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政事

政事

  • 小明王封朱元璋为行中书省丞相和平章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30 11:21:07阅读:4017

    元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朱元璋攻下集庆(今南京),改集庆为应天府。时任农民起义军名义上的领袖小明王韩林儿获报后,升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至正十九年,朱元璋控制了江左、浙右等地,小明王升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

  • 朱厚照是个好皇帝吗?不问政事的朱厚照荒唐的一生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6 14:50:02阅读:2808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他的父亲是宪宗朱见深。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宪宗皇帝去世,由他儿子朱祐樘继位,年号为弘治。朱祐樘18岁登基,作了18年皇帝。他好读书,性情温和,政治上比较清明。史书上认为明朝皇帝中,太祖、成祖是创业的皇帝,仁宗、宣宗是守成的皇帝,再其次便是这位孝宗了。史书称

  • 第四节 汉文帝习明政事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5 6:25:58阅读:1922

    第四节汉文帝习明政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文帝下诏说:“当春风和畅时,动植物都有复苏之乐,而百姓中的鳏寡孤独穷困者却在死亡的边缘挣扎,作为民之父母其心何安?众卿讨论一下该怎么进行赈济。”诏文又说“老人不穿棉袄不会感到温暖,不吃肉不会感到饱。今年春初,要经常派人看望老父老母,如不赐一些布帛酒肉,

  • 不理政事被后羿夺去国政的夏朝君王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6 12:58:57阅读:404

    夏太康简介姒太康,夏代君主,生卒年不详,姒启长子,姒启病死后继位。姒太康自小跟着父亲姒启享乐,即位后生活比姒启还腐败,只顾饮酒游猎,不理政事,在去洛水北岸游猎时,为后羿夺去国政。实际上只在位两年(名义上在位29年),病死,葬于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西)。人物简介太康,夏朝君王。启(夏启)长子。启病死后

  • 宠妃樊姬劝谏楚庄王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8 7:06:55阅读:270

    [摘要]:宠妃樊姬劝谏楚庄王是一段春秋战国的历史,《樊姬进谏》的文言文及翻译原文: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樊姬进谏樊姬,楚国之夫人也,楚庄王罢朝而晏,问其故?庄王曰...《樊姬

  • 李沆锻炼君王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30 10:55:51阅读:4236

    [摘要]:李沆锻炼君王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祖籍河北邯郸的名人?中国第一位创建骑兵的帝王。廉颇赵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成家了千古佳话《将相和》西门豹邯郸临漳人。他破除迷信智斗巫婆深受人民敬仰。李沆邯郸肥乡人。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_作业帮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_作业帮

  • 南宋丞相钱象祖简介:吴越王钱俶之后,参知政事钱端礼之孙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9 22:27:25阅读:4601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曹参是如何处理政事的?他为何能赢得赞誉?

    历史人物时间:2024/1/3 22:33:13阅读:4347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曹参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公元前195年,吕后问病重的刘邦:“陛下百年之后,萧相国也活不了几年了,那谁能替代萧何的位置呢?”刘邦说:“曹参可以。”刘邦在临终之际,将大汉的相国都安排好了,萧何之后是曹参,曹参之后可用的是王陵和陈平,再然后就是周勃。为什

  • 万历皇帝连续30年不上朝,怎么管理朝政?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5 4:54:51阅读:4822

    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皇帝每天基本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上朝,上朝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国事,解决民生和腐败问题。因此,一个皇上是否勤政,其实上朝次数绝对是一个评判标准。可是却有一个例外,在古代有一个皇帝竟然连续30年缺席上朝,但是国家反而很太平,而且内战外战都摆平了,简直是让人匪夷所思。这个皇帝是万历皇帝,万历皇

  • 《大秦赋》版嬴政太仁慈?满口仁义道德,做起事来却狠辣无比

    历史解密时间:2024/2/20 12:36:37阅读:1850

    首先不可否认,《大秦赋》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正如一些网友所吐槽,想看的是秦始皇如何荡平六国,而不是一部宫斗剧。《大秦赋》的确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秦始皇与华阳太后一派、吕不韦以及嫪毐的宫斗,在节奏上稍显拖沓。但考虑到《大秦赋》总集数高达78集,勉强还是可以接受的。其次关于嬴政太过仁慈的观点,个人是不认同

  • 朱元璋废相的缘由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0 15:43:54阅读:3433

    明太祖朱元璋,从最底层崛起,没有任何背景,当过乞丐,做过和尚,直到25岁那年被郭子兴看上,把自己养女嫁给了朱元璋,至此朱元璋走上人生崛起之路!接着从公元1352年到公元1368年,历经15年时间,率领起义军席卷当时的中国大地,从而覆灭元朝统一天下,建立大明王朝!登基称帝之后,朱元璋致力于打造一个空前

  • 唐朝的政事堂为什么会演变为凌驾于“三省”之上的权力机构?

    历史解密时间:2024/1/30 16:25:03阅读:388

    政事堂在隋朝和唐初位于门下省,本来只是 尚书左右仆射 、中书令、门下侍中(隋朝为门下纳言)开碰头会的会议室,不是正式的权力机构。贞观时期,唐太宗下令谏议大夫、御史大夫和特别加衔的官员(如参与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等)也要参加政事堂的宰相会议。 唐太宗扩大政事堂宰相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监督,从而

  • 北齐皇帝禅位之谜 房事太多政事无福消受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31 20:13:21阅读:1043

    齐主高湛搜得元蛮信,元蛮买通人求饶,才以撤职了事。他是高百年外公。他女儿元氏仍居顺成宫,儿子枉死,她很悲痛。周太师宇文护母亲阎氏、周主第四姑等居住晋阳,宇文泰入关中,只叫宇文护随去,她们被纳入东魏后宫。相隔三十多年,宇文护多次派人访问齐国,不得音信。晋阳战败后,他要连同突厥大举伐齐。高湛写信,透露他

  • 张九龄的诗有哪些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6 9:40:43阅读:1283

    张九龄的诗有哪些《旧唐书》说:九龄文学政事,咸有所称,一时之选也。也就是说,张九龄这个人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造诣,在当时都有一席之地。实际上,纵观中国历史,能达到像张九龄这样,文政齐发的人,犹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杰出的地位,在文坛上,也有其不可动摇的影响力。海上生明月张九龄(678年

  • 张九龄的诗带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4 22:18:27阅读:732

    张九龄的诗《旧唐书》说:九龄文学政事,咸有所称,一时之选也。也就是说,张九龄这个人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造诣,在当时都有一席之地。实际上,纵观中国历史,能达到像张九龄这样,文政齐发的人,犹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杰出的地位,在文坛上,也有其不可动摇的影响力。海上生明月张九龄(678年—74

  • 齐宣王为大室荒废政事 香居力谏齐宣王的故事

    历史解密时间:2024/1/8 22:45:37阅读:922

    齐宣王为大室齐宣王修建一座豪华的宫殿,这座宫殿占地面积很大,大概有几百亩地的样子,据说当时规模宏大,能容得下三百多个房间。可以说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了,但是齐宣王爱慕虚荣,工程也就被批准。齐宣王为大室但是可怜了广大百姓啊,这大殿盖了足足三年还没有建成,这齐宣王甚至还想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这民不聊生

  • 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官名,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2 7:34:14阅读:1558

    参知政事,中国古官职名。原是临时差遣名目,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十一月,以刘洎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始正式作为宰相官名。到宋代,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此后参知政事则演变成一个常设官职,作为副宰相,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增大皇权。参知政事,官名。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

  • 王安石在变法前都做了些什么?是怎么让大家支持他的(参知政事)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2 9:45:37阅读:3224

    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王安石出生于临川(今江西抚州临川),父亲王益,时任临川军判官。王安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稍大一些,便跟随父亲宦游各地,接触现实,体验民间疾苦。他的文章,立论高深奇丽,又能旁征博引,始终有移风易俗之志。宋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王安石随父入

  • 参知政事的行政官员人数有多少?都分别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7 7:19:24阅读:827

    中国唐代初年宰相加衔。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但不轻易授人,常用其他官员另加官衔为宰相,参知政事就是加衔之一。唐中叶以后不再使用。宋初沿袭唐制,以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乾德二年(964)又设参知政事(简称参政)为副相。开宝六年(973),参知政事始得与宰相于政事堂同议政事,职权、礼遇接近于宰相

  • 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官名,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9 2:53:13阅读:2526

    参知政事,中国古官职名。原是临时差遣名目,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十一月,以刘洎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始正式作为宰相官名。到宋代,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此后参知政事则演变成一个常设官职,作为副宰相,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增大皇权。参知政事,官名。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