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子是怎么出生的?“野合”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孔子是怎么出生的?“野合”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493 更新时间:2023/12/24 12:31:15

孔子是怎么出生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

有关出身,对于一个人而言,无论古今中外,一直都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对于普通人而言,好的出身不仅是面子问题,更意味着一个好前程。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物而言,比如千古圣贤孔子,其出身不仅是个问题,更成了一个颇为费解的谜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野合而生孔子”,此“野合”之意思真的很污吗?古今史家学者竟然有8种解释。

孔子像

第1种解释出自著名的史学大家司马迁的名著《史记·孔子世家》。

其中载曰: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野合,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在野外发生性关系。引申一下,就是指在违背伦理的情况下发生性关系。

前者的解释侧重的是发生关系的地方,即野外。

后者的解释侧重的是发生关系的社会背景,即伦理。

那么孔子父亲和生母到底是属于哪种情况呢?

司马迁《史记》

司马迁如此记载,到底是倾向于第一种解释?还是第二种解释?以严谨著称的司马迁并未给出确定的结果,大概是他也不能确定,或者在他看到的已知史料中,两者情况兼而有之。

第2种解释来自汉代郑玄的(《礼记·檀弓》注释)。

郑玄,是汉代的一位大学问家、大儒,自创郑学。他做学问应该是比较严谨的,对儒学方面的经典著作都做过注释,在对《礼记·檀弓》做注释的时候,郑玄认为孔子确系其父和其母颜氏野合而生,并且孔子的母亲颜氏把这一行为视为是耻辱的,所以当孔子长大后,因为本能的好奇,就问父亲的安葬之地时,他的母亲并没有告诉他。所谓:

“孔丘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汉郑玄注释《礼记》

第3种解释出自清朝雍正时期的进士孙濩孙。

他对《礼记·檀弓》进行了另一种解读。

同样是《礼记·檀弓》的记载:

“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其慎也,盖殡也。问于郰曼父之母,然后得合葬于防。”

清进士、学者孙濩孙在其论著《檀弓论》中对于第二句话进行了另外的解读,与郑玄的理解的差别在于,对于第二句话的断句。郑玄的断句为:

“(孔子)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

孙濩孙《檀弓论文》原文截图

因为断句的不同,意义也跟着变化,这就是汉语的博大之处。郑玄断句法的意思是孔子不知道老爸的墓穴之地在何处,而清进士孙濩孙的理解点则是孔子之父安葬的方式,而非安葬地点。也就是说,孔子只是不知道父亲是怎么安葬的,而非不知道父亲安葬何处。

如此以来,“野合而生孔子”之说的“野合”便要另作解释了。

第4种解释出自唐朝司马贞的史学著作《史记索隐》。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个著名的史学家叫司马贞,史称“小司马”。他写过一本史书,叫《史记索隐》,很长,有三十卷之多。在自己的著作中,他也提到了有关孔子是否野合而生的问题。

《史记索隐》

对于司马迁《史记》中“野合而生孔子”的“野合”二字,他是这样理解的:

“今此云‘野合’者,盖谓叔梁纥老而征在(颜氏)少,非当壮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

如果按照司马贞的理解,则是古男子三十谓之壮,女子十五及笄,这是正好的结婚年龄段,而孔子的老爸叔梁纥当时已经是老头了,而颜氏还是少女,不到结婚的年龄,这是不合乎伦理的,故此谓之“野合”。

第5种解释认为缺礼。

有史家对叔梁纥时期的历史风俗做过研究,认为当时人婚娶,都要按照要求赠送礼物,而叔梁纥当时因为经济不好,拿不出丰厚的聘礼,在礼物上有些短缺,故被人称之为“野合”。

第6种解释崔适《史记探源》。

近代有个史学家,叫崔适,跟章太炎是同学,曾任教于北大,经学、古学造诣很深厚,他写过好多有关古代文史的书籍,其中有一本叫《史记探源》。

《史记探源》

在此书中,他也探讨了有关“野合而生孔子”的“野合”一词。

不过根据崔适的理解是:

《史记》中“纥与颜氏女祷于尼丘,野合而生孔子。”这句话的“野合”并非指性关系,乃是指一种神圣的仪式,即叔梁纥年纪大了没有孩子,就和新妇颜氏一块到郊外的尼丘山,先是清扫地面之后,以作坛,然后怀着无比严肃而真诚的心情对天祈祷,祈求上苍赐予他一个儿子,后来如愿生孔子。所以他们在郊外祈祷得子,被称为“野合”。

第7种解释偶婚制。

现代研究古代婚姻制度的学者,则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了“野合”的别样意思。远古历史,虽然是从母系时代进入父系时代,但在孔子所处的父系时代时,母系时代的一些印迹并未彻底被抹去,比如母系时期的择偶婚配习俗等。而野合之风,在母系时期比较流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仍有残留。按照当时的习俗,叔梁纥和颜氏野合生子,并不是什么耻辱的事情。

第8种解释来自于海昏侯墓的出土文物。

著名的海昏侯墓出土后,里面发现了许多精美的文物,有的价值连城,其中有一件文物极其独特,即孔子衣镜。

此孔子衣镜共有文字1850个,跟孔子有关的文字多达600个。

其中提到孔子的出生时,没有用司马迁《史记》中的“野合而生孔子”,而是“野居而生”。

“野合”和“野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却大不相同。

一方面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古文字意思非常丰富,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古人用字惜墨如金,更为讲究。尤其是在对伟大人物的时候,更是谨慎。

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衣镜

故此,对于孔子的出生,到底是“野合而生”,还是“野居而生”?

如果按照孔子衣镜所载理解,有两种:

一是在野外居住生育孔子;

二是在叔梁纥家之外的私居之屋生育孔子。

结语:有关“野合”,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伦理的认识不同,有8种乃至更多不同的解释,至今仍未有定论。(文/说历史的女人·花满楼)

标签: 战国孔子

更多文章

  • 怎么看待孔子的思想?孔子为中华文明带来了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战国,孔子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怎么看待孔子的思想?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孔子给中国文明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或许代表了许多中国人心中的疑惑,认为孔子没有给中国文明带来任何成果,由此一口否定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令人吃惊的是,不少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干脆破口大骂孔子,似乎中国数千年来所有的罪

  • 老子和孔子谁更厉害?老子为什么能成仙?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战国,老子,孔子

    老子和孔子谁更厉害?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老子和孔子都是我国古代非常有名非常伟大的思想家,老子作为道家学说代表人,而孔子作为儒家学派代表人,两个人的影响力却也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可能认为,在现代,孔子的影响力要更大一些,因为儒家作为古代统治者一直沿用的一种学说,两千多年来已经

  • 孔子为什么最喜欢学生颜回?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春秋

    你们知道颜回最没出息,孔子为何最喜欢?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但是颜回却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一个最没出息的学生,却深得老师的喜爱,这是一件非常让人不理解的事情。而且,孔子对颜回的喜爱,影响了后世的几千年。后世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喜欢颜回这样的学生,连今天的老师也不例外。显然,这就是一个非常值得

  • 颜回在孔子的学生中最没用出息 孔子为什么还喜欢这个学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颜回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孔子和颜回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要讲孔子学生中最没出息的人,莫过于颜回了。但是颜回却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一个最没出息的学生,却深得老师的喜爱,这是一件非常让人不理解的事情。而且,孔子对颜回的喜爱,影响了后世的几千年。后世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喜欢颜回这样

  • 盘点《孔子家语》中十句经典语录,令人受益匪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家语》,孔子,儒家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孔子家语》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孔子家语》简介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纪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1、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出自《孔子家语·子路初见》。木料经过墨线画线,就能够取直;人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就能

  • 《孔子家语》的内容材料是什么时候汇聚起来的?又是怎样汇聚起来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家语》,孔子,儒家

    你知道《孔子家语》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我们现在看到的《孔子家语》本子,本来附有西汉孔安国的序文,根据这个《孔安国序》的叙述,《家语》记录的是当时公卿士大夫与孔子及孔门弟子交谈问对的情况,与《论语》《孝经》同时,后来弟子取其中“正实而切事者”,也就是孔子可能常常说起,意

  • 孔子为何要进行私学教育?他是如何进行教学活动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战国,儒家

    孔子,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春秋末年,周王室势力衰落,天子失威,礼坏乐崩,社会动荡不已。在这种社会状况下,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官师合一的教育模式被打破。随着王室人才的外流,学术逐渐下移,从而出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左传》昭公十七年)的情形。孔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建

  • 秦国不允许孔子入秦,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孔子,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孔子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提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定要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孔子。秦朝时期,秦国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一统天下,这完全在于秦朝与六国斗争期间没有出现过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每个君主都十分有才能,非常重视人才的发展,惜才爱才,而六国之所以

  • 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孟子,儒家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 “孔夫子当教授”语底是什么?关于孔子的歇后语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春秋,孔子

    有关孔子的歇后语大全孔夫子背书箱——里面大有文章孔夫子打哈欠——满口书生气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孔夫子出门——三思而行孔夫子讲学——之乎者也孔夫子门前讲论语——自不量力孔夫子挂腰刀——不文不武孔夫子教《三字经》——埋没人材孔夫子游列国---尽是理(礼)孔夫子擐[huàn]搭裢——两头书(两头输)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