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光耀与柯玉芝的爱情故事:一个甲子的爱恋

李光耀与柯玉芝的爱情故事:一个甲子的爱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973 更新时间:2024/1/15 17:38:05

据新加坡政府10月2日发出的声明:“光耀夫人柯玉芝傍晚5时40分在家中安祥辞世,享年89岁。”柯玉芝自2008年中风,其后即长期卧床,无法言语。

柯玉芝2008年中风以前,经可以看到她陪同李光耀到处访视,在许多相片中,总是看到她身着旗袍,非常端庄,她与李光耀的爱情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1944年,她伴随李光耀从新加坡立国至成长茁壮,在新加坡,有人说李光耀是“国父”,柯玉芝是“国母”。

胶水生意带来一个甲子的爱恋

不过这对年纪皆上了8旬的老夫老妻,当年不仅是自由恋爱,更厉害的是李光耀还是姐弟恋的先驱;据李光耀在回忆录中表示,当年在莱佛士书院求学时,“第1学期英经济成绩最好的不是我,落在一个叫柯玉芝的小姐后面,她是这所男校唯一的女生,校长叫她颁奖给我。”

两人初相识在学校中,当时柯玉芝在学业成绩上领先李光耀,李光耀还有点不服气,但到了1944年日军占领新加坡,当时出社会工作的李光耀看到通货膨胀严重,与莱佛士学院的校友玉麟做起了胶水生意,他们俩制造胶水贩卖,生意相当不错,而杨玉麟的妻姨正是柯玉芝,她也出面帮忙制造胶水,就这样2人重逢展开友谊再滋生爱苗。

李光耀回忆,在1944年9月,为庆祝自己21岁生日,邀请柯玉芝及杨玉麟夫妇到一家餐厅吃饭,这是第一次邀柯玉芝外出,在那个年代,可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后来李光耀赴英国留学,离开前问柯玉芝愿不愿意等他,柯玉芝反问“你知道我大你2岁半吗?”,李光耀不但回答知道,还说已仔细考虑过了,说自己少年老成,要的是跟自己一样成熟的伴侣。

李光耀在1946年9月16日23岁生日这天赴英国求学,他在回忆录上写,”我搭上大不列颠号客轮,在甲板上她挥手告别,她热泪盈眶,我也不禁掉下眼泪。“

过了1年后,柯玉芝也赴英国求学,2人在1948年12月圣诞假期暪着双方家长,决定携手一生,在国外办理结婚;待学成返国当上律师后,李光耀单枪匹马登门提亲,1950年9月30日,2人在秘密结婚3年后,终于正式举办隆重婚礼。

对于柯玉芝一路相随,李光耀是这么描述:她是我力量的支柱,数十年如一日的给我理性和感性的支持,她和3个孩子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年轻时的李光耀与柯玉芝

夫人中风无人理,李光耀开“后门”看病

2003年10月,时年82岁高龄的柯玉芝陪同李光耀访问英国时,突然在伦敦四季酒店中风,病情危急。李光耀立即打电话叫救护车,但是,救护车在45分钟之后才姗姗来迟,将柯玉芝送往酒店附近的皇家伦敦医院,而医院与酒店之间的路程只需要10分钟。

到达医院后,医护人员对情况紧急的病人不紧不慢的态度让李光耀大感气愤。他回忆说:“到了医院,负责检查的是护士。这名护士说,医院里还有叁四名心脏病突发的病人等着急救。我的夫人只是中风,唿吸没问题,因此需要排队等待治疗……”此时距发病已经过了一个半小时。

情急之下,李光耀只好求助英国首相府帮忙,他“动用”他的关系请新加坡驻英国最高专员致电唐宁街10号,希望英国政府出面与医院协调。《海峡时报》援引李光耀的话说:“在首相府的干预下,CT扫描时间提前到凌晨3时30分。(柯玉芝)大脑中的血块清晰可见。”

“我不认为李光耀很时髦”

1947年,这对爱人在英国秘密结婚,1950年回新加坡后举行正式婚礼。两人组成家庭后不久,李光耀投入繁忙的政治工作,直至建设新加坡。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都在外头忙于政务,家里大小事情都由夫人做主。

1959年李光耀出任总理时,为了不让年龄还小的孩子们“在有管家和清洁工人服务”的舒适环境中成长,柯玉芝和李光耀决定不在家里营造总理府那样的官邸生活,而直到三个孩子稍长大后,她才开始陪伴李光耀到外国访问。

对于丈夫的工作,柯玉芝凭着律师的专业和女性的判断给予协助。每次在同外国领袖的夫人会面后,柯玉芝都会告诉李光耀她的看法。通过观察这些夫人的言行举止以及她们跟柯玉芝说话交流的态度,柯玉芝可以看出她们的丈夫态度是否友善。“她有敏锐的直觉,我则是经过选择分析和推理之后才做决定的。在评断谁不能信赖方面,她经常准确无比。”

对丈夫的理解也使柯玉芝成了李光耀的最佳“秘书”。她替李光耀修改口述的演讲草稿以及其在国会和访问中讲话的文字记录,为他省却了很多时间和繁琐的工作。

从早年所拍的照片中,她和李光耀看起来像是一对时髦夫妇,但柯玉芝却从不认为李光耀很时髦,“人们从照片上看到的他,只是为了拍照而摆个姿势罢了。我也觉得奇怪,为什么人们会以为我们很时髦。果真如此,我们就不会在1947年12月结婚了。”

然而风风雨雨半个多世纪,两人究竟有没有吵过架?“如果说我们从来没有起争执或吵架,会有人相信吗?幸好我们都只是为了一些小事起争执。家务事光耀让我做主,这方面一直不成问题,”柯玉芝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王阳明曾伪造兵书传檄天下勤王:大败宁王叛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经此朱宸濠之变,王阳明益信“良知”二字,真圣门正法眼藏,乃曰:“只此良知无不具足,譬之操舟得舵,平澜浅濑,无不如意,虽遇颠风逆浪,舵柄在手,可免没溺之患矣。”又曰:“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动心为耻明弘治元年(1488年),江西布政使参议诸养和的千金小姐出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不为人知的一代雄主:汉宣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中宗汉宣帝我认为才是西汉王朝最为明君最为雄主的一位帝王,文治武功!西汉王朝只给4个帝王有庙号,除了太祖刘邦,武帝刘彻,文帝等,接下来的就是汉宣帝的中宗皇帝了武帝刘彻好大喜功,要不是前两任文景之治留下的底子,刘彻早就把西汉玩玩了,凭刘彻那种玩法,西汉真撑不了多长时间,汉武帝晚期国家就有点岌岌可危走下坡

  • 揭秘:历史上哪位荒唐皇帝跟着老鼠学治国经验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493年的一天夜晚,南齐皇帝萧鸾轻装简从驾临潘妃居所,偶然发现一个衣冠不整的孩子与几个成年太监做游戏,便喝问其故,太监不敢隐瞒,说是二皇子殿下正在抓坏人(其实是老鼠),因为白天坏人不出来,所以晚上抓。萧鸾摇了摇头,一声不吭的走了。这位二皇子殿下,正是本文的主人翁----萧齐末代皇帝萧宝卷,由于其

  • 大明朝铁骨忠臣:竟然以一介书生挫败燕王朱棣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燕王朱棣为什么谋反,明朝唯一善终的开国功臣,明朝燕王朱棣怎么篡位

    1402年6月南京城金川门缓缓打开,燕王朱棣率“靖难”大军浩浩荡荡的进入城中,与此同时皇宫中冒起滚滚浓烟,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至此这场历时三年之久的皇位争夺战,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战争有胜负,人们有喜悲,战争的烽火刚刚熄灭,朱棣就下达了大明第一号通缉令,目标是建文帝手下的五十多个“奸党”。时间

  • 曾与朱棣约定平分天下的宁王最终却是一世凄凉?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人们经常用“一诺千金”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说话算数,极有信用。但反之如果光是许诺,最终却没有兑现,就成“画饼”了。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为激励员工,老板们纷纷对下属画出各种大小不同“饼”,相信不少人都经历过。但其实在中国古代,人们早就精确的掌握了这种“画饼”技术。1398年洪武皇帝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

  • 赵国创始人赵无恤:小妾生的微贱庶子逆袭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赵国在战国时期一直是军事实力强劲,可与秦国一战的大国,而在春秋时期,其实是没有赵国的。赵国的始祖名叫赵襄子,别名赵无恤,他是晋国大臣赵鞅赵简子的庶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小老婆养的。放在我们现代,当个小儿子那是没什么,说不定还能得到父母更多的疼爱,但是放在战国时期,那就是原罪了。你不是正妻生的,你就

  • 赵武灵王:最有魄力的国君和他的“胡服骑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赵先祖是华夏族的一支,其君嬴姓,赵氏。赵氏起初是晋国的权臣,春秋中后期开始掌权晋国,直到三家分晋之后建立赵国。 赵国建立之初,军力弱。直到赵武灵王的出现,赵武灵王是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

  • 西晋灭吴两大名将:一是超级学霸 一个是回头浪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西晋的两位名将,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灭吴。而孙皓又中了晋军的反间计,调走了西陵的最后一个名将。至此,西晋双“车”驰骋,而东吴几乎只剩下“士”和“相”保护着可怜的老“帅”。杜预是个文理工通才杜预属于“官二代”,祖上曾任过尚书之类的部级干部。可惜的是,在曹魏时代,和曹家本来就不对眼,他父亲性格又

  • 夏朝开国君主夏启:中国第一个历史朝代的建立者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屈原的《天问》中说,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旋即分别。怀孕的涂山氏女在伤念中生下启后就死了。所以,启生下来就失去了母亲,是个苦孩子。禹死后,启破坏了禅让制,自行袭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从此,原始社会宣告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

  • 刘宋大将薛安都:专门为刘宋守护叛乱的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薛安都(410年-469年),字休达,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南北朝时期宋朝名将。薛安都早年出仕北魏,以军功担任雍秦二州都统,后与同族薛永宗起兵叛变,失败后投奔刘宋,被任命为扬武将军、北弘农太守。元嘉北伐时,薛安都任建武将军,随柳元景攻克陕城,但因王玄谟兵败而退回。此后,薛安都先后平定刘劭、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