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启功章宝琛:母亲安排婚姻,43年相守却无深爱,她只跟我吃苦一生

启功章宝琛:母亲安排婚姻,43年相守却无深爱,她只跟我吃苦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148 更新时间:2024/3/28 14:12:29

图 | 少年时期的

家世显赫,婚事不易

启功一生虽然活得并不顺风顺水,可他的家世是非常显赫的。启功是雍正皇帝第九代孙,他的祖先是雍正的儿子,乾隆的弟弟。按理来说,启功身为皇家后代,理应家财万贯。无奈启功在周岁的时候父亲便已逝世,家里变得贫穷寒酸,一家子生活重担全压在了启功的母亲身上。身为家里唯一有权的发言者,启功母亲也是很在意家族传宗接代之事的。于是乎,为了延续香火,启功母亲开始给启功物色对象。

1932年3月5日,启功在家门口看见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远远看着,那身影好似戴望舒书中所写的丁香姑娘。然而,待佳人一走近,启功便发觉原来只是错觉。在他眼前的那姑娘,相貌平平,鼻梁塌陷,身材矮胖,整体散发着乡土气息,这让启功瞬间大跌眼镜。可令他更没想到的是,这就是他母亲特地为他挑选的未婚妻——章宝琛。

尽管启功内心有千万个不愿意,可他也不敢反抗母亲的命令,正所谓媒约之言,父母之命。启功只好乖乖接受安排和章宝琛相亲,就算他内心不爱这个女人,但为了让母亲放心,启功甘愿迎娶章宝琛。他不介意章宝琛比他年长两岁;不介意她相貌不佳,学识不高;也不介意她家世一般,带弟同嫁。因为这场婚事于启功而言,只是一场有名无实的闹剧罢了。

1932年10月,两人结为夫妻关系,婚礼现场极其简单朴素。那一年,启功20岁,章宝琛22岁。自章宝琛嫁予启功的那一刻开始,她就注定要经历被启功无视的命运。每次家中来了客人,启功总是和对方通宵聊天,他们聊多久,章宝琛便得端茶倒水多久。启功不是没有注意到一旁的章宝琛,只是就算知晓她在陪自己熬夜,他也不会多说一句问候的话。就和他在读书写字时一样,章宝琛看见启功在学习时,两眼总是发光,启功明白这眼里的光意味着什么,可他就是不会去主动找章宝琛聊天。在启功心里,章宝琛就是一个没化的土包子。

图 | 中年时期的启功

日久生情,惺惺相惜

婚姻初期,启功对章宝琛的态度一直都是冷漠的,可时过境迁,再冷漠的心也会被热情的爱暖化。

1937年,由于战争,北京沦陷,启功因而丢失工作。在没有经济来源的情况下,章宝琛不仅没有抱怨,还特别有条理性地计划好家里的日常开销,其人正常吃喝,就她自己省吃俭用。而省下来的钱就都留给启功买书和买书画上,她自己分文不取。除此之外,章宝琛还经常在深更半夜里为启功缝补袜子上的破洞,没有钱买新袜子,但也要有能穿得出门的。

启功有一次偶然撞见章宝琛缝补袜子,内心不由得一酸,为分担章宝琛肩上的压力,启功决定卖画填补家用。可说归说,做就不一定能做了,启功一个文人学士,终究是拉不下脸去大街上叫卖的。章宝琛看他如此迟疑出门,便知晓其原因。于是乎,她主动背过启功的画卷,说:“你只管专心作画,我去叫卖!”

当日晚上,雪越下越大,启功迟迟不见章宝琛归来,出于安全着想,他便跑去接她。到达集市时,启功远远看见章宝琛蜷缩在一个马扎下,全身上下多多少少都被雪覆盖了。章宝琛看见启功的到来,特别兴奋地喊:“只剩下两幅没卖啦!”如此寒冷恶劣的条件,她记挂的依旧是启功。

图 | 电影《启功》剧照

但要说启功真正明白章宝琛的好,那还是在他母亲去世后的事。

1957年,启功的母亲和姑姑接连病倒在床上,家里无人主事,全靠章宝琛一人顶着。她一边要为两位老人端屎端尿,捶背捶腰,没事时也得候在两位老人跟前,随时听候指示。就算两位老人因病痛缘故对她乱发脾气,她也不会甩锅不干。再怎么难听的话,章宝琛都只是笑笑忍忍;再怎么不好的脸色,章宝琛也只是沉默不语。偶尔遇到启功工作不顺利,一回家也对章宝琛发脾气,对此她也是淡然面对。

慢慢地,启功渐渐懂得了章宝琛的好。对于妻子对母亲和姑姑所做的一切,他本人都是看在眼里,感激于心的。每天一大早,启功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正在劳作的章宝琛;工作下班后,他看到的依旧是正在把一切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的章宝琛。朝夕相处下,启功不再像以前那样排斥章宝琛。有的时候启功想起章宝琛的身世,还多多少少有点儿心疼。

章宝琛的生母早亡,她是在后母的刻薄打骂下长大的。身为家中长女,她还要照顾好自己的弟弟,不让弟弟跟自己一样吃苦。可以说,章宝琛的人生一直都在隐忍,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她必须学会忍气吞声。

启功母亲去世后,他深觉章宝琛平日里日夜操劳的辛苦。再想想自己之前不是无视她便是嫌弃她,启功内心更是内疚至极。于是乎,双膝下跪,磕一响头,一声“姐姐”,这既是启功对章宝琛以往所有辛劳的道歉,也是他对拥有章宝琛这一优秀妻子的欣慰。然而,这一切也都是建立在章宝琛对启功的绝对信任下。

图 | 五十年代,从左至右:启功、章宝琛、启功母亲、启功姑姑

完全信任,从未怀疑

1952年,启功正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教授,由于当时他多次和班级女同学去看展览,有些同学一看见便开始传闲话,不是说启功经常接触很多年轻的女教师,就是说他和女学生搞“师生恋”。这些风言风语一传十,十传百,传着传着就到了章宝琛的耳朵里。可章宝琛对于这些谣言,也都只是笑笑应对,她从来没有去询问过启功是否有这样一回事,她只会默默支持启功,从不会给他添麻烦。

表面虽不问,内心还是担忧的,毕竟两人已结婚二十年,膝下却依旧无一儿一女。对此,章宝琛是自责的,她觉得是自己的问题造成启功没有一个孩子。于是乎,章宝琛在某一天悄悄离开了启功,她不惜拖累启功,也不想让他因不能传宗接代而备受家中长辈责骂。以往,都是章宝琛跟在启功身后,可到了这一刻,轮到启功来抓住章宝琛了。为了请章宝琛回家,他专门跑去他岳父家,欺骗章宝琛生不出孩子是他自己的原因,而非她的缘故。这一善意的谎言,章宝琛是完全相信的,因为话从启功口中出,她是绝对的信任。

图 | 启功书法

虽然章宝琛跟着启功回了家,但日子并没有很安稳。由于社会动乱,启功多多少少也因为自己的文人身份而遭到了不公对待。在被划为“右派”后,启功内心愤愤不平,回到家就是一个烧书行为。他把自己所有写下的字画都扔在院子里焚毁,章宝琛看见后直接往火堆里冲,硬是要把正在烧的火旺的书拿出来,就算自己的手被烧出泡她也不管。比起自己的性命安全,她更看重启功的所有东西。

看着章宝琛如此奋不顾身地抢救自己的字画,启功也不再自我堕落,他重新拾起笔墨,偷偷地在家里写书作画。而章宝琛则替他把风,若是有任风吹草动,章宝琛就会给启功打暗号,让他赶紧收拾好。后来,章宝琛直接就将家中的书画全封存在院角里,谁也不告诉,包括启功。这样的话,也就不会有人查到启功私下在做这些不被允许的事。就算外界再怎么给启功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章宝琛只相信她所了解的启功,她不怕自己做的事会给自己带来祸端,她只求启功平安

图 | 晚年启功

43年相守,30年相思

1975年,由于章宝琛患上严重的黄疸性肝炎,病情极为严重,她的时日所剩无几。在最后的时间里,她终于告诉了启功那些字画的所在处,之前不告诉他是觉得他藏不住事,可自己都要离开人世了,再不让启功知道,还能有谁告诉他。而启功在听到章宝琛的话后,立刻回家拿起铁锹按章宝琛所说的墙角位置挖下去。1个大缸,4个麻袋,全是启功1930年至1960年的书画作品和文稿藏书。那一刻,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出启功的内心情感,除了放声大哭之外,启功别无他言。

在章宝琛去世后,启功没有再娶。当时在章宝琛床头说下的“老朽如斯,哪会有人再跟我?”并非是无人跟他,而是他来者皆拒。和章宝琛在一起的43年里,两人相守却无深爱。而在章宝琛去世后的30年里,启功每一天每一秒都在思念她。虽不再相守,却可常相思。

在章宝琛坟前,启功曾双膝跪地,深深磕头,说:“你跟着我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我应该多受些苦才对得起你。”是的,启功说到做到,就算他早已从以往的穷文人变成富学士,他也没有骄奢纵欲。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几个玉米,二三栗子窝头,一碟花生米,足矣。对此他说:“姐姐活着的时候,我没钱让她过上好日子,现在她走了,我过得再好有什么用?我们曾经有难同当,现在有福却不能同享。”

除此之外,章宝琛生前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想要拥有自己的家,可惜43年来,她只能跟着启功吃苦。待她逝世两个月后,启功搬进了学校单位分给他的房子。每当清明节和章宝琛忌日那天,启功总会去她坟头前说:“宝琛,我们终于有房子了,跟我回家吧。”因思念过深,启功还为章宝琛写下了《痛心篇二十首》:

结婚四十年,从来无吵闹。

白头老夫妻,相爱如年少。

相依四十年,半贫半多病。

虽然两个人,只有一条命。

我饭美且精,你衣缝又补。

我剩钱买书,你甘心吃苦。

今日你先死,此事坏亦好。

免得我死时,把你急坏了。

枯骨八宝山,孤魂小乘巷。

你再待两年,咱们一处葬。

“生同衾,死同穴,我死后,一定要把我和宝琛合葬在一起。”2005年6月30日,93岁的启功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逝世。相思30年,他终于可以赴九泉之下同章宝琛厮守了。

文 | 千拾

图片参考来自网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傻子系列(14):周文王掐指一算,大为惊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重建文明,就要探寻上古文明之道。《诗经》,是我们不得不重读的一部经典,华夏文明之根。——作者的话上回说到:周文王准备讨伐崇国,下了一道指令:“令毋杀人,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打仗打得如此仁爱,让崇国人懵逼了。他们严阵以待,准备和周国开战,来保护自己的财产。听说文王

  • 康熙王朝:为什么姚启圣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领袖,两个细节直接告诉你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姚启圣简历,姚启圣周培公谁厉害,康熙收服姚启圣完整版

    姚启圣就在这样的绝望中度过了很多年,渐渐地变成了一个老人。此时,60多岁的姚启圣正在三里河赛场做小官,没想到一夜暴富。原来,康熙想攻郑经,却找不到合适的将领。周培公向康熙推荐了韩臣姚启圣。这给了姚启圣一个升官的机会,康熙下令请来姚启圣。康熙烧毁了顺济留下的圣旨,任命姚启圣为都督。这是新疆的高官,典型

  • 联合国:根除今天的种族主义要从了解奴隶制的“可怕”历史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联合国新闻/Eileen Travers 一群墨西哥学生参观联合国总部的“十个真实故事”展览。在联合国大会今天为“奴隶制和跨大西洋贩卖奴隶行为受害者国际纪念日”举行活动之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教育是打击种族主义“最有力的武器”。 古特雷斯说:“我们所有人都有责任与奴隶制遗留下来的种族主义作斗

  • 《春秋》故事会(五五):亲儿子,明算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齐桓公这下更没面子了,左想想,生气;右想想,更生气,怎么想都不行,这个场子必须找回来,所以,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53年,齐候单独一家发兵,还是要攻打郑国。郑候文公呢,这会儿也尴尬,他尴尬什么呢?前脚听周天子忽悠,在首止会盟上临阵脱逃,没签字,想着有周天子,楚国和晋国做靠山,但是呢,还是被中原诸侯揍

  • 其实想想魏惠王也挺悲哀的,原本魏国传到他的手里是一个霸主,但他传到他的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魏惠王生平,魏惠王骂公子卬,魏惠王换了几个太子

    [var1]

  • 崤之战:秦晋世代联姻,为何晋国却在崤山设下埋伏全歼秦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战争起因 公元前630年,晋文公以郑国对晋国不够忠诚、对晋君不够礼节为由,邀请秦穆公一起入侵郑国,包围了郑国都城。郑国派出使者烛之武去说服秦国退兵,陈述利弊,使秦穆公明白:自己多年以来与晋国交好,多次帮助他出兵打仗,到头来只是在帮助晋国称霸,而自己东进的道路却被堵死。如今如果帮助晋国灭郑,晋国领土增

  • 魏晋南北朝服饰复原图,原来这才是真正的“魏晋风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魏晋南北朝发型服饰,魏晋风骨简介,评价中国通史魏晋风骨的解说词

    公元220年—581年,汉朝立国400年后,皇室衰微,中国内部开始分崩离析,出现了以魏为首的三国鼎立,之后两晋争权,周边的许多游牧民族乘虚而入“五胡乱华”,先后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十多个小王朝。这使得公元3世纪至6世纪的中国处于空前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和民族大迁徙使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碰撞

  • 《他是谁》给卫国平报信的是谁?卫国平为什么不从这条线索入手去查一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他是谁》聂小雨开车坠江之前,卫国平的传呼机上收到了一条信息,上面写着有人要害聂,对方没有说是聂宝华还是聂小雨。卫国平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联系上了聂小雨,知道聂小雨安全后,他就又打电话给聂宝华,让他暂时先别去上海,赶紧原路返回。只是卫国平不知道的是,这是聂宝华在将计就计,他想要借此机会彻

  • 影响隋唐两朝历史的“鲜卑族”,它的分布情况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晋末袭扰边郡的目的不单纯为了人口财货,更多是为了侵占土地,这一点唐长孺先生曾论及:鲜卑族和以上各族都不同,自从汉末檀石槐死亡之后,以后轲比能继起,虽然不能恢复檀石槐的规模,但始终保持塞外的势力,西晋初期慕容、宇文、段、拓跋诸部还是保持独立的形态,出入边塞内外,侵扰北境州郡,他们之入居北境乃是侵占中原

  • 如果没有韩、赵、魏三家分晋事件,晋国能不能吊打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三家分晋,标志着战国时代的来临,也标志着大国晋国历史的结束。而分裂晋国的三家:韩、赵、魏也分别成为了“战国七雄”。早在战国初期,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的赵国还成为了能够和秦国相媲美的军事大国。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得出晋国曾经的强大。而且晋国也确实在“实战”上吊打了秦国。 1.晋国到底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