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诸葛亮会在马谡身上看走眼?这真的不怪马谡

为何诸葛亮会在马谡身上看走眼?这真的不怪马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407 更新时间:2023/12/16 18:53:08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春秋·孔子

古人云:“为治以知人为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治理国家,要以了解、识别人为首要的事情。可以说,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知之。这句富有哲理的良言,意在告诉世人:不了解人就不能很好地使用人,而没有很好地使用人就是因为没有了解人。所以,得人之道,在于识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对识人的重要性都看得非常清楚,他们产生了极为相近的一种共识:要想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完善,就不能不识人。总之,国家兴亡,务在得人、用人。帝王之德,莫大于知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帝王的作用,没有比识人更为重要的了。如果一个国君,有贤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这是一个国家不祥的表现。我们不妨再用三国时候的故事做例子:

蜀国的皇帝刘备在生命弥留之际,诸葛亮等一些贴身大臣入宫探病。刘备担心孔明重用马谡,所以在垂危之际,还特别叮咛,问诸葛亮说:“丞相认为马谡这个人如何?”诸葛亮说称得上是英才。因为马谡与诸葛亮等一起随刘备入蜀,他才气过人,好谈兵,深得诸葛亮器重,视之如子。而马谡也将诸葛亮当做父亲一样。尤其是马谡曾给诸葛亮出过一些好计谋,在诸葛亮南征时,马谡向他献了“攻心为上”这一战略方针,使得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使南人不复反。

但是,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所以不可重用。因为马谡虽然熟读兵书,但缺乏实战经验,故他谈兵时未免夸夸其谈,不大切合实际。因为战争千变万化,作战者要善于从实际出发,不能拘泥于兵书的只言片语。如果做参谋还可以,但是如果让他独当一面,则难以胜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事实的确如刘备所料。马谡之失,正是失在“言过其实”上。不信我们来看以下的一段话,看看对于如何防守街亭的事情上,马谡与其副将王平有何差异:

王平主张“就此五路总口下寨,却令军士伐木为棚,以图久计”,而马谡却说“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

王平说:“参军差矣。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纵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一军以保?”

马谡大笑说:“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若破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

王平说:“今处此山,是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道,军士不战自乱矣。”

马谡说:“汝莫乱道!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当百可也。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

从以上的对话可以看出,马谡以兵书为由,王平以实践为据。通过描述马、王两人的争论,突出了马谡纸上谈兵的形象,也指出他致败之由。

图片来源于网络

马谡的错误是极其严重的,因为失掉了街亭,使得蜀军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如果不是孔明用了一招“空城计”,肯定会被司马懿所擒。可见街亭的丢失,实在是诸葛亮错用马谡导致的啊!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悟:只有知人才能善用。就是说,对一个人了解得越深刻,用起来才会越得当,他们拥有的智慧与才能越能得到发挥。因为在现实中,有太多的假话和谎言。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发现并识破其内心的阴谋诡计,那就可能被说假话和谎言的人所欺骗。轻则使我们损失钱财,重则让我们蒙受冤屈,从而失去最珍贵的友情和爱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乾隆大骂张廷玉 揭开了假温柔的面纱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上接:1749年78岁的张廷玉疯了一样吵着退休,乾隆百般拖延(1749年乾隆用鄂党为刀钝割张党,张廷玉说我要退休其他都不管)乾隆爱玩虚,唯一进入清太庙的80岁汉臣张廷玉真是糊涂(乾隆爱玩虚的,够狠!不体谅年近80的三帝老臣张廷玉)第二天一早,儿子张若澄就代父进宫面圣谢恩。乾隆帝不见张廷玉前来谢恩,便

  • 若有诸葛亮辅佐:曹操能否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蜀汉政权的奠基者,有千古良相之称。网络配图在历史中,刘备通过三顾茅庐,得到了“智绝”诸葛亮。而曹操则错失孔明,留下终身遗憾。在诸葛亮的

  • 三国名将大比拼:庞德和黄忠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庞德东汉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县人,约在初平年间,投奔马腾帐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屡立战功。建安年间,庞德跟随马超征战平阳,抵御袁将郭援、高干,在马上亲斩郭援首级。张白骑在弘农反叛时,庞德也参与战斗。每次出征常冲锋陷阵,勇冠凉州三军。后几经辗转,随张鲁归降于曹操麾下,被授官立义将军,封关内亭侯,食邑三百

  • 真实的赤壁之战:为什么曹操没有中反间计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赤壁之战,是冷兵器时代一场脍炙人口的战争。因为它几乎包涵了所有戏剧性的元素,比如强弱对比鲜明的军队,意志力坚强的统帅,反败为胜的曲折历程,还有气贯长虹的英雄故事。这场被后人认定为意义重大的战争,是否真如人们传统认识的那样传奇多姿?是否算得上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究竟是怎

  • 谁说李世民不杀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杀了俩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鸟尽弓藏帝王惯用的手段,当一旦有人威胁到他们的地位,他们绝对会毫不手软的。网络上有文章喜欢拿刘邦、朱元璋和刘秀、李世民作对比,然后说刘邦、朱元璋朱元璋的泥腿子皇帝,喜欢杀功臣,而刘秀、李世民这样子非基层(我觉得用基层来形容农民工人比用底层要合适)出身的皇帝就不会杀功臣。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看待问题

  • 刘备一生艰辛创业错过的文臣武将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一生颠沛流离,创业之艰辛,命途之多舛,转战数州最终才建立蜀汉政权,其事迹与曹操、孙权相比可见一斑。不过刘备在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之前,确实错过了太多人才,也由此后来刘备深知大事难成在于人才缺乏,例如徐州陈登、幽州田豫、颍川徐庶等等。也许刘备是命该如此,在依附荆州刘表时,恨自己四十余岁仍寸功未建而

  • 解密:秦始皇终生不立皇后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封建帝王对立后都很重视。历史上只有一位皇帝终身未立皇后,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以致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而没有皇后墓,成为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 秦人在秦孝公(公元前4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已制度化,秦始皇13岁即位到22岁亲政,这中间有9年的时间,也正是古代男子要娶妻的时间。即位3

  • 诸葛亮侄子曾受百姓拥护后死于非命被夷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恪梦想着成就一番伟业,但在这条路上必定是血雨腥风、惊心动魄。五个顾命大臣中,先后有两个人对他动了杀心,一个在诸葛恪对魏两次作战之前,一个在作战之后。执政初期相当英明第一个人是中书令孙弘。历史上出镜的机会极少,他的职位是帮助皇上处理政务,类似于秘书。他有一件事比较出名,那就是害死了朱据。朱据是孙权

  • 汉武帝:一生致力于开疆扩土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君主制国家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人与权的矛盾,尤其对于一个大国而言。所有的大权都集中到一人之手,即令这个人是天才,是圣贤,也必须勤勤恳恳、呕心沥血才能治理好国家。 如果面向全国选择,或者面向一个较大的族群选择,也不难选到这样的人。偏偏家天下的君主国家别无选择,只能选择皇帝的儿子而且嫡长子。如果碰巧是

  • 揭秘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为何还能当30年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历来对史事都存在不同看法,这本是正常现象。比如近日有学者称水浒一百单八将都是土匪强盗,瞬时引来板砖无数。其实,如果站在宋皇帝的立场上看,他们不是恐怖分子是什么?孔子是丧家犬,李白是古惑仔,换个角度解读下历史,更新一下一成不变的固定思维,不必大惊小怪,时代的变化是谁也挡不住的,这里要说说刘禅。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