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老子和孔子谁更厉害?老子为什么能成仙?

老子和孔子谁更厉害?老子为什么能成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493 更新时间:2024/1/1 20:13:15

老子孔子谁更厉害?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老子和孔子都是我国古代非常有名非常伟大的思想家,老子作为道家学说代表人,而孔子作为儒家学派代表人,两个人的影响力却也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可能认为,在现代,孔子的影响力要更大一些,因为儒家作为古代统治者一直沿用的一种学说,两千多年来已经是深入人心了。不过,老子和孔子究竟谁的影响力要更大一些呢,为什么老子在后世传说中是成仙了,但是孔子却并没有成仙呢?

1.老子和孔子谁的影响力更大

相较而言,老子地位高于孔子。老子之所以成为太上老君,而孔子没有成仙,这是因为老子是孔子的师傅,同时老子的人生态度是出世,顺其自然,清静无为,远离世间纷扰,这种人生态度自然而然的可以成就老子“成仙”的合理性。

反观孔子就没有这么超然洒脱。他周游列国想找个官位来做,但儒家“仁政”在在春秋战国那个动荡流离的年代真的不合时宜,大家都在富国强兵,哪有心思陪你玩儿“假仁假义”,所以他四处碰壁四处流离,“惶惶然若丧家之犬”。

按《庄子》的记载,孔子曾求师于老子,恭谨谦卑,足见孔子对自己的学说和能力并不十分自信。

再者来说,刘邦建汉后,以“黄老之学”治天下,与民修养生息,国力日隆,然而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想从思想上“大一统”,借以维护世道人心,然而我们今人知道,想三观合拍和其不意?所以董仲舒用简单粗暴的态度搞大一统虽然初见成效,但伴随着汉朝行政架构的不合理以及宦官外戚争权夺利等痹病,孔子的儒家对人民来说并没有产生什么红利,反倒是老子的清静无为思想更能取悦于人。

东汉时期张道陵创五斗米教,是道教成型,而老子自然就被奉为鼻祖,及至张角开副本创立太平道时,拥趸百万,将东汉王朝摧枯拉朽,其实力足见雄壮。

自李唐以降,李渊以老子后裔自居,道教自然大放异彩,唐朝历代皇帝都有道号,还兼任道观主持(名誉主持,不参与具体事务),影响所及,不只是朝臣,就连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大诗人也都有道号,民间百姓自不必说。

孔孟门徒虽然在后世大行其道,然而因为先天上功利性太强,从基因上就是消减了脑壳想做官(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们从神仙的人设而言,应该是如老子那般超凡脱俗,消极遁世的存在,而非孔子那种即使“惶惶然若丧家之犬”,仍矢志不渝的想跻身于体制内分一杯羹的俗物。

综上所述,老子能成为太上老君,而孔子不能。

老子可以成仙,而孔子只能拥有无数的徒子徒孙以及所谓“大成至圣先师”的光环。

最后,再来一锤。孔孟之道被历代帝王循用,是为了熬制鸡汤麻痹读书人和子民,所谓“明儒暗法”,事实上封建帝王一直是用法家统治群臣和百姓,“儒家仁政”,只是个幌子而已。

不过孔孟之道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创建的做人标准,这几趟真心熬的不错,可惜的是,孔孟并没有对君王作出道德规范。

2.为什么老子能成仙而孔子不能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两者的思想文化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同样影响着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二者各有千秋,难分上下,但是在不同的时期还是有所区别。

老子讲的人与自然,讲的是天地宇宙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顺其自然,自然而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君主以德布施天下,让贤臣良相充分发挥,各司其职,让平民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逍遥处世,自得其乐,由无为而无所不为。

孔子讲的是人与社会,讲的是仁义道德,中庸处世的人生哲学。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要求人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积极入世,励志向上,建功立业。以“仁政礼治”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序发展,以“克己复礼为仁”,实现人人自律,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共建理想的大同社会,实现天下为公。

春秋战国三百多年,既是天下大乱,又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诸子百家189家的百家争鸣,最具代表性的是儒、道、法、墨,由于儒家思想的过于超前,与当时的社会难以适应。道家当时黄老之学,老庄学派的兴起,接近社会和百姓,当时的老子比孔子更有影响,地位更高。

西汉初期的中央政权大一统,黄老之学带来了百姓的休养生息,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和平盛世,老子的地位也随之推到了顶峰。

汉武帝时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维护中央政权大一统的长治久安,认识到道家的小国寡民,无为而治,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有一种新的思想作为治国的理论基础。在董仲舒的极力推崇下,汉武帝接受了儒家思想,用以治国平天下。从此儒家思想走上政治舞台,到达巅峰,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体文化。孔子作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地位还是明显地高于孔子。

道教的兴起,道家成为宗教,道观遍地都是,老子走向神坛,被奉为太上老君,接受民间信众的朝拜。孔子是圣人,儒教也不是宗教,孔子因而没有被封神。

春秋时代的同一时期,孔子与老子两位圣人的横空出世,这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尽管两位圣人的思想各有不同,但都已经溶入在我们的血液之中,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当中。两位圣人的思想有着同等的地位,没有必要去比较谁高谁低。

3.孔子为什么拜老子为师

三个原因,第一孔子虚心好学,认为三人行必有吾师,第二老子学问大,就周一代老子的学问可以说是没比他强的。第三机缘巧合,如果没有巷党助葬这样一个让两人相识的机会,那么孔子终其一生恐怕也未必去向老子问礼。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标签: 春秋战国老子孔子

更多文章

  • 孔子为什么最喜欢学生颜回?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春秋

    你们知道颜回最没出息,孔子为何最喜欢?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但是颜回却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一个最没出息的学生,却深得老师的喜爱,这是一件非常让人不理解的事情。而且,孔子对颜回的喜爱,影响了后世的几千年。后世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喜欢颜回这样的学生,连今天的老师也不例外。显然,这就是一个非常值得

  • 颜回在孔子的学生中最没用出息 孔子为什么还喜欢这个学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颜回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孔子和颜回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要讲孔子学生中最没出息的人,莫过于颜回了。但是颜回却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一个最没出息的学生,却深得老师的喜爱,这是一件非常让人不理解的事情。而且,孔子对颜回的喜爱,影响了后世的几千年。后世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喜欢颜回这样

  • 盘点《孔子家语》中十句经典语录,令人受益匪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家语》,孔子,儒家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孔子家语》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孔子家语》简介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纪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1、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出自《孔子家语·子路初见》。木料经过墨线画线,就能够取直;人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就能

  • 《孔子家语》的内容材料是什么时候汇聚起来的?又是怎样汇聚起来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家语》,孔子,儒家

    你知道《孔子家语》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我们现在看到的《孔子家语》本子,本来附有西汉孔安国的序文,根据这个《孔安国序》的叙述,《家语》记录的是当时公卿士大夫与孔子及孔门弟子交谈问对的情况,与《论语》《孝经》同时,后来弟子取其中“正实而切事者”,也就是孔子可能常常说起,意

  • 孔子为何要进行私学教育?他是如何进行教学活动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战国,儒家

    孔子,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春秋末年,周王室势力衰落,天子失威,礼坏乐崩,社会动荡不已。在这种社会状况下,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官师合一的教育模式被打破。随着王室人才的外流,学术逐渐下移,从而出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左传》昭公十七年)的情形。孔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建

  • 秦国不允许孔子入秦,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孔子,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孔子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提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定要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孔子。秦朝时期,秦国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一统天下,这完全在于秦朝与六国斗争期间没有出现过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每个君主都十分有才能,非常重视人才的发展,惜才爱才,而六国之所以

  • 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孟子,儒家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 “孔夫子当教授”语底是什么?关于孔子的歇后语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春秋,孔子

    有关孔子的歇后语大全孔夫子背书箱——里面大有文章孔夫子打哈欠——满口书生气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孔夫子出门——三思而行孔夫子讲学——之乎者也孔夫子门前讲论语——自不量力孔夫子挂腰刀——不文不武孔夫子教《三字经》——埋没人材孔夫子游列国---尽是理(礼)孔夫子擐[huàn]搭裢——两头书(两头输)孔

  • 谯周为何会被称为蜀中孔子?参与了蜀汉的建立,劝说刘禅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谯周,三国

    谯周为何会被称为蜀中孔子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三国时期的蜀国最先灭亡,不仅仅是因为蜀国的实力最弱,也是因为一个关键人物的出现,力劝刘禅投降,让蜀国放弃了抵抗,投降了魏国,使得蜀中的老百姓免于生灵涂炭,这个人就是谯周。谯周是益州本地人,巴西西充国人,所以要问对益州土

  • 《论语》是孔子作的吗?书中的主要思想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春秋,孔子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南)人。春秋末期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自幼在鲁国受到文化传统、宗法传统及贵族世家的熏陶和影响,因而“十五而志于学”。17岁时已懂得一些“礼”和为人处世的道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