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启功为什么不欣赏翁方纲和刘墉

启功为什么不欣赏翁方纲和刘墉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460 更新时间:2023/12/24 17:45:09

翁方纲(1733—1818),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翁方纲学识广博,对颜书、欧书和唐人写经、汉隶都下过很大的功夫,他的书法讲究无一笔无出处,也就是说,讲究写出来的字,每一个地方都能从前人那里找到根据。

(翁方纲书法)

刘墉(1719—1804),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邹城。乾隆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这位大神的特点是书法从不拘泥古人笔墨。

(刘墉书法)

包世臣(前面这个系列的文章中讲过这位大神)《艺舟双楫》记载了一个翁方纲与刘墉互相讥评的故事:“乾隆间,都下言书推刘诸城(指刘墉)、翁宛平(指翁方纲)两家。戈先舟学士,宛平之婿而诸城之门人也。尝质诸城书诣宛平,宛平曰:‘问汝师那一笔是古人’。学士以告诸城,诸城曰:‘我自成我书耳,问汝岳翁哪一笔是自己。’”

两人书法一个全出古人,一个全由自出,可见书法风格独特。能占一时之雄的书法,当差不到哪儿去。

功老人在他的《论书绝句》第九十首里提到过两人,但都评价不高,原诗如下:

高邮之后有番禺,安雅终推学者书。一代翁刘空作态,几经鸣鼓召吾徒。

我们来逐句解释一下:

第一句,高邮,指王念孙,字怀祖,高邮人。之后有,后面有。番禺,指陈澧,字兰甫,番禺人。

第二句,安雅,安详雅致。终推,终究首推。学者书。有学问的人写的书法。安详雅致的书法还是要看那些学问大家们的书法。

第三句,一代翁刘,一代书家翁方纲和刘墉。空作态,空摆出来姿态。

第四句,几经鸣鼓召吾徒,这里有个典故,孔子听说他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聚敛钱财的事情之后,对他的学生们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这个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了,大家可以鸣鼓攻打他了。这里的意思是说,翁方纲和刘墉的书法都难称正宗。

(王念孙《致渊如书札》)

启功在本诗的注解里提到,乾隆嘉庆年间的学者,下大功夫在书法上的,没有人能比得过钱竹汀先生,但是他的书法控笔略失于重,隶书更是不免有钝滞之讥;而戴震戴东原的书法呢,见过很多,包括他的殿试策论,手简,手稿,看上去根本没有要传之后世的意思;而朱筠朱笥河先生书法好作“隶古定”体,隶古定就是用楷书的笔画来写古科斗文。

(陈澧书法)

这年代的书法中有一位高邮人,叫王念孙,传世的文章手稿、函札很多,这些文稿中没有专意于书法,但书法表现却是天真平易,生平的文化造诣和学养,全部能从点画之间看出来,真是绝妙的学者书法。再有就是陈兰甫,因为受过翁方纲的影响,也杂染了一些翁氏的毛病,但后来融合欧体字以及米芾书法,终成自家面目,书法间自家性情毕现,他写的文稿都是慢慢在讲学问,从头至尾千余言,无丝毫矜持,无丝毫懈怠,真是好书法。

鲁迅书法)

其实,在文人书法很有价值这一点,我非常认同启功先生的观点,比如我就特别喜欢鲁迅先生的书法、胡适先生的书法,都是在书写之中自然而然可以带出作者本人的学识和修养,带出非常浓重的学者气、书卷气,既灵动又朴实。

(胡适书法)

启功老先生认为翁方纲和刘墉的书法如“抟土揉脂”,意思就是说像是以土或者脂所塑,散漫而柔软,抟土当然是指翁方纲,揉脂当然是指刘墉。以这样的创作方法写出来的书法,肯定不值得提倡。

这其实也是给学习书法界定出来一条较可行的道路:1、学习古人书法;2、跳出古人书法,找到自我;3、积累广博的文化学识,用以滋养书法本身。

(《启功论书法》原图及诗解90,图片来自互联网)

标签:

更多文章

  • 别以为这是日本关东军。当年辨别也不难,他们一说话就露馅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1932年4月,日本关东军在“伪满洲国”组建了“皇协军”,总兵力10万。主要协助日本关东军从事“后方警备”、“维持治安”。其中也包括协助“皇协军”的内蒙古军。光看装束装备,你还以为这是关东军,其实只要一说话他们就露馅。但是,他们的编制序列、训练方式、军事体制和关东军基本一致。这是海军陆战队。高射炮队

  • 逼寡妇改嫁,减科举名额,这个明朝太监的改革意欲何为?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文/沧溟道人(明清史研究原创团队)《亚洲华尔街日报》曾经开列过一份“千年来全球最富五十人榜单”。名单中除了和珅这种家喻户晓的巨贪之外,还有一个明朝太监——刘瑾。不熟悉历史的朋友恐怕会奇怪,刘瑾是何许人也?怎么会如此家大业大?的确,刘瑾虽说是明朝权阉之一,备受明武宗朱厚照宠信,但与魏忠贤等人相比,名气

  • 和珅的生活到底有多奢侈,他死后家人又是如何的结局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文/山鬼(明清史研究团队原创作者)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在和珅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当皇帝赏识他的时候,他可以为虎作伥,狐假虎威的挟权弄私,可一旦皇帝这头大老虎饿极了,就会回过头来把这头肥嫩可口的狐狸一口吞下去,连渣滓都不剩。可是在和珅被匆忙赐死之后,他的财富还有他的感情生活以及家人后代的境况,却依旧留给

  • 《红楼梦》为什么“金陵十二钗”?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翻开《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里,能看到《金陵十二钗》的出处:“……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这是明确的出处。金陵不用说,大家好像大都认可指的是南京。钗:本来是指妇女的头饰,后来用于称呼女子为”裙钗“或者”金钗“。

  • 水浒传里恶人多,有的一作就死,有的居然上了梁山做好汉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民间有句这样的话:水浒里坏人比好人多,梁山上恶人比善人多。这话颇有几分道理。在水浒中,诸如郑屠、蒋门神之类的坏人比比皆是。就算是梁山好汉当中,恶人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善人。本文介绍这位梁山好汉就是明显的一例。他绰号船火儿,名叫张横。船火儿张横是干什么的?混江龙李俊在介绍他时,有句话说的再清楚不过,是“

  • 民国第一民主斗士:血债必须用血来偿!然后他就死了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民国大师系列(18)》闻一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1912年,年仅13岁的闻一多报考清华大学预备班。当年的作文题目是《多闻阙疑》,正好暗合“闻一多”的名字,自然激发了他的灵感,文章写得汪洋恣肆,赢得了众考官的一致赞赏。可惜的是,闻一多除了作文非常好,别的科目都水平一般,按清华的招生标准,是不能录

  • 中国历史上共600多位状元,这个状元那方面能排第一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自古朝中有人好做官,考场有人同样也能助你一臂之力,比如大明朝的第八位状元曾棨(音同“起”)。其实,这一科的考官里面,都跟曾棨没什么关系,有关系的是另一位考生——刘子钦。这位刘同学可不是一般人,在前一年的江西省乡试中,一举夺魁,是名扬天下的江西大才子。殿试的主考官是大名人解缙,也是江西人,对这位才华横

  • 他本是一名外交官 却单枪匹马灭了一个国家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汉朝有一句名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让人听得血脉偾张,豪气万丈。实际上,汉朝远远没有这句话渲染的那么强大。否则的话,汉朝皇帝就不会把包括王昭君在内的宗族女子和大量财物送给匈奴人,换取边境的安宁与和平。真正强大的国家还得是唐朝。这里举一个例子。唐朝贞观年间,出了这样一位人物——王玄策。王玄

  • 赵惠文王和和氏璧的故事,他是个如何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公元前283年,此时正是战国时期,秦国是秦昭襄王当政,赵国是赵惠文王当政,两国之间因为一块“和氏璧”,发生了一段小小的摩擦。作为事件中心的那块和氏璧,到底是什么宝贝呢?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有那种天下至宝,是很美的美玉,因为品质实在太好,还被奉为“无价之宝”和“天下所共传之宝”。除此

  • 能让慈禧晚年常常为其痛哭落泪的人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但是慈禧觉得自己并不快乐,而这些不快乐也不能对别人说。到了晚年,也许是压抑得太久,她开始跟一些她认为亲近的人唠叨自己的过去,也慨叹自己的命运。后来我爷爷到宫里去看望他姐姐隆裕的时候,隆裕亲口告诉他:“其实老太后(慈禧身边的人对她私下的称呼)并不快乐,她的难处是我们外人想不到的。就像宫里很多人都传言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