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人物黄盖生平简介:他有什么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

三国人物黄盖生平简介:他有什么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715 更新时间:2024/1/19 6:26:20

三国人物黄盖生平简介:黄盖的故事是怎样的?黄盖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黄盖?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黄盖生平简介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

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小说《三国演义》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计”的故事。

不久武陵蛮夷反,攻打城邑,黄盖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拦腰截击,大破诸贼。春去夏来,寇乱尽平。后又平讨长沙益阳县山贼,加偏将军。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有一子黄柄。

黄盖的故事

一、侍奉孙氏

本为南阳太守黄子廉后人,但家族分离,黄盖祖父迁到零陵居住。

后来乡亲都死去,黄盖生活艰难,但仍有壮志,虽然贫穷,仍常负薪警戒自己,又自习读书、学兵法。之后担任郡吏,再被考察为孝廉,升任公府。

初平元年(190年),孙坚举义兵,黄盖跟随了他。孙坚南向击败山中草寇,北往击败董卓,于是任命黄盖为别部司马。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战死,黄盖先后追随孙策、孙权,披甲转战南北,冒死攻城略地。

二、安抚山越

山越诸部族不愿归服孙吴,或者有贼寇作乱的县份,总是用黄盖为那里的地方行政长官。

石城县的官吏,特别难以约束管理,黄盖便任命两个掾史,分别主管各部门。

他教导这两个人说:“我这位县令无什么才能,只是凭武功得官,不是做文官而出名。如今贼寇未被平定,我常有军旅任务,把一应公文处理事务全托付你们两位,你们应当监督检查各个部门,纠正揭发他们的错误。你们在本职范围内,办理或应承事情,若有蒙骗奸欺行为,我不管怎样也不加以鞭抽杖击的处罚,你们只是各自尽力尽心,不要给他们带坏了头。”

开始两个掾史畏惧黄盖威严,日日尽恭职守,久而久之,这些吏员以为黄盖不看文书,渐渐荒疏了公务。黄盖也不满他们的松懈懒散,不时有所省察,掌握到他们各有不守法的几个事例,于是把县内所有官吏请来,设宴酒肉招待,拿出违法乱纪的事例责问。

两名掾史无话可说,都叩头请罪。黄盖说:“以前已告诫过你们,最终不会以鞭、杖来惩罚你们,绝不是骗你们的。”于是杀死这两个人。全县官吏震惊恐悼栗。

后来他转任春谷县县长、寻阳县县令。他前后任职过的九个县,全都平安稳定。又升任丹杨都尉,抑豪强济贫弱,使山越诚心归附。

三、赤壁献策

建安十三年(208年),北方曹操南下,黄盖跟随周瑜跟曹军于赤壁作战,两军对峙,黄盖提出火攻战术,并亲往诈降,周瑜认为可行。

交战之日,黄盖准备了几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牙旗,在船后系上走舸。黄盖先向曹操投书通报投降,使曹军看见黄盖船只前来而毫无戒备。

黄盖遂令燃点柴草,同时发火,火乘风势波及曹军岸上的军营。黄盖在战争途中不幸被流矢所中堕下水中,被救起时,吴军居然认不出是黄盖,将他安置在厕床中。

黄盖惟有自己大叫呼叫韩当,韩当发现他时,流着泪地解开他衣服,才得以保留性命。虽然如此,但仍大败曹操,被受任武锋中郎将。

黄盖是怎么死的?

赤壁之战后,武陵发生蛮族叛乱,进攻城邑,黄盖被调驻为太守,当时郡中只有五百人,黄盖运用战术,大开城门引蛮兵入城,入了一半时,立即发动攻击,斩杀数百人,并收复所失的城邑,斩杀其领袖,放了投降者。以一季的时间,平定所有的乱事,当地的各部落的头目对他以礼相待。

不久,长沙郡的益阳县也受到山贼的侵犯,黄盖再次平定,孙权便升他为偏将军。最后病死于任内,国人都思念他,及至孙权登上帝位,追论他平生功绩,赐予他的儿子黄柄爵位为关内侯。

黄盖的墓址在哪里?

黄盖墓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原黄墓镇),墓围十余米,碑曰“丹阳都尉偏将军黄盖墓。”

黄盖墓重修于清康熙年间(1721年),文革惨遭劫难,亭子被毁,墓碑遗失,旧年逢清明冬至年节,有众多村民前来祭扫。俗习有以桃枝作弓,丝线作弦挂于碑角,祈佑子孙神勇忠达。

如何评价黄盖?

一、总体评价

黄盖外表形象严肃刚毅,善于照顾下属,每次出兵作战,士卒都奋勇争先;处理事情果断,从不拖延,吴国人都怀念他。

二、历代评价

陈寿: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韦曜:盖少孤,婴丁凶难,辛苦备尝,然有壮志,虽处贫贱,不自同于凡庸,常以负薪馀间,学书疏,讲兵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人物吕蒙生平简介:历史上又有哪些成语与吕蒙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人物吕蒙生平简介:吕蒙的故事是怎样的?吕蒙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吕蒙?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蒙生平简介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

  • 三国人物小乔生平简介:历史上关于小乔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人物小乔生平简介:小乔的故事是怎样的?小乔的结局如何?小乔的墓址在哪里?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小乔生平简介小桥(180年代-?),本姓桥(小乔为后世误传)。中国东汉末年时期的美女,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桥公的次女,汉末名将周瑜之妾。周瑜风度翩翩的才子形象,与

  • 为何诸葛亮会在马谡身上看走眼?这真的不怪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春秋·孔子古人云:“为治以知人为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治理国家,要以了解、识别人为首要的事情。可以说,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知之。这句富有哲理的良言,意在告诉世人:不了解人就不能很好地使用人,而没有很好地使用人就是因为没有了解人。所以,得人之道,在于

  • 乾隆大骂张廷玉 揭开了假温柔的面纱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上接:1749年78岁的张廷玉疯了一样吵着退休,乾隆百般拖延(1749年乾隆用鄂党为刀钝割张党,张廷玉说我要退休其他都不管)乾隆爱玩虚,唯一进入清太庙的80岁汉臣张廷玉真是糊涂(乾隆爱玩虚的,够狠!不体谅年近80的三帝老臣张廷玉)第二天一早,儿子张若澄就代父进宫面圣谢恩。乾隆帝不见张廷玉前来谢恩,便

  • 若有诸葛亮辅佐:曹操能否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蜀汉政权的奠基者,有千古良相之称。网络配图在历史中,刘备通过三顾茅庐,得到了“智绝”诸葛亮。而曹操则错失孔明,留下终身遗憾。在诸葛亮的

  • 三国名将大比拼:庞德和黄忠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庞德东汉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县人,约在初平年间,投奔马腾帐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屡立战功。建安年间,庞德跟随马超征战平阳,抵御袁将郭援、高干,在马上亲斩郭援首级。张白骑在弘农反叛时,庞德也参与战斗。每次出征常冲锋陷阵,勇冠凉州三军。后几经辗转,随张鲁归降于曹操麾下,被授官立义将军,封关内亭侯,食邑三百

  • 真实的赤壁之战:为什么曹操没有中反间计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赤壁之战,是冷兵器时代一场脍炙人口的战争。因为它几乎包涵了所有戏剧性的元素,比如强弱对比鲜明的军队,意志力坚强的统帅,反败为胜的曲折历程,还有气贯长虹的英雄故事。这场被后人认定为意义重大的战争,是否真如人们传统认识的那样传奇多姿?是否算得上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究竟是怎

  • 谁说李世民不杀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杀了俩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鸟尽弓藏帝王惯用的手段,当一旦有人威胁到他们的地位,他们绝对会毫不手软的。网络上有文章喜欢拿刘邦、朱元璋和刘秀、李世民作对比,然后说刘邦、朱元璋朱元璋的泥腿子皇帝,喜欢杀功臣,而刘秀、李世民这样子非基层(我觉得用基层来形容农民工人比用底层要合适)出身的皇帝就不会杀功臣。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看待问题

  • 刘备一生艰辛创业错过的文臣武将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一生颠沛流离,创业之艰辛,命途之多舛,转战数州最终才建立蜀汉政权,其事迹与曹操、孙权相比可见一斑。不过刘备在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之前,确实错过了太多人才,也由此后来刘备深知大事难成在于人才缺乏,例如徐州陈登、幽州田豫、颍川徐庶等等。也许刘备是命该如此,在依附荆州刘表时,恨自己四十余岁仍寸功未建而

  • 解密:秦始皇终生不立皇后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封建帝王对立后都很重视。历史上只有一位皇帝终身未立皇后,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以致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而没有皇后墓,成为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 秦人在秦孝公(公元前4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已制度化,秦始皇13岁即位到22岁亲政,这中间有9年的时间,也正是古代男子要娶妻的时间。即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