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包公为何包庇通奸犯?大清官断案讲法理也讲情理

包公为何包庇通奸犯?大清官断案讲法理也讲情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358 更新时间:2024/2/2 3:29:44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

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赠礼部尚书,谥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其廉洁公正、不攀附权贵,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曲星转世,死后成为地狱第五殿阎罗。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包黑炭”。

包公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清官,当年他倒坐南衙,执掌开封府,做了不少大事。尤其是打击凶顽,匡扶正义,惩办恶霸,着实让老百姓拍手称快,因此“包青天”的称号绝对不是浪得虚名。民间传说包公有三口铜铡,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总是能够对贪官污吏起震慑作用。因此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意思是打官司时不用打通关节走门路,也不能走门路,因为开封府尹是象阎罗王一样铁面无私、断案如神的包拯。不过你要说包公一点徇私,也并不符合事实,这里就有一则故事,说包公包庇通奸犯人事情。

当时有个人叫章谆,很有才华,口才也很好,考中进士之后,有一段时间,既没有做官,也没有房子,就在自己叔伯大爷家居住。受人点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不过章谆这家伙太不地道,虽然是个读书人,却厚颜无耻,看到长辈的小老婆年轻貌美,居然打起了主意。一次便和那妇人搭上话,从话里得知,原来本家家里富贵,有好几房妻妾。因为还要应付官场上的事。一来二去,就有了讨嫌主人的意思。一个有情,一个有意。如果要机会,时间还是可以挤出来的。一次,趁人不备,和那妇人勾搭成奸。因为得到了其中的快乐,章谆便每天想着好事。一次早起正和小妇人约会,哼哼唧唧的时候,不想被人撞见,章谆吓得小脸苍白,提上裤子翻墙逃走。不过人要是倒霉,喝凉水都塞牙。从墙上跳下来时,砸坏了晒太阳的老太太。满脸流血,章谆还想跑,可老太太的儿子力气大,不愿意,拉着章谆见官。包公一问事情的来龙去脉,便知道这家伙是个好色之徒,章谆也知道包大人的威名,立刻就招了。当时按照大宋律条,通奸犯要劳教两年,不过叔伯家顾忌章谆乃是新科进士,说出来怕影响对方的前程,便不想张扬,包公也想读书人不容易,万一被判刑,一辈子便有了污点,如再能做人,就让章谆给老太太私了,多赔些银钱罢了。

众所周知,私通长辈之妻妾,属于“十恶不赦”之一,即使当事人没有告发,只要法官知道此事,就有责任定罪。而像这种“十恶”之罪,只要定罪,至少会在徒刑以上,并且不允许遵循议亲议贵之例给予“收赎”,换句话说,是不能让嫌疑人花钱免灾的。包公只问踩人案,不问通奸案,让章惇跟老太太私了,这属于典型的避重就轻,包庇罪犯。

可见,清正如包公者,心里还有些人情世故。不过这个章谆可不是东西,因为会跟风,后来官至宰相,自然心里再也没有当初偷女人的惶恐。参加工作也喜欢假公济私,打击异类。曾和苏东坡是好朋友,不过当宰相后,立刻把苏轼贬官到很远的地方惠州,当时属于兔子不拉屎的地方,丝毫没有朋友的情谊。而苏东坡却不念旧恶,当听到章谆也在朋党之争中被人弹劾,被贬官时,及时的给于帮助与安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李光耀是如何带领新加坡发家致富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 卡莱尔(Thomas Carlyle)曾经说:“世界历史只不过是伟人的传记。” 尽管这种说法对普罗大众有失公允,但它无疑指出了英雄式伟人在一些重要历史进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事实。李光耀,在新加坡历史上便是这样一种决定性的存在。新加坡的“发家史”与李光耀的“个人史”密不可分。在执

  • 李光耀与柯玉芝的爱情故事:一个甲子的爱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据新加坡政府10月2日发出的声明:“李光耀夫人柯玉芝傍晚5时40分在家中安祥辞世,享年89岁。”柯玉芝自2008年中风,其后即长期卧床,无法言语。柯玉芝2008年中风以前,经常可以看到她陪同李光耀到处访视,在许多相片中,总是看到她身着旗袍,非常端庄,她与李光耀的爱情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1944年,她

  • 王阳明曾伪造兵书传檄天下勤王:大败宁王叛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经此朱宸濠之变,王阳明益信“良知”二字,真圣门正法眼藏,乃曰:“只此良知无不具足,譬之操舟得舵,平澜浅濑,无不如意,虽遇颠风逆浪,舵柄在手,可免没溺之患矣。”又曰:“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动心为耻明弘治元年(1488年),江西布政使参议诸养和的千金小姐出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不为人知的一代雄主:汉宣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中宗汉宣帝我认为才是西汉王朝最为明君最为雄主的一位帝王,文治武功!西汉王朝只给4个帝王有庙号,除了太祖刘邦,武帝刘彻,文帝等,接下来的就是汉宣帝的中宗皇帝了武帝刘彻好大喜功,要不是前两任文景之治留下的底子,刘彻早就把西汉玩玩了,凭刘彻那种玩法,西汉真撑不了多长时间,汉武帝晚期国家就有点岌岌可危走下坡

  • 揭秘:历史上哪位荒唐皇帝跟着老鼠学治国经验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493年的一天夜晚,南齐皇帝萧鸾轻装简从驾临潘妃居所,偶然发现一个衣冠不整的孩子与几个成年太监做游戏,便喝问其故,太监不敢隐瞒,说是二皇子殿下正在抓坏人(其实是老鼠),因为白天坏人不出来,所以晚上抓。萧鸾摇了摇头,一声不吭的走了。这位二皇子殿下,正是本文的主人翁----萧齐末代皇帝萧宝卷,由于其

  • 大明朝铁骨忠臣:竟然以一介书生挫败燕王朱棣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燕王朱棣为什么谋反,明朝唯一善终的开国功臣,明朝燕王朱棣怎么篡位

    1402年6月南京城金川门缓缓打开,燕王朱棣率“靖难”大军浩浩荡荡的进入城中,与此同时皇宫中冒起滚滚浓烟,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至此这场历时三年之久的皇位争夺战,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战争有胜负,人们有喜悲,战争的烽火刚刚熄灭,朱棣就下达了大明第一号通缉令,目标是建文帝手下的五十多个“奸党”。时间

  • 曾与朱棣约定平分天下的宁王最终却是一世凄凉?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人们经常用“一诺千金”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说话算数,极有信用。但反之如果光是许诺,最终却没有兑现,就成“画饼”了。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为激励员工,老板们纷纷对下属画出各种大小不同“饼”,相信不少人都经历过。但其实在中国古代,人们早就精确的掌握了这种“画饼”技术。1398年洪武皇帝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

  • 赵国创始人赵无恤:小妾生的微贱庶子逆袭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赵国在战国时期一直是军事实力强劲,可与秦国一战的大国,而在春秋时期,其实是没有赵国的。赵国的始祖名叫赵襄子,别名赵无恤,他是晋国大臣赵鞅赵简子的庶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小老婆养的。放在我们现代,当个小儿子那是没什么,说不定还能得到父母更多的疼爱,但是放在战国时期,那就是原罪了。你不是正妻生的,你就

  • 赵武灵王:最有魄力的国君和他的“胡服骑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赵先祖是华夏族的一支,其君嬴姓,赵氏。赵氏起初是晋国的权臣,春秋中后期开始掌权晋国,直到三家分晋之后建立赵国。 赵国建立之初,军力弱。直到赵武灵王的出现,赵武灵王是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

  • 西晋灭吴两大名将:一是超级学霸 一个是回头浪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西晋的两位名将,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灭吴。而孙皓又中了晋军的反间计,调走了西陵的最后一个名将。至此,西晋双“车”驰骋,而东吴几乎只剩下“士”和“相”保护着可怜的老“帅”。杜预是个文理工通才杜预属于“官二代”,祖上曾任过尚书之类的部级干部。可惜的是,在曹魏时代,和曹家本来就不对眼,他父亲性格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