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乡试
乡试
唐伯虎参加科举真作弊了吗?唐伯虎为什么会被下狱?(唐伯虎真的有科考舞弊吗)
文史百科时间:2024/1/3 16:11:08阅读:150
我们都知道唐伯虎是明代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但恐怕我们知道唐伯虎的朋友不多。唐伯虎性格开朗,有一次在科研期间和好友张玲喝了一杯,这也导致了他在孙山的高考失利。后来,林文、沈周等人看到唐伯虎很有才华,就为他说情,让他有机会参加乡试。后来,唐伯虎以第一名的身份进京参加乡试,结果却卷入了一起舞弊案,锒铛入狱
清朝科举考试为何会死那么多人?(清朝科举考试时间多久)
文史百科时间:2024/1/9 11:28:49阅读:1267
中国清朝时期,每三年有一次乡试,是全国科举圈的一件大事。考完试一般在秋季举行,一般安排在各大省会城市。取得省考后,称为"中炬"获胜者通常也被称为"举人"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也在电视上看过不少。一旦你中标,成为举人,那么这个人就有了做官的资格,也就意味着他的仕途即将开始。当然,备考就像"万人过独木桥"有
秋闱是指什么考试(科考秋闱是指)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6 10:36:43阅读:1220
说到古代考试,我想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科举。毕竟科举在中国古代真的很重要。毕竟,如果你是高中的尖子生,科举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至于科举,你是熟悉的,乡试之后,你会有科举,还有宫廷考试。那么在考试中,这个秋微指的是什么考试呢?秋微的昵称是什么?让我们和边肖一起来看看吧~!1.秋微指的是什么考试?秋微指的是
清朝最大清官:从乡试未过到两江总督,死后几万人相送二十里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4 17:22:46阅读:2201
清朝初年,政治上还是比较清明的,其中诞生了不少廉洁奉公的好官员。今天要说的这位,是被康熙称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清廉是他的标签,但是清廉并不是他的全部。于成龙生于明朝末年,在崇祯时期就参加了科举考试。由于在乡试前,他亲眼看到太原考官收受贿赂,年轻气盛的于成龙在试卷上直抒胸臆、痛陈时弊,结
《乡试后自巩还田家,因谢邻友见过之作》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5 15:41:25阅读:826
鸡鸣出东邑,马倦登南峦。落日见桑柘,翳然丘中寒。邻家多旧识,投暝来相看。且问春税苦,兼陈行路难。园场近阴壑,草木易凋残。峰晴雪犹积,涧深冰已团。浮名知何用,岁晏不成欢。置酒共君饮,当歌聊自宽。
月薪制起源于南朝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4 12:39:27阅读:4401
[摘要]:月薪制起源于南朝是一段南北朝历史的历史,哪个朝代的公务员工资最高?-红网问答中国古代的“秩禄”制度,等级森严,不允僭越。秩是官秩,是官位的高低;禄是俸禄,是朝廷发给官吏的薪饷。官秩品在秦汉时以谷物多少计算。西汉从万。谁来说一说古代有年终奖么?能发多少,怎么发?发什么东西呢?咱们来具体说说。
明朝皇家举办选秀花了多少钱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13:23:50阅读:4102
[摘要]:明朝皇家举办选秀花了多少钱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明朝选秀几年一次?到了明代,科举考试分成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每三年考一次,参加考试者需要以秀才身份报名,乡试考核通过的即可称作举人,而乡试第一名则成。古代女子多少岁可以参加选秀?明代以前,选秀一般没特别的年龄要求,就是年轻
科举六考皆夺魁的唯一奇才:黄观
历史解密时间:2024/1/9 19:50:57阅读:2911
[摘要]:科举六考皆夺魁的唯一奇才:黄观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古代科举考试中有没有连中三元的?都有谁?说到连中三元,就要先说科举了。关于历史上“连中三元”的数量,版本不同,数量不一。中国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确切人数应是19位,其中文16人,武3人那么什。在古代考中文武状元能当几品官?中了状元能算走
清朝科考的微型作弊工具,一粒米即可遮盖8个字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4 3:53:29阅读:4815
[摘要]:清朝科考的微型作弊工具,一粒米即可遮盖8个字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在一粒米上可以画画吗?在一粒米上可以画画吗?答案是可以。米粒作画其实名称叫做微雕。这种雕刻技术一般在显微镜下进行,非常考验作画者的耐心和功力。高手大多在民间,有不少民间奇。中国古代科考,是如何防止顶替和作弊的?科举作为隋唐以
古时乡试第一名叫什么(古代科举考试第一名为什么叫状元)
文史百科时间:2024/1/4 18:13:22阅读:456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一般,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隋朝以前采用的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制度导致出身寒门的普通人
乡试会试殿试是什么意思(古代科举考试等级及排名)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19 7:47:28阅读:911
古代科举乡试、会试、殿试是什么意思?考过了能得到什么头衔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选官制度,是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以选拔官吏。它正式开始于隋朝,发展于唐宋,完备于明清,于20世纪初废除,在中国历时1300多年,影响深远。下面以明清科举考试为依据,简要介绍。一、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一
侯方域参加乡试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3 14:34:41阅读:391
明代死亡后,侯圆域流浪江北,明亡后列入科举,为时人所讥:“两晨应举侯令郎,忍对于桃花道李喷鼻。”早年得悔此举。古按:辛卯(逆治八年)侯圆域应河北城试,闱中所做策论五讲!具载《壮悔堂文散》第八卷。当时逆治甫止亲政而还没有成年,故试策尾以《勤于念书》为谏,计陈三事:《开经筵》、《亲儒臣》、《读汉书(文)
名吏龚鉴:时代的弄潮儿 不考进士直接报名做官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8 9:48:16阅读:3018
老百姓关心柴米,读书人聚焦时政,其中的泾渭,不是一般的分明,故后者对社会脉跳及症候的敏锐把握无疑远超前者。譬如雍正二年浙江乡试中举的杭州士子龚鉴,就在其策论中写道:“方今百务奋庸,通达国体之士,罔不畅怀厥来……然则大利之兴,合在今日。”一个闭门苦读的年轻人,若非胸怀天下,洞悉时事,焉有此等见识?龚鉴
《周礼》“乡举里选”——荐举制度在宋代的沿革变迁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4 8:18:08阅读:1716
中国古代在历史上就有荐举之后,举主需承担保任责任的传统。战国时,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就形成了保举制度。 所谓保举就是举主要对所举荐之人承担连带责任。宋代荐举制度是在前代相关制度的基础之上发展演变而最终形成的。《周礼》中所记载的"乡举里选",就是一种原初的荐举形式。荐举制度在宋代的沿革1、宋代荐举制度
13岁张居正乡试成绩优异,录取后却被划掉名字,主考:这是在救他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4 3:23:43阅读:3488
公元1537年也即明朝嘉靖十六年,主持湖北武昌乡试的湖广巡抚顾对一个考生进行了“特别关照”:他故意将那个优秀考生的优秀试卷从录取的最高名次上划掉,让他落榜。奇怪的是,两人此前没有仇怨,甚至还是忘年交,相当赏识那个考生的学识与谈吐,那为什么他还要亲自出手让考生落榜?13岁张居正乡试成绩优异,录取后却被
风声、雨声、家事、国事——《顾宪成全集》整理出版
历史解密时间:2024/1/6 4:31:29阅读:3616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相传其作者正是东林学派的领袖顾宪成,这也是东林学子勤恳读书却不忘国家兴亡的真实写照。此联现悬于无锡东林书院依庸堂,为1982年廖沫沙先生手书;无锡惠山听松坊顾端文公祠亦有悬挂。“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曾几何
金德瑛『和萧子良高松赋』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0 22:14:26阅读:825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金德瑛(1701~1762),字汝白、桧门,号慕斋,浙江余杭人。乾隆元年(1736)状元,授编修。乾隆三年福建乡试主考,六年江西学政,江南乡试副主考,十五年福建乡试主考,十七年山东学政。乾隆十九年,由于太常寺卿升内阁学士,二十三年直隶学政,二十一年迁礼部侍郎,二十六年升督察
曹仁杰卜术
历史解密时间:2024/1/3 4:21:04阅读:2678
宋代段子:主人公不会占卜,但他有学识、有社会常识,懂人的心理,靠这个他在京城混了几个月的生活费。一般人是没把自己逼到绝处,真到吃不上饭了,自然就有招了。【原文】闽士曹仁杰,淳熙末预秋榜待补,明年入都,贫无装资,假卖卜自给。在市售卦,一人来卜,为画一官人发怒,一“事”之甚大,而无挑脚,“憂”字半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