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刘大櫆

刘大櫆——桐城三祖之一

刘大櫆

刘大櫆的资料

中文名:刘大櫆

别名:刘才甫,刘耕南,刘海峰

国籍:清朝

民族:汉

出生地:今安徽省枞阳县汤沟镇(陈洲)先进村

出生日期:1698年

逝世日期:1780年

职业:教书先生

信仰:儒家思想

主要成就:桐城散文流派的集大成者

代表作品:《刘海峰诗文集》、《论文偶记》等

有名弟子:姚鼐 王灼 吴定 程晋芳 钱鲁斯

历史地位:桐城三祖之一

论文主张:强调神气、音节、字句的统一

刘大櫆的介绍

刘大櫆(1698-1779),字才甫,又字耕南,号海峰。籍贯安徽桐城(今属安徽省枞阳县汤沟镇先进村)。早年着意功名,但雍正中两登副榜,皆不获举;乾隆间一再受荐应试,亦被黜落。最后得到一个黟[yī]县教谕,做了没几年便告老还乡。晚年隐居枞阳,以耕读自娱。少年时师同邑吴直,中年时又游方苞之门而传其古文义法,后又传之弟子姚鼐[nài],因此,方、刘、姚成为古文中桐城派三祖,其中刘氏实是起了由道致文的承前启后作用。刘氏为文除习儒经外,兼集《庄》、《骚》、《左》、《史》、韩、柳、欧、苏之长,“熔诸家为一体”,其气肆

有关“刘大櫆”的历史故事

  • 刘大櫆

    刘大櫆(kuí,1698年-1779年或1780年),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人)。清代中期古文家、诗人,桐城派代表作家。[1-2]刘大櫆早年抱“明经致用”之志,但屡试不中。雍正四年(1726年),刘大櫆初至京师,年富才盛,文动京师。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十年

  • 刘大櫆的生平简介

    刘年夜櫆(1698——1780),字才甫,一字耕北,号海峰,古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人。刘年夜櫆建干好髯,性情奔放,纵声读新诗文,韵调铿锵,喜喝酒,好吟诗。受教于乡亲吴曲,才干出寡。书喷鼻家世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刘年夜櫆出世于安徽桐乡,少小时代随着女亲以及哥哥念书。刘门第代皆寓居正在陈家洲,厥后

  • 刘大櫆的文学主张

    刘年夜櫆(kuí,1698年-1779年或者1780年),字才甫,一字耕北,号海峰,安徽桐乡人(古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人)。浑代中期古文家、墨客,桐乡派代表做家。年夜櫆建干好髯,性情奔放,纵声读新诗文,韵调铿锵,喜喝酒,好吟诗。受教于乡亲吴曲。雍正四年(1726),刘年夜櫆初至都门,年富才衰,文动都门

  • 刘大櫆的主要影响

    刘年夜櫆(kuí)出生于安徽省枞阳县汤沟耕读世家,祖、女均为秀才,塾师兼事农做。年夜櫆曾经自行“门第皖江侧,薄田十亩余。”少小,从女念书,(一道刘年夜櫆为汉下祖刘邦少子齐王刘胖后代,陈洲刘氏伯二公第十八世孙,属先字辈)“桐乡派”代表人物。古文创做刘年夜櫆总结以及收展了桐乡派集文实践。他的文教举动次要

  • 刘大櫆作品 刘大櫆散文 刘大櫆方苞关系

    刘大櫆是清朝学者,师从方苞,又有弟子姚鼐,三人被尊为“桐城三祖”,他也为桐城派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时人称其是韩愈、欧阳修一流人物。刘大櫆作品刘大櫆著有《海峰先生文集》10卷、《海峰先生诗集》6卷、《论文偶记》1卷、编《古文约选》48卷、《历朝诗约选》93卷,纂修《歙

  • 刘大櫆的弟子有哪些 刘大櫆的历史地位

    刘大櫆是桐城散文流派的集大成者,被誉为桐城三祖之一,姚鼐、王灼、吴定等人是他的弟子,著有《刘海峰诗文集》、《论文偶记》等作品。刘大櫆的弟子有哪些其弟子以桐城姚鼐、王灼、歙县吴定、程晋芳、常州钱鲁斯等最为著名。在刘大櫆诸弟子中,姚鼐学宗方、刘,由欧王入左史,其文纡徐卓荦,风格雅洁醇正,为桐城古文正传

  • 桐城派四个代表人物之一刘大櫆的奋斗人生(桐城三祖)

    刘大櫆(1698—1779年),祖籍桐城(今枞阳县陈家洲),是桐城派四个代表人物之一。刘大櫆去世后,姚鼐有诗凭吊其故居:“寥寥空宇今罗雀,兀兀荒台古射蛟”,即感慨刘大櫆去世后,人才稀少,故居荒凉。百世所述,当世则穷在科举道路上,刘大櫆是

  • 桐城派四个代表人物之一刘大櫆的奋斗人生

    刘大櫆(1698—1779年),祖籍桐城(今枞阳县陈家洲),是桐城派四个代表人物之一。刘大櫆去世后,姚鼐有诗凭吊其故居:“寥寥空宇今罗雀,兀兀荒台古射蛟”,即感慨刘大櫆去世后,人才稀少,故居荒凉。百世所述,当世则穷在科举道路上,刘大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