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徽宗的画院:皇帝亲自去充当老师的艺术美院

宋徽宗的画院:皇帝亲自去充当老师的艺术美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254 更新时间:2024/2/5 12:02:59

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政治作为和艺术成就正好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很容易让人推理出他是个艺术坯子,不谙政事,“独不能为君”。其实对徽宗政治才能的评价并不能如此简单论定。从他在艺术方面的过人智慧和对艺术的精细态度来推断,他做任何事都不会是糊涂蛋。本文倒不是想论断徽宗的政治面目,谈徽宗还是更应该从他的画还有画院谈起,由此来反观宋代的人文传统乃至政治亦十分有趣。

中国之画院创设于晚唐五代。此前汉代皇家没有画室。敦煌榆林窟里,有“都勾当画院使”等题名,这是统治当地的曹氏世家创设画院的记录。五代西蜀和南唐正式从翰林院中分设出翰林图画院。宋太祖篡周后即建翰林图画院。不惟太祖,北宋的许多皇帝,如太宗、仁宗、神宗,当然还有徽宗,以及南宋的高宗,均有绘画艺术修养,他们对画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到徽宗手里,画院便不仅仅是供养画家的地方,还建制设学,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家美术学院。据《宋史·选举志》记载,当时这所学院有一套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法,还有一定的招生制度、考试制度,以及寄宿安排等。绘画被并入科举取士之列。

入学考试非常有意思。常以唐人诗句命题,如“踏花归去马蹄香”,获第一名的画一群蜂蝶追逐飞奔的马蹄。“嫩绿枝头红一点”,第一名的仅画一美人依栏而立,唇上一点红,与绿柳相映。“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第二名以下皆画空舟系于岸侧,或一鹭立于舷间,或鸦栖于篷背,第一名的则画一舟人卧于舟尾,横一孤舟。其意不在舟中无人,而表现无行人出没。“蝴蝶梦中家万里”,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意。“竹锁桥边卖酒家”,众皆向酒家上下工夫,唯大画家李唐但于桥头竹外挂一酒帘,徽宗喜其得“锁”字。招生对象有士大夫出身的“士流”和由民间工匠而来的“杂流”。入选的授职位,分画学正、艺学、祗候、待诏等级,未得职位称画学生。以命题作画和士流杂流共职的方法选拔人才,体现了竞争的公平性,能保证入选者有较整齐的水平,但却限制了艺术创造性的发挥,特别是对生活感受深层次的表现。由“主题先行”的创作方法鼓励画家去卖弄一时的巧智,也容易带来空洞抽象的习气和画风。这又是画院自创办那日起便有的悖谬。事实上,这些画家一旦入画院,基本上要按宫廷的意图来作画,会意者受奖或晋爵。比如宣和年间(1119—1126年)薛志画鹤称旨,“赏赉十倍”,又刘思义画御容称旨,晋升待诏。不合意者会招来斥责。据说画工创作时还须先呈一个初步的稿子,经审查通过才可加工完成。徽宗会时不时来审察,稍不如意,便加批评,命令另选题材。许多时候还是以皇帝的性情用事。

画院的学制班次分成三舍三等,仿的是太学制。初入学为外舍,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每月私试一次,由教师考。每年公试一次,过关补入内舍。隔年舍试一次,补上舍。上舍生分三等,上等的任官,中等的免礼部试,下等的免解试。考题与入学命题方法相似。在课程的设计上,分专业课和公共课两类。专业课包括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门,公共课为《说文》、《尔雅》、《方言》、《释名》等,还是比较注意培养学生全面素养的。这种格局与现代美术教育是很相似的。

宋徽宗对教学非常严格,还亲自去当“教授”。他命人每旬将宫廷所藏的名画两幅押送到画院供大家临摹学习,又要求画士们深入观察写生。据宋人邓椿《画继》记载,宣和殿前的荔枝结果,恰好有孔雀在其下,徽宗一高兴,便命画士们把它画下来。大家各显神通,但孔雀上石墩都被画成先抬右脚。徽宗说画得不对头,大家莫名其妙。最后他降旨说:“孔雀升高,必先举左脚。”众人叹服。又有一次徽宗在龙德宫看见一幅拱眼斜枝月季花图,听说作者还是个少年新进,便大加褒赏。近侍问其故,他说:“很少有人能画月季的,因为它四季朝暮花蕊叶片均不同。这幅画画的是春天日中时的月季,一点儿不差,所以要重赏。”如此细致的观察和严格的要求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徽宗自己不仅喜爱填词,而且独创一格的瘦金体书法也相当精巧,于花鸟山水绘画也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传为他画的《池塘秋晚图》、《柳鸦图》、《桃鸠图》、《五色鹦鹉图》表现手法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雪江归棹图》、《听琴图》可见他对北宋诸家的巧取妙用。而临唐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则可看出其深厚的传统功力。由于徽宗的严格要求再加上他自己的示范,这所画院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后来南宋的名家李唐、苏汉臣等许多画家均出自这个画院。画《千里江山图卷》的少年天才王希孟也是画院的学生。他几次把画呈送徽宗,开头画得不怎么好,但徽宗发现他是可造之才,便亲授技法,使他不到半年便画出了这幅名画。那时他才18岁。

前面说过,经过考试入院的画士们一开头便发展了巧智,这种巧智,再经严格的升学晋级制?和严谨的教学训练,造就出来的艺术会是一种什么面貌呢?首先还是巧。宋人院画之巧达于无以复加而且大巧若拙的境地。院画总体来说属工笔,而这种工笔画无论用笔还是设色,特别是构图,全然没有造作之气,简洁、典雅、空灵。其次是写实。比如羽毛画得如真的一般,全然一片“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的风尚。既要写实,又不失空灵,真是奇迹。不过,院画对“物外形”下的生命、生活意义的表现却是有点儿苍白的。我们从《货郎图》、《听琴图》中看到的市井风俗,或许是院画家们所理解的生活真相的极限。这当然是远远不够的。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说说院画之与宋徽宗之与宋朝。宋代的皇帝无论在怎么困难的条件下,都会做精致的梦,犹如徽宗画画。徽宗在大敌当前的时候仍在他精致的梦里,南宋高宗于小朝廷也过得富有色彩。前面的太宗、仁宗、神宗、哲宗,均有一种巧思,他们一次次设计精密的改革方案,企图用计谋来强大国家。但是这些计谋是理想主义的画境,离治国之根本总有些距离。宋代的士大夫文章也写得很巧,我们不能不推他们为天才。但这些天才的文章美则美矣,于做事上往往很难对号。活在宋代的好处是,你可以编织一个精致的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大禹做了什么功绩使他得到舜的重视上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禹治水成功,使他建立了极高的威望。天子的声威教化甚至达到了荒漠的边陲。于是帝舜召集各部落酋长举行隆重的祭祀,在祭祀仪式上,将一块黑色的玉圭赐给禹,以表彰他的功绩,并向天地万民宣告治水成功和天下大治。不久,又封禹为伯,以夏(今河南登封县)为其封国。帝舜在位33年后,正式将禹推荐给上天,让他作为帝位的继

  • 成名前的陈庆之:一个根本没有武力的军中文书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北方大乱,自顾不暇,南方的梁武帝也没闲着,他看到了兴复中原的新希望。从普通五年到七年(公元524年—526年),他连续发兵进攻淮水下游的北魏占领区,首要目标是拿下寿阳。时隔多年,从前对魏作战功勋显赫的韦叡、曹景宗、马仙琕等人都已去世,老一辈的名将惟有豫州刺史裴邃还在独撑,梁武帝在调兵遣将上显得有些捉

  • 悲情的袁术:三国山寨皇帝与山寨西施的悲剧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马未都说过,中国人的审美分四个层次,最底端叫俗艳美,第二层叫含蓄美,第三层叫矫情美,最顶端也就是最高境界叫病态美。西施、林黛玉都是病态美人,她们举手投足扶风弱柳,清丽脱俗不染人间烟火。西施与黛玉的病态美是她们自身美的流露并非扭捏作态,如果刻意模仿难免“东施效颦”。三国时就有这么一位美女,本来国

  • 揭秘:三国历史上孙权为什么酒后说话不算数?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大凡古代帝王都爱饮酒,孙权也不例外,我在上一篇博文里也介绍了张昭多次犯颜直谏,孙权当面应承背地却依然故我的故事,历史上的孙权不仅嗜酒而且喜欢以酒令来助兴,称吴王时,孙权大宴群臣,喝的兴起,他站起来向大臣们开始行酒令,轮到虞翻时,虞翻却佯装醉倒,孙权以为他不胜酒力转身离去,哪知虞翻却翻身坐起,孙

  • 胡佛简介:美国历史上最坑爹的总统 没有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大多数人相信,正当大萧条蹂躏这个国家的时候,胡佛袖手旁观,无所作为,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积极干预经济,最终才带来了生机。但没有什么比这个更不真实的了。首先,在大萧条期间,说胡佛懒坐着,这不真实。他做得蛮多--比任何和平时期的总统做得更多。雷克斯·塔格维尔(Rexford Tugwell),罗斯福新政计

  • 刘邦项羽为何会是结拜兄弟:起家之初的一场相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楚虽三千,亡秦必楚。陈胜是楚国人,项梁、项羽也是楚国人。后来正是楚国人的前仆后继,才把腐朽的秦王朝彻底推翻。正在项梁开始筹备起义这个节骨眼上,会稽太守殷通主动把他请上府去了,把他的起义日期又大大向前推进了。如果殷通后来知道自己这一请是引狼入室的话,他一定会为自己粗率的行动而感到后悔。当时殷通以敏锐的

  • 鸿门宴的起因:项羽兵近函谷关被刘邦军阻拦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巨鹿之战后,令项羽始料未及的是,活埋掉那二十来万累赘的秦军后,他们前进的速度并没有因此而变快,相反变得更加裹足不前了。因为当时坑杀二十万秦军的事还处于瞒报阶段,关中一带的人还很少有人知道。面对这样一支威武雄壮之师,天下百姓无不翘首以待,项军所到之处,闻风来投的人络绎不绝。于是坑杀了二十多万人,很快在

  • 李鸿章与第一批留学幼童: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对新式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洋务派在国内大力兴办新式教育的同时,又开始创办出国留学事业。办新式教育都阻力重重,派学生出洋的困难更不难想象,所以派学生出洋留学的一些重要奏折、函件,均由曾国藩、李鸿章这两位重臣联名,足见其对此事的重视,亦可见此事的阻力之大,非曾、李联名而难成。曾、李或

  • 中国第一位驻外国公使郭嵩寿:因崇尚西学被免职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1876年,因滇案签定的中英《烟台条约》,其中一条是派钦差大臣到英国“道歉”,并任驻英公使。派驻驻外大使,今人看来是最正常、平常的一件事,可能认为与《烟台条约》中赔款、通商等项相比,此条不值一提。然而,当年这可是有“天翻地覆”之感的大事。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互派大使,这是近代国际交往的惯例和常礼,但中国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体育皇帝:赵匡胤创立少林棍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围棋高手——梁武帝萧衍梁武帝萧衍是中国历史上为数极少的高寿皇帝之一,活了86岁,在今天也算是高寿(另见《梁武帝40年不近女色真相》一文)。萧衍能活那么大岁数,大概与其中年以后事佛戒色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自小重视体育煅炼。《梁书武帝本纪》(卷1)记载,梁武帝“生而有奇异,两胯骈骨,顶上隆起,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