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温是谁?张惠和他是什么关系?张惠对他的影响如何?

朱温是谁?张惠和他是什么关系?张惠对他的影响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292 更新时间:2023/12/6 4:35:30

梁太祖朱温(后为朱晃)作为一个被贴上“最淫乱的皇帝”的标签的人,似乎,专情两字跟他没有丝毫的关系。但是,我却说,他的专情都给了一个女子张惠。

少年时期朱温与二哥朱存进山打猎,遇到了到龙元寺进香还愿的富家少女张氏。张氏是宋州刺史张蕤的女儿,温柔美丽。朱温对张氏一见倾心,慨然对二哥说:“过去,汉光武帝曾经说过:‘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如阴丽华。当日阴丽华也不过如此,而我未尝不可以成为汉光武帝呢!总有一天,非把张女娶为妻子不可。”

后来朱温参加了农民军起义,因为自己的骁勇善战深得黄巢赏识,成为黄巢的亲信。由于朱温在战场上英勇善战、屡立战功,中和二年(882年)正月,黄巢任命朱温为同州防御史,让他带兵去从唐军手中夺回同州。在同州,他与自己的心上人张氏意外相逢。此时张氏因父母双亡,孤女无法生存于乱世,早已经沦落为难民,流落到同州,为朱温部下所掠取,见她美貌出众,便进献给朱温。朱温认出了张氏,欣喜若狂。张氏却根本不认识朱温。当她得知朱温是自己同乡,且在数年前就对自己倾心不已,一直念念不忘,以致至今未娶,不禁十分感动。朱温趁机嘘寒问暖,提出要娶张氏为妻。张氏正处在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境地,又见到朱温确实是真情一片,自然不能拒绝。为了表示隆重,朱温还千辛万苦地寻访到张氏的族叔,按照古礼,三媒六聘,择吉成婚。可见他对这门亲事是何等的看重,张氏在他心中的地位也由此可见。

张惠既有温柔的一面,又有英武的一面,体贴照顾朱温的同时常有让朱温钦佩的计谋。在这位刚柔相济、贤惠机智的妻子面前,朱温的狡诈反而显得粗浅,暴躁的朱温也收敛了许多。不但内事做主,外事包括作战也常让朱温心服口服。凡遇大事不能决断时就向妻子询问,而张惠所分析预料的又常常切中要害,让朱温茅塞顿开。因此,对张惠越加敬畏钦佩。有时候朱温已率兵出征,中途却被张惠派的使者赶上,说是奉张夫人之命,战局不利,请他速领兵回营,这位就立即下令收兵返回。朱温本性狡诈多疑,加上战争环境恶劣,诸侯之间你死我活的争夺,更使朱温妄加猜疑部下,而且动不动就处死将士。这必然影响到内部的团结和战斗力,张惠对此也很明了,就尽最大努力来约束朱温的行为,使朱温集团内部尽可能少地内耗,一致对外。

不幸的是,张惠却早早病逝,临终前,张惠还对朱温劝道:“既然你有这种建霸业的大志,我也没法阻止你了。但是上台容易下台难,你还是应该三思而后行。如果真能登基实现大志,我最后还有一言,请你记下。”朱温忙说:“有什么尽管说,我一定听从。”张惠缓缓说道:“你英武超群,别的事我都放心,但有时冤杀部下、贪恋酒色让人时常担心。所以‘戒杀远色这四个字,千万要记住!如果你答应,那我也就放心去了。”

张惠去了,带着朱温唯一的专情走了,自此,没了张惠的陪伴,朱温开始纵情声色,荒淫骄奢,甚至与自己的儿媳乱伦。好像那个一心苦等张惠数十年的朱温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眼神混沌、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糟老头。

你说,是朱温爱的太深沉,唯一挚爱的离去让他无法接受以致游戏人间,还是他天性如此,张惠的离去只是一个诱因?谁又知道呢?

标签: 一个妻子自己张氏张惠

更多文章

  • 谁的一句话让毛主席下决心来搞核武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核,美国,原子弹,日本,苏联

    众所周知,自世界上有核武器以来,毛主席前后对核武器的认识是有很大变化的。起初,毛主席藐视核武器,直到后来当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后,毛主席对核武器的认识才有了本质性的主动性的变化。变化过程中,有个人不能不提,他是居里夫人的女婿。早在1945年8月13日,美国人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几天以后,毛泽东在延

  • 明代宦官张敏简介 张敏人物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敏,十分,于是,贵妃,自己

    明宪宗是明朝一位非常有名的皇帝,倒不是因为他昏庸或者圣贤,而是因为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万贵妃。万贵妃原本只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宫女,但是却自幼侍候明宪宗长大。等到明宪宗继位为帝之后,不顾众人阻止,封万贵妃为妃。万贵妃比明宪宗大将近二十岁,明宪宗正当壮年的时候,应当是万贵妃黄花半残之时

  • 李煜是谁?他有什么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但是,太子,不得,李煜,因此

    我是如何知道李煜的呢?大概是他的那一首《虞美人》吧,“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能深切地体会到他想表达的物是人非的支离破碎之情,但是也不得不感叹,这样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其

  • 冯道是谁?他为何被称为官场不倒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如是,没有,一个,君,无所不

    冯道是一个极为特别的人,让我十分感兴趣的是他“不倒翁”的称号,历经4朝,侍奉过十位皇帝,不倒不倒,妙极妙极。中国的文人都极有风骨,不服权势,不慕金钱,讲究的是知遇之恩,所以自古便有“忠臣不事二主”,连武将也不能免俗。比如吕布,便被张飞骂作“

  • 海瑞罢官,所谓“清官”背后的“私欲”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海瑞,自己,他们,成龙,清官

    专制社会,是无边无际的漫漫长夜,各朝代少有的一群清官廉吏便成了黑暗中极为宝贵的一点星光、烛照,祖祖辈辈的老百姓太珍视这些人物了。民间愿意把清官打扮成不食人间烟火的“铁人”。可惜,诸位“青天大老爷”也富有七情六欲。既是血肉之驱就难免有割除不掉的&ldqu

  • 《酌中志》作者刘若愚简介 刘若愚人物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若,因为,太监,受到,自己

    《酌中志》是记述晚明时期,明朝宫闱之事的著作,共二十四卷,详细记载了明万历朝至崇祯初年的宫廷事迹。作者以其在宫闱之中的所见所闻,包括皇帝,后妃及内侍的日常生活,宫中规则、内臣职掌从及饮食,服饰等等记述其中,详尽而仔细,是可以翔实可信的。相比于只是大略记载大事件的正史,《酌中志》更为仔细详尽,涉及方方

  • 昌盛是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朝鲜,明朝,昌盛,作为,但是

    昌盛,贵州都匀长官司人,是明朝初年的太监,从明太祖到明宣宗时期,都深受皇帝的信任,在神宫监任职。昌盛在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时入宫,当时年仅十一岁,就被分配到太祖身边伺候。虽然年纪小,但是办事却麻利谨慎,因此得到明太祖恩宠。不止是明太祖,后来他去成祖跟前听后差遣,也能很快的将事情办好,也受到明成祖的重视

  • 张学良自述: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事变,张学良,责,日本,抵抗

    关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政策,多年来都流传说:是蒋介石下令让张学良不抵抗的,但后来又把不抵抗的责任都归到张学良头上。张学良替蒋介石背了黑锅。现在史学界正在对此进行澄清。这里专门介绍张学良晚年对此问题的说法。张学良晚年多次谈及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责任问题。他反复说明,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

  • 进士太监成敬简介 成敬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太监,景泰,因为,之后,所以

    成敬是宣德到景泰年间的太监,之所以说他是进士太监,是因为他有进士的功名。许多人对此表示疑问,一个太监什么时候也可以考取功名了?太监的确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但是成敬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还不是太监。问题又来了,既然他是进士的功名,那么入朝做官就好,如何会成为皇宫中的一个太监呢?这要说到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晋王

  • 明英宗时期“曹石之变”是如何发生的?曹吉祥一个太监哪里来的胆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后来,自己,谋反,之后,吉祥

    “曹石之变”,指的是明英宗时期权宦曹吉祥和权臣石亨的叛变,二人在内朝和外朝权势滔天,势力相当,所以被当时人合称为“曹石”。曹吉祥和石亨二人,都是通过帮助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坐上皇位而受到明英宗的宠信和重用。依靠着夺门之功,二人成为朝中权贵,肆意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