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被活活饿死

解密: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被活活饿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292 更新时间:2023/12/21 8:02:46

齐桓公登位之初,他听从了鲍叔牙的规劝,不但原谅了对他有一箭之仇的对手管仲,而且还重用他为相。管仲果然有经天纬地之才,他在辅助齐桓公期间,大力推行政治经济改革,尊重民意,顺应民心,使齐国日益强盛。

桓公、管仲君臣经过近四十年的励精图治,终于修成正果。齐桓公“九会诸侯,一匡天下”,成了“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霸主。管仲也同周公一起,被后人尊为圣相。君臣二人,在春秋史册上留下了靓丽的一页。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齐桓公晚年,同样陷入了历代君王很难逃脱的这一魔咒。晚年的齐桓公日渐昏聩,宠信重用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谄媚邀宠的奸佞小人,导致齐国内政日趋腐败,国势日渐衰微。

易牙本是齐桓公的一名厨师,有一天,齐桓公对易牙说:“我尝遍了你烹饪的山珍海味,唯有没尝过人肉的滋味”。易牙回家后,竟然把自己亲生的儿子杀掉了,烹饪后献给齐桓公品尝。

齐桓公居然对他这种残忍的恐怖行为大加赞叹,竖刁为了能够时刻呆在齐桓公身边,竟然把自己阉割了,做了宦官。开方本是卫国人,他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父亲死了也不去奔丧。

齐桓公认为这三个人爱国君胜过爱自己的儿子,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父亲,认定这三个人就是天下最爱国君,对国君最忠诚的人。因此,格外宠信重用他们。

但是,管仲不这么认为,他凭着自己敏锐的政治嗅觉,早已看穿了易牙三人的真实的企图。他语重心长地劝谏齐桓公道:“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儿子都能残忍杀害,狠毒地去自残自己的身体,丝毫不爱戴自己的父亲,还能指望他去爱别人吗?

管仲在临终前,坚决拒绝了齐桓公提出让易牙任相的建议,并一再告诫桓公要防范易牙的野心和阴谋。可惜,管仲的这些肺腑之言全被齐桓公当做了耳边风,最后,齐桓公只得独自吞下自己酿成的苦果了。

管仲死后二年,齐桓公重病不能上朝理事。此时,已经掌握朝中大权的易牙,立即露出了狰狞的面孔。他伙同竖刁,派人把守宫门,假托君命,不准大臣入内。

暗地里把齐桓公砌在一间封闭的小屋里,只留一个狗洞,每天派人从洞口探看齐桓公是否断气了。齐桓公被活活饿死后,易牙一伙同桓公几个儿子各拉一帮人马,为争夺王位厮打成一团。

因为无人主丧安葬,导致齐桓公尸体腐烂生蛆,臭不可闻。威震天下的一代霸主,竟被自认为对己最忠诚的人害得如此凄惨,这真是天大的讽刺!

恶狼不会因为一个人的伟大或者可爱而不去吃他。同样,一个冷酷的人也不会由于你给了他多少好处而去改变恶毒的本性。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无论环境如何险恶,他的慈爱也会自然流露出来。

也是在春秋时期,中山国君孟孙狩猎时,逮住了一只小鹿,他把这只活波可爱的小鹿交给侍从秦西巴带回宫中,秦西巴回去的路上,一只母鹿一直跟着哀鸣,他被鹿的母爱所感动,冒着抗旨杀头的危险,放了小鹿。

没想到,国君孟孙不但没发怒惩治他,反而认为他是一个仁慈有爱心的善人,立刻提拔他做了自己儿子的老师。孟孙这种见微知著的洞察力,不能不让人佩服。反观易牙那种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恐怖忠诚,早已超出了人性的范围。虎毒尚不食子,何况于人!

易牙那种禽兽不如的恶行,常人都可看出其凶残的本性,可为什么偏能得到齐桓公的赏识呢?晚年的齐桓公可谓是功成名就,对外,他是号令天下诸侯的霸主;对内,他是臣民争相邀宠效忠的国君,大有天下舍我其谁的霸气。

他常年处于五彩缤纷的光环之下,自然容易被照花了眼,耀昏了头。在无限膨胀的荣耀感中,他只能从花样百出的效忠行为中,去寻找出别出心裁的另类来。

易牙凭借杀子效忠拔得头筹,竖刁挥刀自宫紧随其后,开方父死不奔丧,也赢得一席。可以说,此时头昏眼花的齐桓公的目光不会超过自己的影子。假如他把眼光稍微放远一点点,那么,他就会很清楚地看到易牙杀子的无人性,竖刁挥刀自宫的无情,开方心中无父的无义。

这三个无人性,无情无义的奸佞小人就不会在堂上兴风作浪,他也不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假如他那塞满阿谀奉承,歌功颂德的脑袋里,留下一点点空隙去盛放管仲的异样声音,他也不会造成这个千古遗恨。假如他还能保持当年勤勉治国时的一点点进取精神,他一定会想到:这三个别样的忠诚,除了讨好国君之外,于国于民又有何益?说到底,把齐桓公活活饿死的人,正是齐桓公自己。可惜,历史从来没有假如。

今天,我们重翻这段久远的历史档案,并非突发幽古之思,人们总能从历史事件中得出宝贵的经验教训,免于重蹈历史陷阱。齐桓公晚年的悲剧告诉我们:权势和名利就是迷乱人们心智的二副春药。有人获得的权势越大,头脑越是昏愦,攫取的名利越多,行为越是荒唐。

易牙的恐怖忠诚警示我们:凶残是邪恶的通行证,反人性的忠诚就是阴谋背叛的前奏曲,善良则是照耀人类前进的那束永不熄灭的火炬!

标签: 国君一个忠诚自己不会

更多文章

  • 朱温是谁?张惠和他是什么关系?张惠对他的影响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一个,妻子,自己,张氏,张惠

    梁太祖朱温(后为朱晃)作为一个被贴上“最淫乱的皇帝”的标签的人,似乎,专情两字跟他没有丝毫的关系。但是,我却说,他的专情都给了一个女子张惠。少年时期朱温与二哥朱存进山打猎,遇到了到龙元寺进香还愿的富家少女张氏。张氏是宋州刺史张蕤的女儿,温柔美丽。朱温对张氏一见倾心,慨然对二哥

  • 谁的一句话让毛主席下决心来搞核武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核,美国,原子弹,日本,苏联

    众所周知,自世界上有核武器以来,毛主席前后对核武器的认识是有很大变化的。起初,毛主席藐视核武器,直到后来当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后,毛主席对核武器的认识才有了本质性的主动性的变化。变化过程中,有个人不能不提,他是居里夫人的女婿。早在1945年8月13日,美国人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几天以后,毛泽东在延

  • 明代宦官张敏简介 张敏人物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敏,十分,于是,贵妃,自己

    明宪宗是明朝一位非常有名的皇帝,倒不是因为他昏庸或者圣贤,而是因为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万贵妃。万贵妃原本只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宫女,但是却自幼侍候明宪宗长大。等到明宪宗继位为帝之后,不顾众人阻止,封万贵妃为妃。万贵妃比明宪宗大将近二十岁,明宪宗正当壮年的时候,应当是万贵妃黄花半残之时

  • 李煜是谁?他有什么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但是,太子,不得,李煜,因此

    我是如何知道李煜的呢?大概是他的那一首《虞美人》吧,“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能深切地体会到他想表达的物是人非的支离破碎之情,但是也不得不感叹,这样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其

  • 冯道是谁?他为何被称为官场不倒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如是,没有,一个,君,无所不

    冯道是一个极为特别的人,让我十分感兴趣的是他“不倒翁”的称号,历经4朝,侍奉过十位皇帝,不倒不倒,妙极妙极。中国的文人都极有风骨,不服权势,不慕金钱,讲究的是知遇之恩,所以自古便有“忠臣不事二主”,连武将也不能免俗。比如吕布,便被张飞骂作“

  • 海瑞罢官,所谓“清官”背后的“私欲”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海瑞,自己,他们,成龙,清官

    专制社会,是无边无际的漫漫长夜,各朝代少有的一群清官廉吏便成了黑暗中极为宝贵的一点星光、烛照,祖祖辈辈的老百姓太珍视这些人物了。民间愿意把清官打扮成不食人间烟火的“铁人”。可惜,诸位“青天大老爷”也富有七情六欲。既是血肉之驱就难免有割除不掉的&ldqu

  • 《酌中志》作者刘若愚简介 刘若愚人物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若,因为,太监,受到,自己

    《酌中志》是记述晚明时期,明朝宫闱之事的著作,共二十四卷,详细记载了明万历朝至崇祯初年的宫廷事迹。作者以其在宫闱之中的所见所闻,包括皇帝,后妃及内侍的日常生活,宫中规则、内臣职掌从及饮食,服饰等等记述其中,详尽而仔细,是可以翔实可信的。相比于只是大略记载大事件的正史,《酌中志》更为仔细详尽,涉及方方

  • 昌盛是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朝鲜,明朝,昌盛,作为,但是

    昌盛,贵州都匀长官司人,是明朝初年的太监,从明太祖到明宣宗时期,都深受皇帝的信任,在神宫监任职。昌盛在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时入宫,当时年仅十一岁,就被分配到太祖身边伺候。虽然年纪小,但是办事却麻利谨慎,因此得到明太祖恩宠。不止是明太祖,后来他去成祖跟前听后差遣,也能很快的将事情办好,也受到明成祖的重视

  • 张学良自述: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事变,张学良,责,日本,抵抗

    关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政策,多年来都流传说:是蒋介石下令让张学良不抵抗的,但后来又把不抵抗的责任都归到张学良头上。张学良替蒋介石背了黑锅。现在史学界正在对此进行澄清。这里专门介绍张学良晚年对此问题的说法。张学良晚年多次谈及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责任问题。他反复说明,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

  • 进士太监成敬简介 成敬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太监,景泰,因为,之后,所以

    成敬是宣德到景泰年间的太监,之所以说他是进士太监,是因为他有进士的功名。许多人对此表示疑问,一个太监什么时候也可以考取功名了?太监的确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但是成敬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还不是太监。问题又来了,既然他是进士的功名,那么入朝做官就好,如何会成为皇宫中的一个太监呢?这要说到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