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李世民和李渊
李世民和李渊
同样是“子造父反”,为何李世民敢造李渊的反,而朱棣却不敢?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19:03:30阅读:2610
造反皇子为了能当上皇位,不惜手段,轻者勾心斗角,争宠于帝前,重者大权在握,举兵夺取帝位,哪怕是血脉亲情,也挡不住皇位的诱惑。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夺门之变,他率领军队杀死了自己原本为太子的哥哥,并把自己的皇帝父亲软禁在宫内,逼迫父亲传位给自己,哪怕是贤明远外的太宗皇帝,也依然无法拒绝那
唐太宗李世民为人大度,为啥跟父亲李渊的头号功臣恩怨情仇15年?
历史解密时间:2024/2/4 16:39:05阅读:209
公元617年,曾经强盛无比的大隋王朝已经摇摇欲坠:对外,面临着东突厥的背叛与侵袭;内部,以瓦岗军为代表的农民起义遍地开花。面对已然到来的大乱,但凡头脑清醒的有识之士都在考虑如何安身立命、进而化危机为机遇。当时,北方的晋阳(太原)是抵御突厥入侵的大本营,镇守在此的是隋炀帝的表哥、当朝唐国公、晋阳留守—
李世民权利没有皇帝大,他凭什么敢逼李渊下台?李渊:打不过啊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3 5:41:41阅读:1066
然而在事后,李渊不仅没有追究,反而还迅速传位给了李世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李世民又是用怎样的手段来逼迫李渊让出皇位的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打不过。征战天下公元617年,李渊招兵买马后正式发动兵变,一路挥师南下直至长安。在此次起义战争中,他的后代建功颇多,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就连女儿李秀宁与其
李渊请求李世民饶了十个孙子,听到一人名后,李世民:全都处死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1:48:45阅读:1298
什么是亲情?通俗来讲是有着血缘关系的感情,而血缘又是个无法解释得清楚的东西。有着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甚至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无论他们之间发生什么程度的争吵,感情也不会受到影响。家永远是人们的避风港,可在古时候的帝王之家,所谓的亲情反而是争权路上的绊脚石,对于他们来说,至高的权位才是一生的追求,甚至会
李世民逼宫上位后,退居二线的李渊真的不问世事,安心养老了吗?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3 20:26:32阅读:677
李渊也是将门虎子,胸怀韬略李渊此人出身不俗,先祖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西凉国的开国皇帝李暠,他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时期官至太尉,被称为西魏八柱国之一。李渊的父亲李是北周时期的御史大夫、柱国大将军,还承袭了先祖唐国公的封号。李渊七岁时,其父早逝,他就接替了唐国公的封号,这也是李渊称帝后,立国号为“唐”的重要原
唐高祖李渊作为开国皇帝,为何会畏惧自己的儿子李世民?
历史解密时间:2024/2/6 14:12:47阅读:4814
一、李世民为什么那么拼命李渊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本身没有多大能耐,他的天下是靠他的儿子李世民打出来的。当时有一种说法是,李渊许诺李世民,帮他打下江山,到时候立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就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心中,奋勇杀敌,立下汗马功劳,因为心中有了期待,激发了李世民无穷的战斗力,在这个过程中,他觉得战
李渊开创大唐王朝,李世民功不可没,其中半壁江山来自平阳公主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1 22:47:17阅读:4357
在中国有无数的巾帼女英雄,但是第一位是谁呢?绝对不是花木兰,一定是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可不是娇滴滴的富家女,她的实力让很多男人汗颜,即使是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恐怕也不敢在她的面前居功自傲。巾帼女英雄说起平阳公主,顿时感觉一阵傲气干云,想想一位公主铁马金戈,驰骋沙场,岂不快哉?多少男儿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最是无情帝王家,李世明为何逼迫其父李渊退位?李渊结局算好的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0 12:37:20阅读:3394
李渊三个儿子被彻底铲除了两支。不论从情感还是法理上说,只有太宗一个选择,也只能选太宗。能对自己兄弟都能下这么狠的手,何况是给他家打工的臣子呢?还有就是太宗对魏征的礼遇,其实是给所有有可能反对自己的原太子势力一个台阶。至于李渊只能是过去式,投资还得看未来。这个未来就是以太宗为代表的胜利新兴集团。《新唐
到底是谁抹黑了太原起兵时期的李渊和李世民?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6 10:00:50阅读:723
《旧唐书》:(大业)十三年,(李渊)为太原留守。群贼蜂起,江都阻绝,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旧唐书》是五代后晋刘昫写的,很简略,隋炀帝跑江都去了,天下大乱,各路军阀纷纷起事,李世民跟刘文静就劝李渊赶紧也起兵,凡事要趁早,吃屎也逮口热乎的,再晚就赶不上二路汽车了。李渊听了,决定起兵。本来说
玄武门之变后,如果李渊坚持要处置李世民,李世民会咋办?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6:50:57阅读:2816
谈及“玄武门之变”,不得不先提及唐朝建立。唐朝的建立,本质是由隋朝的唐国公在农民起义讨伐无道的隋炀帝杨广之时,趁机发动兵变而来的。李渊在建立唐朝的过程,几个儿子都立了大量功劳,长子李建成相助宫内事务,次子李世民身为战将替父掌军,才将各路诸侯王逐个击败。有意思的是而唐朝最终也是以兵乱而结束,最后几任皇
李世民敢杀兄霸嫂,却为什么不敢杀了父亲李渊?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0 10:46:53阅读:1068
玄武门之变,李二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果然就杀了长兄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成功抵垒,锦绣江山唾手可得,于是他真的就唾了唾手,前来到“上所”找他老爸皇上李渊。从内廷大门到李渊的座椅,只有短短几十步,在李渊的盯视下,李二走的心惊胆战,每一步都像是一个世纪,爷儿俩各自的盘算,连同即将要组织成的语言,凝滞了
盘点李渊、李世民娶的仇人妻女,他们不怕半夜被杀吗?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4 13:31:54阅读:3288
皇帝最害怕的就是刺杀,然而李渊和李世民非常大胆,他们将多个仇人的女儿纳为后宫妃嫔,宠爱丝毫不减,难道他们就不怕半夜被杀吗?下面就来盘点一下李渊和李世民两位纳娶仇人的妻女。第一位是宇文昭仪。宇文昭仪是唐高祖李渊的妃嫔,她出身北周至隋朝时期名门宇文家族,她的父亲宇文述是隋朝名将,被封为许国公。隋末唐初宇
玄武门之变时唐高祖李渊为何控制不住局势的发展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5 12:21:52阅读:2971
不过,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忽略另一个主角:李渊。他不但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亲生父亲,还是大唐帝国的缔造者和最高统治者。当玄武门一片刀光剑影时,作为皇帝的李渊,为何控制不住局势的发展。到最后,连他自己都被迫禅位给李世民,心不甘情不愿地当起了太上皇。李渊的个人能力很差吗?并不是。事实上,李渊的军事指挥能力比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渊身为皇帝手握兵权,为何却不反抗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2:08:11阅读:3600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隐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各位如今很多人对唐代是特别情有
李世民的斩草除根,李渊的一语成谶,谁都逃不过家门不幸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1 3:25:05阅读:4723
人们常说“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我们从小听到大,成家后又讲给了我们的子女。而当“为什么”被摆到我们面前时,一场腥风血雨便悄悄袭来。平定乱世一统天下的隋朝随着荒淫无度的隋炀帝一同被拽下了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便是至今仍被全世界传颂的“东土大唐”。唐高祖李渊,一位晋阳起兵入
连龙兴之地太原都丢了,李渊这才想起了李世民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3:04:47阅读:1418
有人可能要问,那个齐王李元吉不是镇守太原的吗?怎么不死守太原呢?原来,裴寂在度索原惨败的消息传到太原之后,齐王李元吉就慌了神,他想自己虽然有一身武艺,要对付刘武周、宋金刚这样的强敌,不是儿戏,上次在榆次差点丢了性命,现在将军不服自己,军心动摇,决无胜利的把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李元吉把副统率刘德威
大唐开国帝王李渊,因为杀了一个人,最终难敌儿子李世民!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8 22:47:19阅读:4442
隋朝和史上的秦朝一样,都是在结束了四分五裂的状态后,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都对推动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许多大事件,比如秦朝有郡县制、统一钱币、度量衡,比如隋朝有科举考试、大运河等等,无一不是影响后世十分深远的事情,但如同秦朝一样,隋朝也是很快在层出不穷的农民起义中风雨飘扬,最后李渊为代表的地
李渊被逼迫退位,提了一个特殊要求,让儿子李世民险些当众丢脸!
历史解密时间:2024/1/7 7:55:01阅读:4418
大明宫是唐王朝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唐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唐明宗志得意满高踞胡床,杨贵妃霓裳羽衣罗袖轻舞,李龟年临光恍兮浩歌,当真如神仙中人,唐诗“蝉蝉日出大明宫,天乐遥闻在碧空”,说的应该就是这种盛世景象了。如何与父亲和睦相处,如何维持表面上的父慈子孝、一团和气是关系到政权能否稳定的关键。思来想去,“
李世民的老爸李渊能在自己皇帝儿子的眼皮底下安享晚年吗?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5 12:50:01阅读:1892
626年,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又强逼老爸李渊让位给他,而李渊就当了太上皇。退位后的李渊,痛苦难堪,毕竟看到自己的儿子自相残杀不是好事儿啊!另外,李渊也有愧于李世民,他知道玄武门事变并不偶然。之前,李渊曾许诺太子之位给李世民,等李世民晋阳起兵归来,就立他为
玄武门之变真相:李渊落寞退场,看李世民是如何一步步当上皇帝
历史解密时间:2024/2/4 5:27:22阅读:3550
贞观九年(635)李渊去世,唐太宗通知褚遂良要求查阅唐高宗与自己的实录起居注,遭到恪守祖训史官的严辞拒绝。谏议大夫朱子奢说:陛下固然圣明,独鉴起居,于事无失。但若以此传示子孙,要是他们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如此则不得不希风顺旨,全身避祸,悠悠千载,还有信史可言吗?意思就是陛下虽然神明,但不可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