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霍光曾权倾朝野,为什么最后能功成身退?

霍光曾权倾朝野,为什么最后能功成身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660 更新时间:2023/12/14 22:50:02

说到霍光,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自古以来,前代皇帝亲赐给新皇的顾命大臣往往结局都不太好,随着新皇对权力的逐渐掌控,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也是必然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帝王出于政治目的或是自身的安危与顾命大臣早晚都会产生冲突。另一个就是人在权力的巅峰时间长了,往往会目无王法、胡作非为。但是西汉时期的霍光就是汉武帝亲赐给汉昭帝的顾命大臣,作为顾命大臣霍光做到了权倾朝野,而且最后还能全身而退,霍光是怎么做到的呢?

为帝亲信,赐顾命大臣

首先看一下霍光在当上顾命大臣之前的为官之道。汉武帝在死前,亲自任命了三位顾命大臣,霍光、金日磾、上官,这三个人在被受顾命大臣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地位都不是朝中顶尖的那批,而且都是汉武帝的亲信,算得上是汉武帝的贴身之臣,能够与汉武帝进行朝夕相处,包括他们的忠心能力等等,汉武帝肯定在生前已经考察好了,觉得没有问题,才把这个重担交给了他们。

金日磾深受汉武帝的宠信,而且在汉武帝被马何罗刺杀之时,金日磾及时发现,救了汉武帝一命,这对汉武帝可以说是救命之恩。上官桀作为掌管汉武帝卫队的人,一向都是尽职尽责,兢兢业业,而且溜须拍马深得汉武帝的赏识。

继任之前,无功无过

据《汉书》记载:“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

霍光与他们二人相比,就显得平淡无奇多了,他在汉武帝身边侍奉的这二十多年,履历干净的就像一张白纸,无错也无功,这二十多年宫里发生大小之事,而他身为汉武帝的近臣,身为霍氏的族人,什么好事坏事,好案坏案都与他没有关系,这对生活在宫里的人来讲,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至于霍光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史书里已经评价过了,这是一个谨慎小心到极致的人。

谨小慎微,事皆合理

这一点在他掌权之后也能看出来,诛灭上官氏,二立新帝,做的都是有理有据,合理合法,让人挑不出毛病,最多只能在私下骂他。例如在霍光成为顾命大臣后,尽到了顾命大臣的职责。由于汉武帝时期的四处征战,国力消耗严重,汉朝的国力减弱,大战过后的国家最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加上汉武帝的封禅,导致百姓的负担进一步加重,国内阶级之间的矛盾开始爆发。霍光在独揽朝政大权后,发布了很多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元气大伤的汉朝国力在逐渐恢复。

在对内的政策上,霍光曾经多次下令减轻赋税,休养生息为主。在对外的政策上,一方面是加强了北方的边防,多次击败了前来进犯的匈奴等,另一方面为了休养,恢复了和亲的政策,通过与匈奴的和亲,改善双方的关系,以此来确保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属于为国为民立下大功,别人很难去反对这样的功臣。

在汉昭帝因病逝世以后,由于汉昭帝膝下无子,霍光拥立汉武帝的孙子刘贺继位,但是这个刘贺因为自身品德实在太差,荒淫无道,心不在社稷,仅仅当了27天的皇帝就被霍光废掉了,这次的废帝,有理有据,功在社稷,即使想找出霍光的不对也很那找出。

霍光在摄政的几十年里,一直都是谨小慎微,行为之上没有出现过错误,具体能够谨慎的什么程度?霍光上朝时的行走的路线,包括自己应该站的位置,这种生活中小的极致的细节都没有出错,因此这样的一位人即使想去找他的罪名都很难找到,这也是他最后能够全身而退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袁崇焕死的冤不冤?为什么都觉得他罪有应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袁崇焕,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梁启超曾经评价过袁督师在一天,满清就取代不了大明,历史上对于袁崇焕的评价非常之高,明末的抗清英雄,大明的最后救命稻草,是努尔哈赤评价中唯一一个能与自己抗衡的人物,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各种头衔的英雄人物,在京城内被处死时,没有

  • 为什么说曹刿才是中国刺客之首?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曹刿,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人们印象中的刺客大多武功高强,胆识过人,身上暗藏凶器,每当政治风云变幻,他们便深入龙潭虎穴,冲破重重关卡,直奔敌人。历史上最著名的刺杀行动当属“荆轲刺秦”了,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让荆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

  • 乐毅有连攻下齐国七十城的辉煌战绩 乐毅为何没有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战国乐毅,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中国传统汗青上,经由春秋期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53年,另一说公元前403年)“空费时日”的争霸战斗,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目显赫削减,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覆灭智氏,以三家分晋的后果为标记,从而奠定了战国

  • 历史上平原君赵胜是什么结局?真的是被赵王骂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平原君赵胜。热播电视剧《大秦赋》中,平原君赵胜是一个不能忽略的人物。秦国占领西周君三十五座城邑,将周天子包围在洛邑,西君联合赵、楚两国提出和谈。和谈过程中,赵国平原君语气轻蔑,看不起原本为质子的嬴异人,没想到嬴异人语气强硬,说退兵只有一个要求:西君的三十六座城池

  • 乐毅选择投奔赵国,最终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乐毅伐齐,是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此战,五国大军和齐国大军激战于济西,结果齐国输掉了济西之战。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都城临淄。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燕国至此达到鼎

  • 本来可以成为明君,曹芳到底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傀儡皇帝,就是空有皇帝之名,没有作为皇帝的实际权力。实权往往掌握在另一人(往往是权臣、太后)手里。在汉末三国时期,提到傀儡皇帝,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汉献帝刘协。对于汉献帝刘协来说,前期受到了董卓等权臣的挟持,而在公元196年之后,汉献帝刘协则被曹操、曹丕父子挟持,乃至于被迫退位,将皇帝之位禅让给了曹丕

  • 秦始皇为何要打击儒生以致焚书坑儒?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秦始皇为何要打击儒生以致焚书坑儒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国一统天下,结束了战国时期七雄割据的乱局,为天下带来了内部的和平与统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货币都进行了统一,全国各地的交流畅通无阻,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文化的隔阂慢慢消失。在政

  • 魏惠王上位后做了什么,魏国为何会一蹶不振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荒唐误国的魏惠王干过哪些蠢事,为何魏国到了他手上后一蹶不振?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之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其始祖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在毕国被灭后,先祖毕万投奔晋国,后荣登晋国卿族之一,晋国大夫卜郭预言:“毕万之后必大矣。万,满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

  • 曹魏被忽略的一位大将:揭秘王昶的生平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在三国之中,曹魏无疑是最强大的一方。在此基础上,曹魏不仅谋臣众多,在武将上也是人才济济。对于曹魏武将来说,既包含了张郃、张辽、徐晃、于禁、乐进等曹魏五子良将,也有曹仁、曹洪、曹真、曹休、夏侯渊、夏侯惇等曹魏宗室武

  • 靖难之役朱棣和朱允炆打了起来 明朝其他藩王在做些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靖难之役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明朝建立后,一改宋朝重文轻武的思想,实行了一种与汉朝类似的政治制度,这就是:郡县制+分封制并存的局面,但是与汉朝又有所不同,因为明朝分封制之下的诸侯王主要是分封在边境地区,用来阻挡外族入侵的,尤其是蒙古人。朱元璋虽然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