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锦衣卫沈炼简介:曾以“十罪疏”弹劾严嵩,被处以杖刑

明朝锦衣卫沈炼简介:曾以“十罪疏”弹劾严嵩,被处以杖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171 更新时间:2024/1/26 22:18:24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沈炼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沈炼(1507年-1557年),字纯甫,号青霞。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朝官员、锦衣卫。 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因事左迁为锦衣卫经历,长官陆炳与严嵩友好。

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每饮酒辄箕踞笑傲。以“十罪疏”(指专擅国事、贪污纳贿、卖官鬻爵、妒贤嫉能、箝制谏官等十大罪状)弹劾严嵩,被处以杖刑,谪居保安州为民。沈炼在塞外,却仍以詈骂严嵩父子为乐,严嵩得知大怒。嘉靖三十六年,严世蕃遣巡按御史路楷和宣大总督杨顺设计诛除沈炼。恰逢白莲教教徒阎浩等人被捕,招供多名嫌犯,于是列上沈炼的名字。沈炼终因被诬为谋反而遭到杀害,两子同被害。隆庆初年,朝廷下诏,褒奖敢于言事者,特追赠沈炼光禄寺少卿,任用一子为官。天初年,追谥忠愍。天下士人推崇其德,将他的作品汇编成《青霞集》。 《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沈炼(1507年—1557年),字纯甫,号青霞,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幼聪敏能攻古文,汪文盛以提学副使校浙士,得其文惊绝,谓为异人,拔居第一,始补府学生。

嘉靖十七年(1538年)考中进士,历任溧阳、茌平、清丰县令,为官清廉,颇著政绩,为百姓所称道。但因其不阿谀奉迎,而秉性耿直,每每龇龉权贵,被贬职为锦衣卫经历。沈炼任官期间,屡次弹劾严嵩、严世蕃父子,上疏历数严党专擅国事,排斥异己,遍引私人居要地,吞没军饷,战备废弛,致东南倭患猖獗,北方俺答寇掠京畿等十几条罪状,要求严正典刑,借以纠正“人心纪纲,败坏难言”。沈炼以低微的职位与严嵩父子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他的慷慨正义却触怒了嘉靖皇帝,不但当场受到呵斥,还被廷杖数十,贬至保安州为民。

沈炼携妻挈子去保安(今河北怀来)五年多,虽沦落草野,而发愤抗疏之心犹耿耿不能忘焉。保安系边境地区,当时保安州所属的宣大(宣府镇、大同镇)总督为严嵩干儿子杨顺。他谎报战绩,放纵士兵杀良献首冒功请赏,沈炼获悉在杨顺的庆功宴上献诗一首:“杀良献首古来无,解道功成万骨枯。白草黄沙风雨狂,冤魂多少觅头颅”。杨顺忌恨不已。在保安,沈炼还以李林甫秦桧、严嵩的像作靶,让人日日练射,这使严氏更加刻骨切齿,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遂密令杨顺等杀害沈炼 。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党被劾,严嵩削职,严世蕃处死,沈炼一案才得以昭雪。

人物生平

弹劾严嵩的勇士

沈炼(1506年—1557年),字纯甫,号青霞,明代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史》有传。

嘉靖十七年(1538年),沈炼考中进士,先后出任溧阳、茌平、清丰县令。清廉爱民,政绩卓著。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冬,蒙古瓦剌军入侵,威逼京城。皇帝召集文武百官商议退敌之策,从早晨到中午没有一个人发言。退朝时,国子监司业赵贞吉一人大声说道:“臣以为天子应该拿出金银丝绸招募军队,亲自重赏勇猛之士,文武百官自会同心守城,敌人定会退兵。”锦衣卫经历沈炼极力支持赵贞吉的意见,并慷慨激昂地加以补充。吏部尚书夏邦贤斥责沈炼:“文武重臣没说话,你一个小小的官员瞎说什么?”最终,朝廷采纳了他们主战不降的建议,不久,敌军撤兵。

当时,北方边患十分严重,而又适逢内阁首辅严嵩擅权,瞒报军情。沈炼眼看大明江山将要灭亡,心急如焚,他在朋友家喝酒,感伤国事,当场写下奏疏,揭发严嵩父子的十大罪状。皇帝下诏说,沈炼去年在金殿吵闹,不注意作为人臣的礼仪,现在又想通过诬告诋毁大臣来获取名声,责令对他廷杖。最后,沈炼被廷杖后贬斥到塞外的保安州(今河北涿鹿)种田。

沈炼在保安种田,州城北关的一个商人主动腾出房屋让他居住,里长帮助沈炼解决柴米。沈炼同乡里人谈论些忠义大节之事,也写些壮怀激烈的诗篇。其中一篇《塞上感怀》这样写道:

沙塞黄花带雪开,谪臣中酒坐徘徊。

睢阳骂敌心偏壮,上国思君意未灰。

南北风尘常按剑,乾坤气序更含杯。

醉醒数把春秋看,还有程婴救赵来。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兵部侍郎、宣大总督杨顺与蒙古族鞑靼部落交战,丢失城池40余座,杨顺却杀害一批躲避战争的无辜居民来谎报军功。沈炼访知此事,给杨顺寄去两首诗责问他,措辞十分严厉尖刻。杨顺即与巡察保安州的御史路楷商议,以白莲教的名义杀害沈炼。十月十七日,沈炼被害,时年51岁。

沈炼死后,杨顺还把沈炼的次子杖死,并派人前往浙江捉拿沈炼长子沈襄,捉拿后每日严刑拷打。后来给事中吴时来上疏揭发杨顺、路楷,皇上看后大怒,下令缉捕两人,释放沈襄。严嵩父子倒台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朝廷为沈炼平反昭雪,追赠他为光禄少卿,并在保安卫(今怀来县新保安镇)西街为他建立了祠堂。追谥号忠愍。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中以《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记述了沈炼的这段悲惨故事。

沈炼的侄儿沈京、孙子沈良卿和他们的后代一直留在保安州,求学成家立业。

天下士人推崇其德,将他的作品汇编成《青霞集》,该作品中表现了他的廉政思想:

“夫庸将熏染成风,其心术大坏,譬如牙胥之不可责,其廉洁倡家之不可导,以死节也。诚能一朝议成着为宪令,举明忠义之道,风于四方,示之以利害。道之以悃诚。”——《青霞集·卷十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雍正改诏书是真的吗 历史上有没有这件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雍正改诏书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雍正王朝当中,最后为什么会出现雍正改诏书的镜头,历史上真有吗?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曾经出现了一个改遗诏的情节,四阿哥胤禛将原本传位十四阿哥的遗诏,改为传位于四阿哥,出现这段改诏书的情节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事情还要从八阿哥

  • 雍正第五子弘昼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 他真的是一个大智若愚之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对雍正五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第五子弘昼历史上是怎样的人?他是真的大智若愚还是真荒唐?弘昼是雍正第五子,也是乾隆的异母弟,历史上的弘昼其实算是大智若愚,他荒唐表面下是身处皇家面临政治凶险的明哲保身之道。雍正一生有10个儿子,但一大部分都夭折了,最后长大成人

  • 雍正时期发生过八王逼宫吗 雍正那时没有兵权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对雍正和八王逼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雍正时真的发生过八王议政逼宫的事吗?雍正当时有兵权吗?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一段雍正的政敌弟弟老八胤禩组织关外的八旗旗主王爷向雍正提出八王议政逼宫的情节,这段情节也堪称整部剧的高潮戏份,但实际上这段情节完全是剧中所虚

  • 明朝大臣孙鑨简介:与陆光祖、陈有年并称“浙中三贤太宰”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藩王世系,陆光祖排名,陆光祖多大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明朝官员归有光简介: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三国的三位“镇远将军”,分别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有三位“镇远将军”:魏延上榜,另外两位分别是谁?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一、段煨段煨(生年不详~209年),字忠明,武威郡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也。作为东汉末年的将领,段煨和东汉太尉段颎是同族兄弟,与太尉贾诩、张济、宣威侯张绣乃是同乡。公元189年,董卓来到都城洛阳,篡夺了朝廷大权。为了巩固

  • 同治皇帝真的是死于梅毒吗 罪魁祸首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同治皇帝之死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同治皇帝到底是死于天花还是梅毒,谁是罪魁祸首?关于同治皇帝染上梅毒,这个目前还属于历史悬案,没有定论,正史记载同治皇帝死于天花。如果假设同治皇帝真的死于梅毒,那么罪魁祸首就是慈禧。清代皇帝悲剧的开始——同治皇帝同治皇

  • 后世如何评价朱高炽?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朱高炽,即明仁宗,明朝第四位皇帝,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生母是仁孝徐皇后,在位共十个月,年号洪熙。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高炽生性端重,喜文厌武,以致身体肥胖,屡屡镇守后方,施监国之职。他登基后重用“三杨”等贤臣,减赋税、收开支、赦免罪臣、反冤案,开启了“仁

  • 雍正和朱元璋都是一样的吗 两人真的都犯了“官怨”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对雍正名气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说雍正与朱元璋一样,都犯了“官怨”?在提到“康乾盛世”时,大部分人只会想到康熙与乾隆这两位皇帝,似乎大家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夹在其中的雍正王朝。即便说到雍正其人,历史爱好者对他的评价也不是很高。其实,单以勤勉来看,雍正足以与其

  • 年羹尧当初势力可以说权势滔天 年羹尧为何不在西北地区自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年羹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年羹尧手里有大军,又权势熏天,为何不在西北自立?尽管年羹尧居功自傲气焰嚣张,但他却根本没有想过造反,退一步讲即使年羹尧敢造反也不会成功,原因有四。一、西北过于贫瘠,无法供养年羹尧的几十万大军。当时的西北三省(青海、甘肃、陕西)皆是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