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深秀:“戊戌君子”中最年长一位,为康有为频递奏章招来攻击

杨深秀:“戊戌君子”中最年长一位,为康有为频递奏章招来攻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604 更新时间:2023/12/11 4:08:14

1898年夏秋的那场变法,不仅开展百余日便遭扼杀,更由“戊戌六君子”的颈血画上了句号,愈发染上悲怆的色彩。谭嗣同杨锐刘光第康广仁林旭杨深秀的名字,从此在诸多历史书写中融为一体,成为一个为改革而牺牲的经典象征。 “六君子”的合称,让六人的个性差异在大众眼中显得模糊不清,似乎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小团体。事实上,在经历、性格乃至政见上,他们之间颇有不同之处,并不能一概视之。六君子同在北京菜市口罹难,可以说是冥冥中的命运把六条不同的人生轨迹牵到了同一个终点上。之前国历君分别给大家讲过豪气冲天的谭嗣同、被哥哥光环笼罩下的康广仁、年少英才林旭、不喜应酬的刘光第、阴差阳错而殉难的杨锐,今天咱们讲一下最后一位杨深秀。

杨深秀是六君子中年岁最长的一位,也是唯二的进士之一。他与刘光第同样从刑部起家,由主事、员外郎、郎中一路升迁,1897年12月转任御史。御史专司进谏,但在当时的官场风气下,他们的作用往往变调走味。不少人堕落为政治斗争中毫无原则的打手,也就是俗话说的“都老爷卖折子参人”。所以晚清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中讥讽地写道:“穷京官做都老爷,原是皇上挑他赚两个的。”事实上,康有为一派为了维新事业,也不惜花钱买通御史。1896年底,梁超曾经筹备一个后来未能实施的大计划:众筹3000两银子,雇10位御史上奏,发动一场改革科举的舆论战!

不过,杨深秀不会是那种御史。他虽然直到1897年底才结识康有为,但很快被这位比自己还小几岁的名士打动,成为“康党”的重要成员之一。当时正值德国强占胶州湾,在他被任命为御史的第三天,便上奏了一篇康有为起草的奏折,请求联合英俄两国对抗德国。之后,杨深秀频频为康有为代上奏折,甚至弹劾被认为阻挠新政的礼部尚书许应骙。

当然,这样做自然会招来攻击,最厉害的便是御史文悌的一次上奏。文悌本来也是康有为刻意结交的御史,但因为不满“孔子改制”的理论,两人很快翻脸绝交。1898年7月8日,文悌递上一篇4000余字的长篇奏折攻击康有为,其中提到杨深秀受康蛊惑,“竟告奴才以万不敢出口之言”。“万不敢出口之言”,自然是大逆不道的话了,这是一个极其险恶的指控。对这篇奏折,光绪帝采取了强势的态度,下谕斥责文悌受人唆使,不能胜任御史,打回原先任职的单位户部。但在光绪帝失去权力之后,杨深秀必然无法幸免。

在入狱的短短几天里,杨深秀用香火头在墙上写过三首七律。从这首诗中可以知道,他没有后悔:

久拚生死一毛轻,罪臣偏由积毁成。

自晓龙逢非俊物,何尝虎会敢徒行。

圣人岂有胸中气,下士空思身后名。

缧绁到头真不怨,未知谁复请长缨。

杨深秀,字漪邨,山西闻喜人,1849年生,1898年9月28日被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同治没有子嗣,去世后慈禧给出一个大臣无法反对又居心叵测的建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太后是清帝国实际掌门人,她继承的这份遗产来自其亡夫咸丰帝。咸丰为道光帝第四子,也是清帝国第九位皇帝。道光二十六年(1846)被立为储君,三十年(1850)接替乃父继位。被史家称为“苦命天子”的咸丰生不逢时。清帝国刚刚度过中英交涉的困难期,不久即迎来席卷东南半壁的太平天国起义,动荡经久不息,而且

  • 慈禧给光绪找了个“大阿哥”,两人不但嫌隙冰释还更加互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重新理解光绪帝在政变之后的病,我的看法是:既有生理上的,更有心理上的。光绪帝幼年时代就身体不好是事实,肾功能有问题也是显而易见,大婚十年依然没有儿子,可能就和其身体状况有关。至于心理上的,既然说不清楚与康、梁“保皇”运动的关系,那剩下的路只有一个,以离开换取太后的认同、信任。所以我们看1898年底

  • 慈禧为何选择了光绪?除了是其亲侄子,更重要的是竞争者槽点太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18岁的小皇帝亲政。不到两年,同治十三年(1875)十二月初五,小皇帝驾崩。但因清帝国的整体利益,她迅速从个人悲伤中走出,建议为咸丰帝——而不是同治帝——选择一个新的接班人。她的理由是,天下毕竟是咸丰帝的天下,咸丰传给了他的儿子同治。同治没有儿子,现在所要选择的皇帝,只

  • 戊戌政变后光绪没有被幽禁在瀛台?光绪帝确实病了,而且不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戊戌政变是突发事件,也并非过去所说是戊戌维新运动激进措施引起的反动,而是各种政治势力误读误判的结果。康有为一再说他们的目标是“保皇上救中国”,而其结果却是害了皇上,也害了中国。戊戌政变发生后,光绪帝无法解释清楚与康有为等人的关系,无法让慈禧太后在内心深处重新认同他。因此,光绪帝不得不请求太后再度垂

  • 两道决定大清命运的奏折,慈禧看后彻夜未眠,但有一事一直没看懂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1898年9月14日,伊藤博文抵京来中国游历。1898年9月19日晚,就在光绪召见伊藤博文的前一天,康有为拟写《时局艰危,拼瓦合以救瓦裂折》,以杨深秀的名义上呈。康在奏折中提出“合邦”之策,认为中国“非联合英、美、日本,别无图存之策”,同时向朝廷推荐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和日本原首相伊藤博文,认为他们

  • 光绪向康有为倒苦水,维新派却全体乱了阵脚,手捧密诏竟然都哭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戊戌政变中,袁世凯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1898年八月初三日7时至9时,谭嗣同夜访袁世凯。谭对袁世凯说,当前形势对皇帝大大不利。荣禄将于今年九月(农历)天津阅兵时杀掉皇帝,要袁世凯八月初五(9月20日)到光绪皇帝处要朱谕一道,令其带兵在天津杀掉荣禄。然后带领手下兵马入京,一半围住颐和园,另一半守住宫

  • 和咸丰关系最好的郡王,捉拿肃顺成为他一生的荣耀,动辄炫耀一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五个儿子,咸丰皇帝的亲弟弟,慈禧太后的亲妹夫,同治皇帝的亲叔叔,光绪皇帝和摄政王载沣的老父亲,生来就是天潢贵胄,注定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活着时有数不清的奴婢仆人伺候,死后有数不清的奇珍异宝随葬。人的家庭不可选择,家庭的责任也不可逃避,尤其是在皇家,贵为直系皇族的一支,

  • 咸丰关系最好的弟弟,参与政变耀武扬威,但教育起同治却一点没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晚清民国时期,政治波云诡谲,城头变幻大王旗。所谓的成功人士只是历史的一个短暂存在,刚刚达到辉煌,便被后来者取代。多少卑微低贱的人爬上来,多少位高权重的人跌下去,成功与失败之间似乎只有一念之隔,所得与所失之间难以清晰界定,历史的时空有时显得那么错乱。奕譞、载沣两代醇亲王是政治权贵,贵为皇帝之父,一人

  • 摆脱老人政治,任用年轻人推动改革,看似没毛病但光绪还是太天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光绪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希望通过这次政治改革,在短时间内改变大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制。从诏书的发布到政策的实施,从新官的任用到旧臣的黜免,基本出于圣裁。作为一代有志于改变大清命运的皇帝,我们不能怀疑他的发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家国一体,皇帝与王朝的命运关联度最大。

  • 慈禧娇纵儿子造成同治读奏折都费劲,对光绪疾言厉色致其性情压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光绪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希望通过这次政治改革,在短时间内改变大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制。从诏书的发布到政策的实施,从新官的任用到旧臣的黜免,基本出于圣裁。作为一代有志于改变大清命运的皇帝,我们不能怀疑他的发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家国一体,皇帝与王朝的命运关联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