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斯一生精明,为何会让自己沦为那般田地?

李斯一生精明,为何会让自己沦为那般田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977 更新时间:2024/1/4 21:32:57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秦朝宰相李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古装历史剧《大秦赋》改编自小说《大秦帝国》,由延艺、顾其铭、强龙、刘永涛执导,李梦、张健编剧,张鲁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邬君梅等人领衔主演,正在热播中。该剧作为大秦帝国系列的收官之作,讲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吕不韦、李斯、王翦等的辅佐下平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秦朝的故事。

播出至今,《大秦赋》引发不小的争议,特别是电视剧中的人物,更是吸引了观众的激烈讨论。在《大秦赋》中,段奕宏饰演的吕不韦和李乃文饰演的李斯,无疑是两个非常精明的人物了。一方面,就吕不韦来说,作为秦国丞相和秦始皇嬴政的仲父,无疑是权倾朝野。当然,在秦始皇嬴政执掌大权后,吕不韦最终被逼自尽,可以说是结局凄凉了。不过,对于本文所要说的李斯,同样是一生精明,但是,李斯最终的结局,却要比吕不韦更加凄凉。

具体来说,战国末年,李斯生于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从出生地上来看,李斯和华阳夫人,阳泉君一样,都可以说是楚国人。当然,在战国时期,人才是在各个诸侯国流动的。所以,作为楚人的李斯,虽然年轻时曾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但是他最终还是离开了楚国。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卿《荀子》为师。

按照介绍,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世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令。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他的著名徒弟不止有李斯,还包含了韩非子等人。李斯学成之后,经过对战国七雄情况的分析和比较,决定到秦国去。李斯到了秦国以后,很快就得到秦相吕不韦的器重,当上了秦国的小官,有了接近秦王嬴政的机会。对于为人精明的李斯,希望可以早一点接近秦王嬴政,从而获得迅速平步青云的机会。

有一次,李斯对秦王嬴政说:“凡是干成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抓住时机。过去秦穆公时虽然很强,但未能完成一统大业,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自秦孝公以来,周天子彻底衰落下来,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秦国才乘机强大起来。现在秦国力量强大,大王贤德,消灭六国如同扫除灶上的灰尘那样容易,现在是完成帝业,一统天下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

对此,秦王嬴政听取李斯离间各国君臣之计,对于山东六国,李斯还提出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值得注意的是,等到公元前230年,秦灭六国之战真正开始的时候,秦始皇确实第一个消灭了韩国,这无疑是对李斯才能的认可。

于是,李斯得到了秦王嬴政的赏识,因而被提拔为长史。李斯劝秦王嬴政派人持金玉去各国收买郭开这样的小人,从而离间六国的君臣,果然也收到了效果,他又被封为客卿。比如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李牧等人才,都是秦灭六国道路上的重要阻碍。但是,这两个人都在秦国的离间计之下,最终一个被杀,一个郁郁而终。

因此,在笔者看来,李斯的计谋确实能够用较小的代价,取得更大的成果。从这一点来看,李斯和吕不韦一样,都非常精于算计,注重四两拨千斤的道理。当然,吕不韦因为对于秦国大权的贪婪,再加上涉及到嫪毐之乱,所以和秦王嬴政最终分道扬镳。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秦王嬴政免去了吕不韦的相邦职务。

又过了一年多,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络绎不绝,前来问候吕不韦。秦王怕他发动叛乱,就写信给吕不韦。·吕不韦一想到自己已经逐渐被逼迫,害怕日后被杀,所以选择了自尽。在吕不韦去世后,李斯在朝廷的地位自然更加稳固,被秦始皇嬴政封为廷尉一职。廷尉,古代官职名,位列九卿,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虽然此时的李斯还没有担任丞相一职,不过,在地位已经非常接近丞相了。

到了公元前230年,在李斯等人的谋划之下,秦始皇嬴政正式发起了秦灭六国之战。秦灭六国之战又称秦朝统一之战,指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中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完成一统天下大业的战争。在秦灭六国之战中,秦国花费了10年左右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正式建立秦朝。对于秦朝来说,以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为三公。其中,李斯作为秦朝丞相,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当然,在位极人臣后,李斯对于权力越来越贪恋,这促使他在秦始皇病逝后犯下大错。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去世,这对于秦朝历史的走向,无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最后,对于秦始皇嬴政来说,虽然生前没有明确册立太子,但是,贤能的长子扶苏,无疑是最合适继承皇位的人选,不过,在秦始皇去世的时候,宦官赵高胁迫李斯发动“沙丘之变”,他们合谋篡改了秦始皇的传位诏书,矫诏除掉公子扶苏和蒙恬,改立胡亥为皇帝,是为秦二世。作为秦朝丞相,李斯本应该在秦始皇去世后稳定朝政,将皇位交托到最合适的扶苏手中。但是,他却和赵高沆瀣一气,拥立昏庸的秦二世胡亥继承皇位,这不仅是愧对秦始皇的重托,也成为秦朝迅速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

当然,一生精明的李斯,之所以做出这一选择,显然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丞相之位。赵高也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指出扶苏即位后,会重用他的心腹蒙恬、蒙毅,也即暗示李斯会失去丞相的宝座。

于是,李斯对于权位的贪恋,被赵高识破和利用。秦二世胡亥即位之后,为了修好阿房宫,征发徭役,导致反秦起义风起云涌。为对此,李斯等人就劝秦二世胡亥停止修建阿房宫,减少一些徭役。 当时,秦二世胡亥正与宫女宴饮作乐,见李斯等人上书十分恼怒,下令将他们逮捕入狱。

李斯在狱中多次上书,都被赵高扣留。不可否认的是,李斯还是不希望秦朝覆灭的。不过,当他选择和赵高合谋之后,形势已经不是他可以掌握得了。在李斯下狱之后,赵高借机说李斯与其儿子李由谋反,对李斯严刑拷打。李斯被迫承认谋反,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被杀死。不仅自己被杀,李斯还被灭三族。所以,精明不输吕不韦的李斯,结局可谓更加凄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张居正改革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张居正一死中兴就中断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居正的死对明朝影响,张居正改革成功了吗,张居正改革的弊端

    你真的了解张居正改革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一个朝代从最初的建立,到繁荣,再到衰落。如果期间遇到不可控的因素,衰落的更快,离灭亡也越来越近。可是有的朝代,她经过繁荣,衰落,之后又经历改革,想突破现状,实现中兴。而明朝就发生过这样的一次改革,它就是张居正主导的。如果它能向商鞅变法一

  • 朱由检继位时拟定了4个年号时什么 朱由检为何会选择崇祯这个年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对朱由检年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后人在称呼中国古代皇帝时,有很多的称呼。有的是以庙号来称呼,比如我们熟知的“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等。有的是以年号来称呼,比如嘉靖皇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等。而年号对于一个皇帝来说也很关键,有的皇帝一生用过十几个年号,

  • 古代历史上,那些古人是如何扬名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历史上,那些古人是如何扬名天下?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例如诸葛亮,没当官的时候也就每天窝在家里读书,为什么当时全荆州的人都知道他有才呢?刘皇叔也是听了别人夸他,才亲自去三顾茅庐的。诸葛亮这个穷书生,到底是怎么做到名扬荆州的呢?我不太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但通过

  • 赵襄子和赵惠文王,废长立贤上位,最终成为一代雄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赵襄子和赵惠文王是如何上位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原本只是晋国大夫的赵、魏、韩取代了晋国的位置,并列为战国七雄之一,在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赵襄子生在赵国开国国君赵籍之前,但他为赵国的创立奠定了基

  • 明朝开国功臣中,有哪些人躲避了朱元璋的疑心与猜忌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朱元璋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以及军事统帅,从一个乞丐、放牛娃,到建立明朝政权,可谓是千古一人。从开始打天下到统一天下,他的身边都有一群跟随他,誓死守卫他的部下,并且也能一起共患难。但是等到明朝的政局逐渐稳定后,朱元璋的一

  • 张岱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他用写书的方式实现了人生价值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张岱,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大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八月二十五日,张岱出生于浙江山阴县。张家有座寿芝楼,墙上挂着一支笔,取下来写字,写啥都应验。没孩子写生孩子,病了写吃啥药。张岱母亲写了想生孩子,神笔让她去某地取颗仙丹,吃了,便生下张岱。张岱初

  • 面对文官集团,明宪宗朱见深是如何解决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面对文官集团,明宪宗朱见深是如何解决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七月,京城惊现妖物夜出伤人事件,京城上下一通忙活,最终却是一筹莫展。明明是官员无能,却反而怪到皇帝头上,认为这是皇帝本人不修德政所致。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商

  • 高殷:北齐开国皇帝高洋的嫡长子,被叔叔夺位后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北齐开国皇帝高洋的嫡长子,也是北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仅一年就被叔叔杀害,年仅十七岁,他就是高殷。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高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高殷出生于545年,六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史料记载他聪慧过人、温润开朗且饱读诗书,颇有君王的风度,那如此有天赋的皇子为何最

  • 被“偏信”的历史人物不在少数,宋高宗为何是典型的代表?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典出《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唐太宗)问 魏徵 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是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我们将这句话引申一下,可以将其视为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世间最复杂的莫过于人心,任何一个人

  • 猫鬼之案是怎样回事?为什么会成为隋文帝政治清洗的工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隋文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猫,在常人的印象中,大多是乖巧可爱的小精灵。可在一千多年前的隋朝,一种叫做“猫鬼”的诡异传说,几乎把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了恐惧的阴影之下,连当朝皇后都深受其折磨。因为它的存在,曾经权倾一时的独孤家族在朝中基本覆灭,这究竟是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