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齐物论

齐物论

  • 庄子《齐物论》的现实意义

    文史百科时间:2024/2/2 15:55:12阅读:3133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齐篇由五个相对于自力的故事连珠并列构成,故事取故事之间固然出有暗示闭联的语句以及段降,但内容上却有一致的主题头脑贯串着,并且正在归纳综合性以及头脑深度上慢慢减深普及,出现出一种似连非连、若断若绝、先后贯穿、尾尾吸应的粗巧布局。庄子提出齐物论,主意打消事物之间的好别

  • 《庄子·内篇·齐物论》原文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20 0:07:33阅读:3858

    北郭子綦隐机而坐,俯天而嘘,荅焉似消耗其耦。颜成子游坐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以使如去世灰乎?古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没有亦擅乎,而问之也!古者吾消耗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已闻天籁,女闻天籁而没有闻天籁妇!”子游曰:“敢问其圆。”子綦曰:“妇年夜块噫气,

  • 历代名人对《齐物论》的评价

    文史百科时间:2024/1/4 14:30:06阅读:3146

    晋·郭象《庄子注·齐物论》:妇自是而非彼,好己而善人,物莫没有皆然,故长短虽同而彼我均也。北北晨·刘勰《文心雕龙·论述》:庄周《齐物》,以“论”为名。然也。《公孙龙子》及《荀子》当中,以“论”为篇名者亦伙。宋·王应麟《困教纪闻》:庄子《齐物论》,非欲齐物也,盖谓物论之易齐也。宋·林希劳《北华实经心义

  • 庄子代表作《齐物论》的思想性

    文史百科时间:2024/2/3 5:05:59阅读:1700

    《齐物论》是庄子哲教头脑的代表做,那篇文章次要叙述万物齐一以及长短相对于,个中波及了主体取客体闭系的了解论成绩。辩证法是研讨事物自己盾盾的教问。庄子对于于他所研讨的对于象,广泛接纳了掀露盾盾的圆法,由此提出了“彼”取“是”的盾盾观点。“彼”即彼圆、对于圆;“是”即此圆、我圆。庄子把“彼”取“是”的不

  • 庄子《齐物论》整体赏析

    文史百科时间:2024/1/9 16:22:03阅读:2368

    “齐物论”,即划一万物之论。庄子倡始齐一万事万物,正在他瞧去,人间万物皆是仄等的,人取植物是无好其余,准确取同伴是无好其余,所有事物皆是那样。本篇体现的是庄子对于世雅的可定,以及对于无好其余自在地步的背往。庄子以为,要到达无好其余粗神自在之境,便必需飘逸世雅不雅念的束厄局促,记失落物我之别,记失落长

  • 庄子《齐物论》创作背景和历史影响

    文史百科时间:2024/1/24 2:51:04阅读:970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齐篇由五个相对于自力的故事连珠并列构成,故事取故事之间固然出有暗示闭联的语句以及段降,但内容上却有一致的主题头脑贯串着,并且正在归纳综合性以及头脑深度上慢慢减深普及,出现出一种似连非连、若断若绝、先后贯穿、尾尾吸应的粗巧布局。“齐物”的意义是:所有事物回根究竟皆是

  • 庄子《齐物论》的思想内容

    文史百科时间:2024/1/5 23:11:41阅读:3747

    庄子《齐物论》的头脑内容分为四个条理:一、对于观点的存正在以体现“非彼无我,非我无所与”,凡是事凡是物皆有相对于的两里,皆以“奇”的情势存正在。庄子齐物头脑波及长短,寿夭,成誉,好丑,相互,物我,身心,年夜小,利弊,安危,死去世,有没有等对于待观点,庄子以为那些对于待性的观点皆具备相对于性,名义性以

  • 庄子《齐物论》简介

    文史百科时间:2024/1/25 1:30:32阅读:3931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齐篇由五个相对于自力的故事连珠并列构成,故事取故事之间固然出有暗示闭联的语句以及段降,但内容上却有一致的主题头脑贯串着,并且正在归纳综合性以及头脑深度上慢慢减深普及,出现出一种似连非连、若断若绝、先后贯穿、尾尾吸应的粗巧布局。“齐物”的意义是:所有事物回根究竟皆是

  • 庄子《齐物论》的主旨表现

    文史百科时间:2024/1/30 3:30:34阅读:3403

    庄子《齐物论》的大旨是“万物齐一”,详细体现为四个圆里:1、齐彼是。“物不过彼,物不过是。自彼则没有睹,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因而,是亦果彼。”庄子以为,凡是物皆存正在对于坐里,假如从彼里瞧没有到的话,今后里瞧则能瞧浑楚。以是道,彼出于此,此出于彼,进一步道,便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此便是彼,彼便

  • 张永义:《齐物论》的义理脉络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2 23:25:13阅读:2917

    张永义,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桐城方氏学派文献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研究兴趣集中在墨家、道家及方以智思想。已出版的著作有:《异类中行:方以智的思想世界》(商务印书馆,2022)、《墨子与中国文化》(中山大学出版社,2020)、《浮山文集校注》(华夏出版社,2017)、《药地炮庄笺

  • 《庄子》达生篇:守住自己的内心

    历史解密时间:2024/2/29 21:43:13阅读:794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下面来看看其中的“达生篇”:1.子列子问关尹(yǐn)曰

  • 孟琢:《庄子》“吾丧我”思想新诠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2 18:44:29阅读:1961

    人物关系是《齐物论》的核心议题,人对于万物的态度,又与其对“自我”的理解方式密不可分。因此,“吾丧我”作为《齐物论》的开篇命题,实统领了庄子的齐物之思。“吾丧我”的语义内涵和哲学寓意是丰富而模糊的,对它的解释吸引着大量学者;新世纪以来,仅《哲学研究》就发表了陈静、罗安宪、陈少明三位先生的专题论述。前

  • 黄勇:《庄子》中的良好生活:形式与内容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1 20:35:40阅读:1802

    黄勇,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美国宗教学会儒学传统组共同主任摘 要:美德伦理学在当代西方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复兴。与此同时,从事比较哲学研究的学者也往往从各自熟悉的非西方传统中寻找美德伦理学的资源。其中,有学者根据“庖丁解牛”等寓言故事所推崇的轻松自在的生活而认为,《庄子》中蕴含美德伦理学思想,

  • 荐读 | 庄子:世道再坏,人也可以追求内在超越

    历史解密时间:2024/3/14 11:23:56阅读:3144

    “有限的人生与无限的时间、天地、万物,人存在于宇宙之中,经历着真实的痛苦,唯有承认这种有限,承担痛苦,方能触摸到内心的自由和自性。庄子的文字虽然汪洋富丽,读时极易迷失其中,但跟其他诸子文章比,有一点是明显的,他的文字念兹在兹于人的内在超越,念兹在兹于人的自由。他让人相信,与如此瑰丽的人性极境相比,外

  • 无“待”《逍遥游》畅游庄子的精神世界

    历史解密时间:2024/3/14 11:23:46阅读:1344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蔬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战国中期,群雄争霸,战乱不已。面对纷乱的社会环境和残酷的社会现实,穷困潦倒的庄子决定将生活的方向转而为寻求精神的超脱和自由。在庄子的哲学中,精神自由可以超越一切局限。其《齐物论》所言“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 庄子,做人不要拧巴,做事不要焦虑,生活不要勉强!

    历史解密时间:2024/3/12 4:29:49阅读:4061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你看这些鱼在河水中游得多自在,这就是做鱼的快乐啊。惠子反驳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反问:“那你也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惠子是个一丝不苟的人,虽是个很可爱的朋友,却也太爱钻牛角尖了。庄子是一位圣哲,对于外界总是带有欣赏的态度,目之所及

  • 《庄子》秋水篇:“井底之蛙”自有活在井底的快乐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6 10:29:10阅读:4480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下面来看看其中的“秋水篇”:1.公孙龙问于魏牟(móu)

  • 人生迷茫时,需要学一学《庄子》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8 11:29:46阅读:143

    01宋代文豪苏东坡,命运多舛,几番被贬。他读过《庄子》之后,感慨道:“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的学习方法,永远都不会过时。很多书中的人物,看起来是别人,其实是“自己”。读透了,就会豁然开朗。毕竟,前车之鉴,可明得失。成年以后,人生难免会迷茫,因此

  • 庄子说“齐物”,说的究竟是什么 | 活动回顾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8 20:08:17阅读:2059

    《庄子》诸篇中,《逍遥游》最有名,流布也最广,然而紧接其后的《齐物论》却最能体现庄子思想的深刻性和内质,也是阅读难度较大、极易引人误读的一篇,即以篇名而论,究竟该读为“齐物-论”还是“齐-物论”,就已聚讼纷纭。2023年2月13日,“聚珍12点·午间日读书”如期举行,《〈庄子〉通识》《庄子讲义》责任

  •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庄子如何与世俗处?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2 23:25:18阅读:1072

    溯源每个民族的文化深处,都藏有经久不衰的典籍经传沉淀维系着民族思想的底色。它们关注普遍的人类境遇,直指不同时代下的共同困惑,连接个体内心与公共生活,因而成为拥有长久生命力的“经典”之作。回顾中国历史,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繁多,但与公众读者间的距离却有些微妙,不少文本或因古今语言之别而难解其意,或因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