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皇帝为何成帝王长寿冠军:曾下狠心戒除烟瘾

乾隆皇帝为何成帝王长寿冠军:曾下狠心戒除烟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73 更新时间:2024/1/15 19:35:06

清代皇帝比较重视医学,例如康熙就大力推广人痘接种术,他在《庭训格言》中这样说道:“因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今边外四十九旗,俱命种痘。凡所种者,皆得善愈。”

网络配图

你不要小看了中国的种痘之术,在1796年英国人琴纳试种牛痘成功以前,欧洲和亚洲的很多国家都是采用中国这种免疫方法进行天花防治,俄国早在1688年就曾经派遣医生来中国学习,以期得到这种特异性的人工免疫方法。正像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称赞的一样:“我听说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一直有这种习惯(种痘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这样的称赞,中国人受之无愧,当然这里面也有康熙不可磨灭的功绩。

我们知道,康熙这个人非常注重养生,但他不是像以往皇帝那样又是炼丹又是寻找长生不老药,他相信科学,尊重自然,故此康熙一生生活俭朴,起居有常,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并且平素“留心医理,谙熟药性”。就连雍正皇帝也不得不感慨地说道:“服御之物,一惟质朴,绝少珍奇。”

事实也证明,康熙确实是这样做的。据史料记载,康熙从来不吃补药,也不要人按摩。他认为保持健康的体魄,延年益寿的秘诀,在于“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如是而已”。这些我们在历史资料中都能找到根据,《八旗通志》就曾经记载,说康熙“每日进膳两次。除此之外不食别物,烟酒及槟榔等物皆属无用”。

至于说康熙相信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也是有据可查的。康熙57岁时,嘴角添了几根白须,有人劝他像明代嘉庆皇帝那样,服用具有乌须黑发作用的“七宝美髯丹”,康熙听后微微一笑:“自古以来有几个白须皇帝?我若能须发皓然,岂不为万世之美谈乎?”

网络配图

说到清代皇帝的养生经以及对医学的重视程度,不能不说到乾隆皇帝,这个中国历代帝的长寿冠军,如果没有对中国医学的清醒认识,根本活不到89岁,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乾隆早期是喜欢抽烟的,一个普通人戒起烟来都是一波三折,但人家乾隆吸了那么多年的烟,却说戒就戒了,翻开清代文学家李伯元的《南亭笔记》,里面对乾隆的戒烟写得清清楚楚:“北京达官嗜淡巴菰者十而八九,乾隆嗜此尤酷,至于寝馈不离。后无故患咳。太医曰:‘是病在肺,构厉者淡巴菰也。’诏内侍不复进,未几病良已。”这里的“淡巴菰”,就是如今的烟草。

说到清代帝王对医学的重视,不能不说到清代的西医。虽然自明代万历年间西方医学就开始传入中国了,但西医在中国的蓬勃发展,还是在清代。这些我们从清人的笔记中,也都能查到依据。金武祥在《粟香随笔》里说,法国传教士创办的“仁慈堂”,已经男妇有别了;张焘在《津门杂记》里说,美国人在天津捐建的妇婴医馆,天天都是妇幼云集;毛祥麟在《墨余录》里说,上海的泰西医师,已经用听诊器给病人听诊了……

网络配图

值得一提的是,西医作为一门舶来的科学,进入民间的同时也进入了宫廷,这些西医不但设置病理学、药理学,还施种牛痘、戒除烟瘾等,当然也有西医擅长的解剖学。据徐珂《清稗类钞选》记载,光绪皇帝患病不治后,慈禧曾令西医诊治之,根据西医诊断后的要求,光绪需要手术,但由于翁同龢的极力反对,光绪的手术没有动成。如果光绪当时进行手术,能不能多活几天?只有天知道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鸿章的英国之行:120年前李鸿章访英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1896年,李鸿章游历欧美,在英国待了20天。《文史天地》杂志2008年帅艳华撰写的文章描述了李鸿章访英之旅,摘录如下:(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仅使得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威胁,更加剧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896年,德国强占胶州湾,英国占据威海卫,法国窃取广州湾,中国处于前所未有的民族

  • 清朝雍正皇帝并非“情圣”:每天奏折都批不完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近来,电视荧屏上“四爷”(雍正)的身影无处不在,引发诸多关注和热议。作为既有争议又有魄力的皇帝,雍正给世人留下了不少谜团。有人说,雍正多疑、暴躁,也有人说他勤政、朴素。请问,雍正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网络配图一、“雍正夺嫡”与“秘密建储”。“雍正夺嫡”,是与“太后下嫁”、“顺治出家

  • 刘邦把异姓王全都被剪除 为何只有他没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打天下和坐江山,是两码事。创业的时候,为君者需要部下卖命,故有求必应,大家表面上一团和气,还说得过去;守业的时候,为君者把天下看成了自家的,外人成了潜存的隐患,能杀就杀,能除就除。刘邦就是个例子。网络配图称帝前,刘邦陆续分封了几个异姓王;称帝后,刘邦重新敲定和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他们分别是齐王韩信

  • 晚清时期的学英语风潮:光绪清晨四点开始上课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大英帝国特使——马戛尔尼伯爵曾奉命觐见乾隆皇帝,请求互通商贸,却吃了闭门羹,无奈悻悻而返。走时,马戛尔尼抛出一句狠话:“中国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最终它将重

  • 揭秘:酷爱抽烟搞女人的纪晓岚为何还能长寿?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大家熟悉的纪昀,字晓岚,出生于清朝雍正二年(1724)的六月,他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纪晓岚是清朝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做官至礼部尚书,同时还是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纪晓岚学识渊博,他一生著有《纪文达公遗集》、《阅微草堂笔记》等,但他曾任《四库全书》的总篡官,一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主修

  • 曾国藩竟然希望自己早死:其预料到清朝灭亡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时已晚清。如果不是曾国藩回乡组织湘军拼死镇压太平军,不是他开启引进西方“坚船利炮”的洋务运动,晚清不可能出现所谓的“同治中兴”,清王朝可能更早就寿终正寝了。然而,尽管曾国藩对清王朝忠心耿耿,效尽犬马之劳以保其江山社稷,但与机要幕客赵烈文的一次小小论辩,看得出他开始忧虑清王朝究竟还能支撑多久、其寿命到

  • 曾国藩:社会大乱之前 必有三种前兆分别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清末,曾国藩曾说,社会大乱之前,必有三种前兆,将曾国藩的文言文译成今天的语言就是说:其一是无论何事,均黑白不分。其二是善良的人,越来越谦虚客气;无用之人,越来越猖狂胡为。其三是当问题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之后,偏偏凡事皆被合理化,一切均被默认,不痛不痒,莫名其妙地虚应一番,没有人愿意为这艘破船补补窟窿,

  • 身为五虎将之一 为一个女人投敌还杀了丈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梁山大大小小108个将领,并非都是粗人,比如燕青,不仅长得好看,一身好花绣,而且多才多艺,吹拉弹唱都会,他对应的星名“天巧星”正是由此而来。不惟燕青,梁山还有一位,也是相貌俊朗,心灵机巧,而且“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品竹调弦,无有不会”,跟燕青有的一比,人称“英勇双枪将,风流万户侯”。网络配图此人就是

  • 光绪老师考场吃人参中状元 曾国藩曾被室友欺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记得当年念大学时,每学期初都要痛下决心:从这个学期开始,缓慢而从容地用功,及时地消化课程,不要等到临考前一两天开夜班车。然而,人的劣根性比江山还要强大,每到期末,才发现誓言已顶着厚厚的灰尘放在高阁上,还是在考前四十八小时才想起要用功,还是在深夜的烛光中怀着对学分的恐惧做背水一战,还是眨巴着疲倦的眼皮

  • 同治皇帝死于天花?真实死因羞于启齿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同治皇帝是史上最短命的皇帝,6岁登基,19岁驾崩,上篇文章也讲述了同治皇帝傀儡般的一生。查阅、分析大量史实材料后,不难发现,同治皇帝并非死于天花,这只是慈禧对外宣传的一种说法,同治的真是死因却是性病。网络配图同治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死于性病的皇帝,虽然贵为皇帝,但他从来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这跟慈禧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