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为什么远征乌桓

曹操为什么远征乌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675 更新时间:2024/1/14 7:22:45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死,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不和,发生火并。袁谭不敌袁尚,向曹操乞降。

建安九年(204年)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谭之机,进军围攻邺城(今河北邯郸临漳西一带)。袁尚率军回救,依滏水(今滏阳河)为营,曹操进军将其营寨包围。袁尚害怕,请求投降,曹操不许。袁尚乘夜逃跑,袁军溃散。袁尚逃奔中山(今河北定县)。曹操命人拿着缴获袁尚的印绶节钺招降邺城守军,城中斗志崩溃。邺城遂被曹操攻破。从这一年起,曹操把自己的据点北迁到了冀州邺城,政令军队此后皆从此出,而汉献帝的都城许县则只留些许官吏。

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曹操又以负约为名,攻灭袁谭,冀、青二州平定。于是,曹操上表让还兖州牧,改任冀州牧。袁尚兵败后,逃奔幽州刺史袁熙。不久,袁尚、袁熙又逃奔三郡乌桓。同年,黑山军首领张燕率领其部众十余万人投降曹操。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攻灭高干,平定并州。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为了肃清袁氏残余势力,也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决定远征乌桓。汉末,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结合,是为三郡乌桓,其首领为辽西部的蹋顿。三郡乌桓与袁氏关系一直很好,并屡次侵扰边境,掳掠人口财物。

五月,曹操亲率大军到达无终(今蓟县)。时正雨季,道路积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曹操从无终人田畴之议,改从一条久已断绝,但“尚有微径可寻”的路线进军。在田畴的引导下,曹操大军登徐无山(今河北玉田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直指乌桓老巢柳城(今辽宁朝阳南)。

八月,曹军进至离柳城不足二百里时,乌桓才发现,于是蹋顿与袁尚、袁熙等人率数万骑兵迎击。二军相遇,时乌桓军军势甚盛,而曹军则是“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唯独张辽力劝曹操迎战。曹操登高瞭望,见乌桓军虽多,但阵势尚未摆好,遂命将自己的持麾授予张辽暂用。张辽指挥先锋部队,乘乌桓军阵稍动之机,向乌桓军发动猛攻。乌桓军大败,死者被野。乌桓单于蹋顿也被临阵斩杀。曹军在白狼山之战中,大获全胜,胡、汉降者二十余万。

袁尚等人逃奔割据平州的公孙康。这时,有人劝曹操乘势进击公孙康,曹操说:“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也。”遂率军还师。不久,公孙康果然斩杀袁尚、袁熙,并将其首级献与曹操。诸将不明所以,曹操说:“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于是,曹操攻破三郡乌桓,也彻底肃清了袁氏势力。

十一月至易水,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上郡乌丸行单于那楼将其名王来贺。同年郭嘉因水土不服、气候恶劣、日夜急行操劳过度,在曹操北归前病逝。归程途中,据《曹瞒传》记载:“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标签:

更多文章

  • 曹操是什么时候开始崭露头角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熹平三年(174年),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硕的叔父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

  • 建文帝失踪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明朝各种案件有很多,但是第一悬案必是建文帝失踪。1402年,大明皇宫内燃起了熊熊大火,这场大火被灭之后,建文帝朱允炆失踪了,下落不明,随后他的叔叔朱棣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皇帝宝座。政权完成了交替,但建文帝去了哪里成了一桩历史悬案。朱允炆是朱元璋的皇长孙,朱元璋去世时,将皇位传给了善良荏弱的朱允炆,但朱允

  • 曹操什么时候占据兖州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治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东南)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当年冬天,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又助袁绍打败刘备

  • 曹操出身身世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三国志》称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颇有名望。汉桓帝时,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年轻时期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

  • 李元则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渊

    李元则(620年 - 651年),字彝,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第十二子,母为王才人。 武德四年(621年),出任婺州刺史,封为荆王。贞观十年(637年),为遂州都督,改封彭王,任遂州都督,不久就因为所穿的冠服过于奢侈僭越免官,十七年,任澧州刺史,改变过往的作风,励精图治,颇有政绩。永徽三年,去世

  • 李元懿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渊,唐高祖

    李元懿(620~673年),字号不详,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母为宝林张宠则。聪明好学,深得宠爱。武德四年(621年),册封滕王。贞观七年(633年),外放兖州和安州都督。十年(636年),授郑州刺史,册封郑王。迁潞州刺史,建舍利塔,颇有政绩。唐高宗时期,累授

  • 李渊为什么要杀李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渊

    李密反隋不成投靠李渊,但是李渊后来却杀了他,李渊为何要除掉李密,究竟因为什么事情?李密本身是出生于贵族家庭,学识渊博,而且文学和武术双全,理想志向非常的远大,常以拯救世界为己任,他的曾祖父是西魏国家的八大支柱之一,父亲是隋朝的上柱国。他的故事至今一直流传着,成语“牛角挂书”来自于李密的故事,描述了一

  • 唐高祖李渊第十二女淮南公主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淮南公主,李渊,李澄霞,唐高祖,公主

    李澄霞,唐朝公主,唐高祖李渊第十二女,生母不详。 公主三岁时,李渊封她为淮南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公主下嫁封言道(《公主传》作封道言,误),封言道是唐朝开国宰相封德彝之子。《大唐故淮南大长公主墓志铭并序》中记载淮南公主擅弹琵琶,李渊特赐她紫橨槽金碮琵琶。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第十

  • 明神宗不上朝在干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上朝

    明朝奇葩皇帝很多,就拿往明神宗来说吧,他是明朝所有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但也是最奇葩的一个。明神宗刚刚主持朝政14年后,突然的就开始不上朝了,有六不“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之后的二十年里,明神宗一直都在后宫,每个人都想知道明神宗这20年在干什么?由于很长时间的沉积,所以民间就有关于

  • 明神宗不上朝处理朝政的方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上朝

    明神宗朱翊钧也被称为是明神宗,是明朝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但是后人却批评明神宗“二十年不上朝”,并说“明亡实亡于明神宗”。不上朝却并不意味着明神宗完全不理朝政,“万历三征”这一大型的军事活动就是明神宗在位时期发生的,“三征”是指先后在明朝的西北、西南边疆以及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活动。这三场大战的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