,原来有些忠心,气节的大臣都殉国了,很大一部分投降了,这些人对明朝的忠心程度可见一斑。他们对李自成难道就很忠诚吗?后来山海关的吴三桂不甘心投降

  • 胸怀大志的曹魏谋士,最后为何被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胸怀大志的意思是,曹魏第一名将,围魏救赵是谁的计谋

    大将和大将军不同,前者是一种级别,而后者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职务,多数时候,这往往是一国的最高军职。外国有句话叫做“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中国也说人要有大志向,只有有了“匡济天下”的雄心壮志,才能做一番大事业。比如说那个项羽和刘邦,他们见到秦始皇,一个说“我将来要取代他”,另一个则说,大丈夫立

  • 郭威这位后周开国君主,他如何先一步体验“黄袍加身”?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后周郭威为什么传位柴荣,后周郭威八字分析,后周郭威没有后代么

    公元960年,北汉联合辽朝出兵攻打后周。在大臣们的举荐下,朝廷派赵匡胤率军御敌。当天晚上,大军行至离京城二十里的陈桥驿。史称军营里将士们商议拥护赵匡胤作皇帝,于是他们涌到赵匡胤住的驿馆,等到赵匡胤起床后,他们“自作主张”将黄袍披到赵匡胤身上,“逼着”赵匡胤作了皇帝。当然,赵匡胤到底是被迫还是主动,众

  • 和珅的弟弟到底有多厉害 他若不死谁都动不了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和珅是谁拿下的,和珅为什么怕嘉庆,和珅到底有多厉害

    对和珅的弟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其实,乾隆皇帝喜欢和坤不是没有道理的。一来和坤很会讨乾隆皇帝开心。乾隆皇帝喜欢写诗,和坤便大量阅读乾隆皇帝的诗作,模仿他的笔迹,并时常赞美乾隆皇帝的诗作,让乾隆皇帝知道自己很是崇拜他,以此满足乾隆皇帝的虚荣心。乾隆皇帝见有如此喜

  • 贾诩究竟算不算得上是三国第一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袁绍的谋士有哪些,贾诩混乱自己人,贾诩什么水平

    在官渡之战前的关键时刻,贾诩说服了主公张绣投降曹操,这不但解除了曹操的后顾之忧,还增加了曹操打击袁绍的军事力量。为此,曹操说贾诩是使他“信重于天下者”。贾诩归附曹操以后,在曹操官渡之战、关中平定马超韩遂等诸侯叛乱时多有奇谋,尤其是在曹操立储和曹丕争位的时候,贾诩寥寥数语就使天枰偏向了曹丕一边,其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