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吕夷简?他在担任宰相期间有哪些作为?

如何评价吕夷简?他在担任宰相期间有哪些作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630 更新时间:2023/12/13 6:56:55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吕夷简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吕夷简前后三次入相,历史上对吕夷简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堵塞言路,对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的打压、对外战争处于不利局面都负有责任。

也有人认为他维护和谐安定的政治局面、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让我们看看吕夷简在担任宰相期间的作为,以便公正客观地评价他。

1029年二月至1033年四月,吕夷简第一次出任宰相,此时正是皇帝宋仁宗年幼,刘太后垂帘听政的敏感时期。

作为宰相的吕夷简除了要处理政务,还要协调刘太后和宋仁宗的关系,约束刘太后的专权,吕夷简忠于朝廷,在大事上坚持原则,较好的完成了宰相的使命。

1.规劝刘太后厚葬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

明道元年(1032年),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病逝,当时宋仁宗对自己的生母是谁还浑然不知,刘太后打算以宫女的仪式将李宸妃下葬。

吕夷简坚决反对,要求厚葬李宸妃。刘太后大怒斥责吕夷简说:“宰相怎么管起宫中的事了?你要离间我们母子吗?”

吕夷简毫不妥协说:“太后他日不欲全刘氏乎?”

吕夷简的话使刘太后警醒,最后她决定以皇后之礼厚葬李宸妃。

后来刘太后病逝,燕王赵元俨告知宋仁宗李宸妃才是他的生母,并说李宸妃是死于非命。

宋仁宗听闻噩耗后,派李宸妃的弟弟李用和调查,知道李宸妃并非被人害死,这才没有对刘太后一家展开报复。

2.参与废立皇后

明道二年(1033年)四月,宋仁宗在郭皇后的劝说下,将吕夷简罢相,吕夷简知道真相后,对郭皇后愤恨不已。

当年十月,吕夷简再次出任宰相,他伺机报复郭皇后,此时郭皇后捅了个大篓子,吕夷简趁机落井下石,支持宋仁宗废后。

宋仁宗对尚美人宠爱有加,让郭皇后怒火中烧。有一次,郭皇后当着皇帝的面想扇尚美人一巴掌,却不慎打在宋仁宗脖子上。

宋仁宗召来吕夷简,吕夷简坚决支持仁宗废后。

消息传开后,许多大臣都觉得不妥,范仲淹、孔道辅等谏官上书反对,吕夷简下令有司不得接受台谏的上书,并怂恿宋仁宗下诏将范仲淹贬为地方官,其他反对废后的大臣也受到处罚。明道二年十二月,宋仁宗在吕夷简的支持下将郭皇后废黜。

3.兴办州郡学校

宋初的统治者非常重视科举制度,长期以来,朝廷鼓励读书人走科举之路,对学校教育则不重视。

景祐二年(1035年),吕夷简被封为申国公,随后他上书建议设立州郡学校。

在吕夷简的推动下,全国掀起来办州郡学校的热潮。景祐三年,州郡学校在全国的数量最多。景祐四年随着吕夷简被罢相,州郡学校的数目急速下降。

吕夷简大力支持兴办州郡学校,促进了北宋学校教育的大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4.不计前嫌,举荐范仲淹

景祐二年(1035年),范仲淹弹劾吕夷简用人唯亲。吕夷简反击说范仲淹勾结朋党、离间君臣。两人开“景祐党争”。

康定元年(1040年),宋夏两国爆发了三川口之战,宋军全军覆没,朝廷任命范仲淹为陕西转运使。同年五月,吕夷简第三次出任宰相。

人们不禁为范仲淹的前途担忧,担心吕夷简公报私仇。

吕夷简却以国家为重,他对宋仁宗说:“范仲淹贤者,朝廷将用之,岂可但除旧职耶!”

由于范仲淹防守得当,使西夏的李元昊进退失据,将士厌战,最终宋夏达成和议。吕夷简不计前嫌,用人得当,功不可没。

后来范仲淹与西夏李元昊暗通书信,并且将李元昊的书信烧掉,此事被宋仁宗知道后龙颜大怒,许多大臣也建议严惩范仲淹。

宋仁宗征询吕夷简的意见,他回答说范仲淹人才难得,应该从轻发落。宋仁宗接受了吕夷简的建议,将范仲淹贬官一级,出任耀州知州。

5.妙计罢监军

宋夏交战时,大将刘平战死。大臣们认为是由于宦官监军,导致大将不能自主指挥军队而失败。有人上书请求罢免所有监军。

宋仁宗征询吕夷简的意见,吕夷简认为不必罢免,只要让都知、押班推荐老实忠厚的宦官即可,如果他们推荐的监军不称职,就把他们和监军一起治罪。

宋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意见,第二天,都知、押班主动跑来找宋仁宗,请求罢免监军。

6.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为了巩固地位,吕夷简结党营私。他举荐的王随、陈佐等人都是平庸之辈,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把持朝政,“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夷简莫属”。

他还施展权术,先后将李迪宋庠王曾、任布等政敌排挤出朝廷。

为了更好的掌握皇帝的动态,吕夷简通过提高官级来拉拢宦官。

7.不修边事,军事上保守无能

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李元昊称帝,随后不断与宋交战。西夏虽然取得节节胜利,但是连年争战使其财政入不敷出,于是西夏提出议和。

范仲淹、韩琦等人对议和坚决反对,而吕夷简却支持宋仁宗的议和之策,最后北宋花钱买和平,庆历五年(1045年),宋夏达成和议,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年给西夏岁币银绢茶七万两匹斤。

此时辽国也趁火打劫,扬言要夺回关南十县,吕夷简支持宋仁宗对辽妥协,宋朝每年给辽国的岁币增加银、绢各十万两匹,大大增加了宋朝百姓的负担。

吕夷简身为宰相,每当讨论边事,他都不发一言,逃避责任,在选将上他墨守陈规,不能选拔良将,他主张和西夏、辽国议和,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由此可见,吕夷简并非平庸之辈,他巧用心智和权术,维护了政局的稳定。

但是,吕夷简在政治上过于保守,他对范仲淹的革新集团给予打击排挤,在军事上碌碌无为,加剧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吕夷简的一生可谓是位功过参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曹操一等大将朱灵为什么毫无存在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许褚为什么那么忠心,诸葛亮为什么不废掉刘禅,曹芳为什么没有实权

    朱灵这个人在曹操集团早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其资历能力堪比“五子良将”,地位也比较高,是曹操的重要将领之一。用曹丕诏书中的话说,是辅佐先帝带兵多年,功劳比刘邦时的周勃、灌婴还要大;是“元功之将,社稷之臣”。但是这个人却始终不能得到曹操信任,更多的时候是跟着他人出战,以至于沦落为打酱油的角色。即便

  • 孙传庭作为大明最后的支柱,为何没能成功抵御入侵?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传庭为什么打不过李自成,孙承宗和孙传庭,孙传庭不死明朝会亡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孙传庭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孙传庭是大明的最后支柱,他曾有机会平定李自成之乱。可惜由于各种原因他最后没能成功,但是这并非孙传庭无能,昏庸的崇祯才是大明灭亡的罪魁祸首。1.初入官场,在前途一片光明时因为不满阉党所为愤而辞官孙传庭是明代州振武卫人,他生于

  • 明宪宗在历史上充满着争议,为何说他被严重低估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生活充满诗意,明太宗改为成祖的原因,明宪宗吴皇后

    明宪宗朱见深,在历史上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皇帝,总体来说,主流观点认为朱见深就是一位昏君,对大明江山最大的贡献就是生了一个好儿子朱祐樘。也有人评价说,朱见深把大明王朝从频临破产的边缘拉回来,是位能力出众,被严重低估的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见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儿子

  • 杀关羽的东吴大将潘璋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吕蒙为什么要杀死关羽,如果孙权不杀关羽,陈胜吴广迟到真的会被杀头吗

    潘璋是东吴名将,然而更让他出名的是杀了三国名将关羽。关羽最终是被谁杀的,史书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各种史料的指向却是潘璋无疑。那么,潘璋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他究竟是怎么死的。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潘璋是东郡人,孙权当阳羡县长的时候,潘璋就前往跟随孙权。潘璋性情放荡,喜欢饮酒,但

  • 袁绍麾下的六大谋士分别是哪些人?其中有两位才智不堪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袁绍麾下八谋士,诸葛亮最怕谁,略施小计鬼神惊是谁

    大家好,说起田丰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东汉末年,伴随着黄巾起义的爆发,各地的刺史、郡守逐渐掌握兵权。而在董卓篡夺东汉朝廷的大权之后,汉室衰落的趋势显然无法逆转了。于是,群雄逐鹿中原,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其中,就袁绍这位诸侯,一度是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袁绍出身汉末名门“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起,四

  • 揭秘:历史上曹操是如何评价荀攸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荀彧评价,界曹丕和曹丕哪个更好用,荀彧评价袁绍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但他还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因此,他不但善于对人进行评价,而且还多有夸张。如他对一个谋士评价说此人外表上“愚不可及”,就是像颜回、宁武这样古代大智若愚的圣贤也不可能超过他。还说他没有丝毫缺点,是一个真正的贤人,是“温良恭俭让”都具备的人;他就像孔子称赞的古代贤者晏

  • 吴三桂不投降李自成而是选择投降满清,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三桂击败李自成是什么战役,如果吴三桂和李自成联合,李自成为什么不投降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吴三桂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明末真的就是一笔烂账,开始的时候,李自成攻克北京,原来有些忠心,气节的大臣都殉国了,很大一部分投降了,这些人对明朝的忠心程度可见一斑。他们对李自成难道就很忠诚吗?后来山海关的吴三桂不甘心投降

  • 胸怀大志的曹魏谋士,最后为何被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胸怀大志的意思是,曹魏第一名将,围魏救赵是谁的计谋

    大将和大将军不同,前者是一种级别,而后者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职务,多数时候,这往往是一国的最高军职。外国有句话叫做“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中国也说人要有大志向,只有有了“匡济天下”的雄心壮志,才能做一番大事业。比如说那个项羽和刘邦,他们见到秦始皇,一个说“我将来要取代他”,另一个则说,大丈夫立

  • 郭威这位后周开国君主,他如何先一步体验“黄袍加身”?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后周郭威为什么传位柴荣,后周郭威八字分析,后周郭威没有后代么

    公元960年,北汉联合辽朝出兵攻打后周。在大臣们的举荐下,朝廷派赵匡胤率军御敌。当天晚上,大军行至离京城二十里的陈桥驿。史称军营里将士们商议拥护赵匡胤作皇帝,于是他们涌到赵匡胤住的驿馆,等到赵匡胤起床后,他们“自作主张”将黄袍披到赵匡胤身上,“逼着”赵匡胤作了皇帝。当然,赵匡胤到底是被迫还是主动,众

  • 和珅的弟弟到底有多厉害 他若不死谁都动不了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和珅是谁拿下的,和珅为什么怕嘉庆,和珅到底有多厉害

    对和珅的弟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其实,乾隆皇帝喜欢和坤不是没有道理的。一来和坤很会讨乾隆皇帝开心。乾隆皇帝喜欢写诗,和坤便大量阅读乾隆皇帝的诗作,模仿他的笔迹,并时常赞美乾隆皇帝的诗作,让乾隆皇帝知道自己很是崇拜他,以此满足乾隆皇帝的虚荣心。乾隆皇帝见有如此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