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国创始人赵无恤:小妾生的微贱庶子逆袭之路

赵国创始人赵无恤:小妾生的微贱庶子逆袭之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23 更新时间:2023/12/11 15:25:49

赵国在战国时期一直是军事实力强劲,可与秦国一战的大国,而在春秋时期,其实是没有赵国的。赵国的始祖名叫赵襄子,别名赵无恤,他是晋国大臣赵鞅赵简子的庶子,也就是我们通说的,小老婆养的。放在我们现代,当个小儿子那是没什么,说不定还能得到父母更多的疼爱,但是放在战国时期,那就是原罪了。你不是正妻生的,你就没有权力继承父亲的一切,包括国君的儿子都是如此。赵襄子的父亲掌握晋国大权,但是他的母亲却是普通小侍妾一名,这样,赵襄子一出生就明显比他大哥赵伯鲁低了不只一等。甚至他比其他公子,都要微贱很多,而且悲催的是,他还长得不怎么对得起人,属于那种放在人堆里马上消失不见的类型。可是他偏偏得到了父亲的最爱。为什么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他的聪明了。

关于他赵伯鲁争夺大位的事情涉及到了两件事。第一是竹简事件。赵简子在两块竹简上记得了一段普通训诫的话,说让他们好好研读并收藏起来,千叮万嘱,让他们切记在心。开始时,赵伯鲁也谨记在心,时刻拿在手上熟读。但是随着时间过去,赵简子却再也不提这个事,他也就忘了。而赵襄子则不一样,时刻记在心上,三年过去了。有一天,赵简子把他们叫来,让他们背诵竹简上的内容,赵伯鲁原以为老父是一时兴起,早忘了,但是赵襄子却口就来,而且还从袖子里抱出竹简,那竹简早已磨得溜光,赵简子对赵襄子的印象极好,有心把他立为继承人。

但是光有这点还不够,赵襄子毕竟出身微贱,赵伯鲁也非常优秀,要废长立幼,得有说服力。于是就有了第二次宝符测试。为了慎重起见,赵简子又出了一招。他对儿子们说:“我把宝符藏在常山上,谁先得到谁有赏。”结果大家都是空着手回来的,只有赵襄子说得到了。其实原本所谓的宝符就只是一个借口而已,但是赵襄子的一番话,却让赵简子刮目相看。他说,从常山上,可以看到代国,如果吞并代国,那就是上天送来的宝贝了。

赵简子对赵襄子的印象好得不得了,不但有毅力,而且还有雄图大略,可以发展赵氏的势力,于是下定决心,终于立赵襄子为继承人。果然,赵襄子继位后,第一步就是将他的姐夫代国国杀掉,夺下代国地盘,以后再次联合韩魏瓜分晋国另一大家族智家的土地,三家分晋,终于建立赵国。

不能否认赵襄子在继承老父的遗产上,体现出来的雄才大略,包括后来他不立自己五个儿子,而是立赵伯鲁的孙子为继承人的做法都得到了世人的赞同,他的确是个人才,很有才干。但是就竹简事件和宝符事件来讲,他却是很狡诈。竹简可不是丝帛,是很重的东西,要说一时半会,三天两天放在身上也不是不可以,但那么重,放在袖子里三年,而且一说到就马上可以拿得出,这就怪了。当然这也就允许我们合理想象,如果他在老父身边安排人手,那么知道老父下一步做什么行动也就不奇怪了。于是,所谓的宝符,有内幕,一切都可以解释得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赵武灵王:最有魄力的国君和他的“胡服骑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赵先祖是华夏族的一支,其君嬴姓,赵氏。赵氏起初是晋国的权臣,春秋中后期开始掌权晋国,直到三家分晋之后建立赵国。 赵国建立之初,军力弱。直到赵武灵王的出现,赵武灵王是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

  • 西晋灭吴两大名将:一是超级学霸 一个是回头浪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西晋的两位名将,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灭吴。而孙皓又中了晋军的反间计,调走了西陵的最后一个名将。至此,西晋双“车”驰骋,而东吴几乎只剩下“士”和“相”保护着可怜的老“帅”。杜预是个文理工通才杜预属于“官二代”,祖上曾任过尚书之类的部级干部。可惜的是,在曹魏时代,和曹家本来就不对眼,他父亲性格又

  • 夏朝开国君主夏启:中国第一个历史朝代的建立者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屈原的《天问》中说,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旋即分别。怀孕的涂山氏女在伤念中生下启后就死了。所以,启生下来就失去了母亲,是个苦孩子。禹死后,启破坏了禅让制,自行袭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从此,原始社会宣告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

  • 刘宋大将薛安都:专门为刘宋守护叛乱的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薛安都(410年-469年),字休达,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南北朝时期宋朝名将。薛安都早年出仕北魏,以军功担任雍秦二州都统,后与同族薛永宗起兵叛变,失败后投奔刘宋,被任命为扬武将军、北弘农太守。元嘉北伐时,薛安都任建武将军,随柳元景攻克陕城,但因王玄谟兵败而退回。此后,薛安都先后平定刘劭、鲁爽

  • 灭蜀先锋康延孝:灭了前蜀却被后蜀主孟志祥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康延孝(?-926年),又名李绍琛,代北(今山西代县)人,一说为塞北部落胡人。五代时期将领。原为太原兵卒,因罪逃入后梁,在军中从队长累升为将校。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率百余骑投奔后唐,任捧日军使兼南面招讨指挥使,检校司空,守博州刺史。因有献计平梁之功,授检校太保、郑州防御使,赐名李绍琛,迁保

  • 后梁大将段凝:身处两朝却都被排挤最终被冤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段凝,开封人也。本名明远,少颖悟,多智数。初为渑池簿,脱荷衣以事梁祖,梁祖渐器之。开平三年十月,自东头供奉官授右威卫大将军,充左军巡使兼水北巡检使。凝妹为梁祖美人,故稍委心腹。四年五月,授怀州刺史。乾化元年十二月,梁祖北征回,过郡,凝贡献加等,梁祖大悦。梁祖复北,凝迎奉进贡,有加于前。段凝聪明机智,

  • 杨吴大将李神福:打遍江南无敌手的江南第一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李神福,唐末吴王杨行密属下名将。早年与刘威等人一起追随杨行密开创基业,南征北战,所向有功。884年,巨盗陈儒聚众攻舒州,刺史向当时任庐州刺史的杨行密求援,但杨行密没有足够兵力,于是问计于李福福。李神福只以少量兵力多带旗帜,从小道潜入舒州,指划地形,好像人多势众的样子,陈儒畏惧,于是趁夜逃跑,舒州之围

  • 闽国大将留从效:乱世中保有了泉州安宁十七年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留从效,宋鄂国公晋江王,字元笵(906~962)。原籍泉州永春(今福建泉州永春县),但从小定居枫亭留宅。后投入割据福建的王审知所部。在五代王审知身后的福建动乱中,据有泉漳十七年,名义上隶属南唐,实为自治,采取息兵安民保土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和海运,使兴化、泉、漳三地在五代全国性的战乱中独得繁荣和发展,

  • 南唐大将边镐:灭福建王氏 湖南马氏的灭国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边镐,小名康乐,生卒年不详,江宁人。五代时南唐著名将领。初露锋芒南唐保大元年,边镐奉南唐中主李璟之命,镇压张遇贤起义,以行营招讨的名义兼任抚、信、袁、吉等州都虞侯,随齐王李景隆进攻割据福建的闽主王延政,历经激战,王延政出降,闽亡。削官为民此时,南唐诸将皆争功,唯边镐不发一言,得到南唐皇帝信任,此后以

  • 多尔衮为何不称帝?又为何反而拥立年仅6岁顺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643年八月十四日凌晨,皇太极已经去世五天,多尔衮在三官庙里会晤皇太极生前最为信任的内大臣索尼与图赖,推举大清皇帝的继承人。索尼告诉多尔衮:“先帝有儿子在,必立其一,其他的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语气坚定,完全没有商量余地。前清时代大清帝国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时刻到来……本来多尔衮最应该被推举为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