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凉州词三首·其三原文、翻译和赏析

凉州词三首·其三原文、翻译和赏析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635 更新时间:2023/12/25 11:00:26

凉州词三首·其三

唐代:张籍所属类型:写景,谴责,边将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流经凤林关的河水向东流去,白草、黄榆树已经生长了六十年。

边城的将士都承受主上的恩惠赏赐,却没有人知道去夺回凉州。

注释

凤林关:在唐代陇右道的河州(治所在今甘肃临夏)境内。位于黄河南岸。

白草:北地所生之草,似莠而细,干熟时呈白色,为牛羊所喜食。

黄榆:乔木名,树皮黄褐色。叶,果均可食。

六十秋:从吐蕃全部占领陇右之地至作者写诗之时,已过去了六十年之久。

恩泽:恩惠赏赐。

凉州:唐陇右道属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代宗宝应、广德年间沦于吐蕃之手。此地以凉州泛指陇右失地。

赏析

白居易在《西凉伎》中写道:“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平时安西**疆,今日边防在凤翔。缘边空屯十万卒,饱食温衣闲过日。遗民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元稹的《西凉伎》也说:“一朝燕贼乱中国,河湟忽尽空遗丘。连城边将但高会,每说此曲能不羞?”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凉州沦陷未收的原因,是守边将领的**无能。张籍的第三首诗正是表达这个思想主题,而诗的风格迥然有别。“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这两句写景,点明边城被吐蕃占领的时间之久,以及景象的荒凉萧瑟。“凤林关”,在今甘肃临夏市西北。安史之乱前,唐朝同吐蕃的交界处在凤林关以西,随着边城四镇的失守,凤林关亦已沦陷。在吐蕃异族野蛮掠夺、横暴奴役下,凤林关内,土地荒芜,无人耕种,岁岁年年只见寒水东流,白草丛生,黄榆遍地,一片萧条。这里,诗人既用“白草黄榆”从空间广度来写凤林关的荒凉,又用具体数字“六十秋”从时间深度来突出凤林关灾难的深重。“六十秋”这不是夸张而是写实,从公元762年(唐代宗初年)四镇失陷,到诗人公元824年写这首诗时,已是六十年还未收复。国土失陷如此之久,边民灾难如此之深,为什么没有收复?原因在哪里?由此诗人发出了深沉的感慨、愤激的谴责。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前句写边将责任的重大。“皆承主恩泽”,说明了边将肩负着朝廷的重命、享受着国家的厚禄、担负着人民的重望,守卫边境、收复失地是他们的天职。然而六十年来失地仍在吐蕃的铁蹄下,这不是国政内虚、边力不足。后一句直指原因:守边的将领无人提起收复凉州。边将享受着国家优厚的待遇,却不去尽职守边、收复失地,可见其饱食终日、**无能。这两句一扬一抑,对比鲜明,有力地谴责了边将忘恩负义,长期失职,实在令人可憎可恨,可悲可叹。

此诗的主旨落在最后一句,诗人不是从正面围绕主题来叙述,而是从侧面落笔,这是此诗的一个显著特色。一、二两句从空间和时间描写边城深重的灾难,看来似乎是控诉吐蕃的侵占罪恶,而联系最后一句“无人解道取凉州”来看,诗人的用意是在用现实来谴责边将,正是他们的失职而带来的长期失陷,边将已成了历史的罪人。第三句以鲜明的对照,严正谴责边将无才无德,面对失去的山河熟视无睹。这一景一情,从侧面有力地突现了卒句主旨的表达,义正辞严,酣畅淋漓。

作者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所属朝代:唐代

标签: 凉州词三首

更多文章

  • 野老歌 / 山农词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野老歌

    野老歌/山农词唐代:张籍所属类型:乐府,田园,农民,生活,抒情,写狗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译文及注释译文老翁家贫住在山中,靠耕种三四亩山田为生,田亩少,赋税多,没有吃的。粮食送进官府的仓库,最后

  •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节妇吟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唐代:张籍所属类型:乐府,女子,坚贞,分手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恨不一作:何不)译文及注释译文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我心中感激你情

  • 征妇怨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征妇怨

    征妇怨唐代:张籍所属类型:乐府,妇女,哀怨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妇人依倚子与人,同居贫贱心亦舒。人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译文及注释译文在秋风萧瑟的凄寒九月,匈奴兵再次侵扰边塞,**边地将领。汉军伤亡惨重,全部丧生在辽水边境。由于**之外白骨无人收,所

  • 没蕃故人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没蕃故人

    没蕃故人唐代:张籍所属类型:唐诗三百首,怀人前年伐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译文及注释译文前年出征月支,在城下全军覆没。吐蕃和唐朝断了音讯,我与你生死两隔,长久别离。战场上无人收拾废弃的营帐,归来的战马还认识残破的军旗。想祭奠你又怀疑你

  • 陇头吟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陇头吟

    陇头吟唐代:王维所属类型:边塞,感伤,悲愤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译文及注释译文长城少年是仗义轻生的侠客,夜里登上戍楼看太白的兵气。陇山上的明月高高照临边关,陇关上

  • 陇西行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陇西行

    陇西行唐代:王维所属类型:边塞,战争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译文及注释译文告急的军使跃马扬鞭,十里又十里纵马飞驰,五里又五里不断扬鞭。西北都护府的军使传来了加急的军书,匈奴的军队已经围困西域重镇酒泉。边关的山岳原野,却只见漫天飞雪,不见烽火烟。注释陇西

  • 田园乐七首·其七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田园乐七首

    田园乐七首·其七唐代:王维所属类型:田园,闲适,生活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译文及注释译文喝酒时正好遇到山泉,醉后喜欢抱琴倚靠在高大的松树旁。早上到南园去摘折露葵,晚上来到东谷舂捣黄粱。注释酌:斟酒,倒酒。露葵:莼菜。东谷:一作”西舍“。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

  • 田园乐七首·其六 / 闲居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田园乐七首

    田园乐七首·其六/闲居唐代:王维所属类型:田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朝烟一作: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译文及注释译文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注释宿雨:昨夜下的雨。朝烟:指清晨的雾气。家童:童仆。

  • 田园乐七首·其二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田园乐七首

    田园乐七首·其二唐代:王维所属类型:田园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译文及注释译文有人很快就能够封侯万户,在交谈的当时就能得到赏赐玉璧一双。这怎么能比得过归隐躬耕南亩,怎么比得上高卧东窗的闲适生活。注释立谈:在交谈的当时。语自扬雄《解嘲》“或立谈而封侯”。璧:美玉。讵岂(

  • 田园乐七首·其一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田园乐七首

    田园乐七首·其一唐代:王维所属类型:田园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译文及注释译文饱见高堂深院里的官府人家,经常出入北里南邻上层社会。追名逐禄者常到官府出入,而在山中散发隐居者是什么人?注释厌见:饱见。一作“出入”。官府:一作“蹀躞”。鸣珂(kē):装饰精美的马,这里暗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