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卫献公为什么会被迫逃亡他国?他被推翻的理由是什么?

卫献公为什么会被迫逃亡他国?他被推翻的理由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952 更新时间:2023/12/11 4:04:59

说到卫献公,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历史上被推翻的君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在位期间暴虐无道,百姓民不聊生;有的是因为只顾贪图享乐,置国家于不顾,有的是因为治国不佳,颁布了错误的政策。但战国时期有一位君王,被推翻的原因非搞笑,他因为在一场饭局中放了大臣的鸽子,激起了群臣激愤,最终被迫逃亡他国,这是怎么回事呢?

献公即位,君臣不和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雄起,各国都有称霸天下的野心。为了实现国家霸业,各国都励精图治,想方设法招募贤才,拓展军事,培育政治。在这个时代,只要稍微有所怠慢,必然会面临被吞并的危险。

卫国就是乱世中建立起的一个小国。众所周知,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度,天子分封的对象主要包括王族、功臣和君王后代这几类。卫国就是其中一个同姓册封的诸侯国,前后经历了41代君王,于卫武王时期实力最为雄厚。

春秋末年,卫国的第二十五君王卫献公继位。此时的卫国实力已经衰退,早已不复卫武公时期的盛况。但此时的献公不仅没有招募贤才,反而还不善待自己当下的臣子,大臣们对他早已是积怨深重。

当时,孙林父,宁殖两位大臣手握国政,两家独大的场面让卫献公对他们充满了猜忌,而两位大臣又不满皇上的治国政策,君臣矛盾一触即发。

玩弄大臣,矛盾加深

公元前564年,有一件事情成为了矛盾爆发的导火索。有一天,献公邀请孙、宁二人赴宴吃饭。听到这消息,两位大臣自然是欣然前往,他们都以为,这是献公肯不计前嫌,君臣重归于好的信号。于是二者都盛装出席,态度恭敬的前往约定地点等待君王的到来。

可是,这样美好的幻想终究是被现实打了个稀碎。孙、宁二人耐着性子,从早晨九点一直等到了下午两点,足足五个小时,可连皇帝的影子都没见到。奇怪之,二人决定赶去宫中一探究竟。

没想到,两人赶去后却看到了这样一幅场景:献公身着打猎服饰,头金色王冠,正在和射师一同在林中练习射箭,意气风发,好不快活。看到这番场面,本就饥肠辘辘的两人更是怒火中烧。但面对国君,两位大臣还是忍气吞声的耐心询问设宴之事。

岂料献公竟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寡人贪射,偶尔忘之,吾等可改日再约?”说完后,献公不但没有停止玩乐,反而抬头看了天空中的大雁,与旁人一同讨论起射猎技巧,被放了鸽子的孙,宁二人就这样再度被落了。

其实,卫献公这样做并没有做过多地考虑,只是想压一压两个人的嚣气焰。但在孙、宁两家眼中,此事可没有这么简单了。他们不但认为这件事有辱他们的人格,而且也认为君王迟早会对两人下手。就这样,孙、宁两人起了造反之心。

不知悔改,终被推翻

其实,当时的孙,宁二人对造反之事仍存在一丝犹豫。于是,孙林父让儿子去探试献公,假装告诉君王自己生了大病,想看看卫献公的反应。

其实,但凡献公稍微表现出一点关心,二者都不会轻易的造反。可献公不但没有关心,反而再度提起之前的戏耍之事,言语之间尽是讥讽。直指孙林父无才无德,根本不配坐到当今的位置上。

当孙林父的儿子回来向他告知此事时,孙林父终于下定决心,联合宁植和姬秋起兵叛乱,直逼皇宫。卫献公根本没来得及防备,为了逃命,被迫在亲信的掩护下逃往齐国。

中国古代讲究“三纲五常”,三纲之中,又以“君为臣纲”为首,它要求臣子对待君王要全心全意,鞠躬尽瘁,绝无二心。但这种忠诚并非无脑的依附于君王,实际上,君王和大臣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制约关系,只有双方各行其是,这段关系才能维持稳定。而卫献公,正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斯一生精明,为何会让自己沦为那般田地?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秦朝宰相李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古装历史剧《大秦赋》改编自小说《大秦帝国》,由延艺、顾其铭、强龙、刘永涛执导,李梦、张健编剧,张鲁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邬君梅等人领衔主演,正在热播中。该剧作为大秦帝国系列的收官之作,讲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吕不韦、李斯、王

  • 张居正改革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张居正一死中兴就中断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居正的死对明朝影响,张居正改革成功了吗,张居正改革的弊端

    你真的了解张居正改革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一个朝代从最初的建立,到繁荣,再到衰落。如果期间遇到不可控的因素,衰落的更快,离灭亡也越来越近。可是有的朝代,她经过繁荣,衰落,之后又经历改革,想突破现状,实现中兴。而明朝就发生过这样的一次改革,它就是张居正主导的。如果它能向商鞅变法一

  • 朱由检继位时拟定了4个年号时什么 朱由检为何会选择崇祯这个年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对朱由检年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后人在称呼中国古代皇帝时,有很多的称呼。有的是以庙号来称呼,比如我们熟知的“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等。有的是以年号来称呼,比如嘉靖皇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等。而年号对于一个皇帝来说也很关键,有的皇帝一生用过十几个年号,

  • 古代历史上,那些古人是如何扬名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历史上,那些古人是如何扬名天下?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例如诸葛亮,没当官的时候也就每天窝在家里读书,为什么当时全荆州的人都知道他有才呢?刘皇叔也是听了别人夸他,才亲自去三顾茅庐的。诸葛亮这个穷书生,到底是怎么做到名扬荆州的呢?我不太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但通过

  • 赵襄子和赵惠文王,废长立贤上位,最终成为一代雄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赵襄子和赵惠文王是如何上位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原本只是晋国大夫的赵、魏、韩取代了晋国的位置,并列为战国七雄之一,在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赵襄子生在赵国开国国君赵籍之前,但他为赵国的创立奠定了基

  • 明朝开国功臣中,有哪些人躲避了朱元璋的疑心与猜忌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朱元璋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以及军事统帅,从一个乞丐、放牛娃,到建立明朝政权,可谓是千古一人。从开始打天下到统一天下,他的身边都有一群跟随他,誓死守卫他的部下,并且也能一起共患难。但是等到明朝的政局逐渐稳定后,朱元璋的一

  • 张岱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他用写书的方式实现了人生价值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张岱,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大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八月二十五日,张岱出生于浙江山阴县。张家有座寿芝楼,墙上挂着一支笔,取下来写字,写啥都应验。没孩子写生孩子,病了写吃啥药。张岱母亲写了想生孩子,神笔让她去某地取颗仙丹,吃了,便生下张岱。张岱初

  • 面对文官集团,明宪宗朱见深是如何解决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面对文官集团,明宪宗朱见深是如何解决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七月,京城惊现妖物夜出伤人事件,京城上下一通忙活,最终却是一筹莫展。明明是官员无能,却反而怪到皇帝头上,认为这是皇帝本人不修德政所致。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商

  • 高殷:北齐开国皇帝高洋的嫡长子,被叔叔夺位后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北齐开国皇帝高洋的嫡长子,也是北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仅一年就被叔叔杀害,年仅十七岁,他就是高殷。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高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高殷出生于545年,六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史料记载他聪慧过人、温润开朗且饱读诗书,颇有君王的风度,那如此有天赋的皇子为何最

  • 被“偏信”的历史人物不在少数,宋高宗为何是典型的代表?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典出《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唐太宗)问 魏徵 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是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我们将这句话引申一下,可以将其视为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世间最复杂的莫过于人心,任何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