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禹做了什么功绩使他得到舜的重视上位?

大禹做了什么功绩使他得到舜的重视上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868 更新时间:2024/2/5 12:02:51

禹治水成功,使他建立了极高的威望。

天子的声威教化甚至达到了荒漠的边陲。

于是帝舜召集各部落酋长举行隆重的祭祀,在祭祀仪式上,将一块黑色的玉圭赐给禹,以表彰他的功绩,并向天地万民宣告治水成功和天下大治。不久,又封禹为伯,以夏(今河南登封县)为其封国。

帝舜在位33年后,正式将禹推荐给上天,让他作为帝位的继承人。又17年,舜在南巡中逝世。舜死后,禹守孝三年,仍按传统的禅让制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自己躲避到阳城。但“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史记夏本纪》)。禹于是再即天子位。南面接受天下诸侯的朝拜,在嵩山阳城(河南登封县郜成镇)建都,国号为夏后。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大禹建立夏后政权后,追封先代遗民,赐给土地,赐给姓氏,并说:“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违背我天子的各种措施。”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日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

禹帝立为天子后,举用皋陶为帝位继承人,把他推荐给上天,并把国政授给他,但是皋陶没有继任就死了。禹把皋陶的后代有的封在英、六两地,有的封在许地。后来又举用了益,把国政授给他。

禹铸九鼎

帝禹在位第十年南巡,到涂山(今安徽蚌埠市西),在那里大会天下诸侯,献上玉帛前来朝见的诸侯竟达万名之众。为纪念这次盛会,“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班固《汉书郊祀志》)。即接受九州牧守所贡的青铜,铸造九鼎。事先将全国各地山川奇异之物画成图形,然后分别刻于鼎身。

九鼎的铸造,历来有多种传说。最先泰帝(太昊)制一神鼎,取一统之义;黄帝作宝鼎三,象征天地人;而禹铸九鼎,划“九州”,是禹作为天下共主、确立政权的象征或标志。九鼎被置于宫门之外,借以显示夏王成了九州之主,实现了天下统一。后来九鼎还被神化为获得“天命”之所在,成为统治阶级的权力象征。夺九鼎,也就成了后世帝王们有意识的一种战争行为了。在夏商周三代,“九鼎”被视为国之神器,其至尊地位,在人们的心目中甚至超过了首都的地位。因为首都可以择地另迁,鼎失去了,就不可再得。如商汤灭夏,“鼎迁于商”,就是夏王朝灭亡和商王朝建立最合法的标志。周武王伐殷而得九鼎,也标志着周人取得政权的合法性,鼎成了王朝政权的象征。自周始,青铜鼎是专门用来炊煮、盛放祭祀用的胙肉的,其神圣可知。周礼还规定,君臣依等级拥有不同数量的鼎,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不可逾越,逾越即为罪恶。春秋后期,随着周王室力量的衰落,强大的诸侯对九鼎便产生了觊觎之心。野心勃勃的楚庄王曾带兵来到周朝都城洛邑,向周定王的使节询问九鼎之轻重大小。“问鼎”遂成为夺取天下的代名词。

到了战国后期,周王室已是奄奄一息,秦齐等大国为了争夺九鼎,不惜兵戎相见。周灭亡前后,据传九鼎沉没于泗水渊底。以后秦始皇出巡过彭城时,派人下水打捞,未能如愿。作为权力象征的九鼎,也从此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不知所终了。

涂山之会

禹继位后,中原各部落逐步形成以夏族为中心的领导集团。禹在这个集团中的地位已初具王权性质。他让治水时专司刑罚的皋陶制定了一些规则,各氏族部落如有不听号令者,就以刑罚来惩办。传说西部与禹同族的有扈氏,好战而不服禹。禹采取一边用兵征服,一边用德政教化的策略,使有扈氏最终臣服于禹。东南地区古称“九夷”,即九个较大的部落。禹为加强对其统治,几次出巡该地区,传播中原文化和礼教,受到当地百姓的尊敬和礼遇。

禹时代,共进行了两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即与共工(共工是一部落名,与颛顼帝喾争夺帝位的是前期的部落首领)和三苗的战争。 共工氏在大禹之前治水失败了,他怀着嫉妒的心肠,不愿看到大禹治水成功,便千方百计地将洪水引向大禹所在的治水工地——空桑山(今山东曲阜)。空桑山被淹没后,治水工程只好暂时停了下来。 当时,涂山氏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中原各方国中势力最强。皋陶为涂山氏首领,禹任命皋陶为刑官,并娶了涂山氏的女娇为妻,两族结成了牢固的政治联盟,对大禹治水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禹即帝位后,皋陶、伯益迭为首辅,涂山氏成了夏后氏最倚重的力量。为了进一步获得妻族的支持,大禹便携同女娇,在涂山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大会夏、夷诸多邦国或部落首领,准备与共工决一死战,历史上称之为“涂山之会”。

据《左传》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史记》云:“夏之兴也以涂山”。原来众多部落的首领,到此时,已大都转化?世袭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他们前来参加大会,对禹朝贡,成为王朝统治下的诸侯。正是涂山之会,确立了禹的天下共主地位,也奠定了天下一统的基础和格局。这次大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会议开始后,当时有个叫汪芒氏方国的部落首领防风氏,被共工收买了,自称越人各部落之长,有意怠慢大禹的命令。大禹当机立断,在会上杀了防风氏,并曝尸三天,以儆效尤。《国语鲁语》记载:“防风氏后至,杀而激之。”

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禹的权力和专制。

这说明,那时候的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副其实的国王了。这使得与会的所有方国之君深感震惊,他们只得对禹行臣服的礼节。那些没有参加朝会的氏族部落领袖听说此事,也纷纷向夏王朝进贡称臣。共工很快被大禹打败,最终被祝融杀死。

涂山大会,大禹论功行赏,对有功者封赏,对作恶者惩处,众人咸服。又任命皋陶为相,封女娇为后妃。把启留在涂山氏国培养,继续寻求妻族的支持。大禹起自民间,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他以富民为本,时时巡访各地,了解民情,查访贤能之士。把钟、鼓、磬、铎分别挂于厅前,发出告示:教我以道者击鼓,谕我以义者击钟,告我以事者振铎,对我述说困难者击磬,有告状者摇铎。

诏命初下,天下贤士闻风而至。 一切准备妥当,大禹便发动了对三苗的最后战争。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通过这些征伐活动,夏禹的王权得到了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成名前的陈庆之:一个根本没有武力的军中文书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北方大乱,自顾不暇,南方的梁武帝也没闲着,他看到了兴复中原的新希望。从普通五年到七年(公元524年—526年),他连续发兵进攻淮水下游的北魏占领区,首要目标是拿下寿阳。时隔多年,从前对魏作战功勋显赫的韦叡、曹景宗、马仙琕等人都已去世,老一辈的名将惟有豫州刺史裴邃还在独撑,梁武帝在调兵遣将上显得有些捉

  • 悲情的袁术:三国山寨皇帝与山寨西施的悲剧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马未都说过,中国人的审美分四个层次,最底端叫俗艳美,第二层叫含蓄美,第三层叫矫情美,最顶端也就是最高境界叫病态美。西施、林黛玉都是病态美人,她们举手投足扶风弱柳,清丽脱俗不染人间烟火。西施与黛玉的病态美是她们自身美的流露并非扭捏作态,如果刻意模仿难免“东施效颦”。三国时就有这么一位美女,本来国

  • 揭秘:三国历史上孙权为什么酒后说话不算数?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大凡古代帝王都爱饮酒,孙权也不例外,我在上一篇博文里也介绍了张昭多次犯颜直谏,孙权当面应承背地却依然故我的故事,历史上的孙权不仅嗜酒而且喜欢以酒令来助兴,称吴王时,孙权大宴群臣,喝的兴起,他站起来向大臣们开始行酒令,轮到虞翻时,虞翻却佯装醉倒,孙权以为他不胜酒力转身离去,哪知虞翻却翻身坐起,孙

  • 胡佛简介:美国历史上最坑爹的总统 没有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大多数人相信,正当大萧条蹂躏这个国家的时候,胡佛袖手旁观,无所作为,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积极干预经济,最终才带来了生机。但没有什么比这个更不真实的了。首先,在大萧条期间,说胡佛懒坐着,这不真实。他做得蛮多--比任何和平时期的总统做得更多。雷克斯·塔格维尔(Rexford Tugwell),罗斯福新政计

  • 刘邦项羽为何会是结拜兄弟:起家之初的一场相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楚虽三千,亡秦必楚。陈胜是楚国人,项梁、项羽也是楚国人。后来正是楚国人的前仆后继,才把腐朽的秦王朝彻底推翻。正在项梁开始筹备起义这个节骨眼上,会稽太守殷通主动把他请上府去了,把他的起义日期又大大向前推进了。如果殷通后来知道自己这一请是引狼入室的话,他一定会为自己粗率的行动而感到后悔。当时殷通以敏锐的

  • 鸿门宴的起因:项羽兵近函谷关被刘邦军阻拦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巨鹿之战后,令项羽始料未及的是,活埋掉那二十来万累赘的秦军后,他们前进的速度并没有因此而变快,相反变得更加裹足不前了。因为当时坑杀二十万秦军的事还处于瞒报阶段,关中一带的人还很少有人知道。面对这样一支威武雄壮之师,天下百姓无不翘首以待,项军所到之处,闻风来投的人络绎不绝。于是坑杀了二十多万人,很快在

  • 李鸿章与第一批留学幼童: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对新式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洋务派在国内大力兴办新式教育的同时,又开始创办出国留学事业。办新式教育都阻力重重,派学生出洋的困难更不难想象,所以派学生出洋留学的一些重要奏折、函件,均由曾国藩、李鸿章这两位重臣联名,足见其对此事的重视,亦可见此事的阻力之大,非曾、李联名而难成。曾、李或

  • 中国第一位驻外国公使郭嵩寿:因崇尚西学被免职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1876年,因滇案签定的中英《烟台条约》,其中一条是派钦差大臣到英国“道歉”,并任驻英公使。派驻驻外大使,今人看来是最正常、平常的一件事,可能认为与《烟台条约》中赔款、通商等项相比,此条不值一提。然而,当年这可是有“天翻地覆”之感的大事。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互派大使,这是近代国际交往的惯例和常礼,但中国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体育皇帝:赵匡胤创立少林棍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围棋高手——梁武帝萧衍梁武帝萧衍是中国历史上为数极少的高寿皇帝之一,活了86岁,在今天也算是高寿(另见《梁武帝40年不近女色真相》一文)。萧衍能活那么大岁数,大概与其中年以后事佛戒色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自小重视体育煅炼。《梁书武帝本纪》(卷1)记载,梁武帝“生而有奇异,两胯骈骨,顶上隆起,有文

  • 周厉王并不愚蠢:如果听召公的建议一天都过不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封建帝王们在没有做皇帝的时候,是不怕天下大乱的,在他们眼里“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但是,一旦黄袍加身,登上皇帝宝座,便换了个人似的,没有不希望稳定的。不但起兵造反的要坚决镇压,就是胡说乱说,议论国家大事,容易造成思想混乱的人,也是要严加惩处的。这方面,古今帝王中,周厉王尤甚。周厉王是西周时期的一个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