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三字经

三字经

  • 易中天为什么说不要读三字经(读三字经的意义)

    文史百科时间:2024/1/9 10:50:14阅读:4606

    启蒙读物《三字经》、《弟子规》如何看待?易中天直言:这是毒药。古语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意思很简单,是说一个家族要想长久兴旺,靠的是忠厚的优良道德品质和养成读书学习的良好家风。纵览历史,此言非虚。一如清河崔氏、浙江钱氏等都是极其注重品德修养和读书学习的,是以家族才能传承千年而不衰。而在培养

  • 孔融当初让梨家喻户晓 孔融最后为什么会以不孝罪名被杀

    历史人物时间:2024/1/8 15:42:38阅读:2524

    对曹操和孔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孔融,作为孔子后裔和少年天才,在东汉末年的政治舞台上也占据着一席之地。然而,孔融的“谢幕”却是不幸的,他最终被曹操以“不忠不孝”、“大逆不道”的罪名杀死。曹操为什么要杀掉孔融呢?直接原因是孔融经常嘲

  • 孔融四岁能让梨,后来竟因爱吐槽被曹操杀了,真是一语成谶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1 2:32:53阅读:3214

    说的是,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要把大梨让给哥哥、弟弟吃,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好榜样。大鹏在读《世说新语》的时候,发现10岁的孔融还说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么一句话。再后来,16岁的孔融窝藏钦犯张俭。东窗事发后,孔褒、孔融、孔母争相赴死,灵帝下诏将孔褒处死。侥幸逃得一死的孔融,并没有因此沉沦,反而越

  • 【战略经典】苏洵:《权书·项籍》——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5 16:29:05阅读:1447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项籍》是《权书》中的一篇论文,针砭北宋时

  • 朱熹的人性论是什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31 15:21:55阅读:566

    朱熹的人性论是什么《三字经》中有句为“人之初、性本善”,主张人性本善的理论,但是也有主张“人性本恶”的理论,关于“人性”是我国伦理思想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朱熹雕像宋明理学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对“人性”进行大讨论的时期,宋代的理学家们创造了一个包容并超越先辈哲学家的人性学说。从表面看,

  • 司马炎给傻儿子一位风情万种的女人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8 16:35:03阅读:4905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这话有道理,父亲应该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包括德智体美劳,语英数理化,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性教育。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好的是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古代科学比较落后,不懂近亲结婚的严重后果,司马炎就吃了愚昧落后的亏,生下一个傻儿子司马衷。司马衷出生的时候,国家还叫魏,皇帝还姓

  • 赵孟頫行书集字《三字经》,太美了!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5 18:04:47阅读:4469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 谢道韫:不止柳絮才,更是载入三字经的女中豪杰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7 18:49:31阅读:1851

    《三字经》在国内从古自今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古今幼儿启蒙的文学教材是最朗朗上口和浅显易懂的,能够收录进入《三字经》里的人物必然也是家喻户晓的响当当的人物。而这里面就记载了两位传统女性“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谢道韫的出名,可不仅仅是因为她出身高门或是她拥有的过人才情,要知道有才华的

  • 谢道韫,咏絮出名句被写入三字经,还因才华横溢引出三个成语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8 4:19:50阅读:294

    今天向大家介绍:我国东晋时期的才女与诗人谢道韫,她从小就因“咏絮”出了个传世名句,而被列入《三字经》;还因为她的才华横溢,引出了三个成语。谢道韫下面就与您共同分享谢道韫的故事。一、名门才女,咏絮出名谢道韫出身于陈郡谢氏,是东晋安西将军谢奕的长女、宰相谢安的侄女。因此她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自己聪

  • 聪明的父母,从来不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很真实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0 10:41:40阅读:1150

    在中国,“孔融让梨”的故事,知名度很高。故事中,四岁的孔融,面对一盘子梨,自己拿最小的,把大的让给哥哥和弟弟,被称赞为“尊长爱幼”、懂谦让。但是,聪明的父母,从来不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我有一个朋友,传统文化爱好者,在孩子小的时候,睡前必读《三字经》,给孩子讲解里面的故事。但是,据他说,每次读

  • 挖呀挖黄老师曝为《三字经》黄香后人 将出单曲《黄》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1 5:56:35阅读:3968

    被誉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东汉名士黄香被尊奉为黄姓江夏堂始祖。“亚洲飞人”苏炳添是苏轼后代曾一度冲上新浪微博热搜第一。挖呀挖黄老师曝为《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的大孝子黄香66世嫡孙女。黄姓图腾。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姓氏文化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的文化,是一种虔诚的全

  • 幼儿教育,如何摆脱孟母困境,看看加拿大一幼儿园给出的解决之道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0 13:53:32阅读:3014

    幼儿教育,如何摆脱孟母困境,看看加拿大一幼儿园给出的解决之道“昔孟母,择邻处”,两千多年前,孟子母亲为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读书教育环境,曾三次搬家,留下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当时所面临的家长困境,对两千年多年后,依然存在。对如今的家长而言,“孟母困境”不仅没有减缓,反而日趋严重。 在孟子小时候,孟子

  • 从《仓颉篇》到“三百千”,古代启蒙教材,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5 22:26:13阅读:2427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延续时间最长的国家,这和我国自古以来重视教育的传统是分不开的。从秦汉时期开始,中华先民们便十分注重对于孩童的教育,并为他们编写了大量优秀的启蒙教材,这为文化的发展延续奠定了基础。从那些启蒙读物中,我们也能看到古人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自从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概念之后,中国的教育体系便开始

  • 《三字经》中的窦燕山教子有何高招?为何五个儿子都能全部考上进士?(五子登科)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8 23:45:55阅读:4267

    考进士,中状元,是帝制时代读书人的共同理想。不过,那时的科举,录取率很低,古代科举考试,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得了的真是凤毛麟角。而在这残酷的淘汰比拼方式下,五代末、宋朝初的窦禹钧一家,五个儿子却全部考中进士,后来个个身居要职,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教子以义方”窦禹钧,蓟州渔阳(今天津蓟县)人,排行

  • 朝斯夕斯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23 5:25:34阅读:4268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写给儿童的启蒙读物,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读起来压韵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历代又有人修改或增加。虽然今天的《三字经》也只有1500多字,却包括了道德、天文、地理、历史和教育等等内容。例如《三字经》告诉儿童要重视学习,说:狗会在晚上守夜看门,公鸡会

  • 典故:刘晏正字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4 14:10:44阅读:3766

    《三字经》: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刘晏(约公元716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东明县)人。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是唐代著名的理财家。刘晏七岁举“神童”,八岁时唐玄宗封泰山,因献《颂》,授太子正字,据《东明县志》记载,刘晏十岁那年,“一日玄宗御驾勤政楼,大张鼓乐百

  • 梁灏夺魁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0 7:37:42阅读:2866

    《三字经》: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相传宋人梁灏在八十二岁高龄时,在朝廷进行的进士考试中,战胜了所有的考试者,夺得了状元。梁灏(963~1004)字太素,北宋郓州须城(今东平州城)人,出身宦家。少年丧父。曾从学于王禹恬,初考进士,未中。留居京城,曾进谏宋太宗,选拔人才不要单凭诗赋,要注重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