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越中览古原文、翻译和赏析

越中览古原文、翻译和赏析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266 更新时间:2023/12/6 17:34:46

越中览古

唐代:李白所属类型:怀古,抒情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凯旋,六千义士都衣锦封官。

当初满殿的宫女如花似玉,而今只有鹧鸪飞落在断壁残垣。

注释

越中:指会稽,春秋时代越国曾建都于此。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

还家:一作“还乡”。锦衣:华丽的衣服。

春殿:宫殿。

鹧鸪:鸟名。形似母鸡,头如鹑,胸有白圆点如珍珠,背**有紫赤浪纹。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在吴越兴亡史中,以越王“十年生聚”卧薪尝胆的事件最为著名。诗中却没有去追述这个为人热衷的题材,而是换了一个角度,以“归”统领全诗,来写灭吴后班师回朝的越王及其将士。接下一句是对回师那个欢悦气氛的描绘。诗中只抓住一点,写了战士的锦衣还故乡,可留给人们想象的却是一个浩大的,热闹非凡的场面:旌旗如林,锣鼓喧天,勾践置酒文台之上,大宴群臣,满脸得意而又显赫的光辉。举城到处可见受了赏赐,脱去铠甲,穿着锦衣的战士,二十年的耻辱,一朝终于洗净,胜利的欢欣与胜利的沉醉同时流露出来。一个“尽”字,便暗示了越王以后的生活图景。果然,王宫里开始回荡起**的乐曲伴以柔曼的舞姿,越王左右美女如云,缤纷落绎,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二、三两句是诗人在越国历史画卷中有意摄取的两个镜头,浓缩了越国称霸一方后的繁盛、威风,其中更有深味可嚼。昔日,吴败越后,越王采纳大夫文种的建议,把苎萝山女子西施献于吴王,于是迷恋声色的吴王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终日轻歌曼舞,纵情享乐,对世仇越国不再防范,使得越军趁势攻入,最后**自尽。吴国灭亡的道理越王哪里不知,可他如今走的又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当年忍辱负重,卧薪尝胆,食不加肉,衣不纹饰,精励图治的英雄本色,随着良辰美景,江山在握都丢得干干净净了。那么这样的繁盛又会存在多久呢?至于越国的命运,诗人不去写了,一切道理已尽在不言之中,而是急转一笔,写了眼前的景色:几只鹧鸪在荒草蔓生的故都废墟上,旁若无人的飞来飞去,好不寂寞凄凉。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李白另有一首怀古诗《苏台览古》。两首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所属朝代:唐代

标签: 越中览古

更多文章

  •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唐代:李白所属类型:唐诗三百首,高中古诗,咏史怀古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译文及注释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奔流。吴国宫殿的鲜花芳草遮没荒凉

  • 将进酒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将进酒

    将进酒唐代:李白所属类型:高中古诗,乐府,唐诗三百首,抒情,哲理,忧愤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君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 村居苦寒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村居苦寒

    村居苦寒唐代:白居易所属类型:写风,农民,生活,月份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回观村闾间,十室**贫。北风利无剑,布絮不蔽身。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絁被,坐卧有馀温。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译文及注

  • 雪夜小饮赠梦得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雪夜小饮赠梦得

    雪夜小饮赠梦得唐代:白居易所属类型:写雪,叙事,饮酒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译文及注释**永夜:长夜,整夜。**残年:岁暮,一年将尽之时。赏析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 夜雨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夜雨

    夜雨唐代:白居易所属类型:思乡,怀人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译文及注释译文我有深深思念着的人,却相隔很远在他乡。我有所感怀的事情,但深深的埋在心底。故乡遥远

  • 冬至夜怀湘灵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冬至夜怀湘灵

    冬至夜怀湘灵唐代:白居易所属类型:冬天,怀人,抒情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译文及注释译文心中思念多年却没办法相见,棉被冰冷简直无法挨身。怎能忍受得了这一年中最长的寒夜,更何况你我都是孤独失眠的人。注释艳质:指女子艳美的资质,这里指诗人怀念的“湘灵”。无由:没有办法。寒衾:冰凉

  • 夜雪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夜雪

    夜雪唐代:白居易所属类型:冬天,写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译文及注释译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注释讶:惊讶。衾(qīn)枕:被子和枕头。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赏析

  • 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代:白居易所属类型:冬天,地名,思乡,冬至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译文及注释译文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节,而我只能抱膝坐在灯前,与自己的影子相伴。想到家中亲人今日也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会谈论着我这个离家在外的人。注释邯郸(Hándān)

  • 雨后秋凉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雨后秋凉

    雨后秋凉唐代:白居易所属类型:秋天,抒情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团扇先辞手,生衣不著身。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译文及注释译文夜晚就这样在秋雨过后来到,空气一下子新鲜极了。温度也差异很大。手中的扇子可以先放下了,但还没有穿秋衣的必要。不过,现在要坐或卧久些,要垫一层木板了,竹

  • 秋雨中赠元九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秋雨中赠元九

    秋雨中赠元九唐代:白居易所属类型:秋天,写雨,怀人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译文及注释“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这两句是说,青苔地上落满红叶,秋天的悲凉气氛,实令人不堪忍受,何况又是凉风劲吹,晚间落雨的天候。“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可见因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